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还在耳边回荡,那座废弃空间站缓缓亮起的蓝白灯光像一根刺扎在所有人眼里。陈渊没说话,转身就往外走,脚步又快又稳。
林悦一把抓起战术包追上去:“现在就出发?”
“等不了。”陈渊头也不回,“K-13亮了灯,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行动。我们得抢时间。”
张宇紧跟几步:“可补给舰还没到安全区,主力舰队还在调整阵型。”
“那就边走边打。”陈渊推开舱门,走廊的灯光打在他脸上,“边境星球离这里最近,拿下那里,我们才有立足点。”
五分钟后,运输舰升空。陈渊坐在指挥位上,盯着实时星图。那颗代号为B-9的边境星球正闪烁着红光,像是被划了圈的靶子。
“东部防线已经进入二级战备。”舰队将领站在一旁汇报,“三支巡逻队正在绕轨巡航,地面哨所全部开启防御屏障。”
“不够。”陈渊敲了下屏幕,“把机甲部队分成四组,一组驻守轨道平台,两组落地建立前哨站,最后一组跟我直插核心区。”
林悦皱眉:“这么散?万一敌人集中火力……”
“他们不知道我们会来得这么快。”陈渊冷笑,“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的钉子已经扎进去了。”
张宇低头看了眼数据板:“气象扫描显示,B-9今天下午会有沙尘暴,能见度低于五百米。”
“正好。”陈渊站起身,“风大,雷达也容易出盲区。让所有单位关闭主动信号,用低频脉冲联络。谁暴露位置,军法处置。”
舰桥内一片安静,只有仪器滴答作响。
林悦忽然笑了一声:“你说咱们这算不算反向偷家?人家以为我们要守后方,结果我们直接冲脸。”
“不是偷。”陈渊看着窗外渐近的星球轮廓,“是压上去打。”
运输舰开始减速,大气层摩擦让机身微微震动。远处的地平线被黄褐色的沙云笼罩,几座残破的观测塔歪斜地立着,像被遗弃的骨架。
降落点选在一处干涸河床。飞船刚触地,舱门就弹开。第一波机甲小队立刻冲出去,在三百米外架起临时雷达阵列。第二组迅速向南北两侧推进,寻找适合建哨站的高地。
陈渊跳下舷梯时,脚踩在硬土上发出脆响。他抬头看了眼灰蒙蒙的天空,对身边人说:“三小时内,我要看到三座哨站上线,能源接驳完成。”
“明白!”通讯兵转身跑向设备箱。
林悦蹲在地上打开便携终端:“地下信号扫描开了,目前没发现大规模能量源,但有断续的电磁干扰,可能是旧年战争留下的残余。”
“别管过去的事。”张宇走过来,“重点监控跃迁点方向。如果敌方从K-13出发,最快四小时抵达。”
陈渊点头:“安排无人侦察机往G-7外围飞一圈,保持静默飞行。发现任何移动目标,立即标记,不准开火。”
“万一他们先动手呢?”林悦问。
“那就让他们打。”陈渊语气平静,“但我们得知道子弹从哪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闷响。众人回头,只见南面沙丘后升起一团烟尘。
“是二队。”通讯器里传来急促声音,“他们在挖地基的时候碰到了埋设物,引爆了小型地雷。”
“伤亡情况?”
“无人受伤,但工程车左轮报废。”
陈渊皱眉:“这片区域地图标注是安全区,怎么会有雷?”
张宇翻着资料:“十年前这地方打过一场游击战,后来清理不彻底。可能还有不少遗留装置。”
“通知各队,施工前先用探针扫一遍地下十米。”陈渊下令,“另外,调两台拆弹机器人过去支援。”
林悦拍拍手上的灰:“真是够倒霉的,第一天落地就踩雷。”
“踩得好。”陈渊反而笑了,“至少提醒我们,这地方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中午时分,三座哨站陆续建成。简易防护墙围出一块作战区,天线阵列竖了起来,连接着主控系统。能源车接入电网后,整个基地开始运转。
陈渊走进临时指挥帐篷,里面摆着一张折叠桌和几块显示屏。他指着其中一块:“北哨站发现什么异常没有?”
“十分钟前捕捉到一段短波信号。”技术人员回答,“频率很乱,像是设备自启,持续了不到七秒就断了。”
“记录下来。”陈渊说,“查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设备漏电导致的。”
“已经排除了。”张宇凑过来,“信号源来自地下,深度约十五米,位置在西北方向两公里处。”
“不是自然现象。”陈渊眯起眼,“让一组人过去看看,穿轻型护甲,带探测仪,不准深入。”
“要不要派机甲掩护?”林悦问。
“不用。”陈渊摇头,“太显眼。先摸清情况再说。”
下午三点,沙尘暴如期而至。风卷着细沙拍在帐篷外,噼啪作响。前线各点陆续传来报告:雷达受干扰,通讯延迟增加,部分无人机被迫返航。
“这种天气最适合搞小动作。”林悦靠在桌边,“你说他们会不会趁机摸上来?”
“会。”陈渊盯着屏幕,“但他们不敢大动。风暴里视线差,自己人都容易误伤。我们现在要防的,是有人偷偷放信标。”
张宇突然抬头:“刚才技术组还原了一段旧监控画面,是从一台报废服务器里扒出来的。画面上有个人影,在风暴天进出过西北区域。”
“什么时候的事?”
“三年前。身份无法识别,穿着全封闭式抗风服。”
林悦吹了声口哨:“早就有动静了?”
“说明这个地方一直有人盯。”陈渊站起身,“传令下去,所有人员不得单独外出。夜间执勤必须两人一组,携带热成像仪。”
傍晚六点,前线传来好消息:东南哨站成功接入一颗退役卫星,恢复了部分远程监控能力。同时,第二批补给物资通过空投抵达,弹药和备用零件全部到位。
陈渊亲自去验收了货品清单。当他掀开最后一个箱子时,发现里面多出了一块黑色电路板。
“这不是我们的装备。”他拿起来看了看,“型号没见过。”
张宇接过一看:“接口倒是通用,但外壳做了屏蔽处理。像是某种控制器。”
“查一下来源。”陈渊递过去,“顺便问问后勤,这批货是谁打包的。”
“我已经问了。”林悦从外面进来,“运输队说是基地仓库自动出库的,流程合规,但没人记得申请过这个部件。”
帐篷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
陈渊盯着那块板子:“有人想让我们装上它。”
“说不定是陷阱。”张宇放下板子,“一旦接入系统,可能触发远程唤醒或者数据泄露。”
“那就别接。”陈渊把箱子盖上,“原样封存,送去后方实验室。现在谁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碰。”
夜色渐深,风势稍减。基地外围的探照灯扫过沙地,映出一道道移动的光影。
陈渊站在指挥帐篷门口,看着远处的哨站灯光。每一处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活着的据点,一个还能反击的位置。
他对刚换岗回来的战士说:“去吃饭,吃完睡四个小时。明天开始,全员轮班制,每班六小时。”
“那你呢?”那人问。
“我还不累。”陈渊笑了笑,“而且,我觉得今晚不会太平。”
果然,凌晨一点十七分,北哨站报警。
“地下震动监测到异常波动!”值班员声音发紧,“周期性震动,间隔三秒一次,像是……机械钻地。”
陈渊冲进帐篷时,张宇已经在调画面。
“信号源在移动。”他说,“速度不快,但方向明确——正朝着主基地靠近。”
林悦抓起步枪:“要不要先炸一段地?”
“等等。”陈渊盯着波形图,“这不是普通的钻头。震动频率太规整,像是……某种信号传递。”
他忽然转身:“通知所有单位,关闭非必要电源。特别是地下电缆,全部切断。”
“你怀疑它们靠电力导航?”
“试试看。”陈渊盯着屏幕,“如果它们停了,就说明我们在对路上。”
命令下达三分钟后,震动消失了。
帐篷里没人说话。
陈渊缓缓吐出一口气:“它们怕断电。”
张宇低声说:“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能远程操控,还能通过电网感知我们的布局。”
“所以更要快。”陈渊拿起通讯器,“传令下去,天亮前必须完成最后一道防线铺设。混凝土墙加电磁栅栏,双层防护。谁敢偷懒,直接踢出战斗序列。”
林悦咧嘴一笑:“这话说的,跟工头催工期似的。”
“本来就是。”陈渊收起设备,“打仗也是干活,活干不好,命就没了。”
凌晨三点,最后一辆工程车完成作业。整条防线连成一片,探照灯沿着墙根来回扫射,像一条发光的蛇盘踞在荒原上。
陈渊走到墙边,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金属栅栏。上面还带着新焊的痕迹,有点扎手。
他抬头看向漆黑的远方。
那里什么也看不见。
但他知道,有什么东西曾经来过。
而现在,它可能还在等着。
他刚要转身回帐篷,通讯器突然响了。
是一段自动截获的音频。
只有短短五个字:
“你们来晚了。”
林悦一把抓起战术包追上去:“现在就出发?”
“等不了。”陈渊头也不回,“K-13亮了灯,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行动。我们得抢时间。”
张宇紧跟几步:“可补给舰还没到安全区,主力舰队还在调整阵型。”
“那就边走边打。”陈渊推开舱门,走廊的灯光打在他脸上,“边境星球离这里最近,拿下那里,我们才有立足点。”
五分钟后,运输舰升空。陈渊坐在指挥位上,盯着实时星图。那颗代号为B-9的边境星球正闪烁着红光,像是被划了圈的靶子。
“东部防线已经进入二级战备。”舰队将领站在一旁汇报,“三支巡逻队正在绕轨巡航,地面哨所全部开启防御屏障。”
“不够。”陈渊敲了下屏幕,“把机甲部队分成四组,一组驻守轨道平台,两组落地建立前哨站,最后一组跟我直插核心区。”
林悦皱眉:“这么散?万一敌人集中火力……”
“他们不知道我们会来得这么快。”陈渊冷笑,“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的钉子已经扎进去了。”
张宇低头看了眼数据板:“气象扫描显示,B-9今天下午会有沙尘暴,能见度低于五百米。”
“正好。”陈渊站起身,“风大,雷达也容易出盲区。让所有单位关闭主动信号,用低频脉冲联络。谁暴露位置,军法处置。”
舰桥内一片安静,只有仪器滴答作响。
林悦忽然笑了一声:“你说咱们这算不算反向偷家?人家以为我们要守后方,结果我们直接冲脸。”
“不是偷。”陈渊看着窗外渐近的星球轮廓,“是压上去打。”
运输舰开始减速,大气层摩擦让机身微微震动。远处的地平线被黄褐色的沙云笼罩,几座残破的观测塔歪斜地立着,像被遗弃的骨架。
降落点选在一处干涸河床。飞船刚触地,舱门就弹开。第一波机甲小队立刻冲出去,在三百米外架起临时雷达阵列。第二组迅速向南北两侧推进,寻找适合建哨站的高地。
陈渊跳下舷梯时,脚踩在硬土上发出脆响。他抬头看了眼灰蒙蒙的天空,对身边人说:“三小时内,我要看到三座哨站上线,能源接驳完成。”
“明白!”通讯兵转身跑向设备箱。
林悦蹲在地上打开便携终端:“地下信号扫描开了,目前没发现大规模能量源,但有断续的电磁干扰,可能是旧年战争留下的残余。”
“别管过去的事。”张宇走过来,“重点监控跃迁点方向。如果敌方从K-13出发,最快四小时抵达。”
陈渊点头:“安排无人侦察机往G-7外围飞一圈,保持静默飞行。发现任何移动目标,立即标记,不准开火。”
“万一他们先动手呢?”林悦问。
“那就让他们打。”陈渊语气平静,“但我们得知道子弹从哪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闷响。众人回头,只见南面沙丘后升起一团烟尘。
“是二队。”通讯器里传来急促声音,“他们在挖地基的时候碰到了埋设物,引爆了小型地雷。”
“伤亡情况?”
“无人受伤,但工程车左轮报废。”
陈渊皱眉:“这片区域地图标注是安全区,怎么会有雷?”
张宇翻着资料:“十年前这地方打过一场游击战,后来清理不彻底。可能还有不少遗留装置。”
“通知各队,施工前先用探针扫一遍地下十米。”陈渊下令,“另外,调两台拆弹机器人过去支援。”
林悦拍拍手上的灰:“真是够倒霉的,第一天落地就踩雷。”
“踩得好。”陈渊反而笑了,“至少提醒我们,这地方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中午时分,三座哨站陆续建成。简易防护墙围出一块作战区,天线阵列竖了起来,连接着主控系统。能源车接入电网后,整个基地开始运转。
陈渊走进临时指挥帐篷,里面摆着一张折叠桌和几块显示屏。他指着其中一块:“北哨站发现什么异常没有?”
“十分钟前捕捉到一段短波信号。”技术人员回答,“频率很乱,像是设备自启,持续了不到七秒就断了。”
“记录下来。”陈渊说,“查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设备漏电导致的。”
“已经排除了。”张宇凑过来,“信号源来自地下,深度约十五米,位置在西北方向两公里处。”
“不是自然现象。”陈渊眯起眼,“让一组人过去看看,穿轻型护甲,带探测仪,不准深入。”
“要不要派机甲掩护?”林悦问。
“不用。”陈渊摇头,“太显眼。先摸清情况再说。”
下午三点,沙尘暴如期而至。风卷着细沙拍在帐篷外,噼啪作响。前线各点陆续传来报告:雷达受干扰,通讯延迟增加,部分无人机被迫返航。
“这种天气最适合搞小动作。”林悦靠在桌边,“你说他们会不会趁机摸上来?”
“会。”陈渊盯着屏幕,“但他们不敢大动。风暴里视线差,自己人都容易误伤。我们现在要防的,是有人偷偷放信标。”
张宇突然抬头:“刚才技术组还原了一段旧监控画面,是从一台报废服务器里扒出来的。画面上有个人影,在风暴天进出过西北区域。”
“什么时候的事?”
“三年前。身份无法识别,穿着全封闭式抗风服。”
林悦吹了声口哨:“早就有动静了?”
“说明这个地方一直有人盯。”陈渊站起身,“传令下去,所有人员不得单独外出。夜间执勤必须两人一组,携带热成像仪。”
傍晚六点,前线传来好消息:东南哨站成功接入一颗退役卫星,恢复了部分远程监控能力。同时,第二批补给物资通过空投抵达,弹药和备用零件全部到位。
陈渊亲自去验收了货品清单。当他掀开最后一个箱子时,发现里面多出了一块黑色电路板。
“这不是我们的装备。”他拿起来看了看,“型号没见过。”
张宇接过一看:“接口倒是通用,但外壳做了屏蔽处理。像是某种控制器。”
“查一下来源。”陈渊递过去,“顺便问问后勤,这批货是谁打包的。”
“我已经问了。”林悦从外面进来,“运输队说是基地仓库自动出库的,流程合规,但没人记得申请过这个部件。”
帐篷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
陈渊盯着那块板子:“有人想让我们装上它。”
“说不定是陷阱。”张宇放下板子,“一旦接入系统,可能触发远程唤醒或者数据泄露。”
“那就别接。”陈渊把箱子盖上,“原样封存,送去后方实验室。现在谁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碰。”
夜色渐深,风势稍减。基地外围的探照灯扫过沙地,映出一道道移动的光影。
陈渊站在指挥帐篷门口,看着远处的哨站灯光。每一处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活着的据点,一个还能反击的位置。
他对刚换岗回来的战士说:“去吃饭,吃完睡四个小时。明天开始,全员轮班制,每班六小时。”
“那你呢?”那人问。
“我还不累。”陈渊笑了笑,“而且,我觉得今晚不会太平。”
果然,凌晨一点十七分,北哨站报警。
“地下震动监测到异常波动!”值班员声音发紧,“周期性震动,间隔三秒一次,像是……机械钻地。”
陈渊冲进帐篷时,张宇已经在调画面。
“信号源在移动。”他说,“速度不快,但方向明确——正朝着主基地靠近。”
林悦抓起步枪:“要不要先炸一段地?”
“等等。”陈渊盯着波形图,“这不是普通的钻头。震动频率太规整,像是……某种信号传递。”
他忽然转身:“通知所有单位,关闭非必要电源。特别是地下电缆,全部切断。”
“你怀疑它们靠电力导航?”
“试试看。”陈渊盯着屏幕,“如果它们停了,就说明我们在对路上。”
命令下达三分钟后,震动消失了。
帐篷里没人说话。
陈渊缓缓吐出一口气:“它们怕断电。”
张宇低声说:“这意味着,对方不仅能远程操控,还能通过电网感知我们的布局。”
“所以更要快。”陈渊拿起通讯器,“传令下去,天亮前必须完成最后一道防线铺设。混凝土墙加电磁栅栏,双层防护。谁敢偷懒,直接踢出战斗序列。”
林悦咧嘴一笑:“这话说的,跟工头催工期似的。”
“本来就是。”陈渊收起设备,“打仗也是干活,活干不好,命就没了。”
凌晨三点,最后一辆工程车完成作业。整条防线连成一片,探照灯沿着墙根来回扫射,像一条发光的蛇盘踞在荒原上。
陈渊走到墙边,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金属栅栏。上面还带着新焊的痕迹,有点扎手。
他抬头看向漆黑的远方。
那里什么也看不见。
但他知道,有什么东西曾经来过。
而现在,它可能还在等着。
他刚要转身回帐篷,通讯器突然响了。
是一段自动截获的音频。
只有短短五个字:
“你们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