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十五年的盛夏,赤日炎炎,而靖朝内外局势的热度,比这天气更为灼人。南洋一声惊雷,震动了四方;朝堂之上,帝心终显,乾坤初定;而技术的曙光与边疆的铁血,则共同勾勒着帝国未来的轮廓。
安汶岛的战事,比预想中更为顺利,也更为残酷。
得到旧港宣慰使林远志的密令和隐约的朝廷背书后,南洋水师分舰队指挥官陈璘不再犹豫。他联合了安汶岛头人阿卜杜勒等人发动的土着起义,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对葡萄牙人在岛上的主要据点——那座名为“圣约翰”的石质堡垒,发起了突袭。
战斗从海上和陆地同时打响。四艘靖朝大战舰在雾气的掩护下逼近海岸,侧舷火炮对准堡垒猛烈轰击,压制守军火力。与此同时,数百名陆战队员在起义土着的引导下,从葡萄牙人防御相对薄弱的侧后悬崖攀援而上,发起冲锋。堡垒内的葡萄牙守军不足两百,且分散在几个炮台,面对内外夹击,顿时陷入混乱。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葡萄牙人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依托坚固的堡垒进行抵抗,火绳枪的射击给进攻的陆战队和土着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然而,在靖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炮面前,尤其是在土着起义切断了其水源补给后,抵抗逐渐变得无力。
午后,堡垒大门被靖军用炸药炸开,残余的葡萄牙守军在一名低级军官的带领下投降。此战,击毙葡军八十余人,俘虏近百,缴获火炮十余门及大量物资。靖军陆战队伤亡数十人,参与起义的土着伤亡过百。
陈璘迅速接管了堡垒,将其更名为“镇南堡”,并升起了日月同辉旗。他遵照林远志的事前指示,立刻宣布安汶岛归附靖朝,设立“安汶宣慰司”,由阿卜杜勒等有功土着头人协助管理,并承诺保护岛上居民信仰自由,同时宣布靖朝拥有岛上丁香等香料的专营权。
安汶岛易帜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南洋。葡萄牙人震怒,其在果阿的总督发出严厉抗议,并开始集结船只,试图报复。荷兰人则心情复杂,一方面乐见老对手葡萄牙受挫,另一方面也对靖朝如此强势的南下扩张感到极度不安和警惕,其巴达维亚总部下令所有商馆和舰队保持高度戒备。
旧港宣慰司内,林远志在接到捷报后,长长舒了一口气,但随即又绷紧了神经。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一方面紧急向朝廷详细禀报战况并自请处分,另一方面,命令陈璘加紧修复镇南堡防御,囤积物资,并派出使者前往特尔纳特、蒂多雷等土邦,通报安汶之事,施加压力,试图趁热打铁,一举瓦解葡、荷在南洋的联盟体系。
南洋的棋局,因安汶这颗棋子的落下,瞬间进入了中盘绞杀阶段,波谲云诡,杀机四伏。
安汶岛的消息传回京城,再次在朝堂引发了激烈争论。保守派官员抓住林远志“擅启边衅”这一点,猛烈抨击开拓派“好大喜功”、“轻启边衅”,要求严惩林远志,并立刻从安汶岛撤军,向葡萄牙道歉。
然而,这一次,皇帝楚骁的态度异常明确。他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首先肯定了林远志和陈璘的功绩:“林远志、陈璘等,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扬我国威于南洋,拓土安民,功大于过!传朕旨意,嘉奖有功将士,林远志晋爵一等,陈璘擢升水师副将,安汶宣慰司正式设立,归旧港管辖!”
此言一出,开拓派士气大振,保守派则面面相觑。紧接着,楚骁话锋一转,提到了“靖海商社”之事。
“至于设立商社之议,”楚骁目光扫过屏息凝神的众臣,最后在皇次子楚琙脸上停留片刻,“琙儿用心良苦,所奏章程,朕已详阅。然兹事体大,牵涉甚广,仓促行之,恐生流弊。皇长子琰所虑,不无道理。”
楚琙的脸色微微发白,而楚琰则依旧沉稳。
楚骁继续道:“故此,靖海商社之议,暂且搁置。”
就在众人以为皇帝要完全转向保守时,他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安排:“然海外拓殖、贸易之事,确需专营统筹,旧制不合时宜。朕决定,于户部下增设‘海事总局’,统管一切海外商埠、贸易、征税、移民及与西洋诸国交涉事宜。由程青兼任首任总办。”
这是一个典型的折中方案。没有给予商社那样超然的独立权力,而是将其功能纳入传统的官僚体系之内,由皇帝信任的程青执掌,既体现了对海外事务的重视,又确保了朝廷的绝对控制。
更意味深长的是人事安排:“皇长子琰,性情沉稳,通达政事,即日起,协理户部、工部,主持北疆军屯、漕运改制及国内矿冶、织造等事宜。”
“皇次子琙,锐意进取,熟知海事,即日起,协理兵部、及新设之海事总局,关注水师建设、海外拓殖及与西洋诸国交往之事。”
这道旨意,清晰地划分了两位皇子的职责范围:楚琰主内,稳固根基;楚琙主外,开拓进取。既发挥了他们各自的长处,也隐含了让他们在各自领域竞争、互相制衡的深意。帝心如此,乾坤初定。朝臣们立刻领会了圣意,原本激烈的争论瞬间平息,纷纷领旨。一场可能引发朝局动荡的储位之争,被楚骁以高超的政治手腕,暂时导入了可控的轨道。
随着“盘根密封”和“铁肋木壳”两大技术难题取得突破,福州船厂和格物院信心大增。在皇帝明确支持海外拓展的激励下,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被提上日程——设计建造一级全新的、专门用于远洋巡弋和作战的蒸汽明轮辅助动力战舰,暂定名为“靖海级”。
王徵、吴昶与船厂大匠们日夜不休,根据“破浪”号的经验教训,绘制着新的蓝图。“靖海级”设计排水量更大,采用铁肋木壳结构以承载重炮和蒸汽机;明轮设计进行了优化,试图减少阻力并改善转向;计划装备二十八门至三十二门新式火炮;最重要的是,它将拥有一台经过可靠性改进的“龙吟贰型”蒸汽机,使其在无风条件下仍能保持可观的航速和机动性。
与此同时,在吴昶的授意下,格物院内部一个更激进的小组开始了秘密研究——尝试将小型化的蒸汽机安装到特制的车架上,看看是否能实现“无马自行”。这个被戏称为“铁马”或“飞马”的项目,目前还停留在粗糙的模型和图纸阶段,其产生的噪音、震动和可怜的可靠性让人啼笑皆非,但它代表的,是格物院那永不满足、试图将蒸汽之力应用于陆地的探索精神。尽管前路漫漫,但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
就在南洋和朝堂风云变幻之际,北疆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沙俄哥萨克显然无法容忍靖朝在其东进路线上设置的堡垒防线。夏季,草木丰茂,利于机动,雅库茨克的沙俄指挥官集结了约八百名哥萨克士兵和数百名被迫征召的土着仆从军,携带数门火炮,突然南下,目标直指靖朝最前沿的“靖北堡”。
麴义早已通过侦察和归附部落的情报得知了沙俄的动向。他并未被动防守,而是制定了“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策略。他命令靖北堡守军做出顽强抵抗但力有不支的假象,逐步后撤,吸引沙俄军队深入。
哥萨克人果然中计,见靖北堡“防守薄弱”,兴奋地发起猛攻。就在他们大部分兵力投入攻城之际,麴义亲率两千精锐,包括那支千人的“快枪营”和一千蒙古骑兵,从其侧翼和后方突然杀出!
战斗在靖北堡外的旷野上激烈展开。靖军的“快枪营”以密集的火力大量杀伤暴露在野外的哥萨克士兵,而蒙古骑兵则充分发挥其机动性,反复冲击沙俄军队的侧翼和辎重队。哥萨克人虽然悍勇,火器犀利,但在靖军有准备的伏击和优势兵力面前,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激战持续半日,沙俄军队伤亡惨重,指挥官见势不妙,下令丢弃火炮和重伤员,狼狈向北溃逃。麴义挥军追击数十里,再次给予其沉重打击。此役,毙伤俘获哥萨克及仆从军近五百人,缴获火炮五门,火铳百余支,极大地打击了沙俄在东线的气焰。
捷报传至京城,楚骁大喜,再次厚赏麴义及北疆将士。经此一役,沙俄短期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北疆局势暂时稳定,靖朝的北部防线,经历战火洗礼,变得更加坚固。
处理完安汶、朝堂、北疆的一系列大事,楚骁独自站在寰宇图前,目光深邃。
南洋,他投下了一子,打破了平衡,引发了新的挑战,但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朝堂,他平衡了儿子与朝臣,将开拓的激情纳入了稳固的框架,确保了帝国的稳定。
北疆,他用铁血扞卫了疆土,挫败了强邻的野心。
而格物院,则默默为他积蓄着未来决胜的力量。
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与算计之中。他追求的,并非一时的狂飙突进,而是在均衡下的稳健进取。他既要帝国的版图扩张,也要内部的安定繁荣;既要技术的飞跃,也要社会的稳定;既要儿子的才干得以施展,也要皇权的绝对稳固。
“告诉程青,海事总局首要之务,是制定详细的南洋贸易与防御方略,稳住安汶,联络旧港,谨慎应对葡、荷反应。”
“告诉琙儿,多去海事总局行走,多看,多学,少说。实务比空谈更重要。”
“告诉琰儿,北疆新定,屯田、移民需加紧,要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告诉王徵、吴昶,‘靖海级’可加快,所需资源,优先拨付。”
一道道指令发出,帝国这艘巨轮,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浪颠簸后,再次调整好了姿态,沿着皇帝设定的航向,向着那浩瀚无垠的未来,坚定地破浪前行。惊雷已过,乾坤初定,而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在等待书写。
安汶岛的战事,比预想中更为顺利,也更为残酷。
得到旧港宣慰使林远志的密令和隐约的朝廷背书后,南洋水师分舰队指挥官陈璘不再犹豫。他联合了安汶岛头人阿卜杜勒等人发动的土着起义,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对葡萄牙人在岛上的主要据点——那座名为“圣约翰”的石质堡垒,发起了突袭。
战斗从海上和陆地同时打响。四艘靖朝大战舰在雾气的掩护下逼近海岸,侧舷火炮对准堡垒猛烈轰击,压制守军火力。与此同时,数百名陆战队员在起义土着的引导下,从葡萄牙人防御相对薄弱的侧后悬崖攀援而上,发起冲锋。堡垒内的葡萄牙守军不足两百,且分散在几个炮台,面对内外夹击,顿时陷入混乱。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葡萄牙人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依托坚固的堡垒进行抵抗,火绳枪的射击给进攻的陆战队和土着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然而,在靖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炮面前,尤其是在土着起义切断了其水源补给后,抵抗逐渐变得无力。
午后,堡垒大门被靖军用炸药炸开,残余的葡萄牙守军在一名低级军官的带领下投降。此战,击毙葡军八十余人,俘虏近百,缴获火炮十余门及大量物资。靖军陆战队伤亡数十人,参与起义的土着伤亡过百。
陈璘迅速接管了堡垒,将其更名为“镇南堡”,并升起了日月同辉旗。他遵照林远志的事前指示,立刻宣布安汶岛归附靖朝,设立“安汶宣慰司”,由阿卜杜勒等有功土着头人协助管理,并承诺保护岛上居民信仰自由,同时宣布靖朝拥有岛上丁香等香料的专营权。
安汶岛易帜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南洋。葡萄牙人震怒,其在果阿的总督发出严厉抗议,并开始集结船只,试图报复。荷兰人则心情复杂,一方面乐见老对手葡萄牙受挫,另一方面也对靖朝如此强势的南下扩张感到极度不安和警惕,其巴达维亚总部下令所有商馆和舰队保持高度戒备。
旧港宣慰司内,林远志在接到捷报后,长长舒了一口气,但随即又绷紧了神经。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一方面紧急向朝廷详细禀报战况并自请处分,另一方面,命令陈璘加紧修复镇南堡防御,囤积物资,并派出使者前往特尔纳特、蒂多雷等土邦,通报安汶之事,施加压力,试图趁热打铁,一举瓦解葡、荷在南洋的联盟体系。
南洋的棋局,因安汶这颗棋子的落下,瞬间进入了中盘绞杀阶段,波谲云诡,杀机四伏。
安汶岛的消息传回京城,再次在朝堂引发了激烈争论。保守派官员抓住林远志“擅启边衅”这一点,猛烈抨击开拓派“好大喜功”、“轻启边衅”,要求严惩林远志,并立刻从安汶岛撤军,向葡萄牙道歉。
然而,这一次,皇帝楚骁的态度异常明确。他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首先肯定了林远志和陈璘的功绩:“林远志、陈璘等,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扬我国威于南洋,拓土安民,功大于过!传朕旨意,嘉奖有功将士,林远志晋爵一等,陈璘擢升水师副将,安汶宣慰司正式设立,归旧港管辖!”
此言一出,开拓派士气大振,保守派则面面相觑。紧接着,楚骁话锋一转,提到了“靖海商社”之事。
“至于设立商社之议,”楚骁目光扫过屏息凝神的众臣,最后在皇次子楚琙脸上停留片刻,“琙儿用心良苦,所奏章程,朕已详阅。然兹事体大,牵涉甚广,仓促行之,恐生流弊。皇长子琰所虑,不无道理。”
楚琙的脸色微微发白,而楚琰则依旧沉稳。
楚骁继续道:“故此,靖海商社之议,暂且搁置。”
就在众人以为皇帝要完全转向保守时,他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安排:“然海外拓殖、贸易之事,确需专营统筹,旧制不合时宜。朕决定,于户部下增设‘海事总局’,统管一切海外商埠、贸易、征税、移民及与西洋诸国交涉事宜。由程青兼任首任总办。”
这是一个典型的折中方案。没有给予商社那样超然的独立权力,而是将其功能纳入传统的官僚体系之内,由皇帝信任的程青执掌,既体现了对海外事务的重视,又确保了朝廷的绝对控制。
更意味深长的是人事安排:“皇长子琰,性情沉稳,通达政事,即日起,协理户部、工部,主持北疆军屯、漕运改制及国内矿冶、织造等事宜。”
“皇次子琙,锐意进取,熟知海事,即日起,协理兵部、及新设之海事总局,关注水师建设、海外拓殖及与西洋诸国交往之事。”
这道旨意,清晰地划分了两位皇子的职责范围:楚琰主内,稳固根基;楚琙主外,开拓进取。既发挥了他们各自的长处,也隐含了让他们在各自领域竞争、互相制衡的深意。帝心如此,乾坤初定。朝臣们立刻领会了圣意,原本激烈的争论瞬间平息,纷纷领旨。一场可能引发朝局动荡的储位之争,被楚骁以高超的政治手腕,暂时导入了可控的轨道。
随着“盘根密封”和“铁肋木壳”两大技术难题取得突破,福州船厂和格物院信心大增。在皇帝明确支持海外拓展的激励下,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被提上日程——设计建造一级全新的、专门用于远洋巡弋和作战的蒸汽明轮辅助动力战舰,暂定名为“靖海级”。
王徵、吴昶与船厂大匠们日夜不休,根据“破浪”号的经验教训,绘制着新的蓝图。“靖海级”设计排水量更大,采用铁肋木壳结构以承载重炮和蒸汽机;明轮设计进行了优化,试图减少阻力并改善转向;计划装备二十八门至三十二门新式火炮;最重要的是,它将拥有一台经过可靠性改进的“龙吟贰型”蒸汽机,使其在无风条件下仍能保持可观的航速和机动性。
与此同时,在吴昶的授意下,格物院内部一个更激进的小组开始了秘密研究——尝试将小型化的蒸汽机安装到特制的车架上,看看是否能实现“无马自行”。这个被戏称为“铁马”或“飞马”的项目,目前还停留在粗糙的模型和图纸阶段,其产生的噪音、震动和可怜的可靠性让人啼笑皆非,但它代表的,是格物院那永不满足、试图将蒸汽之力应用于陆地的探索精神。尽管前路漫漫,但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
就在南洋和朝堂风云变幻之际,北疆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沙俄哥萨克显然无法容忍靖朝在其东进路线上设置的堡垒防线。夏季,草木丰茂,利于机动,雅库茨克的沙俄指挥官集结了约八百名哥萨克士兵和数百名被迫征召的土着仆从军,携带数门火炮,突然南下,目标直指靖朝最前沿的“靖北堡”。
麴义早已通过侦察和归附部落的情报得知了沙俄的动向。他并未被动防守,而是制定了“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策略。他命令靖北堡守军做出顽强抵抗但力有不支的假象,逐步后撤,吸引沙俄军队深入。
哥萨克人果然中计,见靖北堡“防守薄弱”,兴奋地发起猛攻。就在他们大部分兵力投入攻城之际,麴义亲率两千精锐,包括那支千人的“快枪营”和一千蒙古骑兵,从其侧翼和后方突然杀出!
战斗在靖北堡外的旷野上激烈展开。靖军的“快枪营”以密集的火力大量杀伤暴露在野外的哥萨克士兵,而蒙古骑兵则充分发挥其机动性,反复冲击沙俄军队的侧翼和辎重队。哥萨克人虽然悍勇,火器犀利,但在靖军有准备的伏击和优势兵力面前,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激战持续半日,沙俄军队伤亡惨重,指挥官见势不妙,下令丢弃火炮和重伤员,狼狈向北溃逃。麴义挥军追击数十里,再次给予其沉重打击。此役,毙伤俘获哥萨克及仆从军近五百人,缴获火炮五门,火铳百余支,极大地打击了沙俄在东线的气焰。
捷报传至京城,楚骁大喜,再次厚赏麴义及北疆将士。经此一役,沙俄短期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北疆局势暂时稳定,靖朝的北部防线,经历战火洗礼,变得更加坚固。
处理完安汶、朝堂、北疆的一系列大事,楚骁独自站在寰宇图前,目光深邃。
南洋,他投下了一子,打破了平衡,引发了新的挑战,但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朝堂,他平衡了儿子与朝臣,将开拓的激情纳入了稳固的框架,确保了帝国的稳定。
北疆,他用铁血扞卫了疆土,挫败了强邻的野心。
而格物院,则默默为他积蓄着未来决胜的力量。
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与算计之中。他追求的,并非一时的狂飙突进,而是在均衡下的稳健进取。他既要帝国的版图扩张,也要内部的安定繁荣;既要技术的飞跃,也要社会的稳定;既要儿子的才干得以施展,也要皇权的绝对稳固。
“告诉程青,海事总局首要之务,是制定详细的南洋贸易与防御方略,稳住安汶,联络旧港,谨慎应对葡、荷反应。”
“告诉琙儿,多去海事总局行走,多看,多学,少说。实务比空谈更重要。”
“告诉琰儿,北疆新定,屯田、移民需加紧,要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告诉王徵、吴昶,‘靖海级’可加快,所需资源,优先拨付。”
一道道指令发出,帝国这艘巨轮,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浪颠簸后,再次调整好了姿态,沿着皇帝设定的航向,向着那浩瀚无垠的未来,坚定地破浪前行。惊雷已过,乾坤初定,而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在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