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联欢晚会-《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随着李守正汇报完八一厂的经营情况,这场会议便匆匆落下帷幕。

  然而,老书记并未打算放过张华,一把将他拉住,紧接着又开了个小会。

  两人刚在办公室坐定,老书记便半开玩笑地调侃起张华:

  “去年厂里的项目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不少同志都反馈,你这个负责制片的副经理不太称职呢!”

  张华语气中透着些许疲惫,无奈地回应道:

  “要不我还是辞掉职位,专心去拍电影吧!”

  要知道,去年下半年才定下八一厂与儿童制片厂的合并工作,有了华影公司的雏形。

  除了儿童制片厂的制片项目,其他都是提前定好的。

  而儿童制片厂能从无到有,拥有单独的厂区,靠的不只是上面政策,主要是华影的资源支持。

  可于厂长是上面钦点的人,资历与老书记不相上下。

  张华一个年轻后辈,总不能直接跟人家说:

  【您选的片子不行,得按我说的来拍吧!】

  这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

  老书记听到张华直接撂挑子,忍住翻白眼的冲动,便岔开话题问道:

  “你知道《少林寺》这部片子吗?它在港岛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我知道是左派推出来的项目嘛!”张华不假思索道。

  制作拍摄《少林寺》的电影公司虽然是一家港岛,但能用上大陆的资源拍摄,明眼人都清楚,它的背后实则由国内掌控。

  国内新成立后,香港电影圈开始分化。

  一批是以“背靠祖国、立足香港、面向海外”宗旨的左派。

  另一批是商业、资本盈利为主的右派。

  这些都是国内电影行业的大手,偷偷在港岛布的局。

  通过吸纳外汇资金,发展国内的电影行业。

  只是前几年被排挤的很厉害,改革开放后才慢慢好起来。

  而且背后还是文化部扶持的势力!

  这也是张华建议八一厂,通过骑墙派的邵氏公司,强势打入港岛、东南亚电影市场的原因。

  邵氏在东南亚有自己的院线渠道,受到的限制压力小一点。

  老书记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张华懂这些。

  随后掏出一封信件,介绍道:

  “港岛邵氏发来消息,希望你在项目里增添一些武术元素。”

  张华没有接信,直接坦白道:“项目赶着报名今年的戛纳,我没时间去改情节,也自认为情节已经很优秀,不用增加任何东西进去。”

  《少林寺》虽在八十年代堪称国内电影的顶流之作,不仅打破了港岛功夫片的票房纪录,还在国际上声名远扬。

  但经张华精心汉化的《浪客剑心》,他自信能真正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甚至他还特意让新成立的服装子公司,设计了几款电影里的简化版汉服。

  老书记点点头,“嗯,今年确实不能像去年那样,没有经国内审核就匆忙报名参赛。”

  张华一拍脑袋,“我差点忘了说,这部电影有些血腥画面,可能还是得绕开国内,先报名参赛。”

  老书记闻言,顿时眼睛瞪大,心里破防道:

  “你这是打算彻底让华影与他们站在对立面吗?

  ”去年《情书》就是因为没提前与文化部、总局走完流程,就急匆匆报名戛纳电影节,引得文化部领导圈子一阵不满。

  当下国内电影参展,主要通过总局以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即中影公司的前身)这两个文化部的下属机构。

  最终都要经过文化部的审核推荐,以确保影片内容符合国家文化输出的导向。

  不像国外电影公司或独立制片人,能够自主决定是否参展,直接向电影节提交申请材料,自主性和灵活性都更高。

  ……

  《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在千家万户的期待与不舍中落下帷幕。

  各大报纸纷纷对这部现象级电视剧展开报道,渐渐掀起了一阵热议的浪潮。

  《燕京日报》率先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

  《大江大河>: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之歌》。

  文章开篇便称赞道:“由着名青年演员张华领衔创作并主演的大型时代剧《大江大河》,以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深刻描绘一代人命运沉浮的精品力作,自开播以来便牢牢抓住了全国观众的心弦,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潮头之上”的箴言,道尽改革时代心声……

  在《燕京日报》报道的内容后面,更是有许多文学大家的评论。

  《大江大河>:一碗有温度的时代茶汤,如同品一壶酽茶——初尝是青年人成长的苦涩,回甘是奋斗者收获的成果与希望,末了留下跌宕人生的余味。》——汪曾棋(京派作家·民俗学者)

  《大江大河>真正的理想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泥泞中依然相信星光。电视剧的故事虽然过于理想……》——冰芯(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

  《人物刻画、故事情节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国内十年内很难有电视剧作品超越……。》——夏衍(剧作家·文化部顾问)

  ……

  春节前夕,燕京城仿佛被一层喜庆的薄纱温柔地包裹着。

  大街小巷间,浓浓的年味如同馥郁醇厚的陈酿,肆意地弥漫开来。

  八一厂去年的光景还算不错,厂里电影出海效益好,职工们的节日福利也比往年丰厚不少。

  家属院里,时常能看到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欢笑着奔跑嬉戏。

  “嫂子,晚点厂里有联欢晚会,可热闹啦,你就跟我一块儿去吧?”

  张芳那无忧无虑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彩,语气里满是热切的期待。

  “你哥去我就去!”龚樰微笑道。

  说完,那含情脉脉的目光便投向了张华。

  张华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听到这话,漫不经心地回应道:

  “晚上外面人多,乱糟糟的,到处挤来挤去,万一磕着碰着了可不好。”

  明年才会举办首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当下都是街道、单位组织联欢会,让职工们自编自演节目。

  这是张华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二个年头,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偶尔他还是会不自觉地回想起,曾经那个既熟悉又遥远的世界。

  “哥,你就陪我们去吧,去年你都没在家过年!”

  张芳的撒娇声,将张华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

  去年,为了拍摄《情书》和《大决战》,张华硬是带着剧组在北方度过了春节。

  那时大家心里都毫无怨言,主要是知道献礼片的重要意义。

  还没等张华开口,正准备出门的张建国突然反应过来,提醒道:

  “你妹妹说得对,今年你已经是职工干部了,不能老是躲在家里,把人际关系这些方面疏忽了。

  张华被说得有些头疼,转头看了看龚樰,无奈道:

  “那就一起去凑凑热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