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秋,朝廷派锦衣卫去西北镇压“叛党”,董天宝被提拔为百户,带着一千士兵出征。临走前,何琨找他谈话,指尖摩挲着茶盏:“天宝,这次出征,军饷朝廷拨了一万两,你可得好好‘用’。”
“好好用”三个字,董天宝一听就懂——是让他克扣军饷。他点头:“公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刚到西北,董天宝就发现这里的“钱景”比京城还大。西北的粮价是京城的两倍,盐价更是三倍——边境封锁,盐铁都是违禁品,这是垄断利润的好机会。可麻烦的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御史是个出了名的清官,油盐不进,盯着军饷和军粮不放。
“哥,这监军御史不好对付啊,咱们要是克扣军饷,他肯定会弹劾咱们。”张君宝忧心忡忡地说。
董天宝没说话,心里的算盘却转得飞快:监军是清官,可清官也有软肋。他让人去查监军的底细,果然——监军有个儿子在京城读书,最近正缺钱娶亲。董天宝立刻让人从京城捎了一千两银子,送给监军的儿子,还带了句话:“这是董百户给您的‘读书钱’,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
监军的儿子收了银子,赶紧写信告诉监军。监军收到信后,对董天宝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没明说,但也不再盯着军饷的事。解决了监军,董天宝立刻动手。他找到当地的粮商赵老板:“赵老板,我这有三千石米的订单,你给我换成麸皮和米糠,成本压到三百文一石。剩下的银子,咱们五五分。”
赵老板犹豫:“士兵吃这个,会哗变的!”
“不会。”董天宝笑着掏出一张纸,“我已经让人写好了‘告示’,就说这是‘西北特供的杂粮,能增强体力’。要是有人闹,就说他是叛党的内应,直接砍了。”他顿了顿,又说,“我背后是东厂的何琨公公,出了事,有我顶着。”
赵老板没办法,只能照做。这一下,董天宝就赚了(1-0.3)x3000=2100两,和赵老板分完,自己拿了1050两。可他还不满足——盐的利润更大。他找到当地的山贼头子黑虎:“黑虎,我给你五百两,你去走私盐,从蒙古那边运过来,我用军队的名义掩护你。盐卖出去,咱们三七分。”
黑虎一开始不敢:“锦衣卫还走私?”
“锦衣卫也要吃饭。”董天宝拍了拍他的肩膀,突然出手,抓住黑虎的手腕,轻轻一拧。黑虎疼得龇牙咧嘴,才知道眼前这年轻人不好惹。“我给你开‘军盐’的条子,没人敢查。你只管运,我只管卖——咱们合作,比你当山贼强多了。”
黑虎服了,立刻答应。第一次走私,黑虎运了五百斤盐,董天宝以每斤五钱的价格卖给当地商户,赚了二百五十两。分完钱,黑虎乐坏了:“董百户,下次咱们多运点!”
可第二次走私就出了意外。黑虎的盐队在半路上遇到了另一伙山贼“狼牙寨”,盐被抢了,还伤了几个弟兄。黑虎哭丧着脸来找董天宝:“董百户,盐被抢了,这可怎么办啊?”
董天宝没慌,反而笑了:“正好,我正想找个理由收拾狼牙寨。”他立刻召集了两百个锦衣卫,带着黑虎的人,去攻打狼牙寨。狼牙寨的山贼有一百多人,仗着地形优势负隅顽抗。董天宝没让士兵强攻,自己提着刀冲在最前面——他早年在街头打擂台练的拳脚,加上在锦衣卫练的刀法,对付山贼绰绰有余。
只见他纵身跃上寨墙,一刀劈断两个山贼的长矛,左腿扫倒一个,右手刀刺中另一个的肩膀。山贼们吓得后退,董天宝趁机大喊:“投降不杀!反抗者,格杀勿论!”锦衣卫士兵见总旗官这么勇猛,也跟着冲了上去。没一会儿,狼牙寨就被攻破了。董天宝不仅抢回了盐,还把寨里的银子、粮食都运走了,合计价值五千两。
“董百户,您太厉害了!”黑虎佩服得五体投地。
董天宝看着狼牙寨的火光,心里的算盘打得更响:这西北的山贼不少,要是把他们都收编了,就能控制整个西北的走私线。到时候,盐、铁、马匹这些违禁品,都能垄断。他立刻给黑虎提了个主意:“你去联络其他山贼,就说跟着我干,走私的利润分他们五成,要是不从,就像狼牙寨一样被端了。”
黑虎立刻去办,没几天就收编了三个山贼团伙,走私线一下扩大了三倍。可董天宝没想到,监军御史虽然收了他的银子,却一直在暗中观察——这次攻打狼牙寨,监军发现董天宝和山贼勾结,心里起了疑心,开始偷偷收集他的罪证。
董天宝得知后,连夜带着一千两银子去见监军:“御史大人,这狼牙寨的山贼,是叛党的同伙,我攻打他们,是为了朝廷。这一千两,是我给您的‘辛苦费’,等朝廷表彰下来,您也有功劳。”他顿了顿,又说,“要是您把这事上报,朝廷追究起来,您收我银子的事,恐怕也瞒不住吧?”
监军看着银子,犹豫了很久,终于点头:“董百户,我知道了,这事我不会上报。”
董天宝松了口气——这一千两,不仅堵住了监军的嘴,还把他拉上了自己的船。这次出征,他不仅镇压了叛党,还通过粮食套利和走私,赚了足足五万两。回到京城,何琨把他提拔为锦衣卫镇抚使,还把自己名下的两家钱庄和一家粮行交给了他打理。
董天宝站在锦衣卫镇抚使的官署里,看着墙上的地图,手指在通州、苏州这些富庶之地划过——下一步,该算“官职买卖”的账了,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可他没注意到,张君宝看他的眼神,已经越来越陌生了。
“好好用”三个字,董天宝一听就懂——是让他克扣军饷。他点头:“公公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刚到西北,董天宝就发现这里的“钱景”比京城还大。西北的粮价是京城的两倍,盐价更是三倍——边境封锁,盐铁都是违禁品,这是垄断利润的好机会。可麻烦的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御史是个出了名的清官,油盐不进,盯着军饷和军粮不放。
“哥,这监军御史不好对付啊,咱们要是克扣军饷,他肯定会弹劾咱们。”张君宝忧心忡忡地说。
董天宝没说话,心里的算盘却转得飞快:监军是清官,可清官也有软肋。他让人去查监军的底细,果然——监军有个儿子在京城读书,最近正缺钱娶亲。董天宝立刻让人从京城捎了一千两银子,送给监军的儿子,还带了句话:“这是董百户给您的‘读书钱’,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
监军的儿子收了银子,赶紧写信告诉监军。监军收到信后,对董天宝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没明说,但也不再盯着军饷的事。解决了监军,董天宝立刻动手。他找到当地的粮商赵老板:“赵老板,我这有三千石米的订单,你给我换成麸皮和米糠,成本压到三百文一石。剩下的银子,咱们五五分。”
赵老板犹豫:“士兵吃这个,会哗变的!”
“不会。”董天宝笑着掏出一张纸,“我已经让人写好了‘告示’,就说这是‘西北特供的杂粮,能增强体力’。要是有人闹,就说他是叛党的内应,直接砍了。”他顿了顿,又说,“我背后是东厂的何琨公公,出了事,有我顶着。”
赵老板没办法,只能照做。这一下,董天宝就赚了(1-0.3)x3000=2100两,和赵老板分完,自己拿了1050两。可他还不满足——盐的利润更大。他找到当地的山贼头子黑虎:“黑虎,我给你五百两,你去走私盐,从蒙古那边运过来,我用军队的名义掩护你。盐卖出去,咱们三七分。”
黑虎一开始不敢:“锦衣卫还走私?”
“锦衣卫也要吃饭。”董天宝拍了拍他的肩膀,突然出手,抓住黑虎的手腕,轻轻一拧。黑虎疼得龇牙咧嘴,才知道眼前这年轻人不好惹。“我给你开‘军盐’的条子,没人敢查。你只管运,我只管卖——咱们合作,比你当山贼强多了。”
黑虎服了,立刻答应。第一次走私,黑虎运了五百斤盐,董天宝以每斤五钱的价格卖给当地商户,赚了二百五十两。分完钱,黑虎乐坏了:“董百户,下次咱们多运点!”
可第二次走私就出了意外。黑虎的盐队在半路上遇到了另一伙山贼“狼牙寨”,盐被抢了,还伤了几个弟兄。黑虎哭丧着脸来找董天宝:“董百户,盐被抢了,这可怎么办啊?”
董天宝没慌,反而笑了:“正好,我正想找个理由收拾狼牙寨。”他立刻召集了两百个锦衣卫,带着黑虎的人,去攻打狼牙寨。狼牙寨的山贼有一百多人,仗着地形优势负隅顽抗。董天宝没让士兵强攻,自己提着刀冲在最前面——他早年在街头打擂台练的拳脚,加上在锦衣卫练的刀法,对付山贼绰绰有余。
只见他纵身跃上寨墙,一刀劈断两个山贼的长矛,左腿扫倒一个,右手刀刺中另一个的肩膀。山贼们吓得后退,董天宝趁机大喊:“投降不杀!反抗者,格杀勿论!”锦衣卫士兵见总旗官这么勇猛,也跟着冲了上去。没一会儿,狼牙寨就被攻破了。董天宝不仅抢回了盐,还把寨里的银子、粮食都运走了,合计价值五千两。
“董百户,您太厉害了!”黑虎佩服得五体投地。
董天宝看着狼牙寨的火光,心里的算盘打得更响:这西北的山贼不少,要是把他们都收编了,就能控制整个西北的走私线。到时候,盐、铁、马匹这些违禁品,都能垄断。他立刻给黑虎提了个主意:“你去联络其他山贼,就说跟着我干,走私的利润分他们五成,要是不从,就像狼牙寨一样被端了。”
黑虎立刻去办,没几天就收编了三个山贼团伙,走私线一下扩大了三倍。可董天宝没想到,监军御史虽然收了他的银子,却一直在暗中观察——这次攻打狼牙寨,监军发现董天宝和山贼勾结,心里起了疑心,开始偷偷收集他的罪证。
董天宝得知后,连夜带着一千两银子去见监军:“御史大人,这狼牙寨的山贼,是叛党的同伙,我攻打他们,是为了朝廷。这一千两,是我给您的‘辛苦费’,等朝廷表彰下来,您也有功劳。”他顿了顿,又说,“要是您把这事上报,朝廷追究起来,您收我银子的事,恐怕也瞒不住吧?”
监军看着银子,犹豫了很久,终于点头:“董百户,我知道了,这事我不会上报。”
董天宝松了口气——这一千两,不仅堵住了监军的嘴,还把他拉上了自己的船。这次出征,他不仅镇压了叛党,还通过粮食套利和走私,赚了足足五万两。回到京城,何琨把他提拔为锦衣卫镇抚使,还把自己名下的两家钱庄和一家粮行交给了他打理。
董天宝站在锦衣卫镇抚使的官署里,看着墙上的地图,手指在通州、苏州这些富庶之地划过——下一步,该算“官职买卖”的账了,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可他没注意到,张君宝看他的眼神,已经越来越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