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语惊宫阙,初心系后周
江南平定的捷报传入洛阳时,恰逢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雨丝打在永熙宫的琉璃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却丝毫冲淡不了殿内的暖意与欢腾。内侍们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脚步轻快地穿梭在回廊间,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淡淡的檀香,混合成一种安宁而喜庆的气息。
符祥瑞正坐在正殿的暖阁里,翻阅着张永德从江南送来的详细奏报。奏报中不仅详述了金陵城破的经过,更着重提及了苏凌薇与林阿夏率领女辅营劝降的功绩,字里行间满是对这支特殊队伍的赞许。她嘴角噙着笑意,指尖轻轻划过“兵不血刃,民心归向”八字,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既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更是后周仁政的最好印证。
“娘。”
一声清脆的呼唤从门外传来,柴宗训披着一件月白色的锦袍,身后跟着两名内侍,缓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稚气,眉宇间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稳。这些日子,他每日都会在书房研究各地送来的奏报,分析天下局势,试图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储君。
符祥瑞放下奏报,笑着朝他招手:“训儿来了,快过来暖暖身子。刚下过雨,别着凉。”
柴宗训走到她身边,在一旁的锦凳上坐下。内侍连忙奉上一杯热茶,他接过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桌上的奏报上,轻声道:“娘,江南的捷报我已经看过了。苏姐姐和林姐姐真是厉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金陵,这下我们后周的疆域又扩大了不少。”
“是啊,她们立了大功。”符祥瑞点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等她们从江南回来,娘定会好好嘉奖她们。你这段时间在书房也辛苦了,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问娘,或是去请教范相他们。”
柴宗训摇摇头,眼神却渐渐变得认真起来。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看着符祥瑞,语气有些犹豫:“娘,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符祥瑞见他这副模样,心中略感好奇,笑道:“你是后周的储君,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无需顾虑。”
得到母亲的鼓励,柴宗训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一字一句地说道:“娘,我想让林阿夏姐姐册封为我的皇后。”
话音落下的瞬间,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符祥瑞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温热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她素色的衣袖上,留下淡淡的水渍。她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儿子,仿佛没听清他的话一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再说一遍?册封谁?”
“林阿夏姐姐。”柴宗训迎着母亲震惊的目光,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不行吗?之前你都说过,将来我的皇后可以由我自己挑选,只要是品性端正、能辅佐我的人就好。”
符祥瑞定了定神,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她放下茶盏,仔细打量着柴宗训,试图从他脸上看出几分玩笑的意味,可少年人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显然不是一时兴起。她沉吟片刻,放缓了语气,问道:“训儿,你告诉娘,为什么会想到要册封林阿夏为后?你可知,她比你年长足足八岁,而且身为女辅营的统领,常年在外征战,与寻常的世家贵女截然不同。”
“年龄不是问题啊。”柴宗训立刻反驳道,“林姐姐虽然比我大,但她成熟稳重,又有本事。娘,你想想,这些日子以来,是谁在我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是谁在我学习兵法时耐心讲解?是林姐姐啊。还有这次江南之战,若不是她率领女辅营深入金陵,说服那些宋兵投降,不知还要牺牲多少将士。这样有勇有谋、又对我忠心耿耿的人,难道不配做我的皇后吗?”
他顿了顿,眼神中满是依赖:“我知道我现在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还要时时提防有人暗害。林姐姐有一身好武功,又对我极为信任,有她在我身边,既能保护我的安全,又能辅佐我处理朝政。娘,你常说,身为天子,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可靠之人的辅佐。在我心里,林姐姐就是最可靠的人。”
符祥瑞静静地听着他的话,心中百感交集。她自然知道林阿夏的品性与能力,也明白儿子对林阿夏的信任并非空穴来风。
这些年,柴宗训自幼丧父,身处深宫之中,身边虽有宫女内侍环绕,却难得有能让他全然信任的人。林阿夏常年在宫中值守,又多次保护过柴宗训,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她更清楚,册封皇后并非儿戏,而是关乎后周社稷的大事。林阿夏出身行伍,并非世家大族,若将她册封为后,难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非议。更何况,柴宗训如今不过十岁,距离大婚尚有多年,此时提出册封皇后,实在太过仓促。
“训儿,娘知道你信任林阿夏。”符祥瑞轻轻握住他的手,语气诚恳,“她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娘也很欣赏她。可册封皇后,从来都不是仅凭个人喜好就能决定的事情。你是后周的储君,你的皇后不仅要能辅佐你,还要能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更要能为后周的稳固做出贡献。”
她看着柴宗训略显失落的脸庞,继续说道:“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希望你能迎娶世家大族的女子为后,这样既能巩固我们与世家之间的联系,也能稳定朝局。林阿夏虽是有功之臣,但她的身份和背景,恐怕很难让大臣们接受。再者,你现在年纪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时候,谈论册封皇后的事情,未免太过过早了。”
柴宗训闻言,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不服气的神色:“可娘之前明明说过,我的婚事可以自己做主!难道那些大臣的意见,比我的意愿更重要吗?林姐姐的功绩有目共睹,那些大臣凭什么不接受她?他们是看不起女辅营的人,还是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执拗:“我不管什么世家大族,我只知道,林姐姐是真心对我好,也是真心为后周着想。如果因为她的出身,就不能册封她为后,那这样的规矩,不要也罢!娘,你就答应我吧,我真的很想让林姐姐留在我身边,做我的皇后。”
说着,他拉了拉符祥瑞的衣袖,眼神中满是恳求。那模样,既有储君的坚持,又不失孩童的纯真,让符祥瑞心中一阵柔软。
符祥瑞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拂去他额前的碎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训儿,娘不是不答应你,只是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不能草率决定。你想想,林阿夏现在还在江南,尚未归来,我们总不能在她不在场的情况下,就定下这件事吧?而且,你也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你对林阿夏,到底是依赖,还是真的想要与她共度一生?”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样吧,娘可以答应你,等林阿夏从江南回来,我们再认真商议这件事。到时候,娘会召集大臣们,听听他们的意见,也会问问林阿夏自己的想法。如果各方都没有异议,娘自然不会反对你的决定。但在此之前,你不能再提这件事了,要专心于学业和朝政,好吗?”
柴宗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知道母亲的顾虑,也明白这件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虽然没有立刻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母亲的态度已经松动,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点了点头,脸上的失落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好,娘,我听你的。我会等林姐姐回来,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让你失望。但我希望,到时候你不要反悔,一定要认真考虑我的请求。”
“娘什么时候骗过你?”符祥瑞笑了笑,心中却暗自思忖。这件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且不说朝中大臣的态度,单是林阿夏的想法,就难以预料。她常年征战,性格刚毅,未必愿意被困在深宫之中,做一名养尊处优的皇后。而且,她与柴宗训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两人目前的相处模式,是否适合发展为夫妻,都还是未知数。
但看着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符祥瑞实在不忍心泼他冷水。或许,这只是少年人一时的心血来潮,等过段时间,他的想法就会改变。或许,林阿夏真的能打破世俗的偏见,成为后周历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后。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永熙宫的庭院里,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柴宗训辞别了母亲,转身向书房走去。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等林阿夏回来之后,该如何说服她,如何说服朝中的大臣们。
而符祥瑞则独自一人坐在暖阁里,望着窗外的阳光,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这件事绝不会就此结束,一场关于储君婚事的风波,或许正在悄然酝酿。但无论如何,她都会站在儿子身边,为他保驾护航,也为后周的未来,谨慎地权衡每一个决定。
此刻的江南,金陵城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林阿夏正和苏凌薇一起,安抚着城中的百姓,处理着战后的各项事务。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在遥远的洛阳,一场关于她未来的讨论,已经悄然展开。她更不会想到,那个曾经需要她保护的少年储君,已经将她视为了未来的皇后人选,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伏笔。
后周的天空,看似平静,却已然涌动着新的暗流。而这一切,都将在林阿夏返回洛阳之后,逐渐揭开谜底。属于柴宗训和林阿夏的故事,才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江南平定的捷报传入洛阳时,恰逢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雨丝打在永熙宫的琉璃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却丝毫冲淡不了殿内的暖意与欢腾。内侍们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脚步轻快地穿梭在回廊间,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淡淡的檀香,混合成一种安宁而喜庆的气息。
符祥瑞正坐在正殿的暖阁里,翻阅着张永德从江南送来的详细奏报。奏报中不仅详述了金陵城破的经过,更着重提及了苏凌薇与林阿夏率领女辅营劝降的功绩,字里行间满是对这支特殊队伍的赞许。她嘴角噙着笑意,指尖轻轻划过“兵不血刃,民心归向”八字,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既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成果,更是后周仁政的最好印证。
“娘。”
一声清脆的呼唤从门外传来,柴宗训披着一件月白色的锦袍,身后跟着两名内侍,缓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稚气,眉宇间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稳。这些日子,他每日都会在书房研究各地送来的奏报,分析天下局势,试图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储君。
符祥瑞放下奏报,笑着朝他招手:“训儿来了,快过来暖暖身子。刚下过雨,别着凉。”
柴宗训走到她身边,在一旁的锦凳上坐下。内侍连忙奉上一杯热茶,他接过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桌上的奏报上,轻声道:“娘,江南的捷报我已经看过了。苏姐姐和林姐姐真是厉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金陵,这下我们后周的疆域又扩大了不少。”
“是啊,她们立了大功。”符祥瑞点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等她们从江南回来,娘定会好好嘉奖她们。你这段时间在书房也辛苦了,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问娘,或是去请教范相他们。”
柴宗训摇摇头,眼神却渐渐变得认真起来。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看着符祥瑞,语气有些犹豫:“娘,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符祥瑞见他这副模样,心中略感好奇,笑道:“你是后周的储君,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无需顾虑。”
得到母亲的鼓励,柴宗训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一字一句地说道:“娘,我想让林阿夏姐姐册封为我的皇后。”
话音落下的瞬间,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符祥瑞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手中的茶盏微微一晃,温热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她素色的衣袖上,留下淡淡的水渍。她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儿子,仿佛没听清他的话一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再说一遍?册封谁?”
“林阿夏姐姐。”柴宗训迎着母亲震惊的目光,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不行吗?之前你都说过,将来我的皇后可以由我自己挑选,只要是品性端正、能辅佐我的人就好。”
符祥瑞定了定神,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她放下茶盏,仔细打量着柴宗训,试图从他脸上看出几分玩笑的意味,可少年人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显然不是一时兴起。她沉吟片刻,放缓了语气,问道:“训儿,你告诉娘,为什么会想到要册封林阿夏为后?你可知,她比你年长足足八岁,而且身为女辅营的统领,常年在外征战,与寻常的世家贵女截然不同。”
“年龄不是问题啊。”柴宗训立刻反驳道,“林姐姐虽然比我大,但她成熟稳重,又有本事。娘,你想想,这些日子以来,是谁在我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是谁在我学习兵法时耐心讲解?是林姐姐啊。还有这次江南之战,若不是她率领女辅营深入金陵,说服那些宋兵投降,不知还要牺牲多少将士。这样有勇有谋、又对我忠心耿耿的人,难道不配做我的皇后吗?”
他顿了顿,眼神中满是依赖:“我知道我现在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还要时时提防有人暗害。林姐姐有一身好武功,又对我极为信任,有她在我身边,既能保护我的安全,又能辅佐我处理朝政。娘,你常说,身为天子,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可靠之人的辅佐。在我心里,林姐姐就是最可靠的人。”
符祥瑞静静地听着他的话,心中百感交集。她自然知道林阿夏的品性与能力,也明白儿子对林阿夏的信任并非空穴来风。
这些年,柴宗训自幼丧父,身处深宫之中,身边虽有宫女内侍环绕,却难得有能让他全然信任的人。林阿夏常年在宫中值守,又多次保护过柴宗训,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她更清楚,册封皇后并非儿戏,而是关乎后周社稷的大事。林阿夏出身行伍,并非世家大族,若将她册封为后,难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非议。更何况,柴宗训如今不过十岁,距离大婚尚有多年,此时提出册封皇后,实在太过仓促。
“训儿,娘知道你信任林阿夏。”符祥瑞轻轻握住他的手,语气诚恳,“她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娘也很欣赏她。可册封皇后,从来都不是仅凭个人喜好就能决定的事情。你是后周的储君,你的皇后不仅要能辅佐你,还要能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更要能为后周的稳固做出贡献。”
她看着柴宗训略显失落的脸庞,继续说道:“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希望你能迎娶世家大族的女子为后,这样既能巩固我们与世家之间的联系,也能稳定朝局。林阿夏虽是有功之臣,但她的身份和背景,恐怕很难让大臣们接受。再者,你现在年纪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时候,谈论册封皇后的事情,未免太过过早了。”
柴宗训闻言,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不服气的神色:“可娘之前明明说过,我的婚事可以自己做主!难道那些大臣的意见,比我的意愿更重要吗?林姐姐的功绩有目共睹,那些大臣凭什么不接受她?他们是看不起女辅营的人,还是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执拗:“我不管什么世家大族,我只知道,林姐姐是真心对我好,也是真心为后周着想。如果因为她的出身,就不能册封她为后,那这样的规矩,不要也罢!娘,你就答应我吧,我真的很想让林姐姐留在我身边,做我的皇后。”
说着,他拉了拉符祥瑞的衣袖,眼神中满是恳求。那模样,既有储君的坚持,又不失孩童的纯真,让符祥瑞心中一阵柔软。
符祥瑞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拂去他额前的碎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训儿,娘不是不答应你,只是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不能草率决定。你想想,林阿夏现在还在江南,尚未归来,我们总不能在她不在场的情况下,就定下这件事吧?而且,你也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你对林阿夏,到底是依赖,还是真的想要与她共度一生?”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样吧,娘可以答应你,等林阿夏从江南回来,我们再认真商议这件事。到时候,娘会召集大臣们,听听他们的意见,也会问问林阿夏自己的想法。如果各方都没有异议,娘自然不会反对你的决定。但在此之前,你不能再提这件事了,要专心于学业和朝政,好吗?”
柴宗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知道母亲的顾虑,也明白这件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虽然没有立刻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母亲的态度已经松动,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点了点头,脸上的失落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好,娘,我听你的。我会等林姐姐回来,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让你失望。但我希望,到时候你不要反悔,一定要认真考虑我的请求。”
“娘什么时候骗过你?”符祥瑞笑了笑,心中却暗自思忖。这件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且不说朝中大臣的态度,单是林阿夏的想法,就难以预料。她常年征战,性格刚毅,未必愿意被困在深宫之中,做一名养尊处优的皇后。而且,她与柴宗训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两人目前的相处模式,是否适合发展为夫妻,都还是未知数。
但看着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符祥瑞实在不忍心泼他冷水。或许,这只是少年人一时的心血来潮,等过段时间,他的想法就会改变。或许,林阿夏真的能打破世俗的偏见,成为后周历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后。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永熙宫的庭院里,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柴宗训辞别了母亲,转身向书房走去。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等林阿夏回来之后,该如何说服她,如何说服朝中的大臣们。
而符祥瑞则独自一人坐在暖阁里,望着窗外的阳光,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这件事绝不会就此结束,一场关于储君婚事的风波,或许正在悄然酝酿。但无论如何,她都会站在儿子身边,为他保驾护航,也为后周的未来,谨慎地权衡每一个决定。
此刻的江南,金陵城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林阿夏正和苏凌薇一起,安抚着城中的百姓,处理着战后的各项事务。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在遥远的洛阳,一场关于她未来的讨论,已经悄然展开。她更不会想到,那个曾经需要她保护的少年储君,已经将她视为了未来的皇后人选,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伏笔。
后周的天空,看似平静,却已然涌动着新的暗流。而这一切,都将在林阿夏返回洛阳之后,逐渐揭开谜底。属于柴宗训和林阿夏的故事,才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