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钱眼通天李卫之银海无涯路-《搞钱传奇》

  江南织造局的机房里,李卫摸着一匹刚织好的云锦,手指感受着丝线的细腻。织造局监督曹頫站在一旁,笑着说:“李大人,这云锦是江南最好的丝绸,每匹能卖五十两银子,可就是卖不到国外去——洋商在广州把持着渠道,我们的丝绸运到广州,每匹就要被他们抽二十两‘过路费’。”

  “二十两过路费?”李卫皱起眉,心里立刻算开了账,“每匹云锦成本二十两,运到广州运费五两,洋商抽二十两,到了国外卖一百两,我们只能赚五十五两。要是我们自己打通渠道,绕开广州的洋商,每匹至少能赚七十五两——这是‘渠道垄断’带来的利润差,必须打破!”

  曹頫叹了口气:“可广州的洋商,跟两广总督关系好,我们怎么绕开?”

  “用‘盐商渠道’。”李卫眼睛一亮,“我们江南的盐商,在沿海有很多商船,平时运盐,现在可以让他们运丝绸。从江南直接出海,到南洋的吕宋、爪哇,再把丝绸卖给当地的洋商,每匹只要给盐商五两运费,比运到广州便宜多了。这叫‘渠道替代’,跟我当年用帑盐替代私盐一样。”

  第二天,李卫召集盐商汪士慎和船商吴天洪开会。吴天洪听完李卫的想法,犹豫道:“李大人,出海运丝绸风险大啊——海上有海盗,还有台风,要是船沉了,我们血本无归。”

  “风险大,利润也大。”李卫拿出算盘,“每艘船能装五百匹云锦,每匹赚七十五两,一艘船就能赚三万七千五百两。就算十艘船沉一艘,剩下的九艘也能赚三十三万七千五百两,比运盐赚得多。我们还可以搞‘风险共担’——官府出三成银子,盐商出五成,船商出两成,赚了钱按比例分,亏了钱也按比例担。”

  汪士慎立刻响应:“李大人,我出五十万两!只要能赚钱,这点风险不算什么。”

  吴天洪也点点头:“行,我出二十艘船,跟着您干!”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卫忙着筹备出海的事。他让人给船商的船装上火炮,防备海盗;又请了熟悉南洋航线的水手,避开台风区;还跟南洋的洋商通过书信联系,约定了丝绸的价格和交货地点。

  可就在船队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忠匆匆跑来:“六爷,不好了!李怀谨又逃出来了,这次他勾结了海盗,说要抢我们的丝绸船!”

  李卫心里一沉——这个堂弟,真是阴魂不散。“他怎么知道我们的船队要出发?”

  “是张地主泄露的!”李忠说,“张地主觉得您分给他的利润太少,就跟李怀谨勾结了,还告诉了他船队的航线和出发时间。”

  “好啊,这两个混小子!”李卫咬牙骂道,“你立刻带五十个兵,去张地主的铁矿,把他抓起来!再让人通知吴天洪,改变航线,晚三天出发——这叫‘信息差利用’,让李怀谨和海盗扑个空。”

  李忠点点头,立刻去办了。

  三天后,吴天洪的船队偷偷出发了。李卫站在江边,望着船队消失在远方,心里算着“时间账”——按新航线,船队十五天后能到吕宋,二十天后能回来,只要顺利,就能赚回第一笔银子。

  可就在船队出发的第十天,徐乾学拿着一封电报跑来:“大人,皇上病重了!京城来的电报说,皇上让您立刻回京城!”

  李卫心里咯噔一下——雍正皇帝病重,京城肯定会乱,他要是回京城,江南的丝绸生意、盐铁生意就没人管了。“徐先生,你跟我一起回京城,汪士慎和吴天洪那边,你先交代好,让他们盯着生意。”

  赶到京城时,雍正皇帝已经快不行了。李卫跪在御床边,皇帝握着他的手,虚弱地说:“李卫,你是个能臣,会搞钱,也会办事。我把江山交给乾隆,以后你要好好辅佐他,别让我失望。”

  李卫连忙磕头:“皇上放心,臣一定好好辅佐新皇,为朝廷搞钱,为百姓谋利。”

  没过几天,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乾隆召见李卫时,笑着说:“李大人,朕在潜邸时就听说你会搞钱,江南的盐税、铁矿利润,都是你搞上去的。以后你还接着搞,只要别贪腐,朕就信任你。”

  李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自己的“搞钱”之路,还能继续走下去。

  回到江南后,吴天洪的船队也回来了,每艘船都装满了银子。汪士慎拿着账本跑来:“李大人,这次出海,我们赚了一百万两!南洋的洋商还跟我们签了长期合同,以后每月都要我们的丝绸!”

  李卫笑着点点头,心里又开始盘算新的“生意”——他想把江南的瓷器也卖到国外,再从国外买香料回来,卖给江南的百姓;还想把两淮盐场的盐,运到西北去,卖给那里的军队和百姓。

  徐乾学笑着说:“大人,您这‘搞钱’的念头,真是永远都停不下来。”

  “停不下来才好啊。”李卫靠在椅背上,手里把玩着算盘,“你记着,不管是当官还是做生意,核心就是‘算清账’——算清成本,算清利润,算清风险,算清人心。只要这账算得清,就能在银海里永远航行,永远‘钱眼通天’。”

  窗外,江南的春天来了,桃花开得正艳。李卫望着远处的盐场和铁矿,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只要手里的算盘还在,只要心里的“账”算得清,他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