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皇孙解三题!众人出城!-《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百官对题目本身已经不陌生。

  真正让他们困惑的,正是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明明是两人相向而行……为何却问狗跑了多远?”

  “诸位心中不解的,应该就是这个吧?”

  见众臣纷纷点头。

  几位大人甚至不自觉地向前靠了几步,像是生怕漏听什么。

  朱允熥的语气渐渐坚定。

  “其实,大家跟从前一样,看到题目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忽略?”听到这里,几位昨夜苦思一夜的大臣忍不住开口。

  “三皇孙,若说前两道题,我们回去后稍一回想,就明白了。确实,当时忽略了某些重要线索。”

  “可这第三题,我敢说,每一个字我都反复琢磨,几乎刻进脑子里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朱允熥却轻轻摇头。

  “不是前两题的问题。”

  “这次,大家忽略的是一个最根本的条件。”

  “是什么?”有人脱口而出。

  朱允熥举起手,语气变得激动。

  “是时间!”

  “是我们在场所有人,每分每秒都在经历的时间!”

  “是日升月落,是光阴流转!”

  “两人相向而行,各自有速度。”

  “他们在相遇之前,已经相隔千尺。”

  “所以,只要用这千尺除以两人速度之和,就能算出他们见面所用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就是幼犬奔跑的全部时间!”

  “所以,只要用幼犬的速度乘以这个时间,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随着他的话不断深入。

  不少官员的眼神越来越亮。

  像是被点醒了什么。

  只差最后一层纸,轻轻一捅,便豁然开朗。

  便能一眼看穿解题的关键。

  话音未落。

  不等朱允熥继续说下去。

  早有一名官员按捺不住,抢着开口。

  “所以,无论那条小狗怎么跑,哪怕四处乱窜……”

  “哪怕它离开了主人,一路狂奔!”

  “只要它的速度不变,在两人相遇的时间里。”

  “小狗跑过的距离,就是固定的!”

  朱允熥见有人讲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

  “没错!”

  “正是如此!”

  “那么,最终答案就是……”

  “一千尺的距离,除以两人四和六的速度之和,得出时间是一百!”

  “而小狗的速度是十!”

  “所以,它跑的总距离,就是一千尺!”

  百官眼神瞬间亮起。

  听完这番推演,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老爷子也趁这个时候,站起身来。

  “既然大家都明白了。”

  “那咱家,和诸位大人,也该出发了!”

  见这位皇爷说走就走。

  百官并无惊讶。

  反倒个个神情激动。

  “是,皇爷!”

  应声刚落。

  殿外早已备好的马车,齐齐等候。

  老爷子连朝服都未换,便带着朱标与朱允熥上了车。

  身后众人中。

  看着朱允熥受到的这份恩宠。

  朱允炆死死攥住拳头,满脸怒意。

  而朱允熥,眼中已闪着光。

  双手微微颤抖。

  因为他知道,马上就要见到爷爷口中的那些“东西”了!

  那么……

  昨晚的梦呢?

  梦里的……大哥呢?

  正想着。

  就在他准备登车时。

  忽然有人开口,语气中带着好奇。

  “三皇孙当真聪慧,现在想来,这道题其实并不难,多数人只是被小狗的速度绕了进去,才会无从下手。”

  “但我好奇的是,三皇孙,又是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呢?”

  朱允熥转过身。

  望向满殿文武。

  没有丝毫迟疑。

  几乎是激动地喊了出来。

  “是我大哥!”

  “是我大哥提醒我的!”

  顿时!

  众人心头一震。

  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个名字。

  刹那间……

  所有人的脸色,瞬间变了。

  一行人马不停蹄,直奔钟山而去。

  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等看清队伍中竟有老爷子和满朝文武时,个个惊诧万分。

  可等队伍远去后。

  那些听说了今早传言的百姓,脸上的却不是敬畏,而是愤怒。

  “瞧瞧,果然和传说中一样,他们压根没把咱们当回事!”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不去放粮,反倒往城外跑?”

  有人显然听到了风声。

  “听说皇上这次出城,是去找粮食,据说要找上百万石!”

  “要是真有这么多粮食,别说几十万灾民,就算百万人都能活过来吧?”

  如今。

  一亩地的收成,最多也就两石,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五四百斤。

  百万石的粮食。

  别说是几十万人,就算百万人,也能撑一年!

  但这个话题刚冒头。

  就被打断了。

  “这是疯了吧!”

  “疯了啊!”

  “百万石粮食,朝廷那帮人多久没下地了?连粮食占地多大都不知道了?”

  “就算把咱们这条街铺满,也堆不下百万石粮!”

  “这么多粮食,上哪去找?”

  “造孽啊!”

  “我看是完了!”

  不少人摇头叹气,满脸失望。

  身在京城,却看到百官这般模样。

  叫他们如何不心寒?

  而在街边。

  许多流民停下脚步。

  看着自己破旧不堪的衣衫。

  眼神中满是绝望!

  朝廷,真要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

  ……

  “皇爷爷……外面的声音,好像不太相信我们……”

  马车已经驶出城门。

  朱允熥一路上听到了许多议论,也看到了许多痛苦的面孔。

  看得越多。

  他心里的不安就越强烈。

  在宫里时,他只需要思考对策。

  可到了外面,他才明白。

  皇爷爷一个人做了这么大的决定。

  可以说。

  把所有的胆子。

  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万一……

  万一哪里出了错。

  哪怕只是一点虚妄。

  恐怕……

  想到这里。

  朱允熥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心跳也越发急促。

  老爷子转头,看到孙儿这般神情。

  他轻笑了一下。

  “知道咱为啥敢信吗?”

  朱允熥低声猜测,“是因为那些新作物?”

  “只是一部分。”

  马车里,只有爷孙三人。

  老爷子先看了眼气息不稳的朱标,又看向自己的孙子。

  “这些天,咱想了很多。”

  “如果……当初没有那颗丹药。”

  “你爹,连朝中的御医都束手无策。”

  “可你爹活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咱梦见了过去的一些事,梦到了咱的孙儿……”

  “你们也梦到了,尤其是允熥,梦得更清楚。”

  “所以啊,咱就在想……是不是雄英,也在看着咱。”

  “是不是雄英,当年被那个老神医救了下来……”

  说着说着。

  老爷子眼中满是期待。

  朱标与朱允熥站在一旁,身体微微发抖,眼神里透出无法掩饰的期待。

  终于。

  马车缓缓停在山脚下。

  老爷子让一众勋贵带着士兵,抬着只适合山路的独轮车,在后方等候。

  几位核心重臣,则跟着他一同上山。

  朱允熥满脸激动。

  但老爷子并没有带他去小院。

  而是径直走向那扇石门。

  “等会儿,咱们爷孙一起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