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营垒归雁
洛阳的秋意已浸透城墙,辰时的风卷着洛水的潮气掠过校场,将女辅营的青灰战旗吹得猎猎作响。四百余名女兵列阵而立,甲胄上的霜花尚未散尽,却没人抬手拂去——这是她们从许州归洛的第三日,也是重回编制后首堂战术复盘课,林薇手中的令旗刚在晨光里划出一道弧线,队列便应声分成左右两翼,动作比半年前离城时更显利落。
“许州守城战时,我们靠‘梯次弓弩’挡了叛军三次冲锋,但短板在哪?”林薇踩着校场边的土坡登高,目光扫过队列中熟悉的面孔,最终落在林小婉身上。这位曾因箭术拔尖入选北境斥候的女兵,此刻正攥着弓臂,指节在旧伤处轻轻摩挲——去年北境寒冬里,她为了追踪契丹游骑,冻裂的虎口至今留着浅疤。
“回统领,是近战衔接!”林小婉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当时叛军冲至城下,我们的弓弩手只能弃弓换刀,可刀盾术不如禁军熟练,若不是许州百姓搭着梯子来帮衬,恐怕要丢了东城门。”
林薇点头,将令旗掷给身边的副手:“说得对。这次归洛后,女辅营新增‘短兵衔接’课,每日辰时练弓弩,午时练刀盾,未时加练城墙攀爬——你们之中,有三十人要编入禁军左营的先锋队,将来随高将军出征,不能再让‘近战弱’拖后腿。”
话音未落,校场东侧忽然传来马蹄声。高怀德带着十余名禁军教头策马而来,玄色披风上沾着郊外的草屑,显然是刚从邙山演练场赶来。他勒住马缰,目光掠过女辅营的队列,笑着对林薇道:“林统领这课上得及时,我正要来跟你商量——左营先锋队缺斥候,你这儿的女兵,可得多给我些好苗子。”
“高将军放心,”林薇迎上前,指尖点了点林小婉等几人的方向,“这几个在北境历练过,能辨契丹马蹄印,还懂些急救术,编入先锋队正合适。”
高怀德翻身下马,走到林小婉面前,指了指她腰间的短刀:“拔刀试试。”林小婉依言抽刀,刀刃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这是去年北境换防时,符祥瑞特意让人给斥候队打的镔铁刀,比寻常腰刀轻两斤,却更锋利。高怀德掂了掂刀身,又看她握刀的姿势,点头道:“不错,腕力稳了,比去年在北境时强多了。”
两人正说着,校场入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厢军统领李山带着两百余名士兵快步走来,这些士兵大多穿着新缝的土黄色营服,肩上扛着铁锹和木盾,显然是刚从城外的壕沟工事赶来。李山老远就拱手道:“高将军、林统领,太后刚传旨,让咱们三个半个时辰后去城防司议事,说有北境的新消息。”
高怀德眉头微挑:“莫非契丹人又有动作?”他上月刚从北境换防回来,临走时特意加固了雁门关的防御,按说边境该安稳些才是。林薇也有些诧异,转头叮嘱副手:“你先带姐妹们继续练刀盾,我去去就回。”
三人快步赶往城防司时,议事厅内已聚了不少人。符祥瑞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一份军报,脸色比平日沉了几分。范质站在一旁,见三人进来,连忙递过三份抄好的军报:“北境斥候来报,契丹的耶律休哥带了三万骑兵,在雁门关外三十里扎营,还扣押了咱们两名商队护卫,说是要朝廷派使者去谈判。”
高怀德接过军报,目光扫过“三万骑兵”几个字,沉声道:“耶律休哥这是在试探——去年他在朔州吃了亏,如今带这么多人来,就是想看看咱们换防后的兵力虚实。”林薇也凑过来细看军报,指着其中一句道:“太后,您看这里,商队护卫说契丹营里有不少汉人面孔,像是去年归降后又叛逃的叛军。”
符祥瑞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墙上的北境防务图上:“汉人叛逃者最懂咱们的布防,这才是最棘手的。高将军,你麾下的禁军左营,能随时出征的有多少人?”
“回太后,左营现有五千人,其中两千是去年从北境回来的老兵,三千是新编练的流民兵,已练了半年刀盾和骑兵战术,随时能出征。”高怀德躬身回道,“只是雁门关地势险要,骑兵施展不开,还需配些弓弩手和工兵——弓弩手可从女辅营调,工兵就让李山的厢军来当。”
李山立刻接话:“末将愿往!厢军虽不如禁军精锐,但挖壕沟、修工事是强项,去年在洛阳城外挖的三道壕沟,不也挡住了叛军吗?”
符祥瑞点头,又看向林薇:“女辅营能抽调多少人?既要留兵守洛阳,又要给先锋队配斥候,不能抽太多。”
“回太后,女辅营现有四百五十人,可抽调一百人——五十人当斥候,五十人当弓弩手,余下的三百五十人守洛阳内城,足够了。”林薇早有盘算,“而且这些抽调的女兵,大多去过北境,熟悉那里的气候和地形,比新招募的男兵更管用。”
符祥瑞放下军报,目光扫过众人:“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高将军任北伐先锋使,率禁军左营五千人、女辅营一百人、厢军五百人,三日后出发,直奔雁门关;李山留下的厢军,继续加固洛阳周边的壕沟和河堤,防止有人趁虚而入;林薇,你在洛阳城里再挑些孤女,扩充女辅营,万一北境战事胶着,咱们得有后备兵力。”
众人齐声领命,正要退下,符祥瑞忽然叫住高怀德:“高将军,你且留步。”待其他人走后,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枚鎏金虎符:“这是调兵虎符的左半,你带着——雁门关守将是去年新提拔的,你把虎符给他看,他才会信你。另外,北境天寒,我已让户部给将士们备了棉衣和姜汤,你务必让每个人都穿暖、喝热,别像去年那样冻坏了人。”
高怀德双手接过虎符,眼眶微热:“太后体恤,末将定不辱使命!”
三日后清晨,洛阳城外的洛水渡口挤满了送行的人。高怀德骑着白马,手持虎符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五千余名将士——禁军的玄色甲胄、女辅营的青灰劲装、厢军的土黄营服,在晨光里连成一片浩荡的色块。林小婉背着弓弩,腰间别着短刀,目光扫过人群,忽然看到了女辅营的姐妹们——她们站在渡口边,手里举着绣着“平安”二字的绢帕,正朝她挥手。
林薇也来了,她走到林小婉身边,替她紧了紧背上的箭囊:“到了北境,记得每天喝姜汤,别又冻裂了手。若遇到危险,别硬拼,斥候的首要任务是把消息传回来。”
“统领放心,我记住了!”林小婉用力点头,又看向不远处的陈二柱——这位去年从流民里招募的厢军士兵,此刻正扛着铁锹,朝她咧嘴笑。两人去年在北境相识,当时陈二柱冻得发烧,还是林小婉给了他半块生姜,如今又要一起出征,倒多了几分默契。
符祥瑞站在渡口的高台上,看着将士们陆续登船。柴宗训拉着她的衣角,小声道:“娘,高将军他们会打赢吗?”符祥瑞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望向缓缓驶离的船队:“会的。因为他们不仅是为了守护洛阳,更是为了守护天下的百姓——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船队渐渐消失在洛水的晨雾里,送行的人群却没散去。林薇转身对身边的副手道:“走,咱们回营——得赶紧把新招募的孤女编进队列,说不定过些日子,就要给北境送援兵了。”李山也带着厢军返回城外的工事,他边走边对身边的士兵道:“都加把劲!咱们把壕沟挖深些,把河堤加固些,就是给前线将士们最好的支援!”
城防司的议事厅里,符祥瑞还在看着北境的防务图。范质走进来,递上一份奏折:“太后,汴梁知府来报,说已备好粮草,等高将军的军队到了汴梁,就能直接补给。另外,王溥大人也传来消息,流民的荒地已分下去,农官们正在指导耕种,今年的冬小麦应该能种上。”
符祥瑞接过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前线打仗,后方不能乱——百姓们安稳了,将士们才能安心杀敌。你再传令给各地州府,让他们多留意境内的流民,若有可疑之人,立刻上报,别让契丹人的细作混进来。”
“臣遵旨。”范质躬身退下。
符祥瑞走到窗前,望着洛水的方向。晨雾已经散去,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她知道,高怀德他们这一去,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北境的战事不会轻松,但只要后方稳固,君臣同心,就一定能等到凯旋的那一天。
校场上,女辅营的训练声再次响起。新招募的孤女们虽然动作还很生涩,但眼神里满是坚定——她们之中,有人失去了家人,有人流离失所,如今入营当兵,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守护像自己一样的人。林薇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了半年前在许州守城的日子——那时她们还很弱小,如今却已能撑起一片天。
夕阳西下时,李山带着厢军回到城里。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防司,对符祥瑞道:“太后,城外的三道壕沟都挖深了一尺,河堤也加固了,还在沟旁栽了枳树,就算有人想偷袭,也得先过了这几道关。”
符祥瑞点头:“辛苦李将军了。晚上让伙房给弟兄们多做些肉,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夜色渐深,洛阳城内渐渐安静下来。城墙上的守军提着灯笼巡逻,灯笼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条暖黄的光带,守护着这座刚刚安定下来的城池。御书房里,符祥瑞还在批阅奏折,案头的烛火跳动着,映出她专注的侧脸。窗外的风声轻轻响起,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池的故事,也像是在等待着远方将士的归来。
洛阳的秋意已浸透城墙,辰时的风卷着洛水的潮气掠过校场,将女辅营的青灰战旗吹得猎猎作响。四百余名女兵列阵而立,甲胄上的霜花尚未散尽,却没人抬手拂去——这是她们从许州归洛的第三日,也是重回编制后首堂战术复盘课,林薇手中的令旗刚在晨光里划出一道弧线,队列便应声分成左右两翼,动作比半年前离城时更显利落。
“许州守城战时,我们靠‘梯次弓弩’挡了叛军三次冲锋,但短板在哪?”林薇踩着校场边的土坡登高,目光扫过队列中熟悉的面孔,最终落在林小婉身上。这位曾因箭术拔尖入选北境斥候的女兵,此刻正攥着弓臂,指节在旧伤处轻轻摩挲——去年北境寒冬里,她为了追踪契丹游骑,冻裂的虎口至今留着浅疤。
“回统领,是近战衔接!”林小婉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当时叛军冲至城下,我们的弓弩手只能弃弓换刀,可刀盾术不如禁军熟练,若不是许州百姓搭着梯子来帮衬,恐怕要丢了东城门。”
林薇点头,将令旗掷给身边的副手:“说得对。这次归洛后,女辅营新增‘短兵衔接’课,每日辰时练弓弩,午时练刀盾,未时加练城墙攀爬——你们之中,有三十人要编入禁军左营的先锋队,将来随高将军出征,不能再让‘近战弱’拖后腿。”
话音未落,校场东侧忽然传来马蹄声。高怀德带着十余名禁军教头策马而来,玄色披风上沾着郊外的草屑,显然是刚从邙山演练场赶来。他勒住马缰,目光掠过女辅营的队列,笑着对林薇道:“林统领这课上得及时,我正要来跟你商量——左营先锋队缺斥候,你这儿的女兵,可得多给我些好苗子。”
“高将军放心,”林薇迎上前,指尖点了点林小婉等几人的方向,“这几个在北境历练过,能辨契丹马蹄印,还懂些急救术,编入先锋队正合适。”
高怀德翻身下马,走到林小婉面前,指了指她腰间的短刀:“拔刀试试。”林小婉依言抽刀,刀刃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这是去年北境换防时,符祥瑞特意让人给斥候队打的镔铁刀,比寻常腰刀轻两斤,却更锋利。高怀德掂了掂刀身,又看她握刀的姿势,点头道:“不错,腕力稳了,比去年在北境时强多了。”
两人正说着,校场入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厢军统领李山带着两百余名士兵快步走来,这些士兵大多穿着新缝的土黄色营服,肩上扛着铁锹和木盾,显然是刚从城外的壕沟工事赶来。李山老远就拱手道:“高将军、林统领,太后刚传旨,让咱们三个半个时辰后去城防司议事,说有北境的新消息。”
高怀德眉头微挑:“莫非契丹人又有动作?”他上月刚从北境换防回来,临走时特意加固了雁门关的防御,按说边境该安稳些才是。林薇也有些诧异,转头叮嘱副手:“你先带姐妹们继续练刀盾,我去去就回。”
三人快步赶往城防司时,议事厅内已聚了不少人。符祥瑞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一份军报,脸色比平日沉了几分。范质站在一旁,见三人进来,连忙递过三份抄好的军报:“北境斥候来报,契丹的耶律休哥带了三万骑兵,在雁门关外三十里扎营,还扣押了咱们两名商队护卫,说是要朝廷派使者去谈判。”
高怀德接过军报,目光扫过“三万骑兵”几个字,沉声道:“耶律休哥这是在试探——去年他在朔州吃了亏,如今带这么多人来,就是想看看咱们换防后的兵力虚实。”林薇也凑过来细看军报,指着其中一句道:“太后,您看这里,商队护卫说契丹营里有不少汉人面孔,像是去年归降后又叛逃的叛军。”
符祥瑞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墙上的北境防务图上:“汉人叛逃者最懂咱们的布防,这才是最棘手的。高将军,你麾下的禁军左营,能随时出征的有多少人?”
“回太后,左营现有五千人,其中两千是去年从北境回来的老兵,三千是新编练的流民兵,已练了半年刀盾和骑兵战术,随时能出征。”高怀德躬身回道,“只是雁门关地势险要,骑兵施展不开,还需配些弓弩手和工兵——弓弩手可从女辅营调,工兵就让李山的厢军来当。”
李山立刻接话:“末将愿往!厢军虽不如禁军精锐,但挖壕沟、修工事是强项,去年在洛阳城外挖的三道壕沟,不也挡住了叛军吗?”
符祥瑞点头,又看向林薇:“女辅营能抽调多少人?既要留兵守洛阳,又要给先锋队配斥候,不能抽太多。”
“回太后,女辅营现有四百五十人,可抽调一百人——五十人当斥候,五十人当弓弩手,余下的三百五十人守洛阳内城,足够了。”林薇早有盘算,“而且这些抽调的女兵,大多去过北境,熟悉那里的气候和地形,比新招募的男兵更管用。”
符祥瑞放下军报,目光扫过众人:“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高将军任北伐先锋使,率禁军左营五千人、女辅营一百人、厢军五百人,三日后出发,直奔雁门关;李山留下的厢军,继续加固洛阳周边的壕沟和河堤,防止有人趁虚而入;林薇,你在洛阳城里再挑些孤女,扩充女辅营,万一北境战事胶着,咱们得有后备兵力。”
众人齐声领命,正要退下,符祥瑞忽然叫住高怀德:“高将军,你且留步。”待其他人走后,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枚鎏金虎符:“这是调兵虎符的左半,你带着——雁门关守将是去年新提拔的,你把虎符给他看,他才会信你。另外,北境天寒,我已让户部给将士们备了棉衣和姜汤,你务必让每个人都穿暖、喝热,别像去年那样冻坏了人。”
高怀德双手接过虎符,眼眶微热:“太后体恤,末将定不辱使命!”
三日后清晨,洛阳城外的洛水渡口挤满了送行的人。高怀德骑着白马,手持虎符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五千余名将士——禁军的玄色甲胄、女辅营的青灰劲装、厢军的土黄营服,在晨光里连成一片浩荡的色块。林小婉背着弓弩,腰间别着短刀,目光扫过人群,忽然看到了女辅营的姐妹们——她们站在渡口边,手里举着绣着“平安”二字的绢帕,正朝她挥手。
林薇也来了,她走到林小婉身边,替她紧了紧背上的箭囊:“到了北境,记得每天喝姜汤,别又冻裂了手。若遇到危险,别硬拼,斥候的首要任务是把消息传回来。”
“统领放心,我记住了!”林小婉用力点头,又看向不远处的陈二柱——这位去年从流民里招募的厢军士兵,此刻正扛着铁锹,朝她咧嘴笑。两人去年在北境相识,当时陈二柱冻得发烧,还是林小婉给了他半块生姜,如今又要一起出征,倒多了几分默契。
符祥瑞站在渡口的高台上,看着将士们陆续登船。柴宗训拉着她的衣角,小声道:“娘,高将军他们会打赢吗?”符祥瑞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望向缓缓驶离的船队:“会的。因为他们不仅是为了守护洛阳,更是为了守护天下的百姓——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船队渐渐消失在洛水的晨雾里,送行的人群却没散去。林薇转身对身边的副手道:“走,咱们回营——得赶紧把新招募的孤女编进队列,说不定过些日子,就要给北境送援兵了。”李山也带着厢军返回城外的工事,他边走边对身边的士兵道:“都加把劲!咱们把壕沟挖深些,把河堤加固些,就是给前线将士们最好的支援!”
城防司的议事厅里,符祥瑞还在看着北境的防务图。范质走进来,递上一份奏折:“太后,汴梁知府来报,说已备好粮草,等高将军的军队到了汴梁,就能直接补给。另外,王溥大人也传来消息,流民的荒地已分下去,农官们正在指导耕种,今年的冬小麦应该能种上。”
符祥瑞接过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前线打仗,后方不能乱——百姓们安稳了,将士们才能安心杀敌。你再传令给各地州府,让他们多留意境内的流民,若有可疑之人,立刻上报,别让契丹人的细作混进来。”
“臣遵旨。”范质躬身退下。
符祥瑞走到窗前,望着洛水的方向。晨雾已经散去,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她知道,高怀德他们这一去,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北境的战事不会轻松,但只要后方稳固,君臣同心,就一定能等到凯旋的那一天。
校场上,女辅营的训练声再次响起。新招募的孤女们虽然动作还很生涩,但眼神里满是坚定——她们之中,有人失去了家人,有人流离失所,如今入营当兵,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守护像自己一样的人。林薇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了半年前在许州守城的日子——那时她们还很弱小,如今却已能撑起一片天。
夕阳西下时,李山带着厢军回到城里。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防司,对符祥瑞道:“太后,城外的三道壕沟都挖深了一尺,河堤也加固了,还在沟旁栽了枳树,就算有人想偷袭,也得先过了这几道关。”
符祥瑞点头:“辛苦李将军了。晚上让伙房给弟兄们多做些肉,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夜色渐深,洛阳城内渐渐安静下来。城墙上的守军提着灯笼巡逻,灯笼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条暖黄的光带,守护着这座刚刚安定下来的城池。御书房里,符祥瑞还在批阅奏折,案头的烛火跳动着,映出她专注的侧脸。窗外的风声轻轻响起,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池的故事,也像是在等待着远方将士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