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亲王。”
那三个字,如同三根冰锥,悬在御书房氤氲的火锅热气之上,让方才那点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暖意,瞬间荡然无存。
空气凝固了。连程无双咀嚼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虬髯上沾着的麻酱都忘了擦。周衡等人更是屏住了呼吸,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窜上来。礼亲王,宗正寺宗令,皇族中辈分最高、威望最着者,竟然也与安王李玹搅和在了一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安王的反扑,已经不再是暗处的阴谋,而是开始调动皇族内部盘根错节的势力,准备在更高层面、以更“正统”的方式,来对抗皇帝了!宗正寺若站在安王一边,便能以“祖制”、“家法”为武器,在皇族内部对皇帝形成巨大的掣肘和压力!
陈默看着那张纸条在红油汤锅旁慢慢被水汽濡湿,字迹变得模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翻涌着冰冷的怒焰。好,很好。果然跳出来了。这潭水,比他想的还要深,还要浑。
他缓缓将那张纸条揉成一团,扔进了一旁的炭炉,看着它瞬间被火舌吞没,化作一缕青烟。
“都听到了?”陈默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我们的对手,已经迫不及待,要把桌子掀了。”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程无双和王德发身上:“程将军,宫禁和京营,给朕守死了,尤其是西苑和坤宁宫!王德发,宗正寺和安王府的动向,给朕盯到骨头缝里去!朕要知道,他们接下来,每一步要踩在哪里!”
“末将(奴才)遵旨!”程无双和王德发凛然应命。
“都散了吧。”陈默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混合着一种被彻底激怒后的决绝,“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天,塌不下来。”
众人心情沉重地告退离去。御书房内,只剩下翻滚的火锅和弥漫不散的香气,见证着刚才那场短暂而危机四伏的“秘密团建”。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的气氛愈发紧绷。表面上,一切如常。《京华简报》第二期在加强了护卫后,依旧如期出现在各衙门口和书肆,内容除了常规的政务通报,还特意增加了对《农业技术革新令》的详细解读,以及格物院招募工匠、老农的启事,试图引导舆论。
但暗地里,力量的角逐已趋于白热化。程无双的京营如同绷紧的弓弦,对安王府形成了无形的包围。王德发的内廷暗线则像无数只触角,拼命探寻着宗正寺和安王府之间的每一次密会,每一道眼神交换。
然而,对手显然也早有准备。安王府依旧闭门谢客,礼亲王则开始以“整饬宗室风纪”为名,频繁召见其他几位在京的亲王、郡王,言语间虽未直接指责皇帝,却不断强调“祖宗家法不可轻废”,“宗室乃国朝屏藩,当同心同德”,隐隐将皇帝推行新政、查办安王府的行为,描绘成了破坏“家和万事兴”的举动。
这股暗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前朝。尤其是在钱粮问题上。
这一日,陈默召见户部尚书诸葛明,询问江南劝捐以及筹备农业试点县钱粮的进展。
诸葛明是个干瘦的老头,一辈子和数字打交道,脸上总是带着一种为国库空虚而发愁的苦相。他捧着厚厚的账册,絮絮叨叨地又开始哭穷:
“陛下,江南那边……那些士族大户,个个滑不溜手,嘴上说得漂亮,实际到位的钱粮,十不足一!都说要再‘筹措筹措’,分明就是拖延观望!至于京畿试点县所需的种子、农具、以及减免赋税的缺口……这……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啊!国库……国库实在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了……”
他翻着账册,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陛下您看,去年各项开支,边境军饷占了四成,宗室俸禄占了两成,百官俸禄及各地衙门开支又占了两成,河工赈灾等项……这剩下的,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默耐着性子听着,他知道国库困难是实情,但更知道,有些困难,是源于僵化的思维和低效的管理。他看着诸葛明那副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的样子,忽然问道:
“诸葛爱卿,朕问你,国库之银,收上来之后,便是堆在库房里,等着各项开支拨付出去吗?”
诸葛明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回道:“自然如此。收储、核验、拨付,皆有定例。”
“那在收上来之后,拨付出去之前,这些银子,就在库房里躺着?”陈默追问。
“呃……是,按制,需得……”诸葛明有些茫然,不明白皇帝为何问这个。
“若是民间商人,手中有大笔闲钱,会如何处置?”陈默换了个角度。
“商人逐利,或扩大经营,或放贷生息,或购置田产店铺……”诸葛明答道,这是常识。
“那为何朝廷的银子,就只能躺在库房里,‘死’着呢?”陈默的目光锐利起来,“诸葛爱卿,你可知,这银子如同流水,唯有流动起来,方能滋养万物,若成一潭死水,则只能发臭生蛆!”
诸葛明张了张嘴,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他似乎隐约摸到了皇帝想说什么,但那想法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不敢深想。“陛下……陛下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很简单!”陈默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国库之银,与其堆在库中蒙尘,何不效仿钱庄、皇商,让其‘活’起来?!”
他拿起诸葛明那本厚厚的账册,指着上面一项:“便如这准备拨付给江南修缮水利的五十万两银子,从核定到拨付,再到地方采购物料、征发民夫,至少需要三个月。这三个月,这五十万两银子,在国库里就是死的!”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诸葛明:“若朕将这五十万两,以朝廷信誉为担保,暂时‘借’给几家信誉良好、又与朝廷采买相关的皇商,约定两月后归还,并支付少许‘利息’。皇商用这笔钱扩大生产、周转物资,朝廷不仅能在两月后拿回本金,还能凭空多得一笔利息!而江南水利的款项,朕可以从光禄寺案追回的其他赃款中,先行垫付!如此一番操作,朝廷未多征一分税,国库却多了一笔进项,皇商得了周转资金,水利工程亦未耽误!这岂不是比银子白白放在库房里强上百倍?!”
这便是最基础的“国债”和“资金周转”概念!陈默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抛了出来。
诸葛明彻底呆住了,手里的账册“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皇帝,仿佛在看一个怪物。朝廷……向皇商“借钱”?还收“利息”?这……这成何体统?!与民争利!简直是……简直是……
他脑子里一片混乱,本能地想反驳,想引经据典,说明朝廷尊严、祖宗法度……但另一个声音,却又在他心底微弱地响起:皇帝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那银子堆在库房里,确实不会下崽儿啊……若是真能多出一笔利息……
他的脸色变幻不定,时而震惊,时而茫然,时而又有一种被强行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无措和……一丝隐隐的兴奋。
陈默看着他这副样子,知道这老头的脑子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诸葛明才猛地喘了一口粗气,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声音干涩地问道:“陛下……此法……此法闻所未闻……若……若那些皇商拿了银子,到期不还,或者……或者经营不善,亏空了,该如何是好?朝廷颜面何存?国库损失谁人承担?”
他终于开始思考具体操作和风险了,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就是进步。
“所以需要严苛的审核和担保。”陈默早有准备,“可由户部牵头,会同内务府,选定数家根基深厚、信誉卓着的皇商。以其产业、乃至其背后东家的身家为抵押。订立严密契约,由三法司见证。若有违约,严惩不贷,抄没家产以充公!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诸葛爱卿,你掌户部多年,当知国库艰难,非变法无以图存。朕此法,并非要与民争利,而是要让死钱变活,让国库开源!若成,则日后边境军饷、各地赈灾、乃至兴修水利,便多了一份指望!这并非动摇国本,恰恰是为了稳固国本!”
诸葛明沉默着,布满皱纹的脸上,挣扎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出去的决然。他猛地抬起头,看着陈默,那双因为常年算计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竟迸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
“陛下……老臣……老臣好像……有点明白了!”
他像是魔怔了一般,也顾不上礼仪,直接蹲下身,捡起那本掉落的账册,手指颤抖地翻动着,嘴里念念有词:“若是如此……若是将每年那些有固定拨付周期、中间存在时间差的款项,都如此操作一番……还有各地上缴的税银,在解送途中……若是能通过官办钱庄……”
他越算眼睛越亮,仿佛看到了一条流淌着银子的河流!虽然这条河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比起以往那潭看得见底的死水,无疑更具诱惑力!
“陛下!”诸葛明猛地站直身体,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老臣……老臣回去就仔细核算!定拿出一个……一个稳妥的章程来!”
陈默看着他这副如同发现了金山般的模样,心中稍稍松了口气。总算,把这最难啃的老古板,撬开了一丝缝隙。
“好,朕等你的章程。”陈默点了点头,“记住,此事机密,仅限于你知晓,章程拟好,直接密奏于朕。”
“老臣明白!老臣明白!”诸葛明连连躬身,抱着那本账册,如同抱着什么绝世珍宝,脚步虚浮却又异常坚定地退了出去。
看着诸葛明离开的背影,陈默揉了揉眉心。财政这一块,总算看到了点改革的曙光。但他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推行,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尤其是来自那些依靠旧有财政体系获利的既得利益集团,其中,很可能就包括……安王府!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
安王勾结了礼亲王,必然会在宗室和朝堂上向他发难。而他,必须赶在对手的联合攻势形成之前,尽快在财政、军事、农业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让人无法反驳的成果!
时间,前所未有的紧迫。
就在这时,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这次来的,是程无双派来的心腹将领,他浑身带着一股血腥气和尘土味,显然是刚从外面疾驰而来。
“陛下!程将军急报!”那将领单膝跪地,声音急促,“安王府昨夜又有异动!几名高手试图潜入……潜入坤宁宫!被我们的人及时发现,拦截在宫墙之外,激战一场,对方留下一具尸体,其余人带伤遁走!程将军怀疑……他们可能是想对皇后娘娘不利!”
陈默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坤宁宫!他们竟然敢直接对皇后下手?!
看来,安王和礼亲王的联盟,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清除他身边的助力了!
他眼中杀意暴涨,几乎要从胸腔里喷薄而出。
“告诉程无双,”他的声音冰冷得如同数九寒天的风,“给朕把安王府,围成铁桶!从今日起,一只鸟也不许飞进去!再告诉王德发,坤宁宫所有饮食药物,朕要亲自过目!”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和杀意。
对手的攻势,已经图穷匕见。
而他的反击,也必须更快,更狠!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白纸,提笔蘸墨。
是时候,给那位躲在佛堂里的皇叔,下一剂真正的猛药了。
那三个字,如同三根冰锥,悬在御书房氤氲的火锅热气之上,让方才那点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暖意,瞬间荡然无存。
空气凝固了。连程无双咀嚼的动作都停了下来,虬髯上沾着的麻酱都忘了擦。周衡等人更是屏住了呼吸,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窜上来。礼亲王,宗正寺宗令,皇族中辈分最高、威望最着者,竟然也与安王李玹搅和在了一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安王的反扑,已经不再是暗处的阴谋,而是开始调动皇族内部盘根错节的势力,准备在更高层面、以更“正统”的方式,来对抗皇帝了!宗正寺若站在安王一边,便能以“祖制”、“家法”为武器,在皇族内部对皇帝形成巨大的掣肘和压力!
陈默看着那张纸条在红油汤锅旁慢慢被水汽濡湿,字迹变得模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翻涌着冰冷的怒焰。好,很好。果然跳出来了。这潭水,比他想的还要深,还要浑。
他缓缓将那张纸条揉成一团,扔进了一旁的炭炉,看着它瞬间被火舌吞没,化作一缕青烟。
“都听到了?”陈默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我们的对手,已经迫不及待,要把桌子掀了。”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程无双和王德发身上:“程将军,宫禁和京营,给朕守死了,尤其是西苑和坤宁宫!王德发,宗正寺和安王府的动向,给朕盯到骨头缝里去!朕要知道,他们接下来,每一步要踩在哪里!”
“末将(奴才)遵旨!”程无双和王德发凛然应命。
“都散了吧。”陈默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混合着一种被彻底激怒后的决绝,“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天,塌不下来。”
众人心情沉重地告退离去。御书房内,只剩下翻滚的火锅和弥漫不散的香气,见证着刚才那场短暂而危机四伏的“秘密团建”。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的气氛愈发紧绷。表面上,一切如常。《京华简报》第二期在加强了护卫后,依旧如期出现在各衙门口和书肆,内容除了常规的政务通报,还特意增加了对《农业技术革新令》的详细解读,以及格物院招募工匠、老农的启事,试图引导舆论。
但暗地里,力量的角逐已趋于白热化。程无双的京营如同绷紧的弓弦,对安王府形成了无形的包围。王德发的内廷暗线则像无数只触角,拼命探寻着宗正寺和安王府之间的每一次密会,每一道眼神交换。
然而,对手显然也早有准备。安王府依旧闭门谢客,礼亲王则开始以“整饬宗室风纪”为名,频繁召见其他几位在京的亲王、郡王,言语间虽未直接指责皇帝,却不断强调“祖宗家法不可轻废”,“宗室乃国朝屏藩,当同心同德”,隐隐将皇帝推行新政、查办安王府的行为,描绘成了破坏“家和万事兴”的举动。
这股暗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前朝。尤其是在钱粮问题上。
这一日,陈默召见户部尚书诸葛明,询问江南劝捐以及筹备农业试点县钱粮的进展。
诸葛明是个干瘦的老头,一辈子和数字打交道,脸上总是带着一种为国库空虚而发愁的苦相。他捧着厚厚的账册,絮絮叨叨地又开始哭穷:
“陛下,江南那边……那些士族大户,个个滑不溜手,嘴上说得漂亮,实际到位的钱粮,十不足一!都说要再‘筹措筹措’,分明就是拖延观望!至于京畿试点县所需的种子、农具、以及减免赋税的缺口……这……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啊!国库……国库实在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了……”
他翻着账册,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陛下您看,去年各项开支,边境军饷占了四成,宗室俸禄占了两成,百官俸禄及各地衙门开支又占了两成,河工赈灾等项……这剩下的,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默耐着性子听着,他知道国库困难是实情,但更知道,有些困难,是源于僵化的思维和低效的管理。他看着诸葛明那副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的样子,忽然问道:
“诸葛爱卿,朕问你,国库之银,收上来之后,便是堆在库房里,等着各项开支拨付出去吗?”
诸葛明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回道:“自然如此。收储、核验、拨付,皆有定例。”
“那在收上来之后,拨付出去之前,这些银子,就在库房里躺着?”陈默追问。
“呃……是,按制,需得……”诸葛明有些茫然,不明白皇帝为何问这个。
“若是民间商人,手中有大笔闲钱,会如何处置?”陈默换了个角度。
“商人逐利,或扩大经营,或放贷生息,或购置田产店铺……”诸葛明答道,这是常识。
“那为何朝廷的银子,就只能躺在库房里,‘死’着呢?”陈默的目光锐利起来,“诸葛爱卿,你可知,这银子如同流水,唯有流动起来,方能滋养万物,若成一潭死水,则只能发臭生蛆!”
诸葛明张了张嘴,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他似乎隐约摸到了皇帝想说什么,但那想法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不敢深想。“陛下……陛下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很简单!”陈默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国库之银,与其堆在库中蒙尘,何不效仿钱庄、皇商,让其‘活’起来?!”
他拿起诸葛明那本厚厚的账册,指着上面一项:“便如这准备拨付给江南修缮水利的五十万两银子,从核定到拨付,再到地方采购物料、征发民夫,至少需要三个月。这三个月,这五十万两银子,在国库里就是死的!”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诸葛明:“若朕将这五十万两,以朝廷信誉为担保,暂时‘借’给几家信誉良好、又与朝廷采买相关的皇商,约定两月后归还,并支付少许‘利息’。皇商用这笔钱扩大生产、周转物资,朝廷不仅能在两月后拿回本金,还能凭空多得一笔利息!而江南水利的款项,朕可以从光禄寺案追回的其他赃款中,先行垫付!如此一番操作,朝廷未多征一分税,国库却多了一笔进项,皇商得了周转资金,水利工程亦未耽误!这岂不是比银子白白放在库房里强上百倍?!”
这便是最基础的“国债”和“资金周转”概念!陈默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抛了出来。
诸葛明彻底呆住了,手里的账册“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皇帝,仿佛在看一个怪物。朝廷……向皇商“借钱”?还收“利息”?这……这成何体统?!与民争利!简直是……简直是……
他脑子里一片混乱,本能地想反驳,想引经据典,说明朝廷尊严、祖宗法度……但另一个声音,却又在他心底微弱地响起:皇帝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那银子堆在库房里,确实不会下崽儿啊……若是真能多出一笔利息……
他的脸色变幻不定,时而震惊,时而茫然,时而又有一种被强行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无措和……一丝隐隐的兴奋。
陈默看着他这副样子,知道这老头的脑子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诸葛明才猛地喘了一口粗气,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声音干涩地问道:“陛下……此法……此法闻所未闻……若……若那些皇商拿了银子,到期不还,或者……或者经营不善,亏空了,该如何是好?朝廷颜面何存?国库损失谁人承担?”
他终于开始思考具体操作和风险了,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就是进步。
“所以需要严苛的审核和担保。”陈默早有准备,“可由户部牵头,会同内务府,选定数家根基深厚、信誉卓着的皇商。以其产业、乃至其背后东家的身家为抵押。订立严密契约,由三法司见证。若有违约,严惩不贷,抄没家产以充公!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诸葛爱卿,你掌户部多年,当知国库艰难,非变法无以图存。朕此法,并非要与民争利,而是要让死钱变活,让国库开源!若成,则日后边境军饷、各地赈灾、乃至兴修水利,便多了一份指望!这并非动摇国本,恰恰是为了稳固国本!”
诸葛明沉默着,布满皱纹的脸上,挣扎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出去的决然。他猛地抬起头,看着陈默,那双因为常年算计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里,竟迸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
“陛下……老臣……老臣好像……有点明白了!”
他像是魔怔了一般,也顾不上礼仪,直接蹲下身,捡起那本掉落的账册,手指颤抖地翻动着,嘴里念念有词:“若是如此……若是将每年那些有固定拨付周期、中间存在时间差的款项,都如此操作一番……还有各地上缴的税银,在解送途中……若是能通过官办钱庄……”
他越算眼睛越亮,仿佛看到了一条流淌着银子的河流!虽然这条河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比起以往那潭看得见底的死水,无疑更具诱惑力!
“陛下!”诸葛明猛地站直身体,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老臣……老臣回去就仔细核算!定拿出一个……一个稳妥的章程来!”
陈默看着他这副如同发现了金山般的模样,心中稍稍松了口气。总算,把这最难啃的老古板,撬开了一丝缝隙。
“好,朕等你的章程。”陈默点了点头,“记住,此事机密,仅限于你知晓,章程拟好,直接密奏于朕。”
“老臣明白!老臣明白!”诸葛明连连躬身,抱着那本账册,如同抱着什么绝世珍宝,脚步虚浮却又异常坚定地退了出去。
看着诸葛明离开的背影,陈默揉了揉眉心。财政这一块,总算看到了点改革的曙光。但他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推行,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尤其是来自那些依靠旧有财政体系获利的既得利益集团,其中,很可能就包括……安王府!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
安王勾结了礼亲王,必然会在宗室和朝堂上向他发难。而他,必须赶在对手的联合攻势形成之前,尽快在财政、军事、农业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让人无法反驳的成果!
时间,前所未有的紧迫。
就在这时,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这次来的,是程无双派来的心腹将领,他浑身带着一股血腥气和尘土味,显然是刚从外面疾驰而来。
“陛下!程将军急报!”那将领单膝跪地,声音急促,“安王府昨夜又有异动!几名高手试图潜入……潜入坤宁宫!被我们的人及时发现,拦截在宫墙之外,激战一场,对方留下一具尸体,其余人带伤遁走!程将军怀疑……他们可能是想对皇后娘娘不利!”
陈默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坤宁宫!他们竟然敢直接对皇后下手?!
看来,安王和礼亲王的联盟,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清除他身边的助力了!
他眼中杀意暴涨,几乎要从胸腔里喷薄而出。
“告诉程无双,”他的声音冰冷得如同数九寒天的风,“给朕把安王府,围成铁桶!从今日起,一只鸟也不许飞进去!再告诉王德发,坤宁宫所有饮食药物,朕要亲自过目!”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和杀意。
对手的攻势,已经图穷匕见。
而他的反击,也必须更快,更狠!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白纸,提笔蘸墨。
是时候,给那位躲在佛堂里的皇叔,下一剂真正的猛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