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老四,你会不会反?-《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咱当初废了宰相制度,就是怕你们文臣专权。”

  “现在倒好,你来一句宋制?”

  “是不是还得给咱搞个宰辅堂出来?”

  “是不是还得再设个枢密院?”

  “枢密院的武将见了宰辅堂的大臣,就得点头哈腰喊一声‘相公好’?”

  “是不是还得让你们这些文臣。”

  “骑在那些为国戍边的武将头上作威作福?”

  “是不是还要再说一句:东华门中榜的才是英雄,上战场拼命的不算?”

  “咱的这些武将,升迁无路的时候,是不是还得跑到你们翰林门前,像条狗一样摇尾乞怜?”

  老爷子一句句怒吼,震得殿内众人胆战心惊。

  现在,傻子也能看出,皇爷是真的怒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群臣惊恐,齐齐跪下,一片慌乱。

  被老爷子一连串的话砸下来,这黄子澄,怕是活命都难,不死也得掉层皮。

  此时,黄子澄脸色惨白,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他连连叩头,声音发颤。

  “哼!”

  老爷子冷哼一声,根本不听他解释,目光扫向群臣。

  “你们脑子里打的那些小算盘,咱知道,全都知道!”

  “咱不但知道,咱还清楚,你们盼着什么。”

  “盼着像宋朝那样,文臣一手遮天。”

  “让外头的武将都听你们的,让咱这个皇帝,就跟庙里泥胎的菩萨似的。”

  “坐那儿光喘气,啥都不用干!”

  “跟咱看到的大明后期一样,什么内阁首辅、次辅……全是你们这些人搞出来的!”

  老爷子怒目圆睁。

  “做梦!”

  “只要咱还在一天,就得咱说了算!”

  “外敌来犯,咱不管你们怎么说,咱说打就打!”

  “咱说不打,谁敢动!”

  “同样的道理!”

  “那些藩王,是咱的儿子。”

  “咱的儿子,咱比谁都清楚。”

  “要不是你们这些大臣天天在咱孙儿耳边嚷嚷削藩削藩……”

  “逼得五个藩王都没好下场!”

  “让皇帝跟亲叔叔都成了仇人。”

  老爷子越说越怒。

  忽然,他将目光转向一旁的皇子皇孙。

  “允炆,你以前跟咱说过,藩王权势太大的问题。”

  “但今天,咱再跟你说一遍!”

  “再听清楚一遍!”

  “藩王只掌兵权,但他们能调动的,只有自己的亲兵。”

  “边军调动,必须得有朝廷的命令!”

  “边军的粮草军饷,全都由朝廷供应。”

  “后勤是咱捏着的!”

  “藩王之间也有制约。”

  “只要皇帝坐得稳,别把他们逼到反面去。”

  “比啥都强!”

  老爷子说到激动处,一巴掌拍在桌上。

  “今天,咱在这儿把话说死了!”

  “以后谁再提削藩的事,咱就跟他没完!”

  “藩王守边关,咱的九个儿子,守住大明九边!”

  “咱当爹的放心!”

  “标儿,你这个做大哥的,放不放心?”

  老爷子话锋一转,目光如刀,直勾勾看向朱标。

  这些年,藩王问题越来越多,他今天就要借这个机会,把事情定下来。

  同时,他也记得大孙的叮嘱。

  规矩不能定得太死!

  此时,朱标赶紧上前一步,“弟弟们坐镇边关,为兄自然放心。”

  “好!”

  老爷子大喝一声,随即又看向朱棣。

  “老四,你会不会反?”

  这一句话,像一把刀,直接插进朱棣心里。

  他心头一震,整个人都僵住了。

  但燕王终究是燕王,“你们若真拿我当兄弟,我也不会做出格的事。更何况,只要大哥还在,朱棣就不会反!”

  “说得好,手足之情就该如此!”

  老皇帝一拍桌案,声音掷地有声。

  “就这么定了!”

  “二十年之内,这条规矩谁也不准改!”

  “至于二十年后……”

  他目光扫过群臣,又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语气渐渐缓了下来,眼神也失去了方才的锋芒。

  众人仿佛感受到了一丝落寞。

  他轻轻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我这把老骨头也快不行了,子孙们要是有能耐,就让他们去折腾吧。”

  一时间,殿中气氛低落。

  而在他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精明。

  “要是你们能斗得过大孙那小子,那也算你们厉害。”

  想到那些火炮、铁轨,还有那能跑得比风还快的庞然大物,他心里又燃起一股热劲。

  话锋一转,他看向黄子澄。

  “你,也去北边。”

  “正好陪着赵茂。”

  “你也去北边,陪陪赵茂。”

  话音刚落,群臣齐刷刷望向黄子澄。

  黄子澄脸色瞬间煞白,神情慌乱。

  他是洪武十八年的会试第一名,短短七年,便身居翰林学士要职,又是皇孙的老师,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此前,更是深得老皇帝信任。

  可如今,他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乞求,却看见老皇帝冰冷的目光。

  心中一颤,连忙叩首:“臣,遵旨!”

  “皇爷爷……”朱允炆脸色骤变,刚想开口说情。

  老皇帝怒声喝道:“滚出去!”

  朱允炆再次被斥责,脸色惨白。

  朱标望着儿子,长叹一声。

  他到现在都没明白,父亲最忌讳的是什么。

  事情定下,黄子澄与先前被贬的礼部尚书赵茂一同前往北地。

  老皇帝这才把话题转回正事。

  换作以前,黄子澄今日所言,尤其是“恢复宋制”四个字,足以让他丢掉性命。

  但这次不同。

  他清楚,那黄子澄在“梦境”中被抓,却始终未曾屈服,也算是硬骨头,便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去北边,亲眼看看我大明将士怎么打仗。”

  “也看看你所谓的削藩之策,是否真的可行!”

  “大明真正的敌人,不在朝堂,而在边境!”

  黄子澄跪在地上,只是一遍遍磕头谢恩。

  做完这一切,老皇帝这才望向群臣。

  这一次,他不再绕弯子。

  “詹徽,你现在就下令!”

  “让工部六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来行宫报到。”

  咦?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老爷子却懒得解释,只淡淡说了一句:“赶紧去。”

  詹徽连忙点头,“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