安王之乱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北境的烽火仍需警惕,但陈默深知,一个王朝的真正根基,不在于除掉一两个权臣,也不在于打赢一两场边境冲突,而在于那看似沉默无声、却孕育着一切生机的田野。
京郊试点成功的余温尚在,陈默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反而召集了劝农司所有官员,以及从京畿各地遴选出的数十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农,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技术推广大会”。
会场就设在皇庄那片刚刚创下惊人产量的试验田边。没有高堂明镜,只有田埂泥垄;没有华服官袍,皇帝本人也是一身利落短打,与那些面色黝黑、手脚粗粝的老农站在一起,竟无太多违和感。
“诸位老丈,皆是田间圣手,是朕,是朝廷,该向诸位请教才是。”陈默的开场白,就让原本拘谨万分的老农们愣住了,随即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涌上心头。皇帝,竟然说要向他们请教?
陈默没有空谈大道理,他让人抬上来几块新制的木牌,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满了字,还配着简单的图示。
“此物,名为‘红薯标准化种植SOP’。”陈默指着第一块木牌,朗声说道。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这个词,他直接用音译,称之为“索普”,省去了解释的麻烦。
老农们围拢上来,好奇又茫然地看着。只见木牌上,从选种、育苗、整地、起垄、扦插、施肥、除虫到最后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育苗需在惊蛰后,选饱满无伤块茎,置于暖炕,覆细沙二指,保持湿润”,“扦插行距需二尺五,株距一尺八,斜插入土,留两叶在外”……
条条框框,细致得让人咋舌。
“陛……陛下,这……这种地,还得按着章程来?”一位胆大的老农,挠着花白的头发,忍不住问道。他们种了一辈子地,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和老天爷赏饭,何时见过这等“文书种地法”?
陈默笑道:“老丈可知,为何将作监打造的兵器,件件精良?为何宫中营造殿宇,尺寸分毫不差?皆因有‘法度’,有‘标准’。农耕亦是如此,将这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成标准,推行下去,便可让更多人,尤其是新手,少走弯路,提升产量。此‘索普’,便是田间的‘法度’。”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让老农们目瞪口呆的要求:“此外,朕还需诸位帮个忙。从今日起,凡按此‘索普’种植之地,需由专人,记录‘作物生长日志’。”
他示意内侍拿出几个用线装订好的粗糙本子和一盒炭笔。“每日需记:天气阴晴,温度冷暖(可用体感,如‘微寒’、‘燥热’),田地干湿,作物长势(如‘藤蔓长三寸’、‘叶有黄斑’),施肥、除虫等农事操作。不必文采,只需如实记录。”
记录……日志?老农们看着那本子和炭笔,如同看着天书。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何记录?
陈默早已料到,解释道:“无需写字,可用图形。画个太阳便是晴,画朵云便是阴,画几道波浪便是雨。长势可画长短线,虫害可画虫形。朕会派劝农司的吏员,定期下乡,协助诸位记录,并解读这‘索普’。”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布满沟壑、写满困惑与敬畏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老丈,你们手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几行字,几幅画。你们是在为后世子孙,立下万世不移之耕作法典!是在为这天下苍生,探索永绝饥馑之通天大道!此功此德,不下于朝堂衮衮诸公!”
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注入了这些朴实农人的心中。他们或许不完全懂什么“SOP”,什么“日志”,但他们听懂了“万世法典”,听懂了“永绝饥馑”,更听懂了皇帝陛下对他们这些“泥腿子”工作的极致推崇!
刹那间,数十位老农激动得浑身颤抖,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众人哗啦啦跪倒一片,热泪纵横,高呼:“陛下圣明!草民……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在他们眼中,这位年轻皇帝的形象已然超越了凡人。能拿出仙家粮食(红薯),能制定田亩法度(SOP),还能赋予他们这等神圣使命……这不是天神下凡,又是什么?
“农业SOP”和“作物生长日志”的理念,便在这群被视为“天神使者”的老农带动下,伴随着他们对皇帝近乎迷信的崇拜,以京郊为中心,如同涟漪般,开始向四周扩散。劝农司的官员们拿着“标准化”文书和记录本,奔走于田间地头,成为了连接皇权与土地的最新纽带。
陈默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却又秩序井然的景象,心中并无多少“天神”的自觉,只有一种播下种子的期待。
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农业是根基,但要想让这架古老的帝国机器真正高效运转起来,还需要更猛烈、更系统的“降维打击”。
他的目光,投向了户部衙门的方向。
京郊试点成功的余温尚在,陈默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反而召集了劝农司所有官员,以及从京畿各地遴选出的数十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农,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技术推广大会”。
会场就设在皇庄那片刚刚创下惊人产量的试验田边。没有高堂明镜,只有田埂泥垄;没有华服官袍,皇帝本人也是一身利落短打,与那些面色黝黑、手脚粗粝的老农站在一起,竟无太多违和感。
“诸位老丈,皆是田间圣手,是朕,是朝廷,该向诸位请教才是。”陈默的开场白,就让原本拘谨万分的老农们愣住了,随即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涌上心头。皇帝,竟然说要向他们请教?
陈默没有空谈大道理,他让人抬上来几块新制的木牌,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满了字,还配着简单的图示。
“此物,名为‘红薯标准化种植SOP’。”陈默指着第一块木牌,朗声说道。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这个词,他直接用音译,称之为“索普”,省去了解释的麻烦。
老农们围拢上来,好奇又茫然地看着。只见木牌上,从选种、育苗、整地、起垄、扦插、施肥、除虫到最后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育苗需在惊蛰后,选饱满无伤块茎,置于暖炕,覆细沙二指,保持湿润”,“扦插行距需二尺五,株距一尺八,斜插入土,留两叶在外”……
条条框框,细致得让人咋舌。
“陛……陛下,这……这种地,还得按着章程来?”一位胆大的老农,挠着花白的头发,忍不住问道。他们种了一辈子地,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和老天爷赏饭,何时见过这等“文书种地法”?
陈默笑道:“老丈可知,为何将作监打造的兵器,件件精良?为何宫中营造殿宇,尺寸分毫不差?皆因有‘法度’,有‘标准’。农耕亦是如此,将这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成标准,推行下去,便可让更多人,尤其是新手,少走弯路,提升产量。此‘索普’,便是田间的‘法度’。”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更让老农们目瞪口呆的要求:“此外,朕还需诸位帮个忙。从今日起,凡按此‘索普’种植之地,需由专人,记录‘作物生长日志’。”
他示意内侍拿出几个用线装订好的粗糙本子和一盒炭笔。“每日需记:天气阴晴,温度冷暖(可用体感,如‘微寒’、‘燥热’),田地干湿,作物长势(如‘藤蔓长三寸’、‘叶有黄斑’),施肥、除虫等农事操作。不必文采,只需如实记录。”
记录……日志?老农们看着那本子和炭笔,如同看着天书。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何记录?
陈默早已料到,解释道:“无需写字,可用图形。画个太阳便是晴,画朵云便是阴,画几道波浪便是雨。长势可画长短线,虫害可画虫形。朕会派劝农司的吏员,定期下乡,协助诸位记录,并解读这‘索普’。”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布满沟壑、写满困惑与敬畏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老丈,你们手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几行字,几幅画。你们是在为后世子孙,立下万世不移之耕作法典!是在为这天下苍生,探索永绝饥馑之通天大道!此功此德,不下于朝堂衮衮诸公!”
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注入了这些朴实农人的心中。他们或许不完全懂什么“SOP”,什么“日志”,但他们听懂了“万世法典”,听懂了“永绝饥馑”,更听懂了皇帝陛下对他们这些“泥腿子”工作的极致推崇!
刹那间,数十位老农激动得浑身颤抖,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众人哗啦啦跪倒一片,热泪纵横,高呼:“陛下圣明!草民……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在他们眼中,这位年轻皇帝的形象已然超越了凡人。能拿出仙家粮食(红薯),能制定田亩法度(SOP),还能赋予他们这等神圣使命……这不是天神下凡,又是什么?
“农业SOP”和“作物生长日志”的理念,便在这群被视为“天神使者”的老农带动下,伴随着他们对皇帝近乎迷信的崇拜,以京郊为中心,如同涟漪般,开始向四周扩散。劝农司的官员们拿着“标准化”文书和记录本,奔走于田间地头,成为了连接皇权与土地的最新纽带。
陈默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却又秩序井然的景象,心中并无多少“天神”的自觉,只有一种播下种子的期待。
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农业是根基,但要想让这架古老的帝国机器真正高效运转起来,还需要更猛烈、更系统的“降维打击”。
他的目光,投向了户部衙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