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实验田里见真章-《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泥土的芬芳再次弥漫在空气中。

  王干事果然没有食言,开春不久,就派人送来了几本省农科所编印的、带着油墨香气的《农业技术推广手册》,并正式批复,在诛家村设立“科学种田实验田”。

  实验田就选在村东头一片约莫两亩的缓坡地上,土质中等,颇具代表性。

  由诛皎担任技术员,村里拨付了一些基本的农具和有限的农家肥支持。

  消息传开,村民们议论纷纷。

  有期待的,也有怀疑的。

  “科学种田?听着是新鲜,真能比咱老把式强?”

  “小皎这孩子是能耐,可种地这事,光看书本怕是不行吧?”

  “看看再说,万一真成了呢?”

  诛皎将各种议论听在耳中,并不辩解。

  他知道,事实胜于雄辩。

  春耕开始,实验田成了全村最受关注的地方。

  诛皎严格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案执行。

  他带着几个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年轻村民,仔细测量,拉线定距,将玉米的行距、株距严格控制在“合理密植”的范围内,比旁边按照老法子种植的田地,密度增加了近三成。

  这一幕,让许多老农直摇头。

  “太密了!这么多种一起,争肥争水,到时候都长成豆芽菜!”

  “胡闹啊!这不是糟蹋地吗?”

  诛皎的父亲诛老汉,看着儿子在那“瞎鼓捣”,也是眉头紧锁,蹲在田埂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心里七上八下。

  但他想到儿子之前的种种不凡,终究没有出声阻拦,只是默默观察。

  接下来是施肥。

  村里拨付的农家肥有限,诛皎便组织人手,大规模堆制绿肥和沤肥,将收集来的杂草、落叶、河泥等混合发酵。

  这个过程,他做得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

  然而,真正的核心,在于无人知晓的“秘密武器”。

  夜深人静时,诛皎会悄然进入桃园空间。

  他取来少量空间里那富含灵气的黑土,仔细碾碎,混合在准备用于实验田追肥的堆肥之中。

  比例极其微小,混杂在大量的普通肥料里,肉眼根本无法分辨。

  同时,他用于浸泡种子、以及后来偶尔用于实验田关键时期浇灌的水,也都是掺杂了微量灵泉的普通河水。

  他做得极其小心,每次取用都控制在极少的量,并且确保用在实验田的不同区域,避免效果过于集中和扎眼。

  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

  种子播下,肥料施入。

  日子一天天过去。

  春雨几场,阳光普照。

  实验田里的玉米苗破土而出,绿油油一片。

  起初,与旁边按照老法子种植的田地相比,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苗显得更齐整一些。

  那些原本就持怀疑态度的老农,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不以为然却更浓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开始逐渐显现!

  实验田里的玉米苗,仿佛被注入了某种特殊的活力,茎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比邻田的更粗壮、更挺拔!

  叶片也更加宽大、肥厚,颜色是一种极其健康的墨绿色,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显得生机勃勃。

  而旁边老法子田里的玉米苗,虽然也在生长,但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面黄肌瘦”,茎秆细弱,叶片也单薄了许多。

  这鲜明的对比,让所有关注着实验田的人都惊呆了!

  “咦?你们快看!实验田的苗子,咋长得这么壮实?”

  “是啊!这叶子,这秆子!比咱这边的强出一大截啊!”

  “怪了!同样的地,同样的天,咋就差这么多?”

  村民们围在田埂上,指着两边长势迥异的玉米,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

  之前那些摇头的老农,此刻也凑到跟前,仔细查看着实验田的玉米,用手捏捏茎秆,摸摸叶片,眼中满是震惊和困惑。

  “邪门了……这地劲头咋这么足?”

  “你看这根系,扎得多深多密!”

  诛老汉也蹲在自家儿子负责的实验田边,看着那长势喜人的庄稼,又看看旁边自家按照老法子种的那片,古铜色的脸上先是惊愕,随即缓缓舒展开来,最终化为难以抑制的喜悦和自豪。

  他用力拍了拍身旁儿子的肩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小皎……你这法子……真管用!真管用啊!”

  虽然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地,儿子的法子种出来的就是好,但他相信眼睛看到的事实!

  诛皎感受着父亲手掌传来的力道,看着周围村民由怀疑转为惊奇、再由惊奇转为信服的目光,心中平静。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黑土和灵泉的微量作用,加上“合理密植”对土地和阳光更充分的利用,共同造就了这超越常理的长势。

  “科学种田”这个“壳”,已经成功地将空间带来的部分优势,合理化了。

  他谦逊地对父亲和围观的村民说道:“爹,各位叔伯,这主要是‘合理密植’和‘堆肥’起了作用,让庄稼能更充分地吸收养分和阳光。咱们按科学法子来,地就不会亏待咱。”

  他的话,更是坐实了“科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时间,“科学种田”在诛家村乃至附近村落,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实验田,这块两亩见方的土地,用它那无可辩驳的长势,向所有人宣告着新方法的力量。

  也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埋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