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是在厉沉舟老家的家族聚会上,听着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各家营生时,彻底惊掉了下巴的。彼时她正端着一碗厉喝粥刚熬好的南瓜小米粥,勺子还没送到嘴边,就听见厉捕舟眉飞色舞地讲着秋天在阳澄湖抓大闸蟹的趣事——说有次一只半斤重的母蟹钻进蟹簖,爪子上缠着水草还不肯松,他费了好大力气才解下来,那蟹膏满得差点溢出来,清蒸后鲜得连壳都想啃了。苏晚下意识地“呀”了一声,粥勺晃了晃,几滴粥落在手背上,她却顾不上擦,眼睛瞪得圆圆的:“抓螃蟹还能这么有意思?我以前只在超市见过装在泡沫箱里的,还以为都是养在塘里等着捞呢!”
厉沉舟坐在旁边,看着她这副少见多怪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这算什么?你还没听我堂哥厉砍舟讲他在长白山砍树的事呢,他能凭着树皮的纹路,就知道这棵树活了多少年,有没有生虫。”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厉砍舟就接了话茬,手里还比划着:“去年秋天砍了棵老落叶松,树干得两个人抱,锯开的时候里面还流着松脂,那香味儿,在林子里飘了半里地!后来那树干运到家具厂,做了套实木沙发,听说卖了不少钱呢。”苏晚听得眼睛都亮了,追问着:“那砍树的时候会不会很危险啊?那么粗的树倒下来,万一砸到东西怎么办?”厉砍舟笑着说:“放心,我们砍树前都得先看风向、量距离,还得在树干上画好‘倒向线’,保证倒下来的时候不碰着旁边的好树,更不会伤着人。咱们砍树不是瞎砍,是给林子‘疏透气’,让小树苗长得更旺。”
正说着,厉讲舟端着一杯茶走过来,刚坐下就被苏晚拉住了:“厉大哥,你上次在社区讲的‘邻里互助’,我听沉舟说了,好多人都跟着学,现在我们小区里邻居也互相帮忙接孩子、送快递呢!你怎么能想到那么多接地气的点子啊?”厉讲舟挠了挠头,笑得憨厚:“都是平时跟街坊聊天听来的呗,谁家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不过是把这些小事攒起来,再讲给大家听,让大家知道,邻里之间多走一步,日子就暖多了。”苏晚连连点头,又问:“那你去乡村讲‘乡村振兴’的时候,村民们会不会觉得难啊?比如开网店、拍视频,他们以前没做过,会不会怕学不会?”厉讲舟说:“刚开始是有点怕,但你得手把手教啊。上次去一个种猕猴桃的村子,我请了电商老师,现场教他们怎么用手机拍猕猴桃开花、结果的视频,怎么在网上上架商品。现在他们的猕猴桃都卖到外地去了,有个大娘还跟我说,今年赚的钱比去年多了一倍,笑得合不拢嘴呢。”
这时候,厉采舟提着一篮刚采的香菇走了进来,篮子里的香菇还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褐色的菌盖饱满厚实。苏晚凑过去一看,忍不住惊叹:“这香菇也太新鲜了吧!比我在菜市场买的好多了,看着就好吃。”厉采舟笑着说:“这是早上刚从山里采的,得赶在太阳出来前摘,不然菌盖就老了。新鲜的香菇炖鸡最好吃,一会儿让厨房给你炖一锅,你尝尝。”苏晚好奇地问:“采蘑菇是不是得认识好多品种啊?我听说有的蘑菇有毒,采错了会出事的。”厉采舟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给她看:“你看,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蘑菇笔记’,上面画着每种蘑菇的样子,写着生长的地方、季节,还有能不能吃。比如这个红菇,菌盖是红色的,菌柄是白色的,只能在松树林里找到,要是在别的地方看到,就算长得像,也不能采,说不定是毒蘑菇。”苏晚凑过去看,笔记本上的画虽然简单,却画得很仔细,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释,她忍不住说:“这笔记也太珍贵了吧!相当于一本‘蘑菇字典’了。”
厉沉船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小包晒干的金银花,递给苏晚:“这是我药铺里刚晒好的金银花,夏天泡水喝能清热解毒,你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苏晚接过金银花,闻着淡淡的清香,问道:“厉大哥,你药铺里是不是有好多药材啊?我以前去药店,看到那些抽屉上贴满了标签,都不知道是什么。”厉沉船笑着说:“可不是嘛,光解表药就有麻黄、桂枝、紫苏叶十几种,每种药材的用法、用量都不一样。比如这个麻黄,治风寒感冒最管用,但得配着桂枝一起煮,不然效果不好;还有薄荷,夏天风热感冒头疼,泡点水喝就舒服,但它性凉,脾胃虚的人不能多喝。”苏晚听得连连点头:“原来药材还有这么多讲究啊,我还以为只要抓点药煮煮就行呢。”
看着眼前这些亲戚,听着他们讲着各自的营生——厉砍舟能在茫茫林海里分辨出每一种树木的习性,厉捕舟能凭着水色就知道螃蟹藏在何处,厉喝粥能把一碗白粥熬得绵密鲜香,厉讲舟能把平淡的小事讲得让人心里亮堂,厉采舟能在深山里准确找到每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厉沉船能把每一味药材的功效、用法说得明明白白——苏晚手里的粥都凉了,却丝毫没察觉,只是张着嘴,时不时发出“哇”“真厉害”的惊叹。
她转头看向厉沉舟,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沉舟,你家亲戚也太厉害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都做得这么好,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普通的营生里,也能有这么多门道和学问。”厉沉舟握住她的手,笑着说:“他们都是凭着一股子踏实劲儿,把一件事做到底。我堂哥厉砍舟,守着林场几十年,砍树、种树,从来不敢马虎;我堂弟厉捕舟,抓螃蟹的时候,宁愿少抓几只,也不抓幼蟹和抱卵蟹,就怕断了螃蟹的根;我堂哥厉喝粥,熬粥的时候,米和水的比例、火的大小,都得精确到分毫,就为了让客人喝到最好的粥。他们做的都是普通事,但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出不普通的样子。”
苏晚点点头,心里满是敬佩:“是啊,看似普通的事,要做好其实最难。就像厉讲舟大哥,讲演讲不是靠华丽的辞藻,而是靠真诚,把身边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反而更能打动人;还有厉采舟大哥,采蘑菇不仅要认识蘑菇,还得懂山里的环境、气候,不然根本找不到好蘑菇。他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把事情做到了极致,这才是最厉害的。”
这时,厉喝粥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香菇鸡汤走过来,笑着说:“苏丫头,别光聊天了,快尝尝这鸡汤,用刚采的香菇炖的,鲜得很。”苏晚接过鸡汤,喝了一口,浓郁的香味在嘴里散开,香菇的鲜和鸡肉的香完美融合,她忍不住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会儿,才睁开眼说:“太好喝了!这香菇的鲜味完全炖进汤里了,比我以前喝的任何鸡汤都好喝。”厉喝粥笑得眼睛都眯了:“
厉沉舟坐在旁边,看着她这副少见多怪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这算什么?你还没听我堂哥厉砍舟讲他在长白山砍树的事呢,他能凭着树皮的纹路,就知道这棵树活了多少年,有没有生虫。”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厉砍舟就接了话茬,手里还比划着:“去年秋天砍了棵老落叶松,树干得两个人抱,锯开的时候里面还流着松脂,那香味儿,在林子里飘了半里地!后来那树干运到家具厂,做了套实木沙发,听说卖了不少钱呢。”苏晚听得眼睛都亮了,追问着:“那砍树的时候会不会很危险啊?那么粗的树倒下来,万一砸到东西怎么办?”厉砍舟笑着说:“放心,我们砍树前都得先看风向、量距离,还得在树干上画好‘倒向线’,保证倒下来的时候不碰着旁边的好树,更不会伤着人。咱们砍树不是瞎砍,是给林子‘疏透气’,让小树苗长得更旺。”
正说着,厉讲舟端着一杯茶走过来,刚坐下就被苏晚拉住了:“厉大哥,你上次在社区讲的‘邻里互助’,我听沉舟说了,好多人都跟着学,现在我们小区里邻居也互相帮忙接孩子、送快递呢!你怎么能想到那么多接地气的点子啊?”厉讲舟挠了挠头,笑得憨厚:“都是平时跟街坊聊天听来的呗,谁家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不过是把这些小事攒起来,再讲给大家听,让大家知道,邻里之间多走一步,日子就暖多了。”苏晚连连点头,又问:“那你去乡村讲‘乡村振兴’的时候,村民们会不会觉得难啊?比如开网店、拍视频,他们以前没做过,会不会怕学不会?”厉讲舟说:“刚开始是有点怕,但你得手把手教啊。上次去一个种猕猴桃的村子,我请了电商老师,现场教他们怎么用手机拍猕猴桃开花、结果的视频,怎么在网上上架商品。现在他们的猕猴桃都卖到外地去了,有个大娘还跟我说,今年赚的钱比去年多了一倍,笑得合不拢嘴呢。”
这时候,厉采舟提着一篮刚采的香菇走了进来,篮子里的香菇还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褐色的菌盖饱满厚实。苏晚凑过去一看,忍不住惊叹:“这香菇也太新鲜了吧!比我在菜市场买的好多了,看着就好吃。”厉采舟笑着说:“这是早上刚从山里采的,得赶在太阳出来前摘,不然菌盖就老了。新鲜的香菇炖鸡最好吃,一会儿让厨房给你炖一锅,你尝尝。”苏晚好奇地问:“采蘑菇是不是得认识好多品种啊?我听说有的蘑菇有毒,采错了会出事的。”厉采舟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给她看:“你看,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蘑菇笔记’,上面画着每种蘑菇的样子,写着生长的地方、季节,还有能不能吃。比如这个红菇,菌盖是红色的,菌柄是白色的,只能在松树林里找到,要是在别的地方看到,就算长得像,也不能采,说不定是毒蘑菇。”苏晚凑过去看,笔记本上的画虽然简单,却画得很仔细,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释,她忍不住说:“这笔记也太珍贵了吧!相当于一本‘蘑菇字典’了。”
厉沉船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小包晒干的金银花,递给苏晚:“这是我药铺里刚晒好的金银花,夏天泡水喝能清热解毒,你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苏晚接过金银花,闻着淡淡的清香,问道:“厉大哥,你药铺里是不是有好多药材啊?我以前去药店,看到那些抽屉上贴满了标签,都不知道是什么。”厉沉船笑着说:“可不是嘛,光解表药就有麻黄、桂枝、紫苏叶十几种,每种药材的用法、用量都不一样。比如这个麻黄,治风寒感冒最管用,但得配着桂枝一起煮,不然效果不好;还有薄荷,夏天风热感冒头疼,泡点水喝就舒服,但它性凉,脾胃虚的人不能多喝。”苏晚听得连连点头:“原来药材还有这么多讲究啊,我还以为只要抓点药煮煮就行呢。”
看着眼前这些亲戚,听着他们讲着各自的营生——厉砍舟能在茫茫林海里分辨出每一种树木的习性,厉捕舟能凭着水色就知道螃蟹藏在何处,厉喝粥能把一碗白粥熬得绵密鲜香,厉讲舟能把平淡的小事讲得让人心里亮堂,厉采舟能在深山里准确找到每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厉沉船能把每一味药材的功效、用法说得明明白白——苏晚手里的粥都凉了,却丝毫没察觉,只是张着嘴,时不时发出“哇”“真厉害”的惊叹。
她转头看向厉沉舟,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沉舟,你家亲戚也太厉害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都做得这么好,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普通的营生里,也能有这么多门道和学问。”厉沉舟握住她的手,笑着说:“他们都是凭着一股子踏实劲儿,把一件事做到底。我堂哥厉砍舟,守着林场几十年,砍树、种树,从来不敢马虎;我堂弟厉捕舟,抓螃蟹的时候,宁愿少抓几只,也不抓幼蟹和抱卵蟹,就怕断了螃蟹的根;我堂哥厉喝粥,熬粥的时候,米和水的比例、火的大小,都得精确到分毫,就为了让客人喝到最好的粥。他们做的都是普通事,但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出不普通的样子。”
苏晚点点头,心里满是敬佩:“是啊,看似普通的事,要做好其实最难。就像厉讲舟大哥,讲演讲不是靠华丽的辞藻,而是靠真诚,把身边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反而更能打动人;还有厉采舟大哥,采蘑菇不仅要认识蘑菇,还得懂山里的环境、气候,不然根本找不到好蘑菇。他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把事情做到了极致,这才是最厉害的。”
这时,厉喝粥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香菇鸡汤走过来,笑着说:“苏丫头,别光聊天了,快尝尝这鸡汤,用刚采的香菇炖的,鲜得很。”苏晚接过鸡汤,喝了一口,浓郁的香味在嘴里散开,香菇的鲜和鸡肉的香完美融合,她忍不住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会儿,才睁开眼说:“太好喝了!这香菇的鲜味完全炖进汤里了,比我以前喝的任何鸡汤都好喝。”厉喝粥笑得眼睛都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