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张家庄有户人家,家主张老实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忠厚人。这年秋天,张老实突然得了怪病,浑身无力,茶饭不思,请了多位郎中都不见好转。张家儿子张承业是个读书人,在县城学塾教书,闻讯急忙告假回乡。
张承业回到家中,见父亲面色蜡黄,奄奄一息躺在炕上,心中酸楚。他母亲早逝,是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大,如今眼见父亲病重,自是忧心如焚。
“爹,您觉得怎样?”张承业握着父亲的手问道。
张老实勉强睁眼,声音微弱:“业儿啊,我这病来得蹊跷,怕是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前几日我去后山砍柴,路过老坟地时,忽然一阵阴风袭来,回家后便如此了。”
张承业虽读书明理,但乡间怪谈也听过不少,心中不免嘀咕。当晚,他在父亲房中守夜,约莫三更时分,忽听窗外有女子轻笑之声。他推开窗一看,月光下并无一人,只有院中老槐树沙沙作响。
第二日,张承业决定去后山老坟地查看。山路崎岖,杂草丛生,他拨开荆棘前行,忽见一座荒坟旁有异样。近前一看,竟是一具被野狗刨出的白骨,衣衫褴褛,想必是无人祭奠的孤魂。
张承业心善,见状不忍,便找来工具将白骨重新安葬,又垒了个小坟头,插上树枝为香,拜了三拜道:“不知您是何人,既让我遇见,便是有缘。今日为您修葺坟茔,望您安息。”
回家后,张承业发现父亲病情稍有好转,能进些米汤了,心中稍安。
当夜,张承业梦见一青衣老者向他拱手:“多谢公子为我收拾骸骨,我乃前清秀才,战乱中死于非命,家人离散,尸骨无人收殓。今蒙公子恩德,特来相报。令尊之病,非药石可医,乃是冲撞了后山的狐仙。狐仙有道,不轻易伤人,令尊砍柴时误毁其洞府前的标记,故有小惩。”
张承业忙问:“该如何化解?”
老者道:“明日午时,带三炷香、一壶酒、一只熟鸡,到后山那棵歪脖子松树下祭拜,诚心道歉即可。切记,见到什么异象都不要惊慌,恭敬行礼便是。”
说罢,老者消失不见。张承业惊醒,将信将疑,但见父亲病情仍重,便决定一试。
次日中午,张承业按梦中老者所言,备齐物品来到后山歪脖子松树下。他摆好祭品,点燃香火,恭敬道:“晚辈张承业,代父请罪。家父无意冒犯仙家,还请仙家宽宏大量。”
话音刚落,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松树后走出一位白发老翁,身着古式长衫,手持藤杖,笑眯眯地道:“张公子有心了。老夫胡三泰,在此修行已百年有余。那日令尊砍柴,毁了我洞府前的界石,本是小过,但他口中不敬,说我等狐辈不过是些畜生修行,故有小惩。”
张承业忙躬身道:“家父乡野粗人,不知天高地厚,还望仙长海涵。”
胡三泰笑道:“你是个知礼的。也罢,看在你诚心份上,令尊之病三日内必愈。不过,我倒有一事相求。”
“仙长请讲。”
胡三泰道:“我有一孙女,名唤青瑶,修行尚浅,需在人间历练。想请公子带她回府,以寻常女子身份相处三月。期间她不会使用法术,只如常人般生活。三月期满,我自有安排。”
张承业犹豫道:“这...男女授受不亲,只怕有碍姑娘清誉。”
“无妨,我可让她以远亲投靠之名暂住贵府。况且...”胡三泰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也是她的一段缘分。”
说罢,胡三泰击掌三声,松树后走出一位青衣女子,约莫二八年纪,眉目如画,气质清雅,对着张承业盈盈一拜:“小女子青瑶,见过张公子。”
张承业一时怔住,这般标致人物,实在难以想象是狐仙所化。他心想既能救父,又能助人修行,何乐而不为,便应允下来。
回家后,张承业对父亲谎称青瑶是远方表亲,家中遭难前来投靠。张老实病中糊涂,也未多问,倒是见青瑶乖巧懂事,心中欢喜。
说也奇怪,自青瑶来后,张老实病情果然日渐好转,不出三日已能下床行走。村里人见张家突然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纷纷打听来历,张承业只说是远房表妹,暂住些时日。
青瑶果然如寻常女子般,每日洗衣做饭,绣花织布,还略通医理,为村民诊治小病小痛,很快赢得乡邻喜爱。唯有一点特别,她极爱洁净,每日必沐浴更衣,且从不食荤腥,只进素食。
张承业与青瑶朝夕相处,渐生情愫。一日,他忍不住问道:“青瑶姑娘,你们狐仙修行,与人间有何不同?”
青瑶抿嘴一笑:“公子好奇了?其实修行之道,人狐无异,都是修心养性。只是我们狐类修行,须先修得人身,再修人心,最后修人道。我在人间历练,正是为了体悟人心。”
“那...修成之后呢?”
“或登仙籍,或为地仙,或继续轮回,全看个人造化。”青瑶眼波流转,“不过,也有些狐仙宁愿放弃仙道,长留人间。”
张承业听出弦外之音,心中一动,却不便多问。
转眼两月过去,这日村里突然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清风道人,在村口摆摊算命。不少村民前去问卜,这道士竟能准确说出各家隐私往事,一时声名大噪。
张老实也去算了一卦,回来后忧心忡忡地对儿子说:“那道长说咱家有不干净的东西,阴气极重,恐怕是妖邪作祟。”
张承业心知指的是青瑶,便道:“爹,别听江湖术士胡说,咱家好好的哪有什么妖邪。”
然而清风道人却主动找上门来,在张家院外转悠,对张承业说:“公子面色晦暗,家中必有妖物。若不及早清除,恐有大祸。”
张承业不悦:“道长多虑了,我家清净得很。”
道人冷笑:“公子被妖物迷了心窍还不自知。三日后月圆之夜,贫道自当为民除害!”说罢拂袖而去。
张承业将此事告知青瑶,她面色凝重:“这道士不简单,恐怕是真有法力的。我们狐仙修行,最怕这种专与异类为敌的修道人。”
“那该如何是好?”张承业关切地问。
青瑶沉吟片刻:“公子不必担忧,我自有应对。只是届时还望公子信我,无论如何不要离开房间。”
三日后月圆之夜,张家庄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清风道人在村中设坛作法,手持桃木剑,口念咒语。村民们远远围观,窃窃私语。
张承业在房中坐立不安,忽听窗外雷声隆隆,夹杂着野兽嘶吼。他忍不住推开窗缝窥视,只见院中青光闪烁,一道狐影与一道剑光缠斗在一起。
正当紧张时,忽闻空中传来胡三泰的声音:“清风道友,何必与小辈一般见识?我等在此修行,从未害人,反而护佑一方水土。不如各退一步,如何?”
清风道人怒道:“人妖殊途,妖就是妖,修什么行都是邪魔外道!”
双方争执不下,斗法愈烈。突然,一道剑光直冲青瑶而去,张承业见状,不及多想,冲出房门挡在青瑶身前。
“不可!”青瑶惊呼,却已来不及。
说也奇怪,那剑光触及张承业身体,竟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清风道人一愣,胡三泰趁机施法,一道白光将道人罩住。
“罢了罢了,”清风道人长叹一声,“既有凡人愿以性命相护,想必这狐仙确无害人之心。贫道告辞!”说罢收法离去。
风波过后,青瑶对张承业道:“公子何必冒险?我有祖父所赐护身法宝,那道伤不得我。”
张承业正色道:“见你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管?况且...我对姑娘的心意,姑娘难道不知?”
青瑶低头不语,面泛红晕。
这时胡三泰现身,笑道:“张公子有情有义,不愧是我看中的人。青瑶历练期满,本应回山继续修行,但若你二人情愿,老夫可做主成全这段姻缘。”
张承业大喜,当即向青瑶表明心迹。青瑶羞答答地应允了。
胡三泰道:“不过有三件事须得约定:其一,青瑶虽为狐仙,但既嫁为人妇,当守人间礼法;其二,你二人婚后须多行善事,积累功德;其三,将来子嗣中若有具仙缘者,不可阻拦其修行之路。”
张承业一一应允。胡三泰赠予一对玉镯作为贺礼,随即化作清风而去。
张承业与青瑶择吉日成婚,婚后恩爱异常。青瑶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又以其医术救治乡邻,张家庄人人称颂。
一年后,青瑶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张慕仙,女孩取名张念瑶。慕仙自幼聪慧,三岁能文,七岁通晓易经,后来果然出家修道,成为一代宗师;念瑶则如寻常女子,嫁与良人,平安喜乐。
张承业与青瑶相守六十载,直至张承业寿终正寝。丧礼那日,有人见一道青光从张家升起,向山中飞去。此后,青瑶不知所踪,但张家后代却常得狐仙庇佑,家业兴旺,成为当地望族。
张家庄后山的那棵歪脖子松树,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为“姻缘树”,据说诚心祈求者,可得狐仙保佑姻缘美满。而这段人狐良缘的故事,也在江北一带代代相传,成为佳话。
张承业回到家中,见父亲面色蜡黄,奄奄一息躺在炕上,心中酸楚。他母亲早逝,是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大,如今眼见父亲病重,自是忧心如焚。
“爹,您觉得怎样?”张承业握着父亲的手问道。
张老实勉强睁眼,声音微弱:“业儿啊,我这病来得蹊跷,怕是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前几日我去后山砍柴,路过老坟地时,忽然一阵阴风袭来,回家后便如此了。”
张承业虽读书明理,但乡间怪谈也听过不少,心中不免嘀咕。当晚,他在父亲房中守夜,约莫三更时分,忽听窗外有女子轻笑之声。他推开窗一看,月光下并无一人,只有院中老槐树沙沙作响。
第二日,张承业决定去后山老坟地查看。山路崎岖,杂草丛生,他拨开荆棘前行,忽见一座荒坟旁有异样。近前一看,竟是一具被野狗刨出的白骨,衣衫褴褛,想必是无人祭奠的孤魂。
张承业心善,见状不忍,便找来工具将白骨重新安葬,又垒了个小坟头,插上树枝为香,拜了三拜道:“不知您是何人,既让我遇见,便是有缘。今日为您修葺坟茔,望您安息。”
回家后,张承业发现父亲病情稍有好转,能进些米汤了,心中稍安。
当夜,张承业梦见一青衣老者向他拱手:“多谢公子为我收拾骸骨,我乃前清秀才,战乱中死于非命,家人离散,尸骨无人收殓。今蒙公子恩德,特来相报。令尊之病,非药石可医,乃是冲撞了后山的狐仙。狐仙有道,不轻易伤人,令尊砍柴时误毁其洞府前的标记,故有小惩。”
张承业忙问:“该如何化解?”
老者道:“明日午时,带三炷香、一壶酒、一只熟鸡,到后山那棵歪脖子松树下祭拜,诚心道歉即可。切记,见到什么异象都不要惊慌,恭敬行礼便是。”
说罢,老者消失不见。张承业惊醒,将信将疑,但见父亲病情仍重,便决定一试。
次日中午,张承业按梦中老者所言,备齐物品来到后山歪脖子松树下。他摆好祭品,点燃香火,恭敬道:“晚辈张承业,代父请罪。家父无意冒犯仙家,还请仙家宽宏大量。”
话音刚落,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松树后走出一位白发老翁,身着古式长衫,手持藤杖,笑眯眯地道:“张公子有心了。老夫胡三泰,在此修行已百年有余。那日令尊砍柴,毁了我洞府前的界石,本是小过,但他口中不敬,说我等狐辈不过是些畜生修行,故有小惩。”
张承业忙躬身道:“家父乡野粗人,不知天高地厚,还望仙长海涵。”
胡三泰笑道:“你是个知礼的。也罢,看在你诚心份上,令尊之病三日内必愈。不过,我倒有一事相求。”
“仙长请讲。”
胡三泰道:“我有一孙女,名唤青瑶,修行尚浅,需在人间历练。想请公子带她回府,以寻常女子身份相处三月。期间她不会使用法术,只如常人般生活。三月期满,我自有安排。”
张承业犹豫道:“这...男女授受不亲,只怕有碍姑娘清誉。”
“无妨,我可让她以远亲投靠之名暂住贵府。况且...”胡三泰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也是她的一段缘分。”
说罢,胡三泰击掌三声,松树后走出一位青衣女子,约莫二八年纪,眉目如画,气质清雅,对着张承业盈盈一拜:“小女子青瑶,见过张公子。”
张承业一时怔住,这般标致人物,实在难以想象是狐仙所化。他心想既能救父,又能助人修行,何乐而不为,便应允下来。
回家后,张承业对父亲谎称青瑶是远方表亲,家中遭难前来投靠。张老实病中糊涂,也未多问,倒是见青瑶乖巧懂事,心中欢喜。
说也奇怪,自青瑶来后,张老实病情果然日渐好转,不出三日已能下床行走。村里人见张家突然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纷纷打听来历,张承业只说是远房表妹,暂住些时日。
青瑶果然如寻常女子般,每日洗衣做饭,绣花织布,还略通医理,为村民诊治小病小痛,很快赢得乡邻喜爱。唯有一点特别,她极爱洁净,每日必沐浴更衣,且从不食荤腥,只进素食。
张承业与青瑶朝夕相处,渐生情愫。一日,他忍不住问道:“青瑶姑娘,你们狐仙修行,与人间有何不同?”
青瑶抿嘴一笑:“公子好奇了?其实修行之道,人狐无异,都是修心养性。只是我们狐类修行,须先修得人身,再修人心,最后修人道。我在人间历练,正是为了体悟人心。”
“那...修成之后呢?”
“或登仙籍,或为地仙,或继续轮回,全看个人造化。”青瑶眼波流转,“不过,也有些狐仙宁愿放弃仙道,长留人间。”
张承业听出弦外之音,心中一动,却不便多问。
转眼两月过去,这日村里突然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清风道人,在村口摆摊算命。不少村民前去问卜,这道士竟能准确说出各家隐私往事,一时声名大噪。
张老实也去算了一卦,回来后忧心忡忡地对儿子说:“那道长说咱家有不干净的东西,阴气极重,恐怕是妖邪作祟。”
张承业心知指的是青瑶,便道:“爹,别听江湖术士胡说,咱家好好的哪有什么妖邪。”
然而清风道人却主动找上门来,在张家院外转悠,对张承业说:“公子面色晦暗,家中必有妖物。若不及早清除,恐有大祸。”
张承业不悦:“道长多虑了,我家清净得很。”
道人冷笑:“公子被妖物迷了心窍还不自知。三日后月圆之夜,贫道自当为民除害!”说罢拂袖而去。
张承业将此事告知青瑶,她面色凝重:“这道士不简单,恐怕是真有法力的。我们狐仙修行,最怕这种专与异类为敌的修道人。”
“那该如何是好?”张承业关切地问。
青瑶沉吟片刻:“公子不必担忧,我自有应对。只是届时还望公子信我,无论如何不要离开房间。”
三日后月圆之夜,张家庄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清风道人在村中设坛作法,手持桃木剑,口念咒语。村民们远远围观,窃窃私语。
张承业在房中坐立不安,忽听窗外雷声隆隆,夹杂着野兽嘶吼。他忍不住推开窗缝窥视,只见院中青光闪烁,一道狐影与一道剑光缠斗在一起。
正当紧张时,忽闻空中传来胡三泰的声音:“清风道友,何必与小辈一般见识?我等在此修行,从未害人,反而护佑一方水土。不如各退一步,如何?”
清风道人怒道:“人妖殊途,妖就是妖,修什么行都是邪魔外道!”
双方争执不下,斗法愈烈。突然,一道剑光直冲青瑶而去,张承业见状,不及多想,冲出房门挡在青瑶身前。
“不可!”青瑶惊呼,却已来不及。
说也奇怪,那剑光触及张承业身体,竟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清风道人一愣,胡三泰趁机施法,一道白光将道人罩住。
“罢了罢了,”清风道人长叹一声,“既有凡人愿以性命相护,想必这狐仙确无害人之心。贫道告辞!”说罢收法离去。
风波过后,青瑶对张承业道:“公子何必冒险?我有祖父所赐护身法宝,那道伤不得我。”
张承业正色道:“见你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管?况且...我对姑娘的心意,姑娘难道不知?”
青瑶低头不语,面泛红晕。
这时胡三泰现身,笑道:“张公子有情有义,不愧是我看中的人。青瑶历练期满,本应回山继续修行,但若你二人情愿,老夫可做主成全这段姻缘。”
张承业大喜,当即向青瑶表明心迹。青瑶羞答答地应允了。
胡三泰道:“不过有三件事须得约定:其一,青瑶虽为狐仙,但既嫁为人妇,当守人间礼法;其二,你二人婚后须多行善事,积累功德;其三,将来子嗣中若有具仙缘者,不可阻拦其修行之路。”
张承业一一应允。胡三泰赠予一对玉镯作为贺礼,随即化作清风而去。
张承业与青瑶择吉日成婚,婚后恩爱异常。青瑶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又以其医术救治乡邻,张家庄人人称颂。
一年后,青瑶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张慕仙,女孩取名张念瑶。慕仙自幼聪慧,三岁能文,七岁通晓易经,后来果然出家修道,成为一代宗师;念瑶则如寻常女子,嫁与良人,平安喜乐。
张承业与青瑶相守六十载,直至张承业寿终正寝。丧礼那日,有人见一道青光从张家升起,向山中飞去。此后,青瑶不知所踪,但张家后代却常得狐仙庇佑,家业兴旺,成为当地望族。
张家庄后山的那棵歪脖子松树,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为“姻缘树”,据说诚心祈求者,可得狐仙保佑姻缘美满。而这段人狐良缘的故事,也在江北一带代代相传,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