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手机屏幕,银行到账通知还亮着。金额刚好够付活动室押金和印刷费,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备注栏里写着:“记得还咖啡杯。”
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几秒,我没点退出。昨天还在为互助会的事发愁,今天这笔钱就来了,来得太过准时,像早就等着这一刻。
留学生b发来的消息还在对话框里躺着:“溪姐,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先暂停一次活动也没关系。”
我没回。当时坐在新家的书桌前,窗外阳光照进来,暖洋洋的。但我没心思感受这些,只想着怎么解决眼前的难关。
现在钱是有了,可我心里更乱了。
“记得还咖啡杯”——这句话我太熟了。高二那年我在图书馆复习,不小心打翻了他的水杯,他没说什么,第二天却递给我一个新买的,上面贴着小纸条,写的就是这句。后来大一下雨天,我又摔了他的杯子,他还是那句话,只是换了种说法:“上次的还没还,这次一起算。”
这些事没人知道,连我自己都快忘了。可有人一直记得。
我打开相册,翻出过去几年存下的截图。有匿名快递单上的留言,有突然出现在我包里的伞,还有一次实验报告被退回后,办公室门口多出的一份修改建议,背面写着同样的话。时间跨度很长,字迹一致,收件人永远只有我。
不可能是巧合。
我关掉手机,抓起外套出门。江逾白的公司离我家不远,地铁两站路。路上我没想太多,脚步却越来越快。到了大楼前台,我说要见他,声音很平,但心跳已经提上来了。
助理认识我,没拦着,只说他在开会,让我稍等。我点点头,在沙发上坐下,眼睛一直盯着会议室的方向。
二十分钟后门开了,一群人陆续走出来。他最后一个出来,手里拿着文件夹,领带微微松了一点。看到我时,他脚步顿了一下,但没表现出惊讶。
“这么快就查到了?”他走过来,语气像平时一样。
我没回答,直接问:“是你转的钱?”
他看了我一眼,转身往办公室走,“进来再说。”
我跟着进去。房间不大,桌子收拾得很干净,电脑还开着。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块白板,放在我面前。
上面贴满了便签,每一张都写着项目名称、金额、日期。有些打了勾,有些标了“待跟进”。最上面一行是“留学生互助会”,红笔圈出来的,旁边写着“首期资助 备用金”。
“你做的每件事,我都想让它走得更远一点。”他说。
我盯着那块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边缘有一行小字:“赞助人:JYb(匿名)”。字体工整,像是特意写给我看的。
“你说过不用再偷偷帮我了。”我终于开口。
他走近一步,声音轻了些:“这不是帮你,是支持我的妻子做她想做的事。”
然后他举起白板,嘴角有一点笑意:“江太太的善意,需要更宏大的载体。”
我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从高中到现在,他从来没真正离开过我的生活。不是通过任务系统,不是靠暗中安排,而是用这种方式,一点一点托住我想做的事情。
“你知道吗?”我说,“我本来打算找我妈借这笔钱。”
“我知道你会这么想。”他说,“但你不需要。”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说?为什么要匿名?”
“因为你想独立做成一件事。”他把白板放回桌上,“我不想让你觉得,是因为我,你才能做到。”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有点短,边缘不齐,昨晚算账的时候一直在咬。那时候我还以为只能靠自己扛过去。
原来我一直不是一个人。
“下次别匿名了。”我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是谁在撑着这个会。”
他点头:“好。”
我们都没再说话。办公室外头阳光很好,照进来看得见空气里浮着细小的尘埃。他站在桌边,随手整理了一下文件,动作自然得像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
其实他一直在做。
只是以前我不懂。
“还有一个问题。”我抬头看他。
“你说。”
“为什么一定要用‘记得还咖啡杯’这句话?”
他停下动作,看了我一会儿,才说:“因为你从来没收过我的东西。每次我给你什么,你都会想办法还回来。那次杯子碎了,我以为你会躲着我,结果你第二天买了新的塞我桌上。”
我愣住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你不愿意欠任何人。”他声音低了些,“所以我得找个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地接受。”
我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原来不是巧合,也不是顺其自然。他给的每一次帮助,都设计好了退路,让我不会察觉负担,也不会拒绝。
“所以……”我慢慢地说,“你不是在等我还杯子?”
“我在等你接受它。”他说,“接受我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需要你还。”
我站在原地,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口松开了。不是突然爆发的情绪,而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释放。好像这些年独自扛着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可以放下它的地方。
“互助会下周三第一次正式活动。”我说,“你要来吗?”
“如果邀请的话。”他看着我,“我可以以校友身份讲两句。”
“不只是讲两句。”我说,“你是发起人之一。没有这笔钱,我们开不了场。”
他笑了笑,没再推脱。
我们一同步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肩上。我手里拿着那份打印出来的赞助明细,折好放进包里。路过一家咖啡店时,他忽然停下。
“要不要进去坐会儿?”
我摇头:“下次吧。我得回去改宣传稿,还要通知大家资金问题解决了。”
“也好。”他点头,“晚上一起吃饭?”
“嗯。”
我们沿着街边走了一段,到岔路口分开。他去停车场,我去地铁站。临走前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只是抬手挥了下。
我没急着走,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把互助会群里的消息置顶。然后新建一封邮件,标题写的是:“关于留学生互助会首批赞助情况说明”。
正文第一句是:“本次运营资金由一位匿名校友提供,但他希望以后不再匿名。”
我敲完最后一个字,点了保存。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江逾白发来的消息。
“阳台的土,我让物业换过了,种香菜应该没问题。”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然后回复:“那明天买几盆回来试试。”
发出去后我把手机倒扣在桌上,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有孩子在骑车,笑声传上来。远处学校的钟声刚好响起,一声接一声,平稳而清晰。
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几秒,我没点退出。昨天还在为互助会的事发愁,今天这笔钱就来了,来得太过准时,像早就等着这一刻。
留学生b发来的消息还在对话框里躺着:“溪姐,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先暂停一次活动也没关系。”
我没回。当时坐在新家的书桌前,窗外阳光照进来,暖洋洋的。但我没心思感受这些,只想着怎么解决眼前的难关。
现在钱是有了,可我心里更乱了。
“记得还咖啡杯”——这句话我太熟了。高二那年我在图书馆复习,不小心打翻了他的水杯,他没说什么,第二天却递给我一个新买的,上面贴着小纸条,写的就是这句。后来大一下雨天,我又摔了他的杯子,他还是那句话,只是换了种说法:“上次的还没还,这次一起算。”
这些事没人知道,连我自己都快忘了。可有人一直记得。
我打开相册,翻出过去几年存下的截图。有匿名快递单上的留言,有突然出现在我包里的伞,还有一次实验报告被退回后,办公室门口多出的一份修改建议,背面写着同样的话。时间跨度很长,字迹一致,收件人永远只有我。
不可能是巧合。
我关掉手机,抓起外套出门。江逾白的公司离我家不远,地铁两站路。路上我没想太多,脚步却越来越快。到了大楼前台,我说要见他,声音很平,但心跳已经提上来了。
助理认识我,没拦着,只说他在开会,让我稍等。我点点头,在沙发上坐下,眼睛一直盯着会议室的方向。
二十分钟后门开了,一群人陆续走出来。他最后一个出来,手里拿着文件夹,领带微微松了一点。看到我时,他脚步顿了一下,但没表现出惊讶。
“这么快就查到了?”他走过来,语气像平时一样。
我没回答,直接问:“是你转的钱?”
他看了我一眼,转身往办公室走,“进来再说。”
我跟着进去。房间不大,桌子收拾得很干净,电脑还开着。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块白板,放在我面前。
上面贴满了便签,每一张都写着项目名称、金额、日期。有些打了勾,有些标了“待跟进”。最上面一行是“留学生互助会”,红笔圈出来的,旁边写着“首期资助 备用金”。
“你做的每件事,我都想让它走得更远一点。”他说。
我盯着那块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边缘有一行小字:“赞助人:JYb(匿名)”。字体工整,像是特意写给我看的。
“你说过不用再偷偷帮我了。”我终于开口。
他走近一步,声音轻了些:“这不是帮你,是支持我的妻子做她想做的事。”
然后他举起白板,嘴角有一点笑意:“江太太的善意,需要更宏大的载体。”
我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从高中到现在,他从来没真正离开过我的生活。不是通过任务系统,不是靠暗中安排,而是用这种方式,一点一点托住我想做的事情。
“你知道吗?”我说,“我本来打算找我妈借这笔钱。”
“我知道你会这么想。”他说,“但你不需要。”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说?为什么要匿名?”
“因为你想独立做成一件事。”他把白板放回桌上,“我不想让你觉得,是因为我,你才能做到。”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有点短,边缘不齐,昨晚算账的时候一直在咬。那时候我还以为只能靠自己扛过去。
原来我一直不是一个人。
“下次别匿名了。”我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是谁在撑着这个会。”
他点头:“好。”
我们都没再说话。办公室外头阳光很好,照进来看得见空气里浮着细小的尘埃。他站在桌边,随手整理了一下文件,动作自然得像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
其实他一直在做。
只是以前我不懂。
“还有一个问题。”我抬头看他。
“你说。”
“为什么一定要用‘记得还咖啡杯’这句话?”
他停下动作,看了我一会儿,才说:“因为你从来没收过我的东西。每次我给你什么,你都会想办法还回来。那次杯子碎了,我以为你会躲着我,结果你第二天买了新的塞我桌上。”
我愣住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你不愿意欠任何人。”他声音低了些,“所以我得找个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地接受。”
我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原来不是巧合,也不是顺其自然。他给的每一次帮助,都设计好了退路,让我不会察觉负担,也不会拒绝。
“所以……”我慢慢地说,“你不是在等我还杯子?”
“我在等你接受它。”他说,“接受我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需要你还。”
我站在原地,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口松开了。不是突然爆发的情绪,而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释放。好像这些年独自扛着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可以放下它的地方。
“互助会下周三第一次正式活动。”我说,“你要来吗?”
“如果邀请的话。”他看着我,“我可以以校友身份讲两句。”
“不只是讲两句。”我说,“你是发起人之一。没有这笔钱,我们开不了场。”
他笑了笑,没再推脱。
我们一同步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肩上。我手里拿着那份打印出来的赞助明细,折好放进包里。路过一家咖啡店时,他忽然停下。
“要不要进去坐会儿?”
我摇头:“下次吧。我得回去改宣传稿,还要通知大家资金问题解决了。”
“也好。”他点头,“晚上一起吃饭?”
“嗯。”
我们沿着街边走了一段,到岔路口分开。他去停车场,我去地铁站。临走前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只是抬手挥了下。
我没急着走,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把互助会群里的消息置顶。然后新建一封邮件,标题写的是:“关于留学生互助会首批赞助情况说明”。
正文第一句是:“本次运营资金由一位匿名校友提供,但他希望以后不再匿名。”
我敲完最后一个字,点了保存。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江逾白发来的消息。
“阳台的土,我让物业换过了,种香菜应该没问题。”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然后回复:“那明天买几盆回来试试。”
发出去后我把手机倒扣在桌上,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有孩子在骑车,笑声传上来。远处学校的钟声刚好响起,一声接一声,平稳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