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三年,五月初三,夜,苏州留园。
月色如银,悄然浸透卅六鸳鸯馆的雕花槅扇,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馆内只点了几盏昏黄的羊角灯,紫檀木长案上,三样物件在幽光下散发着非同寻常的气息,宛如被供奉的圣物。
一盒鎏金牡丹纹香皂,皇家工坊精制,每一瓣花纹都嵌着细若发丝的金线,暗香浮动。
一罐晶莹剔透如冰雪的霜糖,罐身清晰烙印着“天启御贡”四个朱红小楷,颗粒均匀,不染纤尘。
一块黝黑规整的蜂窝煤饼,十二孔洞分布均匀,此刻正被一小簇蓝焰静静灼烧,无声无息,热量却惊人。
青袍老者,白莲教江南舵主萧静山,枯瘦的指尖缓缓摩挲着煤饼上那冰冷的孔洞,眼中精光闪烁,似有暗流汹涌。“皇帝小儿,便是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奇巧之物,年敛白银何止千万?江南膏腴之地,多少富绅豪贾,为此趋之若鹜,争相追捧,视若通神之器!”
阴影深处,一位身着杭绸常服、体态微胖的商人沈九爷匍匐跪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既是恐惧,也是兴奋:“回…回舵主,上月松江府香皂竞买会,那盐商巨贾胡雪岩,一掷千金,以一千二百两纹银,独夺了那‘并蒂莲’限量皂模!当场便狂呼,称此物用之可通神感灵,延年益寿!”
萧静山冷哼一声,指尖猛地用力,几乎掐入煤孔:“通神?他是在用这些玩意儿,吸我江南的血,蛀我大明的根!惑乱人心,莫此为甚!”
-----
留园地下,隐秘至极的石砌密殿。七盏长明青铜灯按北斗方位排列,火苗摇曳,将七尊形态各异、狰狞诡异的青铜面具映照得忽明忽暗,气氛阴森压抑。
萧静山立于主位,手中一柄乌沉沉的黑玉如意重重敲在石案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回荡在密室中。
“皇帝倒行逆施,以奇技淫巧乱我江南根基,蛊惑人心,其罪当诛!今奉总教法旨,定下四策,断其龙脉,挽天倾于既倒!”
他声音嘶哑却充满狂热,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具:
“一策,金缕衣!命教中巧匠,不惜工本,仿制前朝金丝软甲,内衬七窍锁心针,淬以‘牵机’剧毒,寻机献于皇帝秋狩大典!只要他穿上身,微微一动,毒针便入体无声!”
“二策,夺魂香!不惜代价,从黑市购得皇家工坊特供御用龙涎香,混入西域秘传‘彼岸花’花粉,此物无色无味,燃之令人心神渐衰,百日之后,必毙神而亡,神仙难察!”
“三策,断龙脉!挑选精通堪舆之术的地师,设法混入南京孝陵修缮匠役之中,伺机而动,掘毁朱元璋陵寝地气,坏其国运根本!”
“四策,美人局!”萧静山声音陡然拔高,目光灼灼地看向其中一尊略显柔美的面具,“由我教圣女素月,携‘七情散’入京,参与选秀,近身弑君!此乃最关键一子!”
“弥勒降世!白莲净世!”六尊面具后发出低沉而狂热的齐喝,七只血玉杯被高高举起,将猩红的酒液一饮而尽。
------
留园,冠云峰下。月色洒在嶙峋的太湖石上,宛如铺了一层薄霜。
素月一袭白衣,独立峰下,宛如月宫仙子坠凡尘。她冰凉的指尖无意间划过石壁上新刻的一行字——“大明天启十二年御造”。字体工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一名侍女悄无声息地近前,捧上一只锦盒,低声道:“圣女,教主密令,命您即日携‘七情散’启程入京,依计行事。”
素月默然打开锦盒。里面陈放着三样东西:一只细腻的青瓷小瓶,瓶身刻着弥勒佛似笑非笑的面容;一份盖着鲜红户部大印的《选秀通关牒》;还有一支做工极其精巧的赤金步摇,凤首回眸,眼神锐利,内藏毒针机括。
她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这些杀人之物上,反而落在自己袖中滑出的一份《大明日报》上。头版硕大的标题灼人眼目:“青龙铁龙日行千里!辽东铁路全线贯通!”副刊还有一小段文字:“天启帝亲赐探险家徐弘祖所部名为‘山河龙爪营’…新式蒸汽开矿机已于大同府试用,日出煤万斤…”
她纤细的手指拂过报纸上“日行千里”、“日出万斤”的字样,清冷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迷茫与好奇,轻声低语,几不可闻:“他…究竟是何等人物?”
------
五月十五,虎丘,剑池。
森然剑气与肃杀之气弥漫。萧静山正在此布下“弑君演武阵”。百名精挑细选的白莲教死士,身着仿制的御前侍卫服饰,手持一种造型奇特、带有金属箭匣的精钢机弩。
“此乃重金买通工部侍郎外甥所得之神机营新式连珠弩图!”萧静山不无得意地抚摸着冰冷的弩身,对身旁静立如雪的素月道,“三息之内,可连发十矢!五十步内,可破当世任何明光铠!皇帝侍卫所持,也不过如此!有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
素月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拨动了一下弩机上的弹簧机关,机括发出清脆的金属摩擦声。她忽然抬头,眸中清冷依旧,问出了一个让萧静山猝不及防的问题:“皇帝能造出日行千里的铁龙,能造出日破万斤的开矿巨兽…他麾下的能工巧匠,难道就造不出比这更强、更快的弩吗?”
萧静山抚弩的手猛地一僵,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疯也似的冲入剑池禁区,骑手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急报:“舵主!大事不好!扬州分舵…昨夜被龙鳞卫连根拔起了!”
“什么?!”萧静山大惊失色,“如何走漏的消息?龙鳞卫如何动作?”
那探子满面惊惶,语无伦次地回禀:“不…不知道!他们…他们好像长了透视眼!直接找到密室暗门!用…用一种会自己发力的钢锤,悄无声息就砸开了半尺厚的铁门!烧账册用的是一种绿火,只烧纸,不点木头墙壁…邪门,太邪门了!”(寰宇网络数据流还原:热源探测镜定位生命迹象,静音液压破门锤,白磷燃烧筒定向焚烧。)
-----
是夜,留园素馆内。素月独自对灯,手中摩挲着那只刻有弥勒笑面的青瓷瓶——“七情散”。
窗外,突如其来的喧嚣打断她的思绪。无数苏州百姓涌上街头,欢呼雷动:“陛下万寿!天佑大明!”
夜空中,绚烂的烟花竞相绽放,并非寻常花色,而是极其精巧复杂的“铁龙盘云”图案!那钢铁巨兽在夜空云层中蜿蜒奔腾的奇景,震撼人心,正是天工院为帝贺寿所呈的新技。
烟花明灭的光芒,透过窗棂,映亮了她清丽绝伦却略显苍白的脸,也映亮了桌上那本不知从何处流出的《天启格物新编》。鬼使神差地,她翻开书页,一行朱红御批赫然闯入眼帘,笔力峥嵘:“火药若增硝石比例,爆速或可提升三倍乃至更高——然此举极险,工匠操作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之祸。利器虽好,人命更贵,不可轻试。”
冰冷的字句,却透着一丝她从未在教义中感受过的、对蝼蚁般生命的珍视。
“他…竟会惜乎匠人性命?”素月喃喃自语,平静的心湖如同被投入一颗巨石,骤然掀起滔天波澜。窗外是万民为那位“暴君”发出的由衷欢呼,窗内是那句“人命贵于利器”的朱批。白莲教百年教义所描绘的那个昏聩残暴、祸国殃民的皇帝形象,在这一刻,竟显得如此苍白脆弱,裂痕丛生。
“这般人物…我教,真要弑他吗?”一滴清泪,无声滑过她的脸颊,被烟花的彩光映照得璀璨夺目。
------
心底某种坚固的东西轰然倒塌。素月眼神陡然变得决绝,她猛地抓起那青瓷瓶,狠狠摔向墙角!“啪”的一声脆响,瓷片四溅,无色无味的“七情散”粉末纷纷扬扬飘散。
她迅速取过那支赤金步摇,指甲在凤首某处巧妙一按一撬,凤首竟悄然滑开,露出极其隐秘的暗格——里面并非毒针,而是静静躺着一块温润无瑕的羊脂白玉佩,玉佩被精巧地一分为二,这正是她手中的半块,上面雕着五条栩栩如生的云龙。
素月毫不犹豫,将半块玉佩浸入案上清茶的茶水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玉佩吸饱水份,竟逐渐显现出一行行细如蚊足、却是朱红色的御笔小字:
“朕知汝心向光明,身处淤泥而非垢秽之莲。白莲非汝归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愿弃暗,持此佩至…”
后面的字迹需双佩合一方能完整,但已足够!
素月再无迟疑,猛地咬破自己指尖,撕下一片雪白的内衬衣襟,以血为墨,奋笔疾书。写毕,她将血书仔细卷好,推开后窗,一只早已驯熟的纯白信鸽落下,将书卷塞入鸽腿细管,振翅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直飞京师方向。
血书只有十字:“金缕衣有毒,龙涎香藏祸。”
红烛曳影中,她紧握那半块九龙佩,仿佛握住了一线挣脱黑暗的光明。
月色如银,悄然浸透卅六鸳鸯馆的雕花槅扇,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馆内只点了几盏昏黄的羊角灯,紫檀木长案上,三样物件在幽光下散发着非同寻常的气息,宛如被供奉的圣物。
一盒鎏金牡丹纹香皂,皇家工坊精制,每一瓣花纹都嵌着细若发丝的金线,暗香浮动。
一罐晶莹剔透如冰雪的霜糖,罐身清晰烙印着“天启御贡”四个朱红小楷,颗粒均匀,不染纤尘。
一块黝黑规整的蜂窝煤饼,十二孔洞分布均匀,此刻正被一小簇蓝焰静静灼烧,无声无息,热量却惊人。
青袍老者,白莲教江南舵主萧静山,枯瘦的指尖缓缓摩挲着煤饼上那冰冷的孔洞,眼中精光闪烁,似有暗流汹涌。“皇帝小儿,便是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奇巧之物,年敛白银何止千万?江南膏腴之地,多少富绅豪贾,为此趋之若鹜,争相追捧,视若通神之器!”
阴影深处,一位身着杭绸常服、体态微胖的商人沈九爷匍匐跪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既是恐惧,也是兴奋:“回…回舵主,上月松江府香皂竞买会,那盐商巨贾胡雪岩,一掷千金,以一千二百两纹银,独夺了那‘并蒂莲’限量皂模!当场便狂呼,称此物用之可通神感灵,延年益寿!”
萧静山冷哼一声,指尖猛地用力,几乎掐入煤孔:“通神?他是在用这些玩意儿,吸我江南的血,蛀我大明的根!惑乱人心,莫此为甚!”
-----
留园地下,隐秘至极的石砌密殿。七盏长明青铜灯按北斗方位排列,火苗摇曳,将七尊形态各异、狰狞诡异的青铜面具映照得忽明忽暗,气氛阴森压抑。
萧静山立于主位,手中一柄乌沉沉的黑玉如意重重敲在石案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回荡在密室中。
“皇帝倒行逆施,以奇技淫巧乱我江南根基,蛊惑人心,其罪当诛!今奉总教法旨,定下四策,断其龙脉,挽天倾于既倒!”
他声音嘶哑却充满狂热,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具:
“一策,金缕衣!命教中巧匠,不惜工本,仿制前朝金丝软甲,内衬七窍锁心针,淬以‘牵机’剧毒,寻机献于皇帝秋狩大典!只要他穿上身,微微一动,毒针便入体无声!”
“二策,夺魂香!不惜代价,从黑市购得皇家工坊特供御用龙涎香,混入西域秘传‘彼岸花’花粉,此物无色无味,燃之令人心神渐衰,百日之后,必毙神而亡,神仙难察!”
“三策,断龙脉!挑选精通堪舆之术的地师,设法混入南京孝陵修缮匠役之中,伺机而动,掘毁朱元璋陵寝地气,坏其国运根本!”
“四策,美人局!”萧静山声音陡然拔高,目光灼灼地看向其中一尊略显柔美的面具,“由我教圣女素月,携‘七情散’入京,参与选秀,近身弑君!此乃最关键一子!”
“弥勒降世!白莲净世!”六尊面具后发出低沉而狂热的齐喝,七只血玉杯被高高举起,将猩红的酒液一饮而尽。
------
留园,冠云峰下。月色洒在嶙峋的太湖石上,宛如铺了一层薄霜。
素月一袭白衣,独立峰下,宛如月宫仙子坠凡尘。她冰凉的指尖无意间划过石壁上新刻的一行字——“大明天启十二年御造”。字体工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一名侍女悄无声息地近前,捧上一只锦盒,低声道:“圣女,教主密令,命您即日携‘七情散’启程入京,依计行事。”
素月默然打开锦盒。里面陈放着三样东西:一只细腻的青瓷小瓶,瓶身刻着弥勒佛似笑非笑的面容;一份盖着鲜红户部大印的《选秀通关牒》;还有一支做工极其精巧的赤金步摇,凤首回眸,眼神锐利,内藏毒针机括。
她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这些杀人之物上,反而落在自己袖中滑出的一份《大明日报》上。头版硕大的标题灼人眼目:“青龙铁龙日行千里!辽东铁路全线贯通!”副刊还有一小段文字:“天启帝亲赐探险家徐弘祖所部名为‘山河龙爪营’…新式蒸汽开矿机已于大同府试用,日出煤万斤…”
她纤细的手指拂过报纸上“日行千里”、“日出万斤”的字样,清冷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迷茫与好奇,轻声低语,几不可闻:“他…究竟是何等人物?”
------
五月十五,虎丘,剑池。
森然剑气与肃杀之气弥漫。萧静山正在此布下“弑君演武阵”。百名精挑细选的白莲教死士,身着仿制的御前侍卫服饰,手持一种造型奇特、带有金属箭匣的精钢机弩。
“此乃重金买通工部侍郎外甥所得之神机营新式连珠弩图!”萧静山不无得意地抚摸着冰冷的弩身,对身旁静立如雪的素月道,“三息之内,可连发十矢!五十步内,可破当世任何明光铠!皇帝侍卫所持,也不过如此!有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
素月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拨动了一下弩机上的弹簧机关,机括发出清脆的金属摩擦声。她忽然抬头,眸中清冷依旧,问出了一个让萧静山猝不及防的问题:“皇帝能造出日行千里的铁龙,能造出日破万斤的开矿巨兽…他麾下的能工巧匠,难道就造不出比这更强、更快的弩吗?”
萧静山抚弩的手猛地一僵,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疯也似的冲入剑池禁区,骑手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急报:“舵主!大事不好!扬州分舵…昨夜被龙鳞卫连根拔起了!”
“什么?!”萧静山大惊失色,“如何走漏的消息?龙鳞卫如何动作?”
那探子满面惊惶,语无伦次地回禀:“不…不知道!他们…他们好像长了透视眼!直接找到密室暗门!用…用一种会自己发力的钢锤,悄无声息就砸开了半尺厚的铁门!烧账册用的是一种绿火,只烧纸,不点木头墙壁…邪门,太邪门了!”(寰宇网络数据流还原:热源探测镜定位生命迹象,静音液压破门锤,白磷燃烧筒定向焚烧。)
-----
是夜,留园素馆内。素月独自对灯,手中摩挲着那只刻有弥勒笑面的青瓷瓶——“七情散”。
窗外,突如其来的喧嚣打断她的思绪。无数苏州百姓涌上街头,欢呼雷动:“陛下万寿!天佑大明!”
夜空中,绚烂的烟花竞相绽放,并非寻常花色,而是极其精巧复杂的“铁龙盘云”图案!那钢铁巨兽在夜空云层中蜿蜒奔腾的奇景,震撼人心,正是天工院为帝贺寿所呈的新技。
烟花明灭的光芒,透过窗棂,映亮了她清丽绝伦却略显苍白的脸,也映亮了桌上那本不知从何处流出的《天启格物新编》。鬼使神差地,她翻开书页,一行朱红御批赫然闯入眼帘,笔力峥嵘:“火药若增硝石比例,爆速或可提升三倍乃至更高——然此举极险,工匠操作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之祸。利器虽好,人命更贵,不可轻试。”
冰冷的字句,却透着一丝她从未在教义中感受过的、对蝼蚁般生命的珍视。
“他…竟会惜乎匠人性命?”素月喃喃自语,平静的心湖如同被投入一颗巨石,骤然掀起滔天波澜。窗外是万民为那位“暴君”发出的由衷欢呼,窗内是那句“人命贵于利器”的朱批。白莲教百年教义所描绘的那个昏聩残暴、祸国殃民的皇帝形象,在这一刻,竟显得如此苍白脆弱,裂痕丛生。
“这般人物…我教,真要弑他吗?”一滴清泪,无声滑过她的脸颊,被烟花的彩光映照得璀璨夺目。
------
心底某种坚固的东西轰然倒塌。素月眼神陡然变得决绝,她猛地抓起那青瓷瓶,狠狠摔向墙角!“啪”的一声脆响,瓷片四溅,无色无味的“七情散”粉末纷纷扬扬飘散。
她迅速取过那支赤金步摇,指甲在凤首某处巧妙一按一撬,凤首竟悄然滑开,露出极其隐秘的暗格——里面并非毒针,而是静静躺着一块温润无瑕的羊脂白玉佩,玉佩被精巧地一分为二,这正是她手中的半块,上面雕着五条栩栩如生的云龙。
素月毫不犹豫,将半块玉佩浸入案上清茶的茶水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玉佩吸饱水份,竟逐渐显现出一行行细如蚊足、却是朱红色的御笔小字:
“朕知汝心向光明,身处淤泥而非垢秽之莲。白莲非汝归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愿弃暗,持此佩至…”
后面的字迹需双佩合一方能完整,但已足够!
素月再无迟疑,猛地咬破自己指尖,撕下一片雪白的内衬衣襟,以血为墨,奋笔疾书。写毕,她将血书仔细卷好,推开后窗,一只早已驯熟的纯白信鸽落下,将书卷塞入鸽腿细管,振翅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直飞京师方向。
血书只有十字:“金缕衣有毒,龙涎香藏祸。”
红烛曳影中,她紧握那半块九龙佩,仿佛握住了一线挣脱黑暗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