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画面切回明朝洪武二年的朝堂,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手里捧着那枚历经数百年的钱镠铁卷
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铭文,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探究。“这就是唐昭宗赐给钱镠的铁卷?千年了,竟还这么完好。”
钱家子弟跪在殿下,大气都不敢喘。
只见朱元璋从腰间解下佩刀,刀鞘“哐当”落地,他握着刀柄,小心翼翼地对着铁卷第一行最后一个“塑”字刮去——铁屑簌簌落下,原本的字迹被刮出一道浅痕,却没损伤其他铭文。
“陛下,您这是……” 钱家子弟吓得脸色发白,以为皇帝要毁了铁卷。
朱元璋却把刀一收,笑着把铁卷递回去:“朕给它添个‘防伪标识’,往后再有人仿造,一看这刮痕便知真假。”
他虽对功臣严苛,却对这枚承载千年历史的铁卷格外客气,不仅亲手递还,还特意吩咐内侍:“送钱家子弟出宫,好生招待。”
大明的朱元璋看着光屏里的自己,忍不住感慨:“当年见这铁卷,只觉得稀罕——唐朝的物件,能传到咱大明,还这么完整,刮个痕做记号,也是想让它再传得久些。”
【画面一转,来到洪武二十四年。解说声陡然凝重:“钱家的好日子,终究还是遇到了坎——钱镠的后人,建昌知府钱用勤,被查出贪腐,涉案白银数千两。
要知道,朱元璋对贪腐恨之入骨,哪怕是开国功臣,贪了十两银子都要剥皮实草,更别提一个前朝贵族的后代。”】
钱用勤被关在大牢里,钱家上下慌作一团。就在这时,钱用勤的儿子钱怞抱着一个锦盒
一路哭着闯到皇宫外,跪在宫门前大喊:“臣有钱家祖传铁卷,求陛下开恩!”
“唐朝的铁卷,找明朝的皇帝求情?”
大汉的刘邦看得直皱眉,对着吕雉道,“这钱家人是不是慌糊涂了?咱当年的铁卷在汉朝管用
到了明朝还有啥用?朱元璋自己发的铁卷都不管用,还能认唐朝的?”
嬴政也摇着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律法一朝规。唐朝的免死承诺,明朝的皇帝凭什么认?这钱怞,怕是要白跑一趟。”
【宫门将钱怞和铁卷带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着案上的铁卷,又看了看下面跪着的钱怞
脸色阴沉:“钱用勤贪赃枉法,按律当斩,你拿这唐朝的铁卷来,是想替他免死?”
钱怞磕得头破血流:“陛下,先祖钱镠当年得唐帝赐铁卷,可免九死;如今家父犯错,臣不敢求陛下免死,只求陛下看在铁卷千年传承的份上,饶家父一命!”
朱元璋拿起铁卷,翻来覆去地看——当年他刮的那道痕还在,铭文里“免九死”的字样清晰可见。他沉默了许久,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要杀了!肯定要杀了!”
朱元璋身边的徐达小声嘀咕,“陛下最恨贪腐,哪会因为一枚前朝铁卷破例?”
可谁也没料到,朱元璋突然把铁卷一放,对着内侍道:“传朕旨意,钱用勤贪腐属实,念其先祖钱镠有功于社稷,且有唐朝铁卷为证,免其死罪,贬为庶人,铁卷还予钱家。”
“什么?!” 殿内外的人都惊呆了,连钱怞自己都不敢相信,趴在地上连连磕头:“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大唐的唐昭宗看着光屏,眼睛都瞪圆了:“朕当年赐的铁卷,竟然在明朝还能用?朱元璋这小子,竟认朕的承诺?”
他当年赐铁卷,只是为了拉拢钱镠,从没想着这承诺能跨越好几个朝代,还能救钱家人的命。
朱元璋看着光屏里的结局,也有些意外:“当年为啥饶了钱用勤?一是这铁卷确实稀罕,千年的物件,毁了可惜;
二是钱镠当年治理吴越,让百姓安居乐业,是个好官,咱不能让好官的后代死得太冤;再者……也是给唐朝几分面子
毕竟是前朝的开国信物,认了它,也算是认了华夏的传承。”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刷得飞快,满是惊讶与调侃:
“最牛‘跨朝代通行证’:唐朝的铁卷,明朝的皇帝认,这含金量比金砖还高!”
“朱元璋:我自己的铁卷是催命符,唐朝的铁卷是免死符——主打一个双标。”
“钱用勤:我贪了,但我祖宗牛,我有唐朝铁卷,我活了! 其他贪官:我贪了,我有明朝铁卷,我死了!”
“朱元璋对贪腐:零容忍! 朱元璋对唐朝铁卷:给个面子,这次算了。”
“这铁卷才是真·免死金牌!刘邦的、朱元璋的都得靠边站,人家能跨朝代生效!”】
林远看着屏幕里的剧情,忍不住笑了:“这钱镠铁卷,真是把‘传奇’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不仅能藏深山、沉深海,还能跨朝代救人。
朱元璋虽然狠,但在这枚铁卷面前,还是给了历史和传承一个面子。”
刘邦摸着下巴:“看来这铁卷的分量,不在‘免死承诺’,而在它背后的历史。朱元璋认的不是唐朝的承诺,是钱镠的功绩,是这千年的传承。”
李世民点头:“看政绩,钱镠当年为民治水、保一方平安,这份功绩,值得后世帝王高看一眼。
朱元璋赦免钱用勤,既是给唐朝面子,也是给‘为民者’面子。”
嬴政则道:“这铁卷,早已不是一块铁
而是华夏历史的‘见证者’。谁认它,谁就是认这份传承——朱元璋做得,不算错。”
【钱怞抱着铁卷走出皇宫的画面:阳光洒在锦盒上,铁卷的刮痕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时光,能改变王朝,能改变律法,却改不了人们对“功绩”的尊重,对“传承”的守护。】
而大明的朱元璋,看着那道自己当年刮下的痕,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意。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
当年一个小小的“防伪标识”,竟成了这千年铁卷在明朝“生效”的见证,成了一段跨朝代传奇的注脚。
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铭文,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探究。“这就是唐昭宗赐给钱镠的铁卷?千年了,竟还这么完好。”
钱家子弟跪在殿下,大气都不敢喘。
只见朱元璋从腰间解下佩刀,刀鞘“哐当”落地,他握着刀柄,小心翼翼地对着铁卷第一行最后一个“塑”字刮去——铁屑簌簌落下,原本的字迹被刮出一道浅痕,却没损伤其他铭文。
“陛下,您这是……” 钱家子弟吓得脸色发白,以为皇帝要毁了铁卷。
朱元璋却把刀一收,笑着把铁卷递回去:“朕给它添个‘防伪标识’,往后再有人仿造,一看这刮痕便知真假。”
他虽对功臣严苛,却对这枚承载千年历史的铁卷格外客气,不仅亲手递还,还特意吩咐内侍:“送钱家子弟出宫,好生招待。”
大明的朱元璋看着光屏里的自己,忍不住感慨:“当年见这铁卷,只觉得稀罕——唐朝的物件,能传到咱大明,还这么完整,刮个痕做记号,也是想让它再传得久些。”
【画面一转,来到洪武二十四年。解说声陡然凝重:“钱家的好日子,终究还是遇到了坎——钱镠的后人,建昌知府钱用勤,被查出贪腐,涉案白银数千两。
要知道,朱元璋对贪腐恨之入骨,哪怕是开国功臣,贪了十两银子都要剥皮实草,更别提一个前朝贵族的后代。”】
钱用勤被关在大牢里,钱家上下慌作一团。就在这时,钱用勤的儿子钱怞抱着一个锦盒
一路哭着闯到皇宫外,跪在宫门前大喊:“臣有钱家祖传铁卷,求陛下开恩!”
“唐朝的铁卷,找明朝的皇帝求情?”
大汉的刘邦看得直皱眉,对着吕雉道,“这钱家人是不是慌糊涂了?咱当年的铁卷在汉朝管用
到了明朝还有啥用?朱元璋自己发的铁卷都不管用,还能认唐朝的?”
嬴政也摇着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律法一朝规。唐朝的免死承诺,明朝的皇帝凭什么认?这钱怞,怕是要白跑一趟。”
【宫门将钱怞和铁卷带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着案上的铁卷,又看了看下面跪着的钱怞
脸色阴沉:“钱用勤贪赃枉法,按律当斩,你拿这唐朝的铁卷来,是想替他免死?”
钱怞磕得头破血流:“陛下,先祖钱镠当年得唐帝赐铁卷,可免九死;如今家父犯错,臣不敢求陛下免死,只求陛下看在铁卷千年传承的份上,饶家父一命!”
朱元璋拿起铁卷,翻来覆去地看——当年他刮的那道痕还在,铭文里“免九死”的字样清晰可见。他沉默了许久,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要杀了!肯定要杀了!”
朱元璋身边的徐达小声嘀咕,“陛下最恨贪腐,哪会因为一枚前朝铁卷破例?”
可谁也没料到,朱元璋突然把铁卷一放,对着内侍道:“传朕旨意,钱用勤贪腐属实,念其先祖钱镠有功于社稷,且有唐朝铁卷为证,免其死罪,贬为庶人,铁卷还予钱家。”
“什么?!” 殿内外的人都惊呆了,连钱怞自己都不敢相信,趴在地上连连磕头:“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大唐的唐昭宗看着光屏,眼睛都瞪圆了:“朕当年赐的铁卷,竟然在明朝还能用?朱元璋这小子,竟认朕的承诺?”
他当年赐铁卷,只是为了拉拢钱镠,从没想着这承诺能跨越好几个朝代,还能救钱家人的命。
朱元璋看着光屏里的结局,也有些意外:“当年为啥饶了钱用勤?一是这铁卷确实稀罕,千年的物件,毁了可惜;
二是钱镠当年治理吴越,让百姓安居乐业,是个好官,咱不能让好官的后代死得太冤;再者……也是给唐朝几分面子
毕竟是前朝的开国信物,认了它,也算是认了华夏的传承。”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刷得飞快,满是惊讶与调侃:
“最牛‘跨朝代通行证’:唐朝的铁卷,明朝的皇帝认,这含金量比金砖还高!”
“朱元璋:我自己的铁卷是催命符,唐朝的铁卷是免死符——主打一个双标。”
“钱用勤:我贪了,但我祖宗牛,我有唐朝铁卷,我活了! 其他贪官:我贪了,我有明朝铁卷,我死了!”
“朱元璋对贪腐:零容忍! 朱元璋对唐朝铁卷:给个面子,这次算了。”
“这铁卷才是真·免死金牌!刘邦的、朱元璋的都得靠边站,人家能跨朝代生效!”】
林远看着屏幕里的剧情,忍不住笑了:“这钱镠铁卷,真是把‘传奇’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不仅能藏深山、沉深海,还能跨朝代救人。
朱元璋虽然狠,但在这枚铁卷面前,还是给了历史和传承一个面子。”
刘邦摸着下巴:“看来这铁卷的分量,不在‘免死承诺’,而在它背后的历史。朱元璋认的不是唐朝的承诺,是钱镠的功绩,是这千年的传承。”
李世民点头:“看政绩,钱镠当年为民治水、保一方平安,这份功绩,值得后世帝王高看一眼。
朱元璋赦免钱用勤,既是给唐朝面子,也是给‘为民者’面子。”
嬴政则道:“这铁卷,早已不是一块铁
而是华夏历史的‘见证者’。谁认它,谁就是认这份传承——朱元璋做得,不算错。”
【钱怞抱着铁卷走出皇宫的画面:阳光洒在锦盒上,铁卷的刮痕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时光,能改变王朝,能改变律法,却改不了人们对“功绩”的尊重,对“传承”的守护。】
而大明的朱元璋,看着那道自己当年刮下的痕,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意。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
当年一个小小的“防伪标识”,竟成了这千年铁卷在明朝“生效”的见证,成了一段跨朝代传奇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