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学父亲,微服私访之关心女辅营姐姐们生理健康与将士们兵-《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第388章 承父志欲巡天下 念民生初忧兵防

  紫宸殿的鎏金铜漏还在滴答作响,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宫女们已掌上了烛火,跳动的火光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映在雕花窗棂上,添了几分暖意。

  柴宗训的目光还落在符太后方才掀开的裙摆处,月白色的衬裙平整如初,半点烫伤的痕迹也无,可他心里的愧疚却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坠着。他攥着衣角,指尖微微泛白,方才那句“对不起”哽在喉咙里,翻来覆去好几遍,才又小声补了一句:“娘,以后我再也不把热东西揣怀里了,也不毛手毛脚的了。”

  符太后见他这副模样,伸手揉了揉他的头顶,掌心的温度让柴宗训紧绷的肩膀松了些。“傻孩子,娘又没怪你。”她拉着柴宗训坐回软榻,顺手把方才没吃完的蜜饯碟推到他面前,“你能想着娘,怕娘受伤,娘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柴宗训捏起一块蜜饯,却没放进嘴里,眼神飘向殿外远处的宫墙——那里隐约能看到禁军巡逻的身影,他忽然想起方才殿上大臣们争论伐唐时的模样,周大人通红的眼眶、李侍郎攥紧的朝笏,还有娘坐在珠帘后,一句“暂缓伐唐”定了局时的沉稳。

  “娘,”他忽然开口,声音比方才清亮了些,“今日你说治理国家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会飞,我好像有点懂了。”

  符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露出浅笑:“哦?那你说说,懂了什么?”

  “周大人想打南唐,是怕南唐壮大了威胁后周,可他没看见军需库里的废铁枪、掺了沙土的军粮。”柴宗训把蜜饯放回碟中,小手比划着,“就像放风筝,要是线本身就断了,再使劲拉,风筝也飞不高,还会掉下来砸到人。我们现在要先把‘线’补好——把贪官抓了,把好兵器造出来,让百姓有饭吃,这样以后再打南唐,才不会出问题。”

  符太后听得心头一暖,伸手握住儿子的小手,掌心的触感软软的,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我的训儿长大了。”她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你说得对,治国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你爷爷当年打天下,每占一座城,必先安抚百姓、减免赋税;你父亲在位时,即便战事再紧,也没让地方官苛待过百姓。他们都是知道,百姓才是后周的根。”

  “根”这个字,柴宗训记在了心里。他想起前些日子去铁匠铺,老工匠握着他的手说“百姓有饭吃,手里有活干,才肯跟着官家走”;想起女辅营的春风姐姐说“去年冬天,许州有百姓冻饿而死,家里的男丁还在前线打仗”。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打转,让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只想着“不要伐唐”,还是太浅了。

  “娘,我想做点事。”柴宗训抬起头,眼神亮晶晶的,“我不想总躲在娘后面,让娘替我处理所有事。我是后周的皇帝,该替百姓想,替将士想。”

  符太后微微一怔,随即放缓了语气:“你想做什么?娘都支持你。”

  “我想知道百姓到底过得好不好。”柴宗训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软榻边缘的雕花,“之前林姐姐跟我说,女辅营的姐姐们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身子不舒服,站都站不稳,还要上训练场;还有那些当兵的叔叔,家里要是只有一个男丁,他去打仗了,爹娘就没人照顾。我昨天还听见宫女说,陈州有户人家,儿子死在战场上,老两口连口热粥都喝不上。”

  他越说越急,声音也拔高了些:“娘,我们后周不怕打仗,可百姓怕啊!每次征兵,家里少一个男丁,就少一个顶梁柱。要是家里只有女子,女子也上了战场,那家里的老人怎么办?他们年纪大了,连地都种不动,谁给他们送粮食?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当官的死了有史书记录,有后人祭拜,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除了我们军需署记的名册,还有谁会记得他们?”

  烛火跳动着,映在柴宗训的脸上,能看到他眼底的红。符太后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揪了一下,她没想到,这个才九岁的孩子,竟把这些事都记在了心里,还想得这么深。

  “娘,我想巡游天下。”柴宗训忽然抬头,眼神里满是期待,“就像爷爷当年那样,去各州府看看,看看百姓的房子漏不漏雨,看看他们有没有饭吃,看看将士们的家人过得好不好。我还想知道,那些当官的有没有真的把我们的话听进去,有没有苛待百姓。”

  “巡游天下?”符太后的声音陡然沉了些,她握住柴宗训的手紧了紧,“现在不行。”

  柴宗训脸上的期待瞬间淡了下去,他眨了眨眼,语气带着几分委屈:“为什么不行?秦始皇当年就巡游天下,他还刻石记功,让后人都知道他的功劳。”

  “秦始皇巡游时,已经统一了六国,天下太平,车同轨、书同文都已实行,连驰道都修到了四方边境。”符太后耐着性子解释,指尖轻轻点了点柴宗训的额头,“可我们现在呢?南唐虽暂不伐,辽人还在燕云一带增兵,吴越在江南蠢蠢欲动,国内的贪腐案还没查完,军需革新才刚起步。你要是现在出去巡游,万一辽人趁机南下,或是有人在京城作乱,怎么办?”

  她顿了顿,声音放柔了些:“娘知道你想承你父亲和爷爷的志,想把后周治理好,想让后周超越秦汉。可做这些事,得等时机。就像你想造霸王枪,得先找好铁料,找好铁匠,一步步来,急不得。”

  柴宗训垂着头,手指抠着掌心,心里的失落像潮水似的涌上来。他知道娘说得对,可一想到那些百姓的模样,想到女辅营姐姐们忍着不适训练的样子,他就觉得坐不住。“可我不想等。”他小声说,“百姓等不起,将士们也等不起。”

  符太后看着他这副模样,忽然想起先帝在世时,也曾跟她说过“治国要急百姓之所急”。她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了主意,伸手把柴宗训拉到身边,在他耳边轻声说:“巡游天下现在不行,但我们可以‘微服私访’。”

  “微服私访?”柴宗训猛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就是像戏文里说的,不告诉别人我们是谁,悄悄去看?”

  “对。”符太后笑着点头,“我们先不去远的地方,就去汴京城外的几个村落,再去女辅营的营地看看。你可以亲眼看看百姓的日子,也可以问问女辅营的姐姐们,她们需要什么。这样既安全,又能知道你想知道的事,好不好?”

  柴宗训用力点头,脸上的失落一扫而空,他抓着符太后的手,激动地说:“好!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明天行不行?我还要跟林姐姐说,让她也一起去,她知道女辅营的事多。”

  “急什么,总得先安排好。”符太后刮了刮他的鼻子,“得让苏凌薇姐姐先去探探路,看看哪个村落最近需要帮忙,女辅营那边也要跟林将军打个招呼,别惊了众人。”

  柴宗训乖乖应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他要带些自己宫里的点心,给村落里的孩子;还要问问女辅营的姐姐们,身子不舒服的时候,到底需要什么药材,他好让太医院多准备些;对了,还要看看那些当兵的家属,家里缺不缺粮食,缺不缺棉衣。

  烛火渐渐旺了些,映得柴宗训的小脸通红,他攥着符太后的手,轻声说:“娘,等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让后周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让战死的将士都有人记得,让后周的名字,比秦始皇、汉武帝的还要响亮。”

  符太后看着儿子眼中的光,心里忽然觉得,那些担忧、那些顾虑,好像都不算什么了。她轻轻拍了拍柴宗训的背,声音温柔却坚定:“好,娘等着那一天。娘会陪着你,一步一步把后周治好,把百姓的日子过好。”

  殿外的铜漏又响了一声,已是酉时末刻,宫女进来请示是否传晚膳,符太后点头应了,却没让柴宗训立刻去吃饭——他还在缠着她问“微服私访要穿什么衣服”“能不能带自己刻的木枪”,叽叽喳喳的声音像雀儿似的,让原本有些沉静的宫殿,满是鲜活的暖意。

  柴宗训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现在的自己还小,很多事都做不了,可只要能迈出第一步,去看看真实的百姓,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有一天,他能像父亲和爷爷那样,撑起后周的天下,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而那把他刻了“后周”二字的木枪,也终将变成真正的霸王枪,守护着这片他想守护的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