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的春天,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些。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被省里树为“生产自救”典型的百家镇,更是焕发出一种劫后余生、蓬勃向上的生机。
田埂上,社员们忙着给返青的冬小麦追施返青肥,吆喝声和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加工厂的机器也重新开足了马力,新一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诛皎家那座翻修过、在村里显得颇为宽敞明亮的砖瓦小院,也迎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
农历三月初八,凌晨。
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小院里却早已灯火通明。
诛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平日里指挥若定、沉稳如山的面容上,此刻却写满了难以掩饰的紧张和焦虑。
他的手心有些汗湿,目光不时地瞟向那扇紧闭的房门。
房间里,传来陈兰兰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以及接生婆和几位前来帮忙的妇女低沉的安抚声。
大儿子诛华已经十三岁,半大小子,知道害羞和担心,被他赶到隔壁房间睡觉,但估计也睡不着,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女儿诛玥九岁,乖巧地坐在院门旁的小凳子上,小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大眼睛里满是担忧,小声问坐在旁边的陈大壮:“舅舅,娘……娘会没事吧?”
陈大壮如今是公社的民兵连长,性子比年轻时沉稳了许多,他摸了摸诛玥的头,声音放得极轻:“放心,你娘身子骨结实,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他自己紧握的拳头也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时间一点点过去,东方的天际染上了绚丽的朝霞。
就在诛皎感觉自己的耐心快要被耗尽的时候,一声嘹亮、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如同破晓的钟声,骤然从房间里传了出来!
“生了!生了!”接生婆欣喜的声音紧接着响起。
诛皎的脚步猛地一顿,悬着的心瞬间落回了实处,一股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接生婆抱着一个用柔软旧布包裹着的襁褓走了出来,脸上笑开了花:“恭喜诛社长!贺喜诛社长!是个带把的小子!母子平安!您瞅瞅,这大胖小子,哭声多响亮!”
诛皎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小的、温热的襁褓。
初升的阳光恰好越过院墙,金辉洒落在婴儿红扑扑、还有些皱巴巴的小脸上。
小家伙似乎被光线刺激,停止了啼哭,努力地睁开了眼睛。
那是一双极其清澈、极其明亮的眼睛,乌黑的瞳仁如同浸在水银里的黑曜石,滴溜溜地转动着,带着一种新生儿罕有的、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灵动。
他没有像寻常婴儿那样茫然地看向虚无,而是仿佛有目标一般,视线竟落在了院子里那台靠着墙根、等待修理的旧式手摇玉米脱粒机上!
那双眼睛里,没有畏惧,没有好奇,反而闪烁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痴迷的光芒?
诛皎的心猛地一跳。
一种奇异的感觉掠过心头。
他想起了前世,自己漂泊海外时,曾在一些科技展览上,看到过那些顶尖科学家、技术狂人谈及自己领域时,眼中闪烁的,就是类似这种纯粹、炽热、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之物的光芒。
这孩子……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小弟弟!”诛玥踮着脚尖,急切地小声喊着。
陈大壮也凑了过来,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小家伙,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嘿!这小子,眼神真亮!像他爹,将来肯定有出息!”
诛皎压下心中的异样,将孩子微微放低,让诛玥和陈大壮也能看清。
小家伙的视线终于从脱粒机上移开,扫过姐姐和舅舅,最后,竟然又定格在了陈大壮腰间武装带上挂着的、那串黄铜色的民兵哨所钥匙上,小嘴巴无意识地咂摸了一下。
众人都被这小家伙奇特的表现逗乐了,只当是孩子对亮晶晶的东西本能的好奇。
唯有诛皎,心中那种奇异的感觉愈发清晰。
他抱着孩子,走进里屋。
陈兰兰疲惫地躺在炕上,脸色有些苍白,汗湿的头发贴在额角,但眼神却充满了温柔和满足。
“兰兰,辛苦了。”诛皎坐到炕沿,将孩子轻轻放在她身边,“是个儿子,你看,多精神。”
陈兰兰侧过头,看着身边咂着小嘴的儿子,脸上露出了幸福而虚弱笑容:“像你……眼睛特别亮。”
“是啊,特别亮。”诛皎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再次落在那双异常灵动的眼睛上,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几天后,孩子满月。
按照乡俗,简单办了场酒席,只请了最亲近的几家和公社的核心干部。
席间,不知谁起了头,摆上了抓周的物事——一本红宝书、一杆小秤(象征经商)、一把小木锄(象征务农)、还有赵振华特意拿来的一把精致的小螺丝刀和一个小齿轮模型。
众人都笑呵呵地看着,想看看这诛社长的老三会抓个什么。
襁褓中的小诛兴被放在铺着红布的炕上,乌溜溜的大眼睛扫过面前的几样东西。
他对那本红宝书视而不见,对小木锄和小秤也毫无兴趣。
他的目光,一下子就黏在了那把亮闪闪的小螺丝刀和那个小巧的齿轮模型上。
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下,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异常精准地,一手抓住了螺丝刀,另一只手紧紧握住了那个齿轮模型,然后便再也不肯松开,甚至还试图将螺丝刀往齿轮的缝隙里塞,小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仿佛在琢磨什么的声音。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哈哈!这小子!将来是要当工人啊!”
“还是技术工人!你看他那架势!”
“像他爹,脑子活络!”
赵振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觉得这孩子跟自己有缘。
只有诛皎,看着儿子那专注摆弄螺丝刀和齿轮的模样,看着他那双闪烁着纯粹求知光芒的眼睛,心中再无怀疑。
他这个意外得来的小儿子,天生便与机械、与技术有着不解之缘。
这或许,是上天对他这一世努力改变的又一种馈赠。
他俯下身,轻轻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发顶,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既然你生来便痴迷于此,那便叫你……诛兴吧。”
兴,既有家族兴旺之意,更寄托了他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为他所深爱的这片土地,带来科技兴盛之光的期盼。
小诛兴仿佛听懂了似的,抬起明亮的眼睛,看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埋头“研究”他手中的螺丝刀与齿轮。
窗外,春光明媚,万物竞发。
屋内,新生的小生命,正用他独特的方式,探索着这个对他而言充满无限奥秘的世界。
诛皎知道,属于诛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这个父亲要做的,就是为他铺好前路,让这份天赋,有用武之地,能耀家国。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被省里树为“生产自救”典型的百家镇,更是焕发出一种劫后余生、蓬勃向上的生机。
田埂上,社员们忙着给返青的冬小麦追施返青肥,吆喝声和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加工厂的机器也重新开足了马力,新一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诛皎家那座翻修过、在村里显得颇为宽敞明亮的砖瓦小院,也迎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
农历三月初八,凌晨。
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小院里却早已灯火通明。
诛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平日里指挥若定、沉稳如山的面容上,此刻却写满了难以掩饰的紧张和焦虑。
他的手心有些汗湿,目光不时地瞟向那扇紧闭的房门。
房间里,传来陈兰兰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以及接生婆和几位前来帮忙的妇女低沉的安抚声。
大儿子诛华已经十三岁,半大小子,知道害羞和担心,被他赶到隔壁房间睡觉,但估计也睡不着,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女儿诛玥九岁,乖巧地坐在院门旁的小凳子上,小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大眼睛里满是担忧,小声问坐在旁边的陈大壮:“舅舅,娘……娘会没事吧?”
陈大壮如今是公社的民兵连长,性子比年轻时沉稳了许多,他摸了摸诛玥的头,声音放得极轻:“放心,你娘身子骨结实,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他自己紧握的拳头也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时间一点点过去,东方的天际染上了绚丽的朝霞。
就在诛皎感觉自己的耐心快要被耗尽的时候,一声嘹亮、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如同破晓的钟声,骤然从房间里传了出来!
“生了!生了!”接生婆欣喜的声音紧接着响起。
诛皎的脚步猛地一顿,悬着的心瞬间落回了实处,一股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接生婆抱着一个用柔软旧布包裹着的襁褓走了出来,脸上笑开了花:“恭喜诛社长!贺喜诛社长!是个带把的小子!母子平安!您瞅瞅,这大胖小子,哭声多响亮!”
诛皎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小的、温热的襁褓。
初升的阳光恰好越过院墙,金辉洒落在婴儿红扑扑、还有些皱巴巴的小脸上。
小家伙似乎被光线刺激,停止了啼哭,努力地睁开了眼睛。
那是一双极其清澈、极其明亮的眼睛,乌黑的瞳仁如同浸在水银里的黑曜石,滴溜溜地转动着,带着一种新生儿罕有的、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灵动。
他没有像寻常婴儿那样茫然地看向虚无,而是仿佛有目标一般,视线竟落在了院子里那台靠着墙根、等待修理的旧式手摇玉米脱粒机上!
那双眼睛里,没有畏惧,没有好奇,反而闪烁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痴迷的光芒?
诛皎的心猛地一跳。
一种奇异的感觉掠过心头。
他想起了前世,自己漂泊海外时,曾在一些科技展览上,看到过那些顶尖科学家、技术狂人谈及自己领域时,眼中闪烁的,就是类似这种纯粹、炽热、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之物的光芒。
这孩子……
“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小弟弟!”诛玥踮着脚尖,急切地小声喊着。
陈大壮也凑了过来,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小家伙,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嘿!这小子,眼神真亮!像他爹,将来肯定有出息!”
诛皎压下心中的异样,将孩子微微放低,让诛玥和陈大壮也能看清。
小家伙的视线终于从脱粒机上移开,扫过姐姐和舅舅,最后,竟然又定格在了陈大壮腰间武装带上挂着的、那串黄铜色的民兵哨所钥匙上,小嘴巴无意识地咂摸了一下。
众人都被这小家伙奇特的表现逗乐了,只当是孩子对亮晶晶的东西本能的好奇。
唯有诛皎,心中那种奇异的感觉愈发清晰。
他抱着孩子,走进里屋。
陈兰兰疲惫地躺在炕上,脸色有些苍白,汗湿的头发贴在额角,但眼神却充满了温柔和满足。
“兰兰,辛苦了。”诛皎坐到炕沿,将孩子轻轻放在她身边,“是个儿子,你看,多精神。”
陈兰兰侧过头,看着身边咂着小嘴的儿子,脸上露出了幸福而虚弱笑容:“像你……眼睛特别亮。”
“是啊,特别亮。”诛皎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再次落在那双异常灵动的眼睛上,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几天后,孩子满月。
按照乡俗,简单办了场酒席,只请了最亲近的几家和公社的核心干部。
席间,不知谁起了头,摆上了抓周的物事——一本红宝书、一杆小秤(象征经商)、一把小木锄(象征务农)、还有赵振华特意拿来的一把精致的小螺丝刀和一个小齿轮模型。
众人都笑呵呵地看着,想看看这诛社长的老三会抓个什么。
襁褓中的小诛兴被放在铺着红布的炕上,乌溜溜的大眼睛扫过面前的几样东西。
他对那本红宝书视而不见,对小木锄和小秤也毫无兴趣。
他的目光,一下子就黏在了那把亮闪闪的小螺丝刀和那个小巧的齿轮模型上。
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下,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异常精准地,一手抓住了螺丝刀,另一只手紧紧握住了那个齿轮模型,然后便再也不肯松开,甚至还试图将螺丝刀往齿轮的缝隙里塞,小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仿佛在琢磨什么的声音。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哈哈!这小子!将来是要当工人啊!”
“还是技术工人!你看他那架势!”
“像他爹,脑子活络!”
赵振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觉得这孩子跟自己有缘。
只有诛皎,看着儿子那专注摆弄螺丝刀和齿轮的模样,看着他那双闪烁着纯粹求知光芒的眼睛,心中再无怀疑。
他这个意外得来的小儿子,天生便与机械、与技术有着不解之缘。
这或许,是上天对他这一世努力改变的又一种馈赠。
他俯下身,轻轻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发顶,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既然你生来便痴迷于此,那便叫你……诛兴吧。”
兴,既有家族兴旺之意,更寄托了他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为他所深爱的这片土地,带来科技兴盛之光的期盼。
小诛兴仿佛听懂了似的,抬起明亮的眼睛,看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埋头“研究”他手中的螺丝刀与齿轮。
窗外,春光明媚,万物竞发。
屋内,新生的小生命,正用他独特的方式,探索着这个对他而言充满无限奥秘的世界。
诛皎知道,属于诛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这个父亲要做的,就是为他铺好前路,让这份天赋,有用武之地,能耀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