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理寺的手段-《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大理寺,作为朝廷最高审判机构之一,其右治狱衙署内,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右治狱少卿名叫张承,年近五旬,面色白净,蓄着一缕山羊胡,看起来温文儒雅,然而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官场老油条的精明与凉薄。

  他手中摩挲着刑部退回来的赵明诚案卷宗,眉头紧锁,脸色郁闷。

  “胡闹!简直是胡闹!”

  张少卿将卷宗重重地拍在桌案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吓得一旁的推丞身子一颤。

  在他看来,刑部此举,简直是公然打他大理寺的脸。

  大理寺少卿分为左断刑和右治狱,其中右治狱少卿正是负责官员案件的审理和复核,赵明诚一案正是由他亲自提审复核并初定罪名的。

  “刑部那边是如何答复的?”张承强压怒气,沉声问道。

  推丞小心翼翼地躬身回禀:“回禀少卿,刑部那边只说……只说此案证据不足,要求重审,别的便什么也没说了。”

  “证据不足?”张承少卿冷笑一声。

  他堂堂大理寺少卿,亲自审理的案子,岂会证据不足?

  这分明是刑部那边畏首畏尾,不敢得罪人,才把这个麻烦给丢回来。

  “好一个证据不足!”张承猛地站起身,在公堂上踱步,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刑部审不了的案子,我大理寺来审!刑部断不了的案子,由我大理寺来断!刑部搜集不了的证据,由我大理寺来搜!”

  张少卿声音渐冷。

  他怎能让赵明诚翻案?

  金陵知府陈邦光,可是他的恩师!

  当年初入仕途,正是陈邦光多方提携,才有了张承今日的地位。

  在官场之中,师徒关系重于一切,恩师再三叮嘱,务必将赵明诚定罪,张少卿自然不敢违逆半分。

  倘若此案翻转,恩师颜面尽失,自己这个做徒弟的,也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来人!重新提审赵明诚!”张承厉声下令。

  大理寺的狱卒如狼似虎地领命而去。

  冰冷的刑讯室,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霉味。

  赵明诚被再次拖入堂上,身躯已是伤痕累累,憔悴不堪,但眼神依旧清亮,脊梁挺拔,透着一股文人的傲骨。

  大理寺少卿张承端坐在审案桌后,目光阴沉地盯着赵明诚。

  他决定用尽非常规手段,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读书人低头认罪。

  “赵明诚,你当真不知悔改?”

  张少卿冷冷地说道:“你若再执迷不悟,大理寺自有办法让你开口!”。

  赵明诚虚弱地咳了几声,嘴角溢出丝丝血迹,依然倔强:“我何罪之有?清白之身,何须悔改?”

  张承眼中寒光一闪,一拍惊堂木,沉声道:“冥顽不灵!既然你不愿主动交代,那本少卿就助你回忆一番!”

  他冲着身旁的书吏使了个眼色。

  书吏心领神会,捧出了一叠账册。

  这些账册并非赵明诚上呈的那些有凭有据的文书,而是经过陈邦光幕僚精心伪造的“新证据”。

  上面罗列了赵明诚数笔不明来路的巨额收入,并详细记录了他“私购禁物”的清单,甚至还牵扯到了一些空穴来风的贪墨款项。

  “赵明诚,你可看清了?”张承少卿指着账册,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

  “这些是你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的铁证!更有你私藏的禁物清单,件件俱在,如何抵赖?”

  赵明诚定睛看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这些账目和清单,与他平日的清廉自律南辕北辙,漏洞百出,但上面伪造的笔迹和印章却煞有介事,足以以假乱真。

  “这些都是伪造!是诬陷!”赵明诚嘶吼道。

  “伪造?诬陷?”

  张承嗤笑一声:“证据确凿,岂容你狡辩?来人,将此犯带下去,让他好好清醒一番,看他何时能将真实的罪状招供!”

  狱卒们狞笑着上前,将赵明诚拖了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赵明诚在大理寺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张承深谙官场斗争的险恶,知道仅仅伪造证据还不够,必须彻底摧毁赵明诚的精神和肉体防线。

  他先是下令隐匿所有对赵明诚有利的物证和证人,包括李清照当日递交的《金石录》手稿和诸多凭据,全部都被严密查封,不许任何人接触。

  同时,还暗示狱卒,对赵明诚进行“非致命”的刑讯逼供。

  杖刑、夹棍等酷刑虽然没有直接用于赵明诚身上,但狱卒们却通过长期剥夺睡眠、饥饿、暴晒、以及在伤口上撒盐等手段,对赵明诚进行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招不招?!”

  狱卒们每隔一个时辰便会提审一次,用粗大的木棒敲击着地板,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让赵明诚长期处于恐惧和疲惫之中。

  他们还时不时地将一些污秽的食物摆在他面前,诱惑他,磨灭他的尊严。

  大理寺的刑讯方式数不胜数。

  历史上的岳飞父子,被秦桧诬陷后,就是在大理寺遭受一系列的酷刑,逼着岳飞父子认谋反大罪。

  见赵明诚依旧嘴硬不认,张承也不着急,当即利用流程舞弊,开始心理战。

  他故意混淆审理与核查的环节,将提前拟定好的“罪状”反复宣读给赵明诚听,让他潜意识中接受这些“事实”,试图颠倒黑白,让他相信自己真的“有罪”。

  狱中每日都有人“好心”劝他:“赵副使,您就认了吧!只要认了罪,便能少受些苦,还能保住您夫人的清誉,您是读书人,何必跟我们这些粗人过不去?”

  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让赵明诚日渐消瘦,眼神也变得有些涣散。

  他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想要承认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以求得一丝解脱。

  然而每当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便浮现出夫人李清照那双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眸,以及他们夫妻半生收藏、共同编撰《金石录》时的甜蜜时光。

  赵明诚知道,一旦自己认罪,不仅是他个人的清誉扫地,更是对李清照莫大的伤害,是他毕生追求的学问和清白理念的彻底背叛。

  “绝不!”每当理智回笼,赵明诚都会再次咬紧牙关,发出微弱却坚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