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龙虎山天师府表面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执法堂的弟子们日夜不停地清查着那夜入侵者的身份,各种线索却如同石沉大海,那些邪修仿佛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除了留下的几具无法辨认身份的尸体和破碎法器,再无其他痕迹。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远山则依照师命,带着几名精通阵法的师弟,开始“评估”古墓禁制的受损情况。她刻意避开了主墓室,只在外围和次要墓道进行勘测。即便如此,当她指尖拂过那些冰冷的、刻有符文的石壁时,依旧能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共鸣,以及潜藏在其下、如同蛰伏凶兽般的阴寒气息——那是属于冷烛的力量,虽然她此刻隐匿不出,但她的存在,已经如同墨汁滴入清水,无形中影响着这片区域。
同行的师弟们对此感到不安,罗盘指针在这里总是微微震颤,灵气流转也带着滞涩感。他们将此归咎于那夜“九霄雷符”和“古阵异变”造成的影响,唯有远山知道,那是一个被惊扰的、沉寂了百年的魂灵,正在黑暗中无声地注视着一切。
她尽量让自己的行动看起来公事公办,专注地记录着每一处看似“受损”的符文,分析着灵气波动的异常数据。但她的心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座沉重的、隔绝了阴阳的石门之后。
冷烛在做什么?她是否依旧穿着那身刺目的嫁衣,坐在棺椁旁,等待着?她的恨,是否随着这百年的等待,发酵得更加浓烈?
每当思绪走到这里,远山便强行将其拉回。她不能分心,至少,不能在任何人面前显露分毫。
这日午后,她以需要静心推演阵法数据为由,屏退了同行弟子,独自一人留在古墓外围的一处僻静耳室。这里堆积着一些腐朽的陪葬品和碎裂的陶俑,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岁月的气息。
她靠坐在冰冷的石壁下,闭上眼,试图理清混乱的思绪。师父的警告,同门的疑虑,执法堂的调查,还有……冷烛那双深不见底、承载了百年风霜的眼眸。所有的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越缠越紧。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连续数日的精神紧绷和体力消耗,让她几乎到达极限。意识渐渐模糊,她竟在这阴森的古墓旁,沉沉睡去。
然后,她开始做梦。
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的梦。
梦里没有阴森的墓穴,没有血腥的气息。她仿佛漂浮在空中,俯瞰着一座云雾缭绕、松柏苍翠的山峰。山风拂过,带来松涛阵阵和清雅的草木香气。是“远山”,她道号由来的那座,师门早已废弃的旧地。
视线拉近,在一处临近悬崖、可望见松间明月的平台上,有两个身影。
一个,身着月白色的道袍,身姿挺拔,墨发以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背负长剑,虽看不清具体面容,但那周身清冷孤高的气度,那与天地灵气隐隐契合的韵律,让远山瞬间明悟——那是青玄。百年前的自己。
而另一个……
远山的心猛地一缩。
那是一抹纤细的、穿着水蓝色衣裙的身影,倚在崖边的青石旁。她没有穿那身刺目的血红嫁衣,乌黑的长发也只是松松挽起,插着一支素雅的玉簪。她侧着脸,望着天边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唇角带着浅浅的、温柔的笑意。
那是冷烛。
不是古墓中那个怨气冲天、指尖滴血的女鬼,而是一个鲜活、灵动,眉眼间带着几分疏离,却又因那笑意而柔和了的女子。月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清辉,美得不染尘埃。
“看,这里的月色,是不是比山下清冷许多?”青玄(或者说,梦中的远山)开口了,声音是远山陌生的清越沉稳,带着一种修道之人特有的淡然。
冷烛回过头,眼眸如同浸在溪水中的黑色宝石,清澈而明亮,带着一丝狡黠:“清冷才好,热闹是他们的,与我何干?”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倒是你,青玄道长,不在观中清修,总跑来我这‘山野精怪’的地盘,就不怕污了你的道心?”
青玄沉默了片刻,远处松涛阵阵。他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望向那轮月亮,声音低沉了几分:“心若澄澈,何处不可修行?更何况……此地松月,能涤荡尘虑。”
冷烛轻轻笑了,那笑声如同风拂银铃,清脆悦耳:“你们修道之人,说话总爱绕弯子。”她伸出手,仿佛要去接住那流淌的月光,“不过,这里的月亮,我确实喜欢。”
画面陡然一转。
不再是静谧的松月崖边,而是一处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的村落。妖气弥漫,黑影幢幢。青玄手持长剑,道袍染血,剑光凌厉地斩向肆虐的妖物。而冷烛,那个穿着水蓝色衣裙的冷烛,竟也在他身侧,她的身法诡异莫测,指尖缭绕着幽蓝色的火焰,所过之处,妖物发出凄厉的惨嚎,魂飞魄散。
她不是在帮青玄,他们似乎是在并肩作战。
“小心身后!”冷烛清叱一声,一道幽蓝火焰如箭矢般射出,将一只企图偷袭青玄的伥鬼烧成虚无。
青玄回头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有关切,有凝重,还有一丝远山无法理解的……挣扎。
“你的‘冥火’……收敛些,莫要伤及无辜生魂。”他沉声道。
冷烛抿了抿唇,眼底闪过一丝黯然,但手上的幽蓝火焰确实黯淡了几分:“知道了,啰嗦。”
梦境再次破碎、重组。
这一次,是在一座阴森的古宅深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青玄和冷烛站在一间布满灰尘和蛛网的房间中央,面前是一口枯井,井口散发着浓郁不化的怨气。
“就是这里了,”冷烛的脸色有些苍白,指着那口井,“那东西……就在下面。怨气极重,吞噬了不少过往生灵。”
青玄凝神感应片刻,眉头紧锁:“确实棘手。此物已成气候,需得小心应对。”
冷烛看着他,忽然问道:“青玄,若我……若我也变成那样,为祸一方,你会如何?也会像对待它们一样,将我……诛灭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青玄猛地转头看她,眸中情绪翻涌,似有惊涛骇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紧抿着唇,避开了她的目光,沉声道:“莫要说此等不祥之言。你与它们……不同。”
“不同?”冷烛追问道,目光灼灼,“有何不同?因为我没有害过人?还是因为……”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我们相识这一场?”
青玄没有回答。他的沉默,在梦境中显得如此震耳欲聋。
远山在梦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着这一切。她看到了青玄与冷烛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士与厉鬼”的关系。他们曾月下并肩,曾携手对敌,他们之间有着若有若无的情愫,有着难以言说的羁绊。而青玄那回避的眼神,那沉重的沉默,都预示着某种不祥的转折。
为什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曾经可以并肩作战的两人,走到了封印与被封印的决绝地步?
梦境开始变得混乱、破碎。喊杀声、哭泣声、怨毒的诅咒声交织在一起。她看到滔天的怨气,看到猩红的血色,看到青玄痛苦而决绝的脸,看到他手持法器,布下那熟悉的金色符文大阵,而阵眼中央,是那个穿着水蓝色衣裙、此刻却浑身浴血、眼神充满难以置信的悲痛与恨意的……冷烛。
“青玄——!”
一声凄厉到极致的呼喊,如同最后一根绷紧的弦,骤然断裂。
远山猛地惊醒过来。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额头上布满冷汗。她依旧靠坐在古墓耳室冰冷的石壁下,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她粗重的喘息声在回荡。
梦中的画面是如此清晰,冷烛月下的笑颜,并肩作战时的默契,最后那声绝望的呼喊……一切都如同亲身经历,烙印在她的脑海里。
她抬手,用力按着刺痛的太阳穴。
这不是梦。
这是记忆。是沉睡在她灵魂深处,属于青玄的记忆碎片。
冷烛没有骗她。她们之间,果然有着如此深刻的过往。那不仅仅是封印与被封印,在那之前,还有着月下松涛,有着并肩作战,有着未曾言明却真实存在的情感。
可最终,为何会走到那一步?
那句“你与它们不同”,和那最终的封印,形成了最残忍的对比。
远山缓缓站起身,走到耳室门口,望向那幽深的主墓室方向。心中的迷雾似乎散开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更多、更沉重的疑问。
冷烛……
她不再是古籍中一个模糊的“红衣厉鬼”,也不再仅仅是那个充满怨恨、索要偿还的苦主。
她在远山(青玄)的记忆里,活了过来。带着月色的清辉,带着并肩作战的英气,也带着最后那一刻,碎裂般的绝望。
远山知道,她必须回去。回到那座主墓室,面对冷烛。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为了“负责”或“偿还”。
她需要知道,百年前,在那场导致最终封印的变故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松月边的相遇,走向了古墓中的永隔。
        执法堂的弟子们日夜不停地清查着那夜入侵者的身份,各种线索却如同石沉大海,那些邪修仿佛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除了留下的几具无法辨认身份的尸体和破碎法器,再无其他痕迹。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远山则依照师命,带着几名精通阵法的师弟,开始“评估”古墓禁制的受损情况。她刻意避开了主墓室,只在外围和次要墓道进行勘测。即便如此,当她指尖拂过那些冰冷的、刻有符文的石壁时,依旧能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共鸣,以及潜藏在其下、如同蛰伏凶兽般的阴寒气息——那是属于冷烛的力量,虽然她此刻隐匿不出,但她的存在,已经如同墨汁滴入清水,无形中影响着这片区域。
同行的师弟们对此感到不安,罗盘指针在这里总是微微震颤,灵气流转也带着滞涩感。他们将此归咎于那夜“九霄雷符”和“古阵异变”造成的影响,唯有远山知道,那是一个被惊扰的、沉寂了百年的魂灵,正在黑暗中无声地注视着一切。
她尽量让自己的行动看起来公事公办,专注地记录着每一处看似“受损”的符文,分析着灵气波动的异常数据。但她的心神,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座沉重的、隔绝了阴阳的石门之后。
冷烛在做什么?她是否依旧穿着那身刺目的嫁衣,坐在棺椁旁,等待着?她的恨,是否随着这百年的等待,发酵得更加浓烈?
每当思绪走到这里,远山便强行将其拉回。她不能分心,至少,不能在任何人面前显露分毫。
这日午后,她以需要静心推演阵法数据为由,屏退了同行弟子,独自一人留在古墓外围的一处僻静耳室。这里堆积着一些腐朽的陪葬品和碎裂的陶俑,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岁月的气息。
她靠坐在冰冷的石壁下,闭上眼,试图理清混乱的思绪。师父的警告,同门的疑虑,执法堂的调查,还有……冷烛那双深不见底、承载了百年风霜的眼眸。所有的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越缠越紧。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连续数日的精神紧绷和体力消耗,让她几乎到达极限。意识渐渐模糊,她竟在这阴森的古墓旁,沉沉睡去。
然后,她开始做梦。
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的梦。
梦里没有阴森的墓穴,没有血腥的气息。她仿佛漂浮在空中,俯瞰着一座云雾缭绕、松柏苍翠的山峰。山风拂过,带来松涛阵阵和清雅的草木香气。是“远山”,她道号由来的那座,师门早已废弃的旧地。
视线拉近,在一处临近悬崖、可望见松间明月的平台上,有两个身影。
一个,身着月白色的道袍,身姿挺拔,墨发以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背负长剑,虽看不清具体面容,但那周身清冷孤高的气度,那与天地灵气隐隐契合的韵律,让远山瞬间明悟——那是青玄。百年前的自己。
而另一个……
远山的心猛地一缩。
那是一抹纤细的、穿着水蓝色衣裙的身影,倚在崖边的青石旁。她没有穿那身刺目的血红嫁衣,乌黑的长发也只是松松挽起,插着一支素雅的玉簪。她侧着脸,望着天边那轮将圆未圆的月亮,唇角带着浅浅的、温柔的笑意。
那是冷烛。
不是古墓中那个怨气冲天、指尖滴血的女鬼,而是一个鲜活、灵动,眉眼间带着几分疏离,却又因那笑意而柔和了的女子。月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清辉,美得不染尘埃。
“看,这里的月色,是不是比山下清冷许多?”青玄(或者说,梦中的远山)开口了,声音是远山陌生的清越沉稳,带着一种修道之人特有的淡然。
冷烛回过头,眼眸如同浸在溪水中的黑色宝石,清澈而明亮,带着一丝狡黠:“清冷才好,热闹是他们的,与我何干?”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倒是你,青玄道长,不在观中清修,总跑来我这‘山野精怪’的地盘,就不怕污了你的道心?”
青玄沉默了片刻,远处松涛阵阵。他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望向那轮月亮,声音低沉了几分:“心若澄澈,何处不可修行?更何况……此地松月,能涤荡尘虑。”
冷烛轻轻笑了,那笑声如同风拂银铃,清脆悦耳:“你们修道之人,说话总爱绕弯子。”她伸出手,仿佛要去接住那流淌的月光,“不过,这里的月亮,我确实喜欢。”
画面陡然一转。
不再是静谧的松月崖边,而是一处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的村落。妖气弥漫,黑影幢幢。青玄手持长剑,道袍染血,剑光凌厉地斩向肆虐的妖物。而冷烛,那个穿着水蓝色衣裙的冷烛,竟也在他身侧,她的身法诡异莫测,指尖缭绕着幽蓝色的火焰,所过之处,妖物发出凄厉的惨嚎,魂飞魄散。
她不是在帮青玄,他们似乎是在并肩作战。
“小心身后!”冷烛清叱一声,一道幽蓝火焰如箭矢般射出,将一只企图偷袭青玄的伥鬼烧成虚无。
青玄回头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有关切,有凝重,还有一丝远山无法理解的……挣扎。
“你的‘冥火’……收敛些,莫要伤及无辜生魂。”他沉声道。
冷烛抿了抿唇,眼底闪过一丝黯然,但手上的幽蓝火焰确实黯淡了几分:“知道了,啰嗦。”
梦境再次破碎、重组。
这一次,是在一座阴森的古宅深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青玄和冷烛站在一间布满灰尘和蛛网的房间中央,面前是一口枯井,井口散发着浓郁不化的怨气。
“就是这里了,”冷烛的脸色有些苍白,指着那口井,“那东西……就在下面。怨气极重,吞噬了不少过往生灵。”
青玄凝神感应片刻,眉头紧锁:“确实棘手。此物已成气候,需得小心应对。”
冷烛看着他,忽然问道:“青玄,若我……若我也变成那样,为祸一方,你会如何?也会像对待它们一样,将我……诛灭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青玄猛地转头看她,眸中情绪翻涌,似有惊涛骇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紧抿着唇,避开了她的目光,沉声道:“莫要说此等不祥之言。你与它们……不同。”
“不同?”冷烛追问道,目光灼灼,“有何不同?因为我没有害过人?还是因为……”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我们相识这一场?”
青玄没有回答。他的沉默,在梦境中显得如此震耳欲聋。
远山在梦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着这一切。她看到了青玄与冷烛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士与厉鬼”的关系。他们曾月下并肩,曾携手对敌,他们之间有着若有若无的情愫,有着难以言说的羁绊。而青玄那回避的眼神,那沉重的沉默,都预示着某种不祥的转折。
为什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曾经可以并肩作战的两人,走到了封印与被封印的决绝地步?
梦境开始变得混乱、破碎。喊杀声、哭泣声、怨毒的诅咒声交织在一起。她看到滔天的怨气,看到猩红的血色,看到青玄痛苦而决绝的脸,看到他手持法器,布下那熟悉的金色符文大阵,而阵眼中央,是那个穿着水蓝色衣裙、此刻却浑身浴血、眼神充满难以置信的悲痛与恨意的……冷烛。
“青玄——!”
一声凄厉到极致的呼喊,如同最后一根绷紧的弦,骤然断裂。
远山猛地惊醒过来。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额头上布满冷汗。她依旧靠坐在古墓耳室冰冷的石壁下,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她粗重的喘息声在回荡。
梦中的画面是如此清晰,冷烛月下的笑颜,并肩作战时的默契,最后那声绝望的呼喊……一切都如同亲身经历,烙印在她的脑海里。
她抬手,用力按着刺痛的太阳穴。
这不是梦。
这是记忆。是沉睡在她灵魂深处,属于青玄的记忆碎片。
冷烛没有骗她。她们之间,果然有着如此深刻的过往。那不仅仅是封印与被封印,在那之前,还有着月下松涛,有着并肩作战,有着未曾言明却真实存在的情感。
可最终,为何会走到那一步?
那句“你与它们不同”,和那最终的封印,形成了最残忍的对比。
远山缓缓站起身,走到耳室门口,望向那幽深的主墓室方向。心中的迷雾似乎散开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更多、更沉重的疑问。
冷烛……
她不再是古籍中一个模糊的“红衣厉鬼”,也不再仅仅是那个充满怨恨、索要偿还的苦主。
她在远山(青玄)的记忆里,活了过来。带着月色的清辉,带着并肩作战的英气,也带着最后那一刻,碎裂般的绝望。
远山知道,她必须回去。回到那座主墓室,面对冷烛。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为了“负责”或“偿还”。
她需要知道,百年前,在那场导致最终封印的变故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松月边的相遇,走向了古墓中的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