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竟是当今天子!-《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茶肆雅间内,炉火正旺,驱散了屋外凛冽的寒意。

  袅袅茶香弥漫,冲不淡美妇人眼中的悲戚。

  李清照坐在雕花木椅上,虽因奔波劳碌而面容憔悴,但那份与生俱来的清雅与柔美,以及眉宇间散发出的书卷气,却让人难以忽视。

  崇祯坐在她对面,皇城司的亲从官则警惕地守在雅间外,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看着眼前惹人怜惜的美妇,为人正气的崇祯心中并无多想,只当其是年长而富有才华的诗友。

  崇祯本欲与李清照探讨诗词,以缓解她内心的焦虑。

  他略微提了几句自己作诗勉励的经历,试图引出话题。

  然而李清照心系夫君安危,又怎有心思吟风弄月?只是勉强地应了几句,便神思恍惚,再无言语。

  看她心不在焉,崇祯心中亦有些不忍,便宽慰道:“夫人不必忧心,你夫君清白之身,本公子已命人去查,想必用不了多久,他便能无事出来。”

  语气重带着十足的把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打脸来得总是如此猝不及防。

  话音刚落,雅间的门帘被轻轻掀开,一名皇城司亲从官便衣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

  “赵明诚放出来了吧?”崇祯帝看着亲从官,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以为顾千帆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赵明诚此刻恐怕早已从刑部大牢中被放出了……

  亲从官躬身回禀:“回禀公子,赵明诚大人……他未能放出。”

  “怎么回事?”崇祯眉头微蹙。

  暗道顾千帆不是已经去刑部彻查了吗?朱胜非那老东西敢违抗?

  “回公子,刑部尚书朱胜非亲自审理了赵明诚的案子,并最终认定证据不足,将案子驳回大理寺了。”

  亲从官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李清照原本低垂着头,听到朱尚书认定“证据不足”时,眼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然而下一句,却让她如坠冰窟。

  “但是……但是赵明诚被大理寺提走后,右治狱少卿张承却又将其严加审问,并……并对他施以严刑逼供,如今已是体无完肤,他们……他们准备在大理寺公审,要将赵明诚定罪!”

  “恩?!”

  崇祯帝猛地一怔,脸上瞬间挂不住了。

  他刚刚信誓旦旦地向李清照保证,用不了多久,她夫君便会无事出来。

  结果转眼间,大理寺不仅没有释放赵明诚,反而加重刑罚,准备公审定罪?!

  这岂不是当着李清照的面,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

  崇祯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好一个大理寺!竟敢如此大胆妄为!”

  他霍然起身,一股属于帝王的威严不自觉地散发开来,雅间内的温度仿佛骤然下降。

  “去!让大理寺卿……即刻来见我!”崇祯沉声吩咐道。

  “是!”那名皇城司亲从官躬身应道,不敢有丝毫怠慢,转身便匆匆离去。

  一旁的内侍总管康履心中已是惊涛骇浪,知道官家动了真怒。

  让……大理寺卿……即刻来见他?!

  要说最震惊的莫过于李清照,她原本因赵明诚的遭遇而绝望,此刻却被崇祯帝身上骤然爆发出的气势所震撼。

  她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素色襕衫的年轻公子,感到不可思议。

  大理寺卿,那可是朝廷大员,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位列九卿之一!

  寻常权贵,哪怕是部堂大员,也不敢这般直接地命令大理寺卿。

  除非……除非是皇族宗室,而且是位高权重的亲王!

  李清照的心脏猛地一跳,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康王赵构!

  皇族宗室中,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气度,又能直接命令大理寺卿的,除了康王赵构,还能有谁?!

  她曾远远见过康王,虽记忆模糊,但那种贵气与从容,与眼前之人何其相似!

  难道,这位看似普通的公子,竟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康王殿下?!

  李清照震惊地看着崇祯,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若真是康王殿下,那夫君的冤情,或许真的能洗刷了!

  一丝前所未有的希望,再次在她的心头萌芽,却又带着一丝不可置信的忐忑。

  ......

  未过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金陵城的大街上,一名身着绯色官袍、头戴乌纱的大理寺卿王衣,在数名皇城司亲从官的引导下,几乎是以小跑的姿态,气喘吁吁地赶到了茶肆。

  他面色焦急,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接了急召后片刻不敢耽搁。

  茶肆掌柜和伙计们见如此品级的大官驾临,且是由气势森严的皇城司人马开道,吓得魂飞魄散,齐刷刷地站在一旁,俯首迎接。

  王衣却顾不得他们,在皇城司亲从官的指引下,径直推开了雅间的门。

  雅间内,崇祯帝仍旧端坐在雕花木椅上。

  虽未着龙袍,但那份与生俱来的帝王气度,此刻已完全显露。

  他眼神冷峻,周身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王衣一踏入雅间,目光便迅速锁定在崇祯帝身上。

  他并不是第一次面圣,每次朝会都站在前面,能一睹龙颜,十分确定眼前之人正是官家!

  没有丝毫犹豫,大理寺卿王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叩首,语气中充满了惊惶:“臣……臣大理寺卿王衣,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本来大宋官员面圣是不用跪的,但皇城司的人来通知他面圣,王衣虽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但事情一定不小,故而一见面就先磕一个。

  陛下?

  大理寺卿此言一出,仿佛一道惊雷在李清照耳边炸响!

  整个人如遭雷击,猛地倒退一步,险些站立不稳。

  她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看似年轻的公子,竟是当今天子,大宋的皇帝陛下!

  一瞬间,惊愕、惶恐、难以置信等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李清照连忙跟随王衣跪下,却因极度震惊而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

  崇祯并未让王衣起身,而是目光如刀,直刺对方:“王卿好大的威风啊!朕这大宋的律法,何时成了你大理寺的儿戏?!你大理寺,竟然胆敢对朝廷命官刑讯逼供,强行逼其认罪,可有此事?!”

  王衣被这劈头盖脸的质问吓得肝胆俱裂,脸色惨白,汗如雨下,却仍是一脸懵逼,完全不清楚陛下所言何事。

  他平日里深居大理寺,统管全局,像赵明诚这样的小官案件,通常由下面的少卿、评事具体经手,他根本无暇过问。

  而且,官员犯事,通常由御史台先行调查,再移交大理寺审理,大理寺判决后再送刑部复核,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陛下恕罪!臣……臣不知陛下所指何事啊!臣绝无胆量,胆敢刑讯逼供朝廷命官!”

  王衣颤抖着辩解,声音中带着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