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旧约牵心与帐内谋兵
晨雾还没散时,联军大营的号角就响了。赵玉娥是被帐外士兵操练的脚步声惊醒的,她睁开眼,见赵玉燕还靠在她肩膀上睡着,睫毛上还沾着昨夜未干的泪痕。帐顶的破洞透进一丝微光,把帐内的草席照得隐约可见——昨夜她们决定留下后,竟睡得比前几日安稳些,连梦都没做一个。
她轻轻挪开肩膀,刚要起身去查看帐外的动静,手腕却被赵玉燕抓住了。“姐姐,你别乱动。”赵玉燕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我有话跟你说。”
赵玉娥重新坐下,看着妹妹揉了揉眼睛,坐直身子。晨光里,赵玉燕的脸颊泛着一点红晕,不像昨日那样苍白。她攥着赵玉娥的手,指尖微微用力,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姐姐,你还记得吗?”赵玉燕开口,声音比平日里清亮些,“后周还在汴梁的时候,柴宗训请我们去殿寝宫里吃点心,他说过要娶我们的。”
赵玉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这件事她怎么会忘——那是去年深秋,汴梁刚下过第一场雪,柴宗训在殿寝宫里摆了一碟桂花糕,还有一壶热蜜水。他拿着一块桂花糕递给赵玉燕,又给她递了一块,然后红着脸说:“等我再长大些,就请太后下旨,娶你们做我的妃子。”当时符太后就坐在旁边,还笑着摸了摸柴宗训的头,说“殿下有眼光”。
只是后来爹在陈桥驿起兵,建了大宋,汴梁乱作一团,她们跟着爹逃出城,这件事就像被风雪埋了一样,再也没人提起。赵玉燕现在突然说起,倒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我没忘。”赵玉娥的声音有些干涩,她避开妹妹的目光,看向帐外,“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
“现在怎么了?”赵玉燕打断她,手攥得更紧了,“现在柴宗训还是后周的太子,我们还是赵家的女儿啊。他说过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她往前凑了凑,眼睛亮得像晨光里的星星:“姐姐,我们不用去汴梁找爹了。你想啊,符太后不是把镇州当成后方了吗?她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我们能跟着柴宗训去镇州,等他以后加冕做了皇帝,我们就做他的妃子,到时候还能劝他放了爹,让爹也去镇州养老,这样我们一家不就能团聚了吗?”
赵玉娥看着妹妹满心期待的模样,心里一阵复杂。她知道燕儿是真心想一家人团聚,可她比燕儿大一岁,想得更多些。柴宗训现在快八岁了,虽然比同龄孩子懂事,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当年说的话,或许只是一时兴起。更何况,他现在是联军的统帅,身边围着的都是符太后和符彦卿的人,就算他还记得当年的婚约,又能做得了主吗?
“燕儿,你听我说。”赵玉娥深吸一口气,握住妹妹的手,声音尽量柔和,“柴宗训现在虽然是太子,可他还小,很多事都做不了主。符太后把镇州当成后方,是为了守住后周的根基,不是为了给我们安排去处。”
她顿了顿,看着妹妹渐渐黯淡下去的眼神,继续说:“再说,我们现在是‘俘虏’,他把我们关在偏帐里,就算还记得婚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等他年满二十加冕,还有十二年呢,到时候后宫里会有多少佳丽?他会不会还记得我们,都是未知数。”
“可我们也不小了啊。”赵玉燕小声反驳,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我今年十二,你十三,再过几年就能嫁人了。要是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等爹出了事,我们就真的无依无靠了。”
她说着,眼圈又红了:“姐姐,我不是想做什么妃子,我就是想让我们一家平安。要是我们能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就不会再针对我们,联军也不会对爹下死手,这样不好吗?”
赵玉娥没有说话。她知道燕儿说得有道理,可她心里总觉得不安。柴宗训对她们是有旧情,可这份旧情在江山社稷面前,又能有多少分量?符太后一心想让后周复国,对爹恨之入骨,就算她们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也未必会放过爹。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侍卫的声音:“两位姑娘,殿下请你们去主营帐一趟。”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柴宗训怎么会突然请她们去主营帐?是因为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还是有别的原因?
赵玉娥定了定神,对帐外应道:“知道了,我们马上就来。”她帮赵玉燕理了理凌乱的衣襟,又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痕,低声道:“一会儿去了主营帐,少说话,多听着。不管柴宗训说什么,都先别答应,等我们商量好了再说。”
赵玉燕点了点头,跟着赵玉娥走出了偏帐。晨雾已经散了些,阳光透过柳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主营帐在大营的中央,离偏帐不远,一路上能看到士兵们在操练,甲胄碰撞的声音和喊杀声此起彼伏,让人心里发紧。
走到主营帐门口,内侍早已在那里等候。他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轻声道:“两位姑娘,殿下在里面等你们,请随我来。”
赵玉娥和赵玉燕跟着内侍走进主营帐,刚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帐内的空间很大,中间放着一张长长的案几,案几上摊着一张攻城图纸,周围站着几位穿着盔甲的将领,还有几个文官模样的人。柴宗训坐在案几的主位上,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太子袍,头发束得整整齐齐,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稚气,多了几分严肃。
看到她们进来,柴宗训抬了抬头,对着周围的人说:“你们先出去,我有话跟两位姑娘说。”
将领和文官们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纷纷躬身退了出去。很快,帐内就只剩下柴宗训、赵玉娥和赵玉燕三个人。
柴宗训从主位上站起来,走到她们面前,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轻声道:“昨日你们试图逃跑,我没有怪你们,毕竟你们担心赵将军的安危,是人之常情。”
赵玉娥连忙低下头,轻声道:“殿下,昨日是我们不对,还请殿下恕罪。”
“我没有要怪你们的意思。”柴宗训摇了摇头,声音比平日里低沉些,“我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件事。三日后就要攻城了,我知道你们担心赵将军,所以我想跟你们保证,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还会让他去镇州养老,安度晚年。”
赵玉燕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刚要说话,却被赵玉娥拉了一下衣角。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看着柴宗训,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柴宗训似乎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继续道:“镇州是后周的后方,那里很安全,符太后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你们愿意,也可以跟着赵将军去镇州,以后就在那里生活,不用再担心战乱。”
赵玉燕忍不住开口:“殿下,那……那你还记得以前在汴梁的时候,你说过要娶我们的事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柴宗训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突然提起这件事。他看着赵玉燕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赵玉娥复杂的表情,沉默了片刻,才轻声道:“我记得。”
听到这两个字,赵玉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殿下,等我们去了镇州,你以后加冕做了皇帝,还会娶我们吗?要是我们结了亲,你就不会再为难爹了,对不对?”
柴宗训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案几前,拿起一支笔,轻轻转动着,目光落在攻城图纸上,像是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转过身,看着两人,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燕儿,我知道你想让你们一家平安。可我现在是后周的太子,以后要做皇帝,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婚约的事,等攻城结束后,我会跟符太后商量,但是现在,我不能给你们保证。”
赵玉娥的心沉了一下。她就知道,柴宗训不会轻易答应。符太后是不会允许他和“乱臣贼子”的女儿结亲的,就算柴宗训想,符太后也会从中作梗。
“殿下,”赵玉娥开口,声音很平静,“我们知道你有难处。我们不求什么婚约,只求你能说到做到,攻城后放了爹,让我们一家去镇州生活。只要爹平安,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柴宗训看着赵玉娥,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你放心,我答应你们的事,一定会做到。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内侍的声音:“殿下,符大人和辽使来了,说有要事跟您商议。”
柴宗训皱了皱眉,对赵玉娥和赵玉燕道:“你们先回偏帐吧,有什么事,我会再派人跟你们说。”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吩咐厨房,给你们准备了早饭,回去就能吃了。”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着柴宗训行了一礼,转身走出了主营帐。刚走出帐门,就看到符彦卿和一位穿着辽人服饰的使者正往帐内走,两人的脸色都很严肃,显然是有重要的事。
回到偏帐,早饭已经送来了,是两碗热粥和几个肉包子。赵玉燕拿起一个肉包子,却没什么胃口,只是小口咬着。赵玉娥看着她,轻声道:“别担心,柴宗训既然答应了放爹,就不会食言。至于婚约的事,以后再说吧。”
赵玉燕点了点头,把肉包子放在一边,拿起粥碗,小口喝着。帐外的操练声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很不踏实。她不知道三日后攻城,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爹能不能平安。
而此刻的主营帐内,气氛却异常紧张。符彦卿指着攻城图纸上的“西门”,对柴宗训道:“殿下,西门是汴梁城最薄弱的地方,也是赵匡胤防守最严的地方。三日后攻城,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西门,汴梁城就唾手可得了。”
辽使也开口道:“太子殿下,我大辽已经准备好了五千骑兵,随时可以配合联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汴梁,我们大辽只要汴梁城内的一半财富,其余的都归后周。”
柴宗训看着攻城图纸,手指在“西门”的位置轻轻敲击着,没有立刻说话。他知道符彦卿和辽使说得有道理,西门确实是攻打汴梁的最佳突破口。可他心里总觉得不安——赵匡胤是个很谨慎的人,他肯定会在西门布下重兵,联军攻打西门,一定会损失惨重。
“符大人,辽使,”柴宗训开口,声音很平静,“攻打西门可以,但是不能集中所有兵力。赵匡胤很狡猾,他说不定会在西门设下埋伏,要是我们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西门,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符彦卿皱了皱眉:“殿下,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分兵三路。”柴宗训指着攻城图纸,继续道,“一路攻打西门,吸引赵匡胤的主力;一路攻打东门,牵制赵匡胤的兵力;还有一路,绕到汴梁城的后方,切断赵匡胤的粮草供应。只要粮草断了,赵匡胤的军队就会不战自乱,到时候我们再全力攻打西门,就能拿下汴梁城了。”
帐内的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一个快八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这样周全的计策。符彦卿看着柴宗训,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殿下的计策很好,可是绕到汴梁城后方的军队,需要多少兵力?而且汴梁城后方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谁来带领这支部队?”
“兵力不用太多,三千骑兵就够了。”柴宗训回答,“至于将领,我觉得李将军最合适。李将军熟悉汴梁城周围的地形,而且作战勇猛,一定能完成任务。”
李将军是后周的老将,一直跟着世宗皇帝打仗,很有经验。符彦卿点了点头:“李将军确实合适。那攻打东门的军队,就由王将军带领吧,王将军擅长防守,能牵制住赵匡胤的兵力。”
辽使也点了点头:“我大辽的五千骑兵,就配合攻打西门,听从符大人的指挥。”
柴宗训看着众人,沉声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这么定了。三日后清晨,准时攻城。在这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众人齐声应道:“是,殿下!”
等众人都退出去后,柴宗训独自留在主营帐里,看着攻城图纸,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知道这个计策能拿下汴梁城,可他也知道,一旦攻城开始,就会有很多人死去,其中说不定就有他认识的人。
他想起了赵玉娥和赵玉燕,想起了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心里一阵愧疚。他答应过她们,不会伤害赵匡胤,可他也知道,赵匡胤是不会轻易归降的。要是赵匡胤不肯归降,他就必须下令攻城,到时候赵匡胤的生死,就由不得他了。
“赵将军,对不起。”柴宗训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我是后周的太子,我必须为后周的百姓着想,不能因为个人的旧情,耽误了复国大业。”
他拿起笔,在攻城图纸上“西门”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东门”和“后方”的位置分别做了标记。做完这一切,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操练的声音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发紧。
他知道,三日后的攻城,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他只希望,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后周能早日复国,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的生活。至于他和赵玉娥姐妹的旧情,还有赵匡胤的生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此刻的偏帐内,赵玉娥和赵玉燕还在为未来担忧。赵玉燕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小声道:“姐姐,你说柴宗训会不会真的放了爹?我们真的能去镇州生活吗?”
赵玉娥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声音柔和:“会的,一定会的。柴宗训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答应我们的事,一定会做到。我们再等等,等三日后攻城结束,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赵玉燕点了点头,闭上眼睛,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爹能平安,祈祷她们一家能团聚,祈祷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
帐外的阳光越来越刺眼,操练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仿佛在预示着三日后那场注定惨烈的攻城战。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三日后的黎明,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晨雾还没散时,联军大营的号角就响了。赵玉娥是被帐外士兵操练的脚步声惊醒的,她睁开眼,见赵玉燕还靠在她肩膀上睡着,睫毛上还沾着昨夜未干的泪痕。帐顶的破洞透进一丝微光,把帐内的草席照得隐约可见——昨夜她们决定留下后,竟睡得比前几日安稳些,连梦都没做一个。
她轻轻挪开肩膀,刚要起身去查看帐外的动静,手腕却被赵玉燕抓住了。“姐姐,你别乱动。”赵玉燕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我有话跟你说。”
赵玉娥重新坐下,看着妹妹揉了揉眼睛,坐直身子。晨光里,赵玉燕的脸颊泛着一点红晕,不像昨日那样苍白。她攥着赵玉娥的手,指尖微微用力,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姐姐,你还记得吗?”赵玉燕开口,声音比平日里清亮些,“后周还在汴梁的时候,柴宗训请我们去殿寝宫里吃点心,他说过要娶我们的。”
赵玉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这件事她怎么会忘——那是去年深秋,汴梁刚下过第一场雪,柴宗训在殿寝宫里摆了一碟桂花糕,还有一壶热蜜水。他拿着一块桂花糕递给赵玉燕,又给她递了一块,然后红着脸说:“等我再长大些,就请太后下旨,娶你们做我的妃子。”当时符太后就坐在旁边,还笑着摸了摸柴宗训的头,说“殿下有眼光”。
只是后来爹在陈桥驿起兵,建了大宋,汴梁乱作一团,她们跟着爹逃出城,这件事就像被风雪埋了一样,再也没人提起。赵玉燕现在突然说起,倒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我没忘。”赵玉娥的声音有些干涩,她避开妹妹的目光,看向帐外,“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
“现在怎么了?”赵玉燕打断她,手攥得更紧了,“现在柴宗训还是后周的太子,我们还是赵家的女儿啊。他说过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她往前凑了凑,眼睛亮得像晨光里的星星:“姐姐,我们不用去汴梁找爹了。你想啊,符太后不是把镇州当成后方了吗?她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我们能跟着柴宗训去镇州,等他以后加冕做了皇帝,我们就做他的妃子,到时候还能劝他放了爹,让爹也去镇州养老,这样我们一家不就能团聚了吗?”
赵玉娥看着妹妹满心期待的模样,心里一阵复杂。她知道燕儿是真心想一家人团聚,可她比燕儿大一岁,想得更多些。柴宗训现在快八岁了,虽然比同龄孩子懂事,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当年说的话,或许只是一时兴起。更何况,他现在是联军的统帅,身边围着的都是符太后和符彦卿的人,就算他还记得当年的婚约,又能做得了主吗?
“燕儿,你听我说。”赵玉娥深吸一口气,握住妹妹的手,声音尽量柔和,“柴宗训现在虽然是太子,可他还小,很多事都做不了主。符太后把镇州当成后方,是为了守住后周的根基,不是为了给我们安排去处。”
她顿了顿,看着妹妹渐渐黯淡下去的眼神,继续说:“再说,我们现在是‘俘虏’,他把我们关在偏帐里,就算还记得婚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等他年满二十加冕,还有十二年呢,到时候后宫里会有多少佳丽?他会不会还记得我们,都是未知数。”
“可我们也不小了啊。”赵玉燕小声反驳,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我今年十二,你十三,再过几年就能嫁人了。要是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等爹出了事,我们就真的无依无靠了。”
她说着,眼圈又红了:“姐姐,我不是想做什么妃子,我就是想让我们一家平安。要是我们能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就不会再针对我们,联军也不会对爹下死手,这样不好吗?”
赵玉娥没有说话。她知道燕儿说得有道理,可她心里总觉得不安。柴宗训对她们是有旧情,可这份旧情在江山社稷面前,又能有多少分量?符太后一心想让后周复国,对爹恨之入骨,就算她们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也未必会放过爹。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侍卫的声音:“两位姑娘,殿下请你们去主营帐一趟。”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柴宗训怎么会突然请她们去主营帐?是因为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还是有别的原因?
赵玉娥定了定神,对帐外应道:“知道了,我们马上就来。”她帮赵玉燕理了理凌乱的衣襟,又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痕,低声道:“一会儿去了主营帐,少说话,多听着。不管柴宗训说什么,都先别答应,等我们商量好了再说。”
赵玉燕点了点头,跟着赵玉娥走出了偏帐。晨雾已经散了些,阳光透过柳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主营帐在大营的中央,离偏帐不远,一路上能看到士兵们在操练,甲胄碰撞的声音和喊杀声此起彼伏,让人心里发紧。
走到主营帐门口,内侍早已在那里等候。他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轻声道:“两位姑娘,殿下在里面等你们,请随我来。”
赵玉娥和赵玉燕跟着内侍走进主营帐,刚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帐内的空间很大,中间放着一张长长的案几,案几上摊着一张攻城图纸,周围站着几位穿着盔甲的将领,还有几个文官模样的人。柴宗训坐在案几的主位上,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太子袍,头发束得整整齐齐,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稚气,多了几分严肃。
看到她们进来,柴宗训抬了抬头,对着周围的人说:“你们先出去,我有话跟两位姑娘说。”
将领和文官们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纷纷躬身退了出去。很快,帐内就只剩下柴宗训、赵玉娥和赵玉燕三个人。
柴宗训从主位上站起来,走到她们面前,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轻声道:“昨日你们试图逃跑,我没有怪你们,毕竟你们担心赵将军的安危,是人之常情。”
赵玉娥连忙低下头,轻声道:“殿下,昨日是我们不对,还请殿下恕罪。”
“我没有要怪你们的意思。”柴宗训摇了摇头,声音比平日里低沉些,“我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件事。三日后就要攻城了,我知道你们担心赵将军,所以我想跟你们保证,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还会让他去镇州养老,安度晚年。”
赵玉燕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刚要说话,却被赵玉娥拉了一下衣角。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看着柴宗训,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柴宗训似乎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继续道:“镇州是后周的后方,那里很安全,符太后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你们愿意,也可以跟着赵将军去镇州,以后就在那里生活,不用再担心战乱。”
赵玉燕忍不住开口:“殿下,那……那你还记得以前在汴梁的时候,你说过要娶我们的事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柴宗训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突然提起这件事。他看着赵玉燕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赵玉娥复杂的表情,沉默了片刻,才轻声道:“我记得。”
听到这两个字,赵玉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殿下,等我们去了镇州,你以后加冕做了皇帝,还会娶我们吗?要是我们结了亲,你就不会再为难爹了,对不对?”
柴宗训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案几前,拿起一支笔,轻轻转动着,目光落在攻城图纸上,像是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转过身,看着两人,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燕儿,我知道你想让你们一家平安。可我现在是后周的太子,以后要做皇帝,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婚约的事,等攻城结束后,我会跟符太后商量,但是现在,我不能给你们保证。”
赵玉娥的心沉了一下。她就知道,柴宗训不会轻易答应。符太后是不会允许他和“乱臣贼子”的女儿结亲的,就算柴宗训想,符太后也会从中作梗。
“殿下,”赵玉娥开口,声音很平静,“我们知道你有难处。我们不求什么婚约,只求你能说到做到,攻城后放了爹,让我们一家去镇州生活。只要爹平安,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柴宗训看着赵玉娥,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你放心,我答应你们的事,一定会做到。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内侍的声音:“殿下,符大人和辽使来了,说有要事跟您商议。”
柴宗训皱了皱眉,对赵玉娥和赵玉燕道:“你们先回偏帐吧,有什么事,我会再派人跟你们说。”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吩咐厨房,给你们准备了早饭,回去就能吃了。”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着柴宗训行了一礼,转身走出了主营帐。刚走出帐门,就看到符彦卿和一位穿着辽人服饰的使者正往帐内走,两人的脸色都很严肃,显然是有重要的事。
回到偏帐,早饭已经送来了,是两碗热粥和几个肉包子。赵玉燕拿起一个肉包子,却没什么胃口,只是小口咬着。赵玉娥看着她,轻声道:“别担心,柴宗训既然答应了放爹,就不会食言。至于婚约的事,以后再说吧。”
赵玉燕点了点头,把肉包子放在一边,拿起粥碗,小口喝着。帐外的操练声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很不踏实。她不知道三日后攻城,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爹能不能平安。
而此刻的主营帐内,气氛却异常紧张。符彦卿指着攻城图纸上的“西门”,对柴宗训道:“殿下,西门是汴梁城最薄弱的地方,也是赵匡胤防守最严的地方。三日后攻城,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西门,汴梁城就唾手可得了。”
辽使也开口道:“太子殿下,我大辽已经准备好了五千骑兵,随时可以配合联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汴梁,我们大辽只要汴梁城内的一半财富,其余的都归后周。”
柴宗训看着攻城图纸,手指在“西门”的位置轻轻敲击着,没有立刻说话。他知道符彦卿和辽使说得有道理,西门确实是攻打汴梁的最佳突破口。可他心里总觉得不安——赵匡胤是个很谨慎的人,他肯定会在西门布下重兵,联军攻打西门,一定会损失惨重。
“符大人,辽使,”柴宗训开口,声音很平静,“攻打西门可以,但是不能集中所有兵力。赵匡胤很狡猾,他说不定会在西门设下埋伏,要是我们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西门,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符彦卿皱了皱眉:“殿下,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分兵三路。”柴宗训指着攻城图纸,继续道,“一路攻打西门,吸引赵匡胤的主力;一路攻打东门,牵制赵匡胤的兵力;还有一路,绕到汴梁城的后方,切断赵匡胤的粮草供应。只要粮草断了,赵匡胤的军队就会不战自乱,到时候我们再全力攻打西门,就能拿下汴梁城了。”
帐内的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一个快八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这样周全的计策。符彦卿看着柴宗训,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殿下的计策很好,可是绕到汴梁城后方的军队,需要多少兵力?而且汴梁城后方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谁来带领这支部队?”
“兵力不用太多,三千骑兵就够了。”柴宗训回答,“至于将领,我觉得李将军最合适。李将军熟悉汴梁城周围的地形,而且作战勇猛,一定能完成任务。”
李将军是后周的老将,一直跟着世宗皇帝打仗,很有经验。符彦卿点了点头:“李将军确实合适。那攻打东门的军队,就由王将军带领吧,王将军擅长防守,能牵制住赵匡胤的兵力。”
辽使也点了点头:“我大辽的五千骑兵,就配合攻打西门,听从符大人的指挥。”
柴宗训看着众人,沉声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这么定了。三日后清晨,准时攻城。在这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众人齐声应道:“是,殿下!”
等众人都退出去后,柴宗训独自留在主营帐里,看着攻城图纸,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知道这个计策能拿下汴梁城,可他也知道,一旦攻城开始,就会有很多人死去,其中说不定就有他认识的人。
他想起了赵玉娥和赵玉燕,想起了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心里一阵愧疚。他答应过她们,不会伤害赵匡胤,可他也知道,赵匡胤是不会轻易归降的。要是赵匡胤不肯归降,他就必须下令攻城,到时候赵匡胤的生死,就由不得他了。
“赵将军,对不起。”柴宗训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我是后周的太子,我必须为后周的百姓着想,不能因为个人的旧情,耽误了复国大业。”
他拿起笔,在攻城图纸上“西门”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东门”和“后方”的位置分别做了标记。做完这一切,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操练的声音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发紧。
他知道,三日后的攻城,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他只希望,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后周能早日复国,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的生活。至于他和赵玉娥姐妹的旧情,还有赵匡胤的生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此刻的偏帐内,赵玉娥和赵玉燕还在为未来担忧。赵玉燕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小声道:“姐姐,你说柴宗训会不会真的放了爹?我们真的能去镇州生活吗?”
赵玉娥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声音柔和:“会的,一定会的。柴宗训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答应我们的事,一定会做到。我们再等等,等三日后攻城结束,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赵玉燕点了点头,闭上眼睛,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爹能平安,祈祷她们一家能团聚,祈祷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
帐外的阳光越来越刺眼,操练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仿佛在预示着三日后那场注定惨烈的攻城战。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三日后的黎明,等待着命运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