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诛华高中显才华-《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夏日的阳光灼热而明亮,如同镀金的纱幔,笼罩着百家镇公社中学那略显简陋的操场。

  操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泥土气息、青春汗水和热烈期盼的特殊氛围。

  今天,是公社中学高中部七五届学生的毕业典礼。

  诛皎和陈兰兰坐在主席台下方的前排位置,作为学生家长代表,也作为公社的主要领导。

  陈兰兰今天特意换上了一件半新的碎花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目光不时地在人群中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诛皎则依旧穿着他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坐姿挺拔,神色平静,但仔细看去,能发现他眼底深处那一抹不易察觉的欣慰与柔和。

  他的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落在了毕业生队伍最前排那个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的年轻人身上。

  那就是他的长子,诛华。

  十八岁的诛华,继承了父母相貌上的优点,眉目清朗,鼻梁挺直,嘴唇抿成一条坚毅的直线。

  他站在那里,并没有因为即将毕业而显得过分激动或浮躁,反而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沉稳。

  仿佛周围热烈的气氛,都被他周身那股安静的力量过滤了一层,变得内敛而厚重。

  “下面,请毕业生代表,诛华同学上台发言!”

  校长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诛华稳步走上主席台,步伐从容,姿态端正。

  他站在简陋的木制讲台后,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的师长、同学和乡亲们,没有拿稿子,声音清朗而坚定地响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乡亲们……”

  他的发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口号。

  他回顾了在公社中学学习的点滴,感谢了师长的教诲和乡亲们的支持。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们见证了百家镇从曾经的贫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粮食满仓,工厂冒烟,学校书声琅琅。这变化,离不开党的政策,离不开像我们父母一辈人的艰苦奋斗。”

  他的话语,引起了台下许多老社员的共鸣,纷纷点头。

  “今天,我们毕业了。有人说,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话没错。但我们接受教育,不是为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是为了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乡!”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

  “农村,不是知识的荒漠,而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理化知识,去改进农具,去研究土壤,去提高产量;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去办好夜校,去宣传科学,去丰富乡亲们的精神生活!”

  “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吃苦,肯钻研,肯把根扎在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上,我们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百家镇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过上更富足、更有尊严的生活!”

  诛华的发言,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既有对过去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的担当,尤其是他将“接受再教育”与“建设家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赋予了个人奋斗以崇高的意义。

  台下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持久的掌声。

  许多老农的眼角都有些湿润,他们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百家镇未来的希望。

  陈兰兰更是激动得用手帕不住地擦拭眼角,看着台上那个熠熠生辉的儿子,心中充满了作为母亲的骄傲。

  诛皎的嘴角,也微微勾起了一丝弧度。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儿子这番发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他过去半年在公社“农工联合总厂”实习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

  毕业典礼结束后,诛皎和陈兰兰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等着诛华与同学们道别后走过来。

  “爸,妈。”诛华走到父母面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依旧沉稳。

  “好小子,讲得不错!”陈兰兰上前帮儿子整理了一下其实已经很平整的衣领,语气里满是疼爱。

  诛皎看着儿子,点了点头,问道:“总厂那边实习结束了,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提到总厂,诛华的眼神更加专注了些。

  “爸,我在机修车间和包装车间都待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咱们的设备维护流程还可以优化,如果建立更详细的保养记录,提前预警,能减少很多非计划停机。另外,包装线的效率也有提升空间,几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有点问题,我画了个简单的改进草图……”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考的解决方案,虽然有些想法还略显稚嫩,但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初步展现出了管理的潜质和务实的态度。

  他没有好高骛远,而是从最具体、最细微的环节入手。

  这正是诛皎最看重的一点。

  踏实,肯干,有想法,并且愿意从基层做起。

  “嗯,”诛皎听完,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发现问题容易,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难。你的想法不错,回头把草图完善一下,跟车间的老师傅们再讨论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确实可行,可以在总厂先试点。”

  “是,爸,我知道了。”诛华认真地点点头。

  一家三口边走边聊,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陈兰兰看着身边并排而行的丈夫和儿子,心中充满了安稳和幸福。

  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百家镇的领路人。

  儿子如今也长大了,成才了,已经开始为这个家,为这片土地分担重量。

  她相信,在丈夫的引领和儿子的努力下,他们家的日子,百家镇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诛皎的目光则投向远方那初具规模的厂区。

  长子诛华的成长,让他感到欣慰,也让他对未来的布局更加清晰。

  国内的事业,需要可靠的后继者。

  诛华所展现出的沉稳、务实和初步的管理才华,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苗子。

  他决定,接下来要给予诛华更多的历练机会,让他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逐步接过自己肩上的部分担子。

  而他自己,则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谋划那些更宏大、更关乎未来的战略。

  家族的传承,事业的延续,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毕业典礼之后,悄然拉开了新的序幕。

  诛华这块璞玉,已经开始显露出他内在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