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群英会聚京师(3)-《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入住当日,每间营房的墙上都贴上了一张醒目的《武举营区管理规条》,共计十条,以朱砂写就,措辞严厉:

  一、 所有参考学子,必须凭腰牌入住指定营房,严禁私自调换,严禁留宿非本营房之外人。

  二、 严禁携带随从、仆役入营,违者连同当事人一并驱逐,收回腰牌,取消参试资格。

  三、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卯时正(5点)起床,亥时正(21点)熄灯,夜间不得随意走动。

  四、 严禁私藏、携带弓弩、火器、兵器(所有私人武器全部集中存放,散举后凭证取回)。

  五、 严禁饮酒、赌博、聚众喧哗。

  六、 爱护公物,损坏照价赔偿。

  七、 保持营区整洁,衣物被褥叠放整齐。

  八、 按时用餐,食堂内不得浪费粮食,不得争抢。

  九、 服从天命军官兵及营地管事人员管理。

  十、营区内禁止私斗。

  凡违反上述规条者,视情节轻重,处以警告、鞭笞、直至取消参考资格、送大理寺治罪。

  这十条规条,如同十道紧箍咒,让刚刚还沉浸在兴奋中的武举子们瞬间感受到了军营的肃杀与朝廷的威严。大部分人都严格遵守,尤其是寒门子弟,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犯规矩,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自持身份或桀骜不驯,试图挑战规矩,或钻营漏洞。

  “什么破规矩!十个人挤一间?连个伺候洗漱的人都没有!”一个南京来的勋贵子弟徐胤爵的同乡李祖荫抱怨道,他看着粗糙的木板床和公共脸盆,一脸嫌弃。

  “忍忍吧,李兄,”徐胤爵倒是看得开,一边学着整理床铺一边说,“朝廷此举,意在公平。你我若连这点苦都吃不得,如何与那些边军悍卒、江湖豪杰竞争?岂不让人笑话?”

  “哼,说是公平,谁知道背后有没有猫腻…”李祖荫嘟囔着,但还是不情愿地开始收拾。

  张献忠看到营房贴的规条,扫了一眼,便随手扯下来,团成一团,扔在地上,还踩了一脚:“格老子的!屁规矩真多!老子是来考武状元,不是来当小媳妇的!”他故意在熄灯后,带着几个兄弟在营区里大声说笑,直到天命军的巡逻队过来严厉警告,才骂骂咧咧地回屋。

  高杰对规矩倒没什么抵触,他行伍出身,早已习惯。但他嫉恶如仇的性子却差点惹事。他看到几个勋贵子弟欺负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家子弟,抢其水果,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就要动手,幸好被同屋的李过死死拉住。

  “高大哥!规条第十条!私斗要取消资格的!”李过压低声音劝道。

  高杰瞪着牛眼,喘着粗气:“妈的!老子就见不得这号欺软怕硬的孬种!”最终,他强忍怒气,只是用杀人的目光狠狠瞪了那几人一眼,吓得他们灰溜溜地跑了。

  海军学员们则毫无压力。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内务条例是他们学堂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房间永远是最整洁的:被子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一条线,地面一尘不染。作息最规律,食堂用餐最安静,几乎完美遵守所有规条,成为了营地里的“模范区”,也让其他武生对他们又佩服又觉得“格格不入”。

  藩王之后朱常汐、朱由桦等人则异常低调,严格遵守一切规定,尽量不引起注意。他们深知自己的身份敏感,唯有凭借真才实学取得好名次,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营区内,南腔北调交织在一起:陕甘的豪迈、燕赵的慷慨、吴越的软语、湖广的铿锵、川黔的泼辣…语言、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的不同,闹出不少笑话,也埋下了误解的种子。

  有西北武生因南方武生洗漱时间过长而发生口角;有江湖人士因军中子弟的刻板作息而抱怨;甚至因豆腐脑甜咸之争而差点上演全武行(被天命军及时制止)。这些小摩擦,每天都在上演,让营地生活充满了烟火气,也考验着每个人的忍耐力和包容度。

  规条的约束并未完全消除矛盾,反而让一些积怨在压抑中酝酿。

  这一日,在丙字营区,冲突终于升级了。以李祖荫为首的几个勋贵子弟,在食堂取餐时,故意插队,并再次嘲笑同队的几名陕西边军武生身上“有股羊膻味”、“穷酸相”。

  “狗日的!你说甚?!”王和尚(张献忠同乡)再次勃然大怒。

  “就说你们!土包子!怎么了?”李祖荫仗着家世,有恃无恐。

  推搡之间,王和尚忍无可忍,一拳挥出!顿时,五六人扭打在一起,饭菜洒了一地。边军人少但悍勇,勋贵子弟人多但拳脚稀疏。

  “格老子的!又敢欺负咱陕北人?!”张献忠的怒吼如同炸雷般响起,他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战团,蒲扇大的巴掌左右开弓,瞬间抽翻两人。

  “直娘贼!以多欺少!”高杰也闻讯赶来,铁塔般的身躯堵住去路,拳脚刚猛,加入战团。

  场面顿时大乱,食堂一片狼藉。

  “诸位!快快住手!天命军来了!”杨文岳急切的声音插入。他并未动手,而是试图隔开双方,“规条第十条!私斗取消资格!为了这几个人,断送前程,值吗?!”

  他的话语如同冷水浇头。张献忠、高杰等人动作一滞。

  就在这时,一队十人的天命军士兵,在一位哨官的带领下,无声而迅速地包围了现场,手中上了刺刀的燧发铳闪烁着寒光,杀气腾腾。

  “全部拿下!”哨官面沉似水,一声令下。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上前,将参与斗殴的双方,包括张献忠、高杰、王和尚、李祖荫等全部粗暴地按倒在地,捆缚起来!

  “妈的!放开老子!是他们先…”张献忠挣扎怒吼。

  “闭嘴!违抗军令,罪加一等!”哨官一脚踹在张献忠背上,力道十足。

  所有围观武生噤若寒蝉,都被这毫不留情、迅捷如风的抓捕震慑住了。他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军法如山的含义。

  最终,所有参与斗殴者,被处以当众鞭笞二十的严厉刑罚,并被警告:若再犯,立即取消资格,驱逐出营! 行刑时,张献忠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眼中怒火燃烧;高杰满脸不服;李祖荫等人则哭爹喊娘,丑态百出。这场当众鞭刑,极大地震慑了所有心怀侥幸的武生。

  所有这些纷杂、热闹、冲突与调和,甚至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落入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天罗地网之中。

  在报到处维持秩序的天命军士兵中,在食堂忙碌的“杂役”中,在营区巡夜打更的“老军”中,在那些看似普通、喜欢与人攀谈打听消息的“武生”中…甚至在某些营房的隐秘角落,都隐藏着龙鳞卫和内厂的密探。指挥使赵铁柱和提督方正化早已奉密旨,将这座庞大的营地变成了一个透明的鱼缸。

  “报!丙字营区食堂斗殴,已由天命军第三哨弹压,首犯张献忠、高杰、李祖荫等十人,已当众鞭笞二十…”

  “报!海军学员区无异动,内务整洁,谈论多为学业兵法,纪律性极强…”

  “报!襄阳府宗室朱常汐晚间独自于营区西南角练剑半个时辰,剑法凌厉,似有忧色…”

  “报!洛阳福藩庶子朱由桦与一河南口音之武生密谈良久,内容涉及京中某侍郎…”

  “报!陕边武生多人私下抱怨军饷被克扣之事,言辞激烈,为首者名为张献忠…”

  一份份密报,被以各种方式迅速而隐秘地汇总,送入城中那深不见底的官署之内,呈报于御前。

  北京城郊,这座巨大的营地,如同一只预先加热的熔炉,吞入了来自帝国四方的、成分各异的矿石。而在武举正式开始的钟声敲响前,这些矿石已然在炉中剧烈地碰撞、摩擦,迸溅出耀眼的火花,甚至发出铿锵的鸣响。谁会在接下来的烈火淬炼中成为废渣,谁会成为坚韧的精钢,谁又会成为那无坚不摧的利器?一切答案,都将在不久之后,在那万众瞩目的京师大校场上,由皇帝亲临,一一揭晓。

  营地上空,繁星点点,秋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营区内,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天命军巡逻队整齐的脚步声和远处了望塔上警惕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着汗味、药酒味、以及一种压抑的兴奋、紧张的期待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之气。

  帝国的未来,正在这里积蓄力量,躁动不安,等待着那一声开始的号令。而暗处,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这一切,记录着一切,评估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