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求桂心神一凛,离席起身,肃然跪倒:“陛下垂询,臣必直言无讳。”
“第一,”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北亚美利加,非是乐浪,甚至非初定之东瀛。其地去中土万里之遥,航路艰险,风波难测。
且地广人稀,瘴疠横行,土着情况不明。开拓之初,必然筚路蓝缕,艰辛备至,甚至九死一生。晋王叔年事已高,如何经得起这万里颠簸与蛮荒之苦?
你身为晋王世子,亦是朕倚重的龙爪卫指挥使,在京师大有可为,前程似锦。
当真舍得下这来之不易的权位,抛却京师繁华,去那一片洪荒之地,一切从头开始,过着可能数年、十数年与土坯林木为伍的拓荒生涯吗?”
朱求桂抬起头,目光没有丝毫闪烁,反而因为皇帝的提问而变得声音铿锵:“陛下明鉴!臣父子之心,可昭日月,可剖肝胆!京师繁华,陛下信重,臣感激于心,片刻不敢忘怀!
然,正因陛下信重,授臣以耳目爪牙之重任,使臣得以窥见帝国之宏大、陛下之远略,臣才更觉肩头责任重大,当为陛下分忧,为帝国开拓更广阔的疆土!
北亚美利加虽远虽险,然其地之广袤,潜力之无穷,陛下昔日在天工院曾以沙盘略示,臣与父王归来后,每每思之,皆心驰神往,夜不能寐!此乃千古未有之伟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激昂:“困守旧土,纵有万顷良田,不过守成之犬,碌碌无为,愧对祖宗,更愧对陛下开拓之志!
唯有扬帆出海,开拓万里波涛,方不负男儿七尺之躯,不负陛下知遇之恩!父王常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老人家精神矍铄,经验丰富,正可坐镇中军,运筹帷幄。臣年富力强,正当效力于疆场开拓之事,持戈试马,为陛下开疆拓土!
我晋藩上下,自臣父子以下,皆已立下决心,愿为陛下前驱,纵前方是刀山火海,亦万死不辞!”
看着朱求桂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炽热与决然,听着他这番掷地有声的回答,皇帝心中暗暗颔首,甚至有一丝激赏。
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富有冒险精神、不甘平庸、敢于将家族命运押注于未来的宗室!这远比那些只知躺在祖宗功劳簿上醉生梦死、甚至暗中觊觎中枢权位的蠹虫要强过百倍!
“好!好一个‘不负男儿七尺之躯’!好一个‘开拓万里波涛’!”皇帝抚掌赞道,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晋王叔老当益壮,求桂你锐意进取,朕心甚慰!你们能有此雄心壮志,主动请缨,实乃我大明宗室之楷模!”
他示意朱求桂起身回座,神色随即变得严肃而深沉:“晋王叔的请求,朕,准了。”
简单的四个字,让朱求桂心头巨震,几乎要再次起身拜谢,却被皇帝用手势止住。
“但是,求桂,你要明白,开拓新陆,非比寻常。有些话,朕必须说在前面。”皇帝的目光如同实质,笼罩着朱求桂,
“第一,北亚美利加之幅员,远超尔等想象,其面积之广,或更甚于大明本土。如此庞然巨物,绝非你晋藩一家可以吞下,也绝不能由一家独占。
朕之意,未来之北美,当如内地之行省,或如东瀛之分省而治,需有数家藩王,乃至朝廷直辖之地,分镇各方,相互依存,互为犄角,亦相互制衡,共同拱卫大明在那里的利益,并确保中枢之掌控。
你晋藩,可为先行者,可为开拓之元勋,可优先圈定地盘,但绝不可能成为那片大陆唯一的统治者。此点,关乎国本,你与晋王叔须有清醒认识,切不可生出非分之想。”
朱求桂神情一凛,立刻郑重承诺:“陛下深谋远虑,臣父子谨记于心!能为陛下开疆拓土,做那开路之先锋,于蛮荒之中建立一片基业,使我大明文明扎根于此,已是旷世之恩,臣等唯有感激,绝无任何独占之妄念!”
“嗯,你能如此想,甚好。”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第二,开拓之道,首重根基。选址,便是根基之始。依朕之见,与其盲目深入内陆,迷失于无边丛林草原,不如先沿海而立,控制关键港口要津。
港口,便是你们与本土联系的命脉,是物资、人员、信息往来之咽喉。须择一水深港阔、终年不冻、且易守难攻之天然良港,优先建立核心城堡、坚固码头、仓廪武库。站稳脚跟,确保退路与补给无忧。
以此为核心基地,逐步向内陆辐射,垦殖农田,勘探矿藏,修建道路,安抚或应对土着部落。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方是长久立足之计。切不可因一时顺利而贪功冒进,致孤军深入,根基动摇,前功尽弃。”
“陛下圣明!此乃金玉良言,战略之要旨!臣定当字字铭记,禀明父王,作为我晋藩开拓之最高方略!”
朱求桂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钦佩的光芒,皇帝寥寥数语,便为他勾勒出了一条清晰而稳妥的开拓路径。
“第三,亦是眼下最实际、最关键的障碍,”皇帝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手指划过浩瀚的太平洋,落在了北美西海岸,“航路未通,万事皆空。目前,我大明水师主力正忙于东瀛之平定、驻防及航线维护。
通往北亚美利加,尤其是其东岸的稳定、安全、可供大规模船队航行的海路,尚未完全探明和有效掌控。
虽有郑芝龙旗下之零星商船,或依郑和遗留下来的模糊海图,曾冒险抵近其西岸,但大规模之移民、军队、牲畜、粮种、工匠、乃至后续之物资输送,需要的是如同通往东瀛、南洋这般成熟、拥有完善中途补给点的黄金航线。
此事,急不得,也勉强不得。朕已密令郑芝龙、俞咨皋等人,在彻底平定东瀛后,即着手筹备探索向北、向东之新航路,勘测岛屿,建立补给点。
待航路畅通,后勤体系初步建立,才是你晋藩,乃至后续其他藩王,大举扬帆西渡之时。”
皇帝转过身,看着凝神静听的朱求桂,语气诚恳而充满期许:“所以,求桂,回去告诉晋王叔,他的请命,朕,准了!晋藩,可为大明开拓北美之首选藩国,朕寄予厚望!但眼下,仍需耐心等待,并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准备,厚积薄发。
你们可在太原,乃至山西全境,暗中招募那些胆大心细、勇于冒险的百姓、精通各类技艺的工匠、通晓农事畜牧的能手,储备各类物资,深入研究朕赐予的那些海图与风物志,学习海外生存、筑城、以及与土着打交道之技艺。
龙爪卫的事务,你亦要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不可有丝毫懈怠。待时机成熟,航路初通,朕自会下旨,调拨舰船,派遣精干水师护航,助你晋藩,扬帆远航,直指新陆!”
他再次离席,恭恭敬敬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因激动而带着微微的颤抖:“臣……朱求桂,代父王,代我晋藩全族宗亲、将士百姓,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信重之恩,如山似海;指点迷津之明,如灯如炬!
臣等永世不忘!必当谨遵圣训,秣马厉兵,潜心准备,静候陛下召唤!
臣在此立誓,必竭尽所能,虽肝脑涂地,亦要为我大明,于此新大陆之上,开创一片万世不移之基业-大明帝国北美藩国!”
“起来吧。”皇帝亲手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都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共襄盛举。好好去做,朕在京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又细致地询问了龙爪卫近期几项重要事务的进展,并给予了指示后,皇帝才让心潮依旧澎湃的朱求桂退下。
暖阁内重归寂静。皇帝独自伫立在巨幅地图前,夕阳的余晖恰好透过窗棂,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他的目光久久凝视着那片代表着北亚美利加的广袤区域,手指无意识地在上面缓缓移动。
“北美……一片比整个华夏故土还要辽阔的天地……晋藩,只是一个开始,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
他低声自语,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而睿智的光芒,“楚王、蜀王……乃至更多有野心、有能力的宗室,他们的目光,迟早会被吸引过去。
将宗室这股庞大的力量引导向海外开拓,既能缓解中原千年以来的人地矛盾,消弭内部权力倾轧的隐患,又能极大扩展帝国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版图,将中华文明散播至更广阔的天地……
这本就是朕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战略。晋藩的主动请缨,正是一个完美的契机,一个点燃燎原之火的火星。”
然而,他同样清楚,海外藩国一旦建立,其与中央的关系,藩国之间的平衡,将是一个比军事征服更为漫长和复杂的博弈过程。
如何确保这些飞地始终心向中央,如何防止其尾大不掉,这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完善的制度设计。
“路,要一步一步走。棋,要一步一步下。”天启皇帝嘴角泛起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笑意,“至少现在,种子已经播下,且看它如何在这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吧。未来的世界已经改变,美洲大陆将不再有印第安人大屠杀事件,西方的冒险者,看朕怎么收拾你们”
夕阳沉入西山,最后一线光芒收敛,乾清宫西暖阁内渐渐被暮色笼罩。
“第一,”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北亚美利加,非是乐浪,甚至非初定之东瀛。其地去中土万里之遥,航路艰险,风波难测。
且地广人稀,瘴疠横行,土着情况不明。开拓之初,必然筚路蓝缕,艰辛备至,甚至九死一生。晋王叔年事已高,如何经得起这万里颠簸与蛮荒之苦?
你身为晋王世子,亦是朕倚重的龙爪卫指挥使,在京师大有可为,前程似锦。
当真舍得下这来之不易的权位,抛却京师繁华,去那一片洪荒之地,一切从头开始,过着可能数年、十数年与土坯林木为伍的拓荒生涯吗?”
朱求桂抬起头,目光没有丝毫闪烁,反而因为皇帝的提问而变得声音铿锵:“陛下明鉴!臣父子之心,可昭日月,可剖肝胆!京师繁华,陛下信重,臣感激于心,片刻不敢忘怀!
然,正因陛下信重,授臣以耳目爪牙之重任,使臣得以窥见帝国之宏大、陛下之远略,臣才更觉肩头责任重大,当为陛下分忧,为帝国开拓更广阔的疆土!
北亚美利加虽远虽险,然其地之广袤,潜力之无穷,陛下昔日在天工院曾以沙盘略示,臣与父王归来后,每每思之,皆心驰神往,夜不能寐!此乃千古未有之伟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激昂:“困守旧土,纵有万顷良田,不过守成之犬,碌碌无为,愧对祖宗,更愧对陛下开拓之志!
唯有扬帆出海,开拓万里波涛,方不负男儿七尺之躯,不负陛下知遇之恩!父王常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老人家精神矍铄,经验丰富,正可坐镇中军,运筹帷幄。臣年富力强,正当效力于疆场开拓之事,持戈试马,为陛下开疆拓土!
我晋藩上下,自臣父子以下,皆已立下决心,愿为陛下前驱,纵前方是刀山火海,亦万死不辞!”
看着朱求桂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炽热与决然,听着他这番掷地有声的回答,皇帝心中暗暗颔首,甚至有一丝激赏。
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富有冒险精神、不甘平庸、敢于将家族命运押注于未来的宗室!这远比那些只知躺在祖宗功劳簿上醉生梦死、甚至暗中觊觎中枢权位的蠹虫要强过百倍!
“好!好一个‘不负男儿七尺之躯’!好一个‘开拓万里波涛’!”皇帝抚掌赞道,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晋王叔老当益壮,求桂你锐意进取,朕心甚慰!你们能有此雄心壮志,主动请缨,实乃我大明宗室之楷模!”
他示意朱求桂起身回座,神色随即变得严肃而深沉:“晋王叔的请求,朕,准了。”
简单的四个字,让朱求桂心头巨震,几乎要再次起身拜谢,却被皇帝用手势止住。
“但是,求桂,你要明白,开拓新陆,非比寻常。有些话,朕必须说在前面。”皇帝的目光如同实质,笼罩着朱求桂,
“第一,北亚美利加之幅员,远超尔等想象,其面积之广,或更甚于大明本土。如此庞然巨物,绝非你晋藩一家可以吞下,也绝不能由一家独占。
朕之意,未来之北美,当如内地之行省,或如东瀛之分省而治,需有数家藩王,乃至朝廷直辖之地,分镇各方,相互依存,互为犄角,亦相互制衡,共同拱卫大明在那里的利益,并确保中枢之掌控。
你晋藩,可为先行者,可为开拓之元勋,可优先圈定地盘,但绝不可能成为那片大陆唯一的统治者。此点,关乎国本,你与晋王叔须有清醒认识,切不可生出非分之想。”
朱求桂神情一凛,立刻郑重承诺:“陛下深谋远虑,臣父子谨记于心!能为陛下开疆拓土,做那开路之先锋,于蛮荒之中建立一片基业,使我大明文明扎根于此,已是旷世之恩,臣等唯有感激,绝无任何独占之妄念!”
“嗯,你能如此想,甚好。”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第二,开拓之道,首重根基。选址,便是根基之始。依朕之见,与其盲目深入内陆,迷失于无边丛林草原,不如先沿海而立,控制关键港口要津。
港口,便是你们与本土联系的命脉,是物资、人员、信息往来之咽喉。须择一水深港阔、终年不冻、且易守难攻之天然良港,优先建立核心城堡、坚固码头、仓廪武库。站稳脚跟,确保退路与补给无忧。
以此为核心基地,逐步向内陆辐射,垦殖农田,勘探矿藏,修建道路,安抚或应对土着部落。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方是长久立足之计。切不可因一时顺利而贪功冒进,致孤军深入,根基动摇,前功尽弃。”
“陛下圣明!此乃金玉良言,战略之要旨!臣定当字字铭记,禀明父王,作为我晋藩开拓之最高方略!”
朱求桂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钦佩的光芒,皇帝寥寥数语,便为他勾勒出了一条清晰而稳妥的开拓路径。
“第三,亦是眼下最实际、最关键的障碍,”皇帝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手指划过浩瀚的太平洋,落在了北美西海岸,“航路未通,万事皆空。目前,我大明水师主力正忙于东瀛之平定、驻防及航线维护。
通往北亚美利加,尤其是其东岸的稳定、安全、可供大规模船队航行的海路,尚未完全探明和有效掌控。
虽有郑芝龙旗下之零星商船,或依郑和遗留下来的模糊海图,曾冒险抵近其西岸,但大规模之移民、军队、牲畜、粮种、工匠、乃至后续之物资输送,需要的是如同通往东瀛、南洋这般成熟、拥有完善中途补给点的黄金航线。
此事,急不得,也勉强不得。朕已密令郑芝龙、俞咨皋等人,在彻底平定东瀛后,即着手筹备探索向北、向东之新航路,勘测岛屿,建立补给点。
待航路畅通,后勤体系初步建立,才是你晋藩,乃至后续其他藩王,大举扬帆西渡之时。”
皇帝转过身,看着凝神静听的朱求桂,语气诚恳而充满期许:“所以,求桂,回去告诉晋王叔,他的请命,朕,准了!晋藩,可为大明开拓北美之首选藩国,朕寄予厚望!但眼下,仍需耐心等待,并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准备,厚积薄发。
你们可在太原,乃至山西全境,暗中招募那些胆大心细、勇于冒险的百姓、精通各类技艺的工匠、通晓农事畜牧的能手,储备各类物资,深入研究朕赐予的那些海图与风物志,学习海外生存、筑城、以及与土着打交道之技艺。
龙爪卫的事务,你亦要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不可有丝毫懈怠。待时机成熟,航路初通,朕自会下旨,调拨舰船,派遣精干水师护航,助你晋藩,扬帆远航,直指新陆!”
他再次离席,恭恭敬敬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因激动而带着微微的颤抖:“臣……朱求桂,代父王,代我晋藩全族宗亲、将士百姓,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信重之恩,如山似海;指点迷津之明,如灯如炬!
臣等永世不忘!必当谨遵圣训,秣马厉兵,潜心准备,静候陛下召唤!
臣在此立誓,必竭尽所能,虽肝脑涂地,亦要为我大明,于此新大陆之上,开创一片万世不移之基业-大明帝国北美藩国!”
“起来吧。”皇帝亲手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都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共襄盛举。好好去做,朕在京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又细致地询问了龙爪卫近期几项重要事务的进展,并给予了指示后,皇帝才让心潮依旧澎湃的朱求桂退下。
暖阁内重归寂静。皇帝独自伫立在巨幅地图前,夕阳的余晖恰好透过窗棂,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他的目光久久凝视着那片代表着北亚美利加的广袤区域,手指无意识地在上面缓缓移动。
“北美……一片比整个华夏故土还要辽阔的天地……晋藩,只是一个开始,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
他低声自语,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而睿智的光芒,“楚王、蜀王……乃至更多有野心、有能力的宗室,他们的目光,迟早会被吸引过去。
将宗室这股庞大的力量引导向海外开拓,既能缓解中原千年以来的人地矛盾,消弭内部权力倾轧的隐患,又能极大扩展帝国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版图,将中华文明散播至更广阔的天地……
这本就是朕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战略。晋藩的主动请缨,正是一个完美的契机,一个点燃燎原之火的火星。”
然而,他同样清楚,海外藩国一旦建立,其与中央的关系,藩国之间的平衡,将是一个比军事征服更为漫长和复杂的博弈过程。
如何确保这些飞地始终心向中央,如何防止其尾大不掉,这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完善的制度设计。
“路,要一步一步走。棋,要一步一步下。”天启皇帝嘴角泛起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笑意,“至少现在,种子已经播下,且看它如何在这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吧。未来的世界已经改变,美洲大陆将不再有印第安人大屠杀事件,西方的冒险者,看朕怎么收拾你们”
夕阳沉入西山,最后一线光芒收敛,乾清宫西暖阁内渐渐被暮色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