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帐前叩求与汴梁烽烟
镇州营寨的中军帐内,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微微晃动,将帐中众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柴宗训刚接过符彦卿递来的军情简报,指尖还沾着墨迹,就听见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声:“启禀殿下,赵玉娥、赵玉燕二位姑娘与延寿女已在帐外候命。”
他放下笔,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简报上“汴梁城防加固,赵匡胤亲率残部守西门”的字样,沉声道:“让她们进来。”话音刚落,帐帘便被轻轻掀起,赵玉娥扶着左臂仍缠着纱布的赵玉燕走在前面,延寿女攥着个绣了半朵莲花的荷包跟在后面,三人的裙摆上还沾着营寨里的泥土,显然是从军医帐一路快步赶来的。
“参见殿下。”三人齐齐屈膝行礼,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急促。柴宗训抬眼望去,只见赵玉娥的眼眶通红,显然是在路上就哭过,赵玉燕的嘴唇抿得发白,连扶着姐姐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唯有延寿女强撑着镇定,却还是忍不住频频看向他手中的简报——那简报上“赵匡胤”三个字,像根针似的扎在她们心上。
帐内的将军们顿时安静下来,符彦卿将手中的茶盏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扫过三位姑娘,又落在柴宗训身上,眼底藏着一丝了然。他早听说这赵玉娥姐妹是赵匡胤的亲女,如今联军步步紧逼汴梁,这时候召她们来,怕是少不了一场难办的叩求。
柴宗训还没开口,赵玉娥就猛地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赵玉燕和延寿女也跟着跪下,膝盖砸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殿下!”赵玉娥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字字清晰,“我们方才在帐外听说,联军已经拿下了陈州、许州,离汴梁只有百里路程了,是不是?”
柴宗训看着她们膝下铺开的裙摆,指尖微微收紧,点了点头:“是,昨日收到的战报,辽将耶律斜轸已率骑兵绕至汴梁东南,与我军形成合围之势。”他顿了顿,避开了“赵匡胤死守西门”的细节,却没料到赵玉娥早已从亲兵的闲谈中听全了消息。
“那我爹呢?”赵玉燕突然抬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砸在地面的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们说我爹在汴梁西门拼死守着,连饭都顾不上吃,是不是真的?联军的箭是不是已经射到城墙根下了?”
帐内的将军们顿时有些局促,有人悄悄别过脸,有人低头看着自己的靴尖——他们都是跟着世宗皇帝打天下的人,对赵匡胤曾是同袍,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他的女儿在帐前落泪叩求,实在不是滋味。符彦卿轻咳一声,刚想开口打圆场,却被柴宗训抬手制止了。
“是真的。”柴宗训站起身,走到她们面前,想要扶她们起来,却被赵玉娥避开了。她抬起头,眼眶通红,却倔强地看着他:“宗训,我们姐妹求你一件事,好不好?”
这声“宗训”喊得格外轻,却让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将军们都知道,太后早有意将赵玉娥许给太子,这声称呼里藏着的亲近与依赖,谁都听得出来。柴宗训的脚步顿住,喉结动了动,沉声道:“你们说。”
“能不能放过我爹?”赵玉娥的声音带着哀求,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节泛白,“我知道现在联军势头正盛,占据了那么多州郡府,可我爹他没有错啊!他只是在守着汴梁,守着他身为宋将的本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反周,更没有想过要破坏周辽盟约!”
柴宗训的眉头皱了起来,他低头看着地面,声音低沉:“你爹确实没有错。”
“那能放过他吗?”赵玉燕立刻抬起头,用袖子抹掉眼泪,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我们还小,不能没有爹。要是他不在了,我们……我们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了。”她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延寿女也跟着哽咽起来,却还是伸手拍了拍赵玉燕的后背,想让她镇定些。
柴宗训的脸色变得为难起来,他挠了挠头,眼神有些躲闪:“这……不好说。联军是我和辽人共同领兵,凡事都要讲究章法,我不能凭一己之私做决定。等回去告知我娘,让她和朝臣们商议过后,才能定夺。”
这话刚说完,赵玉娥突然站起身,伸手抓住他的胳膊,用力捶了一下他的后背,带着哭腔喊道:“为什么不能放了我爹!你自己都说了他没有错,为什么就不能大度一点!宗训,你是不是在骗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想放过他?”
她的力气不大,却捶得柴宗训心口发闷。帐内的将军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料到平日里温顺的赵姑娘会突然动怒,符彦卿连忙上前一步,想要拉开她,却被柴宗训摇了摇头制止了。
“我没有骗你们。”柴宗训转过身,看着赵玉娥通红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联军中有辽人,还有前朝的旧部,他们都盯着汴梁,盯着赵匡胤。我要是贸然下令放了他,不仅会让辽人觉得我们不守盟约,还会让那些旧部觉得我们软弱可欺,到时候局面会更难收拾。”
赵玉娥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她松开柴宗训的胳膊,后退一步,声音带着绝望:“那我们姐妹两给你行不行?”这话一出,帐内所有人都愣住了,连延寿女都停下了哽咽,难以置信地看着她。赵玉娥却像是豁出去了一般,继续说道:“我知道你
镇州营寨的中军帐内,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微微晃动,将帐中众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柴宗训刚接过符彦卿递来的军情简报,指尖还沾着墨迹,就听见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声:“启禀殿下,赵玉娥、赵玉燕二位姑娘与延寿女已在帐外候命。”
他放下笔,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简报上“汴梁城防加固,赵匡胤亲率残部守西门”的字样,沉声道:“让她们进来。”话音刚落,帐帘便被轻轻掀起,赵玉娥扶着左臂仍缠着纱布的赵玉燕走在前面,延寿女攥着个绣了半朵莲花的荷包跟在后面,三人的裙摆上还沾着营寨里的泥土,显然是从军医帐一路快步赶来的。
“参见殿下。”三人齐齐屈膝行礼,声音里带着未散的急促。柴宗训抬眼望去,只见赵玉娥的眼眶通红,显然是在路上就哭过,赵玉燕的嘴唇抿得发白,连扶着姐姐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唯有延寿女强撑着镇定,却还是忍不住频频看向他手中的简报——那简报上“赵匡胤”三个字,像根针似的扎在她们心上。
帐内的将军们顿时安静下来,符彦卿将手中的茶盏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扫过三位姑娘,又落在柴宗训身上,眼底藏着一丝了然。他早听说这赵玉娥姐妹是赵匡胤的亲女,如今联军步步紧逼汴梁,这时候召她们来,怕是少不了一场难办的叩求。
柴宗训还没开口,赵玉娥就猛地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赵玉燕和延寿女也跟着跪下,膝盖砸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殿下!”赵玉娥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字字清晰,“我们方才在帐外听说,联军已经拿下了陈州、许州,离汴梁只有百里路程了,是不是?”
柴宗训看着她们膝下铺开的裙摆,指尖微微收紧,点了点头:“是,昨日收到的战报,辽将耶律斜轸已率骑兵绕至汴梁东南,与我军形成合围之势。”他顿了顿,避开了“赵匡胤死守西门”的细节,却没料到赵玉娥早已从亲兵的闲谈中听全了消息。
“那我爹呢?”赵玉燕突然抬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砸在地面的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们说我爹在汴梁西门拼死守着,连饭都顾不上吃,是不是真的?联军的箭是不是已经射到城墙根下了?”
帐内的将军们顿时有些局促,有人悄悄别过脸,有人低头看着自己的靴尖——他们都是跟着世宗皇帝打天下的人,对赵匡胤曾是同袍,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他的女儿在帐前落泪叩求,实在不是滋味。符彦卿轻咳一声,刚想开口打圆场,却被柴宗训抬手制止了。
“是真的。”柴宗训站起身,走到她们面前,想要扶她们起来,却被赵玉娥避开了。她抬起头,眼眶通红,却倔强地看着他:“宗训,我们姐妹求你一件事,好不好?”
这声“宗训”喊得格外轻,却让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将军们都知道,太后早有意将赵玉娥许给太子,这声称呼里藏着的亲近与依赖,谁都听得出来。柴宗训的脚步顿住,喉结动了动,沉声道:“你们说。”
“能不能放过我爹?”赵玉娥的声音带着哀求,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节泛白,“我知道现在联军势头正盛,占据了那么多州郡府,可我爹他没有错啊!他只是在守着汴梁,守着他身为宋将的本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反周,更没有想过要破坏周辽盟约!”
柴宗训的眉头皱了起来,他低头看着地面,声音低沉:“你爹确实没有错。”
“那能放过他吗?”赵玉燕立刻抬起头,用袖子抹掉眼泪,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我们还小,不能没有爹。要是他不在了,我们……我们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了。”她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延寿女也跟着哽咽起来,却还是伸手拍了拍赵玉燕的后背,想让她镇定些。
柴宗训的脸色变得为难起来,他挠了挠头,眼神有些躲闪:“这……不好说。联军是我和辽人共同领兵,凡事都要讲究章法,我不能凭一己之私做决定。等回去告知我娘,让她和朝臣们商议过后,才能定夺。”
这话刚说完,赵玉娥突然站起身,伸手抓住他的胳膊,用力捶了一下他的后背,带着哭腔喊道:“为什么不能放了我爹!你自己都说了他没有错,为什么就不能大度一点!宗训,你是不是在骗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想放过他?”
她的力气不大,却捶得柴宗训心口发闷。帐内的将军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料到平日里温顺的赵姑娘会突然动怒,符彦卿连忙上前一步,想要拉开她,却被柴宗训摇了摇头制止了。
“我没有骗你们。”柴宗训转过身,看着赵玉娥通红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联军中有辽人,还有前朝的旧部,他们都盯着汴梁,盯着赵匡胤。我要是贸然下令放了他,不仅会让辽人觉得我们不守盟约,还会让那些旧部觉得我们软弱可欺,到时候局面会更难收拾。”
赵玉娥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她松开柴宗训的胳膊,后退一步,声音带着绝望:“那我们姐妹两给你行不行?”这话一出,帐内所有人都愣住了,连延寿女都停下了哽咽,难以置信地看着她。赵玉娥却像是豁出去了一般,继续说道:“我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