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天街记
人物表
- 宫束班班主 老木:五十岁,糙汉外表,手上满是老茧,总揣着半块啃剩的麦饼,看似粗线条,实则对木料、结构门儿清,嘴硬心软,总骂徒弟“憨货”,却偷偷给熬夜干活的徒弟塞热汤
- 宫束班大徒弟 石头:二十五岁,身高八尺,力大无穷,能扛着半根大梁跑,脑子直,认死理,只会跟在老木身后“师父说的对”,但手上活计扎实,卯榫拼接分毫不差
- 宫束班二徒弟 小墨:二十岁,瘦高个,总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炭笔、麻纸和碎木片,爱琢磨,总蹲在地上画草图,说话细声细气,却敢跟老木争论“转角弧度能不能再柔点”
- 宫束班三徒弟 阿禾:十八岁,女娃,梳着双丫髻,手脚麻利,擅长打磨、雕花,总把刨花收集起来编小篮子,嘴甜,能哄得监工给大伙多添两个馒头,偶尔会偷偷在门楣下刻小桃花
- 隋炀帝 杨广:三十余岁,身着龙袍,目光锐利,既看重天街的气派,也在意细节,会突然驾临工地,追问“这街面铺砖能不能再密些,雨天不积水”
- 监工 王都头:四十岁,穿青色官服,一开始对宫束班指手画脚,后来被几人干活的劲头打动,会主动帮着协调木料、人手
- 民夫 老张:六十岁,常年在洛阳城外干活,见多识广,会给宫束班讲洛阳城的旧事,也会帮着搬砖递瓦
第一幕:初到洛阳,撞上“天大的活”
场景一:洛阳城外,官道旁的破庙
【时间】隋大业元年,春,清晨
【布景】破庙屋顶漏着光,几束阳光落在满地稻草上,老木坐在门槛上啃麦饼,石头蹲在一旁擦斧头,小墨在墙上画着不知名的图样,阿禾正用刨花编篮子
(老木咬了一大口麦饼,饼渣掉在衣襟上,他随手抹了抹)
老木:(含糊不清)吃完这口,往城里去瞅瞅,听说陛下要修条“天街”,说不定有活干。
石头:(用力点头)师父说的对!俺这斧头都快锈了,正好砍几根大木!
小墨:(指着墙上的图)师父,要是修大街,是不是得先定个宽窄?俺昨晚琢磨,要是太窄,车马错不开;太宽,又费料……
阿禾:(举起编好的小篮子)师父你看!俺编了个篮子,要是有活干,能装工具!
(老木瞪了小墨一眼,刚要开口,庙外传来马蹄声,几个穿官服的人勒住马,为首的王都头探头进来)
王都头:(高声)里面可是做木工的匠人?陛下要修定鼎大街,也就是“天街”,还差匠人,你们去不去?
(老木猛地站起来,麦饼掉在地上,他也顾不上捡)
老木:(搓着手)去!咋不去!俺们宫束班,别的不行,盖房修门最拿手!
王都头:(上下打量几人)就你们四个?瞧着跟憨货似的,别到时候误了工期!
阿禾:(蹦到王都头跟前)官爷放心!俺师父能把歪木头掰直了,俺师兄能扛着大梁跑,俺哥会画图,俺还会雕花!肯定误不了!
(王都头被阿禾逗笑,挥挥手)
王都头:行,跟俺走!要是干不好,可别怪本官不客气!
场景二:洛阳城定鼎门内,天街工地
【时间】同日,上午
【布景】开阔的空地,远处能看到皇城端门的轮廓,地上插着木杆,拉着麻绳,几个民夫正清理碎石,一辆辆马车拉着木料、砖石过来
(王都头领着宫束班走到空地中央,指着远处)
王都头:看见没?从这定鼎门,一直到前面的端门,这四里多地,就是天街!陛下说了,街面要宽,能容得下八匹马并排走,两旁要修廊柱,还要种樱花树,等春天开花,好看!
石头:(张大嘴)八匹马并排走?那得老宽了!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宽的路!
小墨:(从布包里掏出麻纸和炭笔,蹲在地上画)官爷,廊柱之间的距离得算好,太近了挡路,太远了不结实……俺先画个草图,您瞅瞅?
老木:(围着空地走了一圈,用脚踢了踢地面)这土得夯实,不然往后下雨,路面会陷。还有,廊柱的地基得挖深点,洛阳这地方,冬天冷,地基浅了会冻裂。
王都头:(点头)你倒懂行。陛下还说了,天街两旁要修些铺子,供人歇脚、买卖,铺子的门得好看,要显出大隋的气派!
阿禾:(眼睛亮了)铺子门?俺能雕花!俺能在门楣上雕牡丹,雕凤凰,保证好看!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几个侍卫开路,杨广穿着龙袍走了过来,王都头赶紧领着宫束班跪下)
杨广:(走到老木面前,抬手)起来吧,朕听说来了新的匠人,过来看看。
老木:(慌忙起身,手还在发抖)草民……草民宫束班老木,见过陛下!
杨广:(指着空地)这天街,朕要让它成为天下最气派的大街,你们能做到吗?
石头:(大声)陛下放心!俺们一定把天街修得好好的,比您宫里的路还平!
(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杨广却笑了)
杨广:倒是个实在人。老木,你说说,这天街该怎么修?
老木:(定了定神)陛下,草民觉得,第一步先夯土,用石碾子反复压,让地面硬实;第二步铺砖,砖缝要用白灰填实,雨天不漏水;第三步修廊柱,柱子要用干透的松木,不容易糟;第四步装铺子门,门要做得厚实,还要好看,配得上天街的气派!
杨广:(点头)说得好。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要是修得好,朕有赏;要是修不好……
(老木赶紧磕头)
老木:草民保证,三个月内,一定把天街修好!
第二幕:憨货们的“热闹建造记”
场景三:天街工地,夯土现场
【时间】半月后,清晨
【布景】地上铺着一层新土,石头光着膀子,扛着一根粗木柱,正往石碾子上撞,几个民夫跟着喊号子,小墨拿着尺子量土的厚度,阿禾给大伙递水
(石头吼着号子,脸涨得通红,木柱撞在石碾子上,发出“咚”的一声,土面又往下陷了一点)
石头:(喘着气)师父!这土咋这么难夯?俺都撞了五十下了,还没到您说的厚度!
老木:(拿着鞭子,轻轻抽了抽石头的后背)憨货!力气用得太散了!要往下压,不是往前撞!你看老张他们,喊号子的时候,跟着节奏使劲,才省劲!
(老张走过来,拍了拍石头的肩膀)
老张:小伙子,听你师父的,俺们以前夯地基,都是跟着号子来,“一夯二夯,土变钢;三夯四夯,稳当当”,你试试!
(石头点点头,跟着老张的号子,再次扛起木柱,这次节奏稳了,土面果然陷得更均匀)
小墨:(跑过来)师父!土的厚度够了!俺量了,有三尺厚,往后下雨肯定陷不了!
阿禾:(端着水过来)师兄,快喝口水!你看你,汗都流到眼睛里了!
(老木看着几人,嘴角偷偷翘了翘,转身去检查木料,却看到王都头走了过来)
王都头:老木,陛下让人送了些新到的松木,说是给廊柱用的,你去瞅瞅?
老木:(眼睛一亮)好!俺这就去!石头,你接着夯土,别偷懒!
石头:(大声)知道了师父!
场景四:天街工地,廊柱建造现场
【时间】一月后,午后
【布景】几十根松木柱立在地基里,小墨正在给柱子画墨线,阿禾拿着刨子打磨柱子,老木蹲在一旁检查卯榫,石头正往柱子上绑横木
(小墨拿着炭笔,在柱子上画着横线,时不时退两步看看)
小墨:师父,这柱子的高度,俺按您说的,比屋檐低两尺,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顺着柱子流进屋里……
老木:(摸了摸柱子,又看了看墨线)嗯,线画得直,没歪。阿禾,打磨的时候仔细点,别把木刺留在上面,往后有人靠在柱子上,会扎着。
阿禾:(点头)知道啦师父!俺都用细砂纸磨了三遍了,比俺的手还光滑!
(石头扛着横木过来,想往柱子上放,却怎么也对不准卯榫)
石头:(急得满头汗)咋回事?俺明明量好了,咋对不上呢?
老木:(走过去,看了一眼)憨货!横木的卯头歪了一点,你没看出来?来,俺教你,把卯头削掉一点,再试试!
(老木拿起凿子,几下就把卯头削好了,石头再放横木,一下子就对上了)
石头:(咧嘴笑)师父您太厉害了!俺咋就没看出来呢?
(这时,几个民夫抬着几棵樱花树苗过来,老张走在前面)
老张:老木!陛下让人送樱花树来了,说是要种在廊柱旁边,等明年春天,满街都是花!
阿禾:(放下刨子,跑过去)樱花树?是不是粉粉的,像小裙子一样?
老张:(笑)对!俺以前在江南见过,开花的时候可好看了!
老木:(点头)好!石头,你跟老张去挖坑,坑要挖深点,让树根能扎稳!小墨,你接着画墨线,阿禾,你继续打磨柱子!
场景五:天街工地,铺子门制作现场
【时间】两月后,傍晚
【布景】临时搭建的木工棚里,几扇做好的木门靠在墙边,老木正在给门上漆,小墨在门上画花纹底稿,阿禾拿着刻刀雕花,石头在劈柴火,准备晚上煮面
(阿禾拿着刻刀,在门楣上小心翼翼地刻着牡丹,花瓣的纹路越来越清晰)
阿禾:(抬头)师父,您看这牡丹刻得怎么样?俺加了点卷草纹,会不会更好看?
老木:(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嗯,刻得不错,卷草纹加得也巧,不突兀。不过,花瓣的边缘要再圆润点,别太尖,显得凶。
阿禾:(点头)好!俺这就改!
小墨:(拿着底稿过来)师父,这扇门的花纹,俺想画凤凰,您看行吗?陛下说要显气派,凤凰最气派了!
老木:(接过底稿,看了看)画得挺好,就是凤凰的尾巴要再长点,展开的样子才好看。石头,柴火劈好了没?晚上煮面,给大伙加两个鸡蛋!
石头:(大声)好了师父!俺劈了一大堆,够煮十碗面的!
(王都头走进木工棚,手里拿着一个食盒)
王都头:老木,陛下听说你们天天熬夜干活,让人送了些点心过来,都是宫里的,你们尝尝!
阿禾:(眼睛亮了)宫里的点心?是不是甜的?俺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呢!
(王都头打开食盒,里面是桂花糕、芝麻酥,几人都凑了过来)
老木:(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王都头)都头,你也吃!这阵子多亏你照应,不然俺们这些憨货,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
王都头:(笑)你们哪是憨货?干活比谁都认真!陛下昨天还问起天街的进度,说要是照这个速度,月底就能完工了!
第三幕:天街落成,热闹非凡
场景六:天街,落成大典
【时间】隋大业元年,夏,清晨
【布景】天街两旁的廊柱立得整整齐齐,樱花树种在廊柱旁,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晃,铺子的门都漆成了朱红色,门楣上雕着牡丹、凤凰,街面铺着青石板,干干净净,远处,杨广带着文武百官走过来,百姓们围在街边,热闹非凡
(老木领着宫束班站在街边,石头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显得有些拘谨,小墨手里拿着草图,不时看看建成的天街,阿禾的双丫髻上别着一朵小野花)
杨广:(走到老木面前,笑着说)老木,这天街修得好!比朕想象的还要气派!
老木:(赶紧磕头)这都是陛下的福气,草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杨广:(抬手让老木起来)别谦虚了!你看这街面,平平整整;这廊柱,稳稳当当;这铺子门,又好看又结实,都是你们的功劳!朕赏你们宫束班黄金百两,再赐一块“巧匠班”的匾额!
(侍卫端着黄金和匾额过来,石头眼睛都看直了,阿禾忍不住拍手)
阿禾:(小声)师父!有黄金了!俺们以后不用再住破庙了!
小墨:(看着天街,眼圈有点红)师父,俺以前画的草图,没想到真的建成了,比俺画的还好看!
石头:(挠挠头)师父,俺以后还要跟着您,修更多的路,更多的门!
(杨广看着几人,笑着对文武百官说)
杨广:这宫束班,看着像憨货,干起活来却不含糊!这天街,往后就是洛阳城的门面,也是大隋的门面!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往街面上扔花瓣,有的拿着点心递给宫束班,老张走过来,给老木递了一碗酒)
老张:老木,喝碗酒!这天街落成,俺们以后出门也方便了!
老木:(接过酒碗,喝了一口)好!这酒够劲!都头,小墨,石头,阿禾,来,咱们也喝一口,庆祝天街落成!
(几人围在一起,拿着酒碗,虽然动作笨拙,却笑得格外开心,街边的百姓还在欢呼,铺子的门一扇扇打开,有人开始摆摊卖货,吆喝声、笑声混在一起,整个天街,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阿禾:(指着远处的樱花树)师父,等明年春天,樱花树开花了,天街肯定更好看!
老木:(看着热闹的天街,又看了看身边的徒弟们,嘴角扬起)是啊,到时候咱们再来看看,看看咱们这些憨货,建出来的天街,有多热闹!
(阳光洒在天街上,青石板反射着光,廊柱的影子拉得很长,樱花树的叶子在风里晃,百姓们的笑声、吆喝声,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宫束班的几人,站在这热闹里,脸上满是骄傲)
人物表
- 宫束班班主 老木:五十岁,糙汉外表,手上满是老茧,总揣着半块啃剩的麦饼,看似粗线条,实则对木料、结构门儿清,嘴硬心软,总骂徒弟“憨货”,却偷偷给熬夜干活的徒弟塞热汤
- 宫束班大徒弟 石头:二十五岁,身高八尺,力大无穷,能扛着半根大梁跑,脑子直,认死理,只会跟在老木身后“师父说的对”,但手上活计扎实,卯榫拼接分毫不差
- 宫束班二徒弟 小墨:二十岁,瘦高个,总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炭笔、麻纸和碎木片,爱琢磨,总蹲在地上画草图,说话细声细气,却敢跟老木争论“转角弧度能不能再柔点”
- 宫束班三徒弟 阿禾:十八岁,女娃,梳着双丫髻,手脚麻利,擅长打磨、雕花,总把刨花收集起来编小篮子,嘴甜,能哄得监工给大伙多添两个馒头,偶尔会偷偷在门楣下刻小桃花
- 隋炀帝 杨广:三十余岁,身着龙袍,目光锐利,既看重天街的气派,也在意细节,会突然驾临工地,追问“这街面铺砖能不能再密些,雨天不积水”
- 监工 王都头:四十岁,穿青色官服,一开始对宫束班指手画脚,后来被几人干活的劲头打动,会主动帮着协调木料、人手
- 民夫 老张:六十岁,常年在洛阳城外干活,见多识广,会给宫束班讲洛阳城的旧事,也会帮着搬砖递瓦
第一幕:初到洛阳,撞上“天大的活”
场景一:洛阳城外,官道旁的破庙
【时间】隋大业元年,春,清晨
【布景】破庙屋顶漏着光,几束阳光落在满地稻草上,老木坐在门槛上啃麦饼,石头蹲在一旁擦斧头,小墨在墙上画着不知名的图样,阿禾正用刨花编篮子
(老木咬了一大口麦饼,饼渣掉在衣襟上,他随手抹了抹)
老木:(含糊不清)吃完这口,往城里去瞅瞅,听说陛下要修条“天街”,说不定有活干。
石头:(用力点头)师父说的对!俺这斧头都快锈了,正好砍几根大木!
小墨:(指着墙上的图)师父,要是修大街,是不是得先定个宽窄?俺昨晚琢磨,要是太窄,车马错不开;太宽,又费料……
阿禾:(举起编好的小篮子)师父你看!俺编了个篮子,要是有活干,能装工具!
(老木瞪了小墨一眼,刚要开口,庙外传来马蹄声,几个穿官服的人勒住马,为首的王都头探头进来)
王都头:(高声)里面可是做木工的匠人?陛下要修定鼎大街,也就是“天街”,还差匠人,你们去不去?
(老木猛地站起来,麦饼掉在地上,他也顾不上捡)
老木:(搓着手)去!咋不去!俺们宫束班,别的不行,盖房修门最拿手!
王都头:(上下打量几人)就你们四个?瞧着跟憨货似的,别到时候误了工期!
阿禾:(蹦到王都头跟前)官爷放心!俺师父能把歪木头掰直了,俺师兄能扛着大梁跑,俺哥会画图,俺还会雕花!肯定误不了!
(王都头被阿禾逗笑,挥挥手)
王都头:行,跟俺走!要是干不好,可别怪本官不客气!
场景二:洛阳城定鼎门内,天街工地
【时间】同日,上午
【布景】开阔的空地,远处能看到皇城端门的轮廓,地上插着木杆,拉着麻绳,几个民夫正清理碎石,一辆辆马车拉着木料、砖石过来
(王都头领着宫束班走到空地中央,指着远处)
王都头:看见没?从这定鼎门,一直到前面的端门,这四里多地,就是天街!陛下说了,街面要宽,能容得下八匹马并排走,两旁要修廊柱,还要种樱花树,等春天开花,好看!
石头:(张大嘴)八匹马并排走?那得老宽了!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宽的路!
小墨:(从布包里掏出麻纸和炭笔,蹲在地上画)官爷,廊柱之间的距离得算好,太近了挡路,太远了不结实……俺先画个草图,您瞅瞅?
老木:(围着空地走了一圈,用脚踢了踢地面)这土得夯实,不然往后下雨,路面会陷。还有,廊柱的地基得挖深点,洛阳这地方,冬天冷,地基浅了会冻裂。
王都头:(点头)你倒懂行。陛下还说了,天街两旁要修些铺子,供人歇脚、买卖,铺子的门得好看,要显出大隋的气派!
阿禾:(眼睛亮了)铺子门?俺能雕花!俺能在门楣上雕牡丹,雕凤凰,保证好看!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几个侍卫开路,杨广穿着龙袍走了过来,王都头赶紧领着宫束班跪下)
杨广:(走到老木面前,抬手)起来吧,朕听说来了新的匠人,过来看看。
老木:(慌忙起身,手还在发抖)草民……草民宫束班老木,见过陛下!
杨广:(指着空地)这天街,朕要让它成为天下最气派的大街,你们能做到吗?
石头:(大声)陛下放心!俺们一定把天街修得好好的,比您宫里的路还平!
(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杨广却笑了)
杨广:倒是个实在人。老木,你说说,这天街该怎么修?
老木:(定了定神)陛下,草民觉得,第一步先夯土,用石碾子反复压,让地面硬实;第二步铺砖,砖缝要用白灰填实,雨天不漏水;第三步修廊柱,柱子要用干透的松木,不容易糟;第四步装铺子门,门要做得厚实,还要好看,配得上天街的气派!
杨广:(点头)说得好。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要是修得好,朕有赏;要是修不好……
(老木赶紧磕头)
老木:草民保证,三个月内,一定把天街修好!
第二幕:憨货们的“热闹建造记”
场景三:天街工地,夯土现场
【时间】半月后,清晨
【布景】地上铺着一层新土,石头光着膀子,扛着一根粗木柱,正往石碾子上撞,几个民夫跟着喊号子,小墨拿着尺子量土的厚度,阿禾给大伙递水
(石头吼着号子,脸涨得通红,木柱撞在石碾子上,发出“咚”的一声,土面又往下陷了一点)
石头:(喘着气)师父!这土咋这么难夯?俺都撞了五十下了,还没到您说的厚度!
老木:(拿着鞭子,轻轻抽了抽石头的后背)憨货!力气用得太散了!要往下压,不是往前撞!你看老张他们,喊号子的时候,跟着节奏使劲,才省劲!
(老张走过来,拍了拍石头的肩膀)
老张:小伙子,听你师父的,俺们以前夯地基,都是跟着号子来,“一夯二夯,土变钢;三夯四夯,稳当当”,你试试!
(石头点点头,跟着老张的号子,再次扛起木柱,这次节奏稳了,土面果然陷得更均匀)
小墨:(跑过来)师父!土的厚度够了!俺量了,有三尺厚,往后下雨肯定陷不了!
阿禾:(端着水过来)师兄,快喝口水!你看你,汗都流到眼睛里了!
(老木看着几人,嘴角偷偷翘了翘,转身去检查木料,却看到王都头走了过来)
王都头:老木,陛下让人送了些新到的松木,说是给廊柱用的,你去瞅瞅?
老木:(眼睛一亮)好!俺这就去!石头,你接着夯土,别偷懒!
石头:(大声)知道了师父!
场景四:天街工地,廊柱建造现场
【时间】一月后,午后
【布景】几十根松木柱立在地基里,小墨正在给柱子画墨线,阿禾拿着刨子打磨柱子,老木蹲在一旁检查卯榫,石头正往柱子上绑横木
(小墨拿着炭笔,在柱子上画着横线,时不时退两步看看)
小墨:师父,这柱子的高度,俺按您说的,比屋檐低两尺,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顺着柱子流进屋里……
老木:(摸了摸柱子,又看了看墨线)嗯,线画得直,没歪。阿禾,打磨的时候仔细点,别把木刺留在上面,往后有人靠在柱子上,会扎着。
阿禾:(点头)知道啦师父!俺都用细砂纸磨了三遍了,比俺的手还光滑!
(石头扛着横木过来,想往柱子上放,却怎么也对不准卯榫)
石头:(急得满头汗)咋回事?俺明明量好了,咋对不上呢?
老木:(走过去,看了一眼)憨货!横木的卯头歪了一点,你没看出来?来,俺教你,把卯头削掉一点,再试试!
(老木拿起凿子,几下就把卯头削好了,石头再放横木,一下子就对上了)
石头:(咧嘴笑)师父您太厉害了!俺咋就没看出来呢?
(这时,几个民夫抬着几棵樱花树苗过来,老张走在前面)
老张:老木!陛下让人送樱花树来了,说是要种在廊柱旁边,等明年春天,满街都是花!
阿禾:(放下刨子,跑过去)樱花树?是不是粉粉的,像小裙子一样?
老张:(笑)对!俺以前在江南见过,开花的时候可好看了!
老木:(点头)好!石头,你跟老张去挖坑,坑要挖深点,让树根能扎稳!小墨,你接着画墨线,阿禾,你继续打磨柱子!
场景五:天街工地,铺子门制作现场
【时间】两月后,傍晚
【布景】临时搭建的木工棚里,几扇做好的木门靠在墙边,老木正在给门上漆,小墨在门上画花纹底稿,阿禾拿着刻刀雕花,石头在劈柴火,准备晚上煮面
(阿禾拿着刻刀,在门楣上小心翼翼地刻着牡丹,花瓣的纹路越来越清晰)
阿禾:(抬头)师父,您看这牡丹刻得怎么样?俺加了点卷草纹,会不会更好看?
老木:(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嗯,刻得不错,卷草纹加得也巧,不突兀。不过,花瓣的边缘要再圆润点,别太尖,显得凶。
阿禾:(点头)好!俺这就改!
小墨:(拿着底稿过来)师父,这扇门的花纹,俺想画凤凰,您看行吗?陛下说要显气派,凤凰最气派了!
老木:(接过底稿,看了看)画得挺好,就是凤凰的尾巴要再长点,展开的样子才好看。石头,柴火劈好了没?晚上煮面,给大伙加两个鸡蛋!
石头:(大声)好了师父!俺劈了一大堆,够煮十碗面的!
(王都头走进木工棚,手里拿着一个食盒)
王都头:老木,陛下听说你们天天熬夜干活,让人送了些点心过来,都是宫里的,你们尝尝!
阿禾:(眼睛亮了)宫里的点心?是不是甜的?俺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呢!
(王都头打开食盒,里面是桂花糕、芝麻酥,几人都凑了过来)
老木:(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王都头)都头,你也吃!这阵子多亏你照应,不然俺们这些憨货,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
王都头:(笑)你们哪是憨货?干活比谁都认真!陛下昨天还问起天街的进度,说要是照这个速度,月底就能完工了!
第三幕:天街落成,热闹非凡
场景六:天街,落成大典
【时间】隋大业元年,夏,清晨
【布景】天街两旁的廊柱立得整整齐齐,樱花树种在廊柱旁,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晃,铺子的门都漆成了朱红色,门楣上雕着牡丹、凤凰,街面铺着青石板,干干净净,远处,杨广带着文武百官走过来,百姓们围在街边,热闹非凡
(老木领着宫束班站在街边,石头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显得有些拘谨,小墨手里拿着草图,不时看看建成的天街,阿禾的双丫髻上别着一朵小野花)
杨广:(走到老木面前,笑着说)老木,这天街修得好!比朕想象的还要气派!
老木:(赶紧磕头)这都是陛下的福气,草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杨广:(抬手让老木起来)别谦虚了!你看这街面,平平整整;这廊柱,稳稳当当;这铺子门,又好看又结实,都是你们的功劳!朕赏你们宫束班黄金百两,再赐一块“巧匠班”的匾额!
(侍卫端着黄金和匾额过来,石头眼睛都看直了,阿禾忍不住拍手)
阿禾:(小声)师父!有黄金了!俺们以后不用再住破庙了!
小墨:(看着天街,眼圈有点红)师父,俺以前画的草图,没想到真的建成了,比俺画的还好看!
石头:(挠挠头)师父,俺以后还要跟着您,修更多的路,更多的门!
(杨广看着几人,笑着对文武百官说)
杨广:这宫束班,看着像憨货,干起活来却不含糊!这天街,往后就是洛阳城的门面,也是大隋的门面!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往街面上扔花瓣,有的拿着点心递给宫束班,老张走过来,给老木递了一碗酒)
老张:老木,喝碗酒!这天街落成,俺们以后出门也方便了!
老木:(接过酒碗,喝了一口)好!这酒够劲!都头,小墨,石头,阿禾,来,咱们也喝一口,庆祝天街落成!
(几人围在一起,拿着酒碗,虽然动作笨拙,却笑得格外开心,街边的百姓还在欢呼,铺子的门一扇扇打开,有人开始摆摊卖货,吆喝声、笑声混在一起,整个天街,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阿禾:(指着远处的樱花树)师父,等明年春天,樱花树开花了,天街肯定更好看!
老木:(看着热闹的天街,又看了看身边的徒弟们,嘴角扬起)是啊,到时候咱们再来看看,看看咱们这些憨货,建出来的天街,有多热闹!
(阳光洒在天街上,青石板反射着光,廊柱的影子拉得很长,樱花树的叶子在风里晃,百姓们的笑声、吆喝声,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宫束班的几人,站在这热闹里,脸上满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