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论功行赏 暗潮再起-《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云安城的晨光终于洗去了连日来的血腥气,街道上已有百姓自发清扫战场,孩子们捧着家中仅存的粮食,怯生生地递给巡逻的士兵。城楼上,后周的旗帜在微风中舒展,历经战火的城墙虽布满弹痕,却在晨光中透着一股重生的坚韧。

  秦锋刚处理完城中善后事宜,便接到了符琳从济州城传来的旨意,命他率领众将领即刻返回济州,商议论功行赏之事。他将云安城的防务托付给沈砚,反复叮嘱:“务必加固城防,密切监视辽国动向,若有任何异动,即刻传信济州。”

  沈砚躬身领命:“将军放心,末将定守好这边境门户,绝不让辽军有可乘之机。”

  三日后,秦锋率领周岳、李翰等将领抵达济州城。城门处,苏文清早已带着官吏等候,见到秦锋等人,连忙上前拱手:“秦将军及诸位大人辛苦,太后已在城主府等候多时。”

  城主府内,符琳身着朝服端坐于主位,许知远侍立一旁。见到众将领入内,符琳起身相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诸位将军此番大败辽军,护我后周疆土,功劳卓着,快快请坐。”

  众人谢座后,符琳当即下令宣读封赏诏书:“秦锋将军运筹帷幄,斩杀辽将耶律烈,大败耶律洪基主力,特封镇国大将军,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周岳、李翰、韩彰、魏明四位牧守,各率部立下大功,分别晋升为镇州、徐州、郓州、曹州节度使,赏黄金五十两;陈武、沈砚等将领,各升一级,赏银三十两;阵亡将士家属,每户赐米五石,银十两,由地方官府妥善安置。”

  “臣等谢太后恩典!”众将领齐声叩谢,神色间难掩激动。

  封赏完毕,符琳话锋一转:“如今辽军虽退,但边境隐患未除,诸位仍需恪尽职守,守护好后周的每一寸土地。尤其是秦将军,你身为镇国大将军,需统筹边境防务,不可有丝毫懈怠。”

  秦锋起身拱手:“臣定不辱使命,誓死保卫后周!”

  议事结束后,符琳单独留下了秦锋与许知远。书房内,符琳铺开一张地图,指尖落在辽国境内的一处据点:“耶律洪基虽败,但辽国国力未损,难保不会卷土重来。我听说辽国近年来与西夏往来密切,若两国结盟,对我后周将极为不利。”

  许知远抚须道:“太后顾虑极是。西夏地处西北,若与辽国联手,我军将腹背受敌。当务之急,是派遣使者前往西夏,打探其动向,设法瓦解两国可能的联盟。”

  秦锋点头附和:“臣愿举荐一人,可担此重任。此人名为苏廉,曾多次出使邻国,机智过人,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势。”

  符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既然是秦将军举荐,想必可靠。传我旨意,任命苏廉为出使西夏的使者,即刻启程。”

  就在济州城一片欢腾之时,远在京城的柴宗训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他得知符琳在边境大败辽军,威望日隆,心中愈发不安。太监李公公见状,凑上前来低声道:“陛下,太后在外手握兵权,功高震主,恐对陛下不利啊。”

  柴宗训眉头紧锁:“朕也知晓,可如今朝中大臣多依附太后,朕又能如何?”

  李公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陛下可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待时机成熟,再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老奴倒是认识几位前朝旧臣,他们对太后掌权早有不满,陛下可暗中联络他们。”

  柴宗训心中一动,点了点头:“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几日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济州城的一处宅院。宅院主人拆开密信,看完后脸色凝重,随即提笔写下一封回信,命亲信连夜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出使西夏的苏廉已抵达西夏都城兴庆府。西夏国王李元昊接见了他,态度显得颇为冷淡。苏廉开门见山:“我朝此次大败辽军,实力有目共睹。如今辽国有意与贵国结盟,实则是想利用贵国牵制我朝,待我朝覆灭,贵国恐将面临辽国的吞并,还望国王陛下三思。”

  李元昊沉默片刻,缓缓道:“朕知晓后周实力强大,但辽国与我国素有往来,此事容朕考虑几日。”

  苏廉心中清楚,李元昊是在观望局势,他只能耐心等待。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辽国的使者也已抵达兴庆府,正暗中用重金贿赂西夏的几位重臣,劝说李元昊与辽国结盟。

  济州城内,符琳收到了苏廉发来的密报,得知辽国使者也在西夏活动,心中顿时警惕起来。许知远建议:“太后,可再派使者携带厚礼前往西夏,同时许诺与西夏互通贸易,以此拉拢李元昊。”

  符琳采纳了许知远的建议,当即派遣使者携带丝绸、茶叶等特产前往西夏,同时传令秦锋,加强西北边境的防务,以防西夏突然倒向辽国。

  秦锋接到命令后,立刻调遣兵力,在西北边境的重要关隘布防。他深知,一旦西夏与辽国结盟,后周将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这场边境之战,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几日后,西夏传来消息,李元昊最终决定与后周结盟,双方约定互不侵犯,互通贸易。原来,苏廉在得知辽国使者贿赂西夏重臣后,当机立断,揭露了辽国的阴谋,并承诺给予西夏更多的贸易优惠,最终打动了李元昊。

  符琳得知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化解了这场危机。”

  许知远却提醒道:“太后不可掉以轻心。李元昊此人野心勃勃,此次结盟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若有机会,他未必不会反戈一击。”

  符琳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们既要与西夏保持友好关系,也要做好防范准备。”

  就在局势逐渐稳定之时,京城突然传来急报,柴宗训病重,召符琳即刻回京。符琳心中一紧,她深知柴宗训的身体一直尚可,此番突然病重,恐怕另有隐情。

  她当即安排好济州的事务,命秦锋继续统筹边境防务,自己则带着李承渊火速赶往京城。一路上,符琳心绪不宁,她隐约感觉到,京城之中,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抵达京城后,符琳直奔皇宫。皇宫内气氛凝重,太医们进进出出,神色慌张。柴宗训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见到符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即虚弱地开口:“太后……你可算回来了。”

  符琳上前握住他的手:“陛下安心养病,朝政之事有我打理,无需担忧。”

  柴宗训咳嗽几声,缓缓道:“朕自知时日无多,后事……还需太后操劳。朕唯一的心愿,便是后周能够长治久安。”

  符琳心中一酸,安慰道:“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早日康复的。”

  当晚,符琳留在宫中照料柴宗训。深夜,她察觉到殿外有异动,便悄悄起身查看。只见几名黑影在殿外徘徊,似乎在窥探殿内的情况。符琳心中一凛,立刻命侍卫前去捉拿。

  黑影见行踪暴露,转身便逃。侍卫们紧追不舍,最终擒获了其中一人。经过审讯,此人竟是李公公的亲信,供出是李公公指使他们监视符琳的行踪,企图寻找机会陷害她。

  符琳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她没想到李公公竟敢如此大胆,在宫中策划阴谋。她当即下令将李公公打入天牢,等候发落。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次日一早,便有大臣联名上书,弹劾符琳擅权专政,意图谋反。这些大臣多是前朝旧臣,正是柴宗训暗中联络的势力。他们见李公公被抓,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发难。

  符琳看着手中的弹劾奏折,心中一片冰凉。她没想到自己为后周鞠躬尽瘁,竟会遭到如此诬陷。许知远此时已赶到京城,见状连忙劝道:“太后,这些大臣显然是早有预谋,如今陛下病重,正是他们发难的好时机。我们必须尽快稳定局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符琳冷静下来,沉声道:“传我旨意,召集朝中亲信大臣,即刻在大殿议事。同时,令秦锋率领部分兵力火速进京,稳定京城秩序。”

  大殿之上,弹劾符琳的大臣与支持符琳的大臣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就在僵持之际,秦锋率领大军抵达京城,驻扎在城外。消息传来,弹劾的大臣们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们没想到符琳竟会如此迅速地调兵进京。

  符琳看着殿内惊慌失措的大臣,语气冰冷:“我符琳自辅佐陛下以来,一心为国,从未有过二心。尔等勾结宦官,诬陷忠良,意图谋反,该当何罪?”

  那些大臣见状,深知大势已去,纷纷跪倒在地,磕头求饶:“太后饶命,臣等一时糊涂,才犯下此等大错,求太后开恩!”

  符琳冷哼一声:“念在你们往日还有些功劳,暂且饶你们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免去你们的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处理完这些大臣后,符琳来到柴宗训的病榻前。柴宗训见她神色冷峻,心中已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叹了口气:“太后,是朕对不起你。”

  符琳摇了摇头:“陛下无需自责,只是日后切不可再听信谗言,以免误了国家大事。”

  柴宗训点点头,眼中满是愧疚。经过这场风波,他终于明白,符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后周,自己之前的猜忌实在是多余。

  几日后,柴宗训的病情逐渐好转。符琳见京城局势稳定,便打算返回济州,继续处理边境事务。临行前,柴宗训亲自送她到宫门口,恳切地说:“太后,日后朝中之事,还需你多费心。边境的安危,也全靠你了。”

  符琳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后周的江山社稷。”

  离开京城后,符琳并未直接返回济州,而是绕道前往云安城。她想亲自查看边境的防务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云安城内,沈砚正在加紧训练士兵,见到符琳到来,连忙上前迎接:“太后亲临,末将有失远迎,望太后恕罪。”

  符琳摆摆手:“无需多礼,我此次前来,是想看看城中的防务情况。”

  在沈砚的陪同下,符琳登上城楼,眺望北方的辽国疆域。她神色凝重地说:“辽国虽败,但根基未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加紧训练士兵,储备粮草器械,随时准备应对辽国的反扑。”

  沈砚躬身领命:“末将遵命!”

  符琳在云安城停留了三日,详细查看了城防工事和军队训练情况,对沈砚的工作颇为满意。离开云安城时,她特意叮嘱:“若有任何紧急情况,可直接传信给我,我会立刻派兵增援。”

  返回济州城后,符琳收到了苏廉从西夏发来的捷报,称西夏已与后周正式签订盟约,双方将开展全面贸易合作。符琳心中稍定,看来短期内,西北边境可以安定下来了。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辽国境内,耶律洪基正对着地图怒不可遏。他没想到李元昊会背弃与辽国的约定,转而与后周结盟,这让他的南下计划彻底落空。耶律洪基身边的谋士献策:“大帅,既然西夏靠不住,我们可以联络北方的蛮族部落,共同夹击后周。”

  耶律洪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计甚妙。传我旨意,派遣使者前往北方蛮族,许以重金和土地,说服他们与我军联手,共讨后周!”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北方的草原上悄然酝酿。而远在济州城的符琳,虽不知晓辽国的新动向,却始终保持着警惕。她知道,边境的和平从来都不是永恒的,唯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守护好这片土地。

  深夜,符琳独自站在城主府的庭院中,望着天边的明月。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她坚毅的身影。她握紧手中的玉佩,心中暗暗发誓:无论未来面临多少艰难险阻,她都将挺身而出,为后周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而那些潜藏的暗流,终将在她的雷霆手段下,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