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集团营收创新高-《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皎兰集团顶层会议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跳动着令人震撼的财务数据——集团年度总营收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寒潮中逆势增长百分之三十五。

  诛华站在数据屏幕前,身后是全体董事会成员,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诛皎坐在主位,目光沉静地扫过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

  两万亿营收,相当于中国Gdp的百分之三,超过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年度经济总量。

  更令人惊叹的是,净利润率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二的高位,现金流充沛到可以随时调动千亿级别的资金。

  “父亲,这是我们交出的成绩单。”

  诛华将一份精装年报双手奉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诛皎接过报表,指尖抚过烫金的封面,缓缓翻开内页。

  扉页上印着一行小字:“从百家镇到全世界,六十载风雨兼程。”

  这本年报不仅记录了财务数据,更记载了皎兰集团在金融危机中的逆势突围——通过精准的全球并购,吸纳了欧洲高端制造技术。

  借助国家四万亿计划的东风,新能源产业跃居世界前三。

  依托自主芯片与系统,科技板块实现百分之三百的爆发式增长。

  “我们在全球企业排名中跃升至第十八位,成为唯一进入前二十的中国民营企业。”

  诛华指向屏幕上的排名图。

  “而且,我们是前十名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

  几位资深董事互相对视,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9年,多少百年企业轰然倒塌,多少行业巨头苦苦挣扎。

  而皎兰集团却能在逆势中创下如此辉煌的业绩,这简直堪称商业奇迹。

  “说说各板块的具体情况。”

  诛皎合上年报,语气平静无波。

  财务总监立即起身汇报。

  “绿色能源板块营收四千八百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百二十,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二,风电设备订单额世界第一。”

  “科技板块营收六千二百亿元,麒麟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百分之四十,华夏天元操作系统在政务领域达到百分之六十的覆盖率。”

  “高端制造板块营收三千五百亿元,通过并购整合,我们在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其余板块包括地产、物流、医疗等,均实现百分之十五以上的稳健增长。”

  一条条数据如同战鼓擂响,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就连诛皎也不禁微微动容。

  他知道集团发展迅速,却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规模。

  “债务情况?”

  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集团总体负债率仅为百分之十八,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手握三千八百亿元现金及等价物,足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财务总监的声音中带着自豪。

  这个数据让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金融危机中,多少企业不是因为亏损而倒闭,而是因为现金流断裂而死亡。

  皎兰集团如此健康的财务状况,无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得如何?”

  诛皎看向人力资源总监。

  “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已经向八万名核心员工发放了股权激励,总计占集团总股本的百分之五。”

  人力资源总监调出相关数据。

  “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诛皎满意地点头。

  他始终记得,企业的核心是人。

  从百家镇开始,他就是靠着团结乡亲,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接下来,说说明年的规划。”

  诛皎的话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诛华接过话头,调出新的演示文稿。

  “基于当前形势,我们制定了‘三横三纵’发展战略。”

  他详细解释道。

  “横向拓展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三大领域。

  纵向深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未来市场。”

  大屏幕上展示出详细的规划图。

  在新能源领域,皎兰集团将投资千亿级资金建设全球最大的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

  在新技术领域,将继续加大芯片和操作系统研发投入,力争三年内实现技术全面自主可控。

  在新制造领域,将通过智能化改造,打造十个世界级的“灯塔工厂”。

  “在国际市场方面,我们将重点开拓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

  诛华的话让在场不少董事频频点头。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球资产价格处于低位,正是出海并购的好时机。

  “我补充一点。”

  诛皎缓缓站起身,走到屏幕前。

  “所有国际化战略,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资本输出,而是带着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去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

  这番话让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在思考这句话的深意。

  “父亲说得对。”

  诛华郑重表态。

  “我们已经开始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洽,准备输出我们的绿色能源技术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终全票通过了新年度的战略规划。

  散会后,诛皎独自留在会议室,透过落地窗俯瞰着浦东的繁华景象。

  从这个小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皎兰集团投资建设的多栋地标性建筑。

  更远处,是正在建设的皎兰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那里曾经是一片农田,如今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研发中心。

  陈兰兰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听说今天开会,孩子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诛皎微微一笑,将年报递给妻子。

  “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漂亮。”

  陈兰兰翻开年报,看到那些数字时,也不禁睁大了眼睛。

  “这……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

  诛皎轻轻揽住妻子的肩膀。

  “还记得我们刚结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天天吃饱饭吗?”

  陈兰兰靠在他肩上,眼中泛起回忆的泪光。

  “怎么不记得?那时候全村人都吃不饱,你带着大家种桃树,还被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现在,我们不仅自己吃饱了,还带着成千上万的人过上了好日子。”

  诛皎的声音中充满感慨。

  夜幕降临,诛皎夫妇来到诛华家中用餐。

  这是一个难得的家庭聚会,诛兴、诛玥等子女都携家带口前来参加。

  席间,话题自然离不开集团创下的惊人业绩。

  “大哥,现在外面都在传,说我们皎兰集团富可敌国呢。”

  诛玥开玩笑地说。

  诛华正色道。

  “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我们能有今天,靠的是国家政策和全体员工努力,绝不是某个人的功劳。”

  “华儿说得对。”

  诛皎赞许地点头。

  “树大招风,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谦虚谨慎。”

  他看向在座的子孙们。

  “我今天在会上说了,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创造什么。

  这句话也是对你们说的。”

  孩子们纷纷点头,将这句话牢记心中。

  晚餐后,诛皎和陈兰兰在花园中散步。

  初冬的夜晚已有几分寒意,但两人的心却是温暖的。

  “还记得1958年吗?那时我们建第一个食品加工厂,年营收才不到一万元。”

  陈兰兰回忆道。

  “怎么不记得?为了买一台二手机器,我们跑遍了半个中国。”

  诛皎笑道。

  “现在一台高端数控机床就值几千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夜空中有流星划过,留下绚烂的轨迹。

  陈兰兰靠紧丈夫。

  “这一生,我们见证了太多奇迹。”

  “最大的奇迹,是中国的崛起。”

  诛皎望向北方,那是北京的方向。

  “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皎兰的今天。”

  在他的识海中,桃园空间内的灵泉欢快地流淌,泉眼深处的金光璀璨夺目。

  空间内的作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预示着集团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到一个集团、一个国家。

  这条路他们走了六十年。

  而前方,还有更广阔的未来等待开拓。

  潜龙在渊,终将腾空。

  而皎兰集团这艘商业航母,已经驶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