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谈判桌上的剑桥往事-《告白指令请签收》

  江逾白的手还贴在我小腹上,耳朵轻轻抵着衣服。他没动,像是在等一个回应。我低头看他蹲着的背影,肩膀很直,发尾有点翘起来,和平时开会时那个一丝不苟的样子不太一样。

  走廊里的风从窗口吹进来,把他的衬衫角掀了一下。他这才站起来,手掌在我腹部轻轻拍了两下,动作很轻,像怕惊到什么。

  “宝宝今天安静。”他说。

  我刚想说话,手机震了一下。是会议提醒——林溪项目评审会,九点整,学术楼三楼会议室。

  我看了眼时间,已经八点四十五。刚才产检拖得久了些,流程比预想的复杂。我抬手按了按太阳穴,昨晚熬夜改方案的记忆一下子涌上来,眼睛有点发酸。

  江逾白察觉到我的动作,立刻从包里拿出保温杯,拧开盖子递给我。“温水。”他说,“你早上没喝够。”

  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温度刚好。

  “你还记得带文件吗?”他问。

  我点头,拉开背包检查了一遍。论文打印稿、数据图表、修改说明……都在。但手指碰到最底下那页时,还是顿了一下——导师昨天发来的邮件写着:“创新部分风险过高,建议替换为保守模型。”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删掉核心内容,等于交出主导权。

  江逾白看着我翻文件的动作,眼神变了。他太了解我了,连我翻纸的速度慢了一拍都能看出来。

  “走吧。”他把保温杯收好,帮我拉上背包拉链,“我陪你进去。”

  我没反对。这种时候,他在场本身就是一种支撑。

  会议室门关着,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坐着了。我推门进去的时候,导师正低头看材料。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没笑,也没打招呼,直接说:“林溪,你的方案需要调整。”

  我站到投影前,打开ppt。声音尽量稳:“我保留原模型的原因是,它在边缘数据处理上有明显优势。上周测试结果显示,误差率比传统模型低百分之二十三。”

  “但落地成本高。”导师打断,“资助方更看重稳定性,不是实验性。”

  “可这正是突破点。”我往前一步,“如果我们只做别人做过的事,研究就没有意义。”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没人说话。

  导师放下笔:“你还年轻,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先按我说的改,下周再提交。”

  我手指攥紧了U盘。那种熟悉的无力感又来了——高中小组作业被否决时也是这样,明明有理,却说不出口。

  就在这时,后排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

  江逾白站了起来。

  所有人看向他。他是旁听身份,本不该发言。

  “教授,”他语气平缓,“我能补充一个角度吗?”

  导师皱眉:“你说。”

  江逾白走到投影边,接过遥控器。他没有换ppt,而是调出一张新图——剑桥谈判课的经典框架,利益交换原则。

  “林溪的模型确实新颖,但阻力来自资源分配逻辑。”他指着图表,“如果我们将她的算法模块与现有数据库对接,不仅能保留创新点,还能提升整体响应速度百分之三十七。”

  他翻到下一页,是模拟运行数据。

  “这不是冒险。”他继续说,“是在重构合作边界。我们不是二选一,而是创造第三条路。”

  导师盯着屏幕,没说话。

  江逾白转向他:“您之前提过,课题要兼顾创新与可行性。现在两者可以共存,为什么放弃其中一个?”

  会议室再次静下来。

  这次的沉默不一样了。不是压制,而是思考。

  导师终于开口:“这个对接方案……谁做的测算?”

  “我。”江逾白说,“昨晚通宵跑的数据。”

  导师看了看我,又看看他,最后点了下头:“那就按这个方向调整。林溪,你可以保留核心模块。”

  我松了口气,胸口那块压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散会后,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江逾白站在我旁边,默默把我的笔记本装进包里。

  门口站着一个人。

  是prof. brown。剑桥合作项目的英方代表,银发微卷,一向话不多。

  他拦住江逾白,目光沉稳:“你在剑桥学的是‘达成共识’,不是‘为一个人推翻规则’。”他顿了顿,“你把他教的‘利益交换原则’,用在保护妻子上了?”

  空气有一瞬凝固。

  我以为江逾白会解释,或者否认。

  但他没有。

  他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直视prof. brown的眼睛:“教授,您说过,所有谈判的起点,是明确‘最高优先级利益’。”

  他又停了一下。

  “对我而言,保护林溪,就是最高利益。”

  我说不出话。

  这句话没有情绪起伏,也没有刻意强调。就像他在产检本上记下“胎心首次听见”的时间一样自然,一样认真。

  prof. brown看着他,嘴角慢慢扬起一点笑意。他没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拍了下江逾白的肩,转身走了。

  走廊空了下来。

  我站在原地,手里抱着没被篡改的研究方案。纸张边缘有点翘,是我刚才攥得太紧留下的痕迹。

  江逾白替我拉开车门——虽然我们现在还在校园里,但他这个动作做得像日常上下车那样熟练。

  我忽然靠过去,头轻轻抵在他肩膀上一秒。很短,但我能感觉到他的体温,还有心跳。

  他没动,也没说什么,只是把手轻轻放在我背上,像在确认我在那里。

  我们并肩往图书馆走。阳光穿过树缝洒在地上,影子连在一起。

  路过公告栏时,我看到毕业典礼的安排贴出来了。日期就在下周。

  江逾白顺着我的视线看了一眼,没多说。

  我们进了图书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我把文件摊开,准备整理会议记录。

  江逾白拿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

  我瞥了一眼,上面第一行写着:【林溪项目保卫战 - 成功】。

  下面列着几点:

  1. 导师让步原因:数据说服力强;

  2. 关键转折:引入剑桥谈判模型;

  3. 后续动作:三天内提交对接方案。

  他写完,抬头看我:“要不要喝点什么?咖啡还是果汁?”

  “果汁吧。”我说。

  他起身去自动贩卖机。我看着他的背影穿过阅览区,脚步很稳。

  回到座位时,他递给我一瓶橙汁,自己拿了一瓶水。

  我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甜味在嘴里散开。

  他坐下来,打开电脑,开始查资料。屏幕上是剑桥谈判课程的原始文献。

  我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那时候……在剑桥,真的学过这个?”

  他点头:“上过一学期的课。老师就是brown教授。”

  “那你刚才用的,是他教的方法?”

  “是。”他转头看我,“但我加了一条他自己都没写进教材的内容。”

  “什么?”

  “当一方的利益是你最重要的人时,所有的策略都要重新计算。”

  我愣住。

  他收回视线,继续敲字,好像只是说了句平常的话。

  窗外阳光正好。风吹动窗帘,一页纸从我文件夹里滑出来,飘到地上。

  江逾白弯腰捡起,顺手在那页空白处写了几个字,折起来放进我口袋。

  我没问写的是什么。

  他知道我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