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做生意,这是必修课-《重生1975,我靠赶海养娇妻》

  周副县长赶紧招呼工作人员过来维持秩序:“都冷静点!冷静点!有话好好说!”

  陈诚扫了一眼这群村民,心里暗暗盘算。

  这些人来得正好,他正愁着一千亩地不够用呢。

  “大家先别急,”

  陈诚抬高了声音,“我陈诚做事,向来公平公正。既然大家有这个意愿,那咱们就坐下来好好谈。”

  他转头对周副县长说:“周县长,麻烦您帮忙安排一下,把几个村的村支书都叫过来开个会,把土地流转的事情统一说清楚。”

  周副县长连忙点头:“好!好!我马上安排!”

  看着陈诚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穆勒博士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陈先生,看来你不仅懂商业,也懂得如何处理基层关系。”

  “在中国做生意,这是必修课,”

  陈诚笑了笑,“穆勒博士,要不咱们先去看看设备安装的场地?”

  “可以。”

  穆勒博士点点头,跟着陈诚往工地深处走去。

  李教授落在后面,看着陈诚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啊。

  既有商业头脑,又懂得为民着想,还能把这么复杂的项目推进得这么顺利。

  如果全国都能多几个这样的企业家,何愁国家农业现代化推不动?

  正想着,身边的助理凑过来,小声说:“李教授,县里通知,明天省农业厅的领导要过来视察。”

  “省厅的领导?”

  李教授一愣,“这么快?”

  “是啊,听说是陈总的项目惊动了省里,农业厅的张厅长亲自带队。”

  李教授笑了:“看来这个项目,影响比我想的还要大啊。”

  ……

  当晚,清河县招待所。

  陈诚难得清闲,坐在房间里整理着资料。

  桌上摊开的是这段时间的各项支出明细,光是土地租金就支出去了将近五百万,加上基建费用、设备采购、专家顾问费,总投入已经超过两千万。

  这还只是开始。

  后续的温室建设、设备安装、种苗采购、人员培训……每一项都是烧钱的大户。

  陈诚揉了揉太阳穴,点上一根烟。

  好在红星厂的利润足够支撑这些开支,再加上霍家的资金注入,资金链暂时还算稳定。

  正想着,房门被敲响了。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郭晓莹。

  她手里端着一个保温杯,里面是热腾腾的红枣枸杞茶。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郭晓莹把茶杯放在桌上,看着陈诚满脸疲惫的样子,有些心疼,“你这段时间太拼了,身体扛得住吗?”

  “没事,”

  陈诚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不是关键时期嘛,必须盯紧了。”

  郭晓莹在他旁边坐下,拿起桌上的明细表看了看:“两千多万……咱们家底都快掏空了吧?”

  “差不多,”

  陈诚没有隐瞒,“不过你放心,这笔投资肯定能回本,而且回报率会很高。”

  “我倒不是担心钱的事,”

  郭晓莹放下账单,“我是担心你。你看看你,这半个月瘦了一圈,头发都白了几根。”

  陈诚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笑着说:“有吗?我怎么没发现?”

  “你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照镜子?”

  郭晓莹白了他一眼,“念安都问我,爸爸怎么总不在家。”

  听到儿子的名字,陈诚心里一软。

  “等这阵子忙完,我就陪你们娘俩好好玩几天。”

  “算了吧,你这句话我都听腻了,”

  郭晓莹叹了口气,“不过这次的项目确实重要,我理解。”

  她站起身,走到陈诚身后,伸手给他按摩肩膀。

  “你就是心太大,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做。你看看人家霍明轩,不也是甩手掌柜吗?”

  “霍明轩有资本当甩手掌柜,我不行,”

  陈诚闭上眼睛,享受着妻子的按摩,“我这是第一次搞这么大的项目,必须亲力亲为,不能出半点差错。”

  “那明天省里的领导要来,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陈诚睁开眼,眼里闪过一丝精光,“这次省厅领导来,正是个好机会。如果能拿到省里的政策支持,咱们的项目就能更快落地。”

  郭晓莹停下手上的动作:“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陈诚神秘一笑,拉着妻子的手,“晓莹,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少来这套,”

  郭晓莹脸一红,抽回手,“行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她转身走到门口,回头看了陈诚一眼:“记住你说的话,忙完了陪我和念安好好玩几天。”

  “一定。”

  门关上了,房间里重新恢复安静。

  陈诚靠在椅背上,脑子里快速过着明天的安排。

  省厅领导来视察,这可不是简单的走过场。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天一早,清河县政府大院里就热闹起来了。

  县委书记亲自坐镇,各部门一把手全部到场。

  上午十点整,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大院。

  省农业厅的张厅长下了车,身后跟着一大票随行人员。

  “张厅长!欢迎欢迎!”

  县委书记快步迎上去,满脸堆笑。

  张厅长五十出头,戴着副黑框眼镜,整个人透着股官员特有的威严。

  他和县委书记握了握手,寒暄几句,然后说:“听说清河县有个企业家,搞了个农业现代化项目,省里很重视,我今天就是专门来看看的。”

  “是是是,”

  县委书记连连点头,“就是咱们县的诚安达集团,陈诚陈总搞的。张厅长,陈总已经在项目现场等着了,咱们现在就过去?”

  “好,走吧。”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赶往工地。

  陈诚早已在工地入口等候,身边站着霍明轩、李教授和穆勒博士。

  看到省厅领导的车队驶来,陈诚整理了一下衣服,迎了上去。

  “张厅长,您好,我是诚安达集团的陈诚。”

  张厅长打量了陈诚几眼,伸出手:“陈总,久仰大名。听说你要在清河县搞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是的,”

  陈诚握着张厅长的手,“我们计划投资五千万,建设一个集果园、蔬菜大棚、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千万?”

  张厅长眉毛一扬,“手笔不小啊。”

  “为了家乡的发展,这点投入算不了什么,”

  陈诚笑了笑,“张厅长,您先看看我们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