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除巾录形和称斤-《欢乐宋》

  “这个,供的谁啊?”王大卫回头询问,九分坦然中带着一分好奇。

  “皋陶。”张荣平淡地回答。

  “哦......”王大卫拉着长音再次举目欣赏,心中思量:这名字,好生僻。一听就是位古人呐!而且还是非常非常古的那种,估计是从炎黄蚩尤到尧舜禹期间的人物。不熟悉,也不记得他干过什么事,破过什么案,连戏说的都没有。怪可怜儿的。

  转身出门,抛出一句:“为啥不供包孝肃呢?”

  张荣的眼睛立时大了一圈儿,脑海中涌起数个念头:

  王大卫是真彪悍,进监狱连狱神都不肯拜。

  可他又提出了供奉包拯的建议,这说明他尚有敬畏之心,很矛盾的一个人。

  至于那个建议嘛!好,非常好,绝对有搞头儿,至不济也可以先弄个配祀的地位。这事儿要是办成了,绝对有我一份功绩。不过,时机很重要,现在不成,我先收藏了。

  “下一步去哪儿?”王大卫提醒。这么主动的犯人还真少见。

  张荣带着王大卫折返,去的是影壁墙后面、中轴线上的主建筑。

  “这是点视厅。咱们在这儿有四件事要做。第一件,除巾。”

  “除巾?头巾的巾?”

  “对。”

  “我没有啊!你瞧,我梳的马尾辫,没头巾。”

  “呃......那这一件略过。第二件,录形。”

  “干嘛的?”

  “就是给你画像,存档。”

  “哦!了解。我坐哪儿?”王大卫相当配合,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可张荣却不这么想。还要坐啊?没准备呀!好吧!这位爷是个不喜欢站着的,在邓绾那儿都能混到座位。那我给他弄一个,也不至于遭人诟病。

  挥手,让狱卒搬来一张椅子。

  王大卫心安理得地落座,腰杆儿挺直,面带僵硬的笑容,跟他拍证件照时一样。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估计要好久吧!画画可比照相慢多了。《九品芝麻官》里画个像都能把肝儿咳出来。不过那是群像,我这是单人儿的,应该会好些。

  五分钟后,画师放下笔,请张荣近前审阅。

  王大卫却坐不住了。这么快?太敷衍了吧!你工作不认真我也管不着,但你可别把我画成丑八怪啊!

  起身,靠了过去。

  其实他误会了。他这张脸粉嫩光滑,无痣无疤无皱纹,还不留胡须,简直是画师界中梦寐以求的极品。五分钟,绝对算得上精益求精。

  但王大卫看到画像后却并不满意,甚至皱起了眉头。

  这是一幅白描画,也就是用墨线勾勒出脸型、五官、发髻的轮廓,没有光影效果,毫无立体感,根本就没展现出洒家逼人的帅气嘛!

  但要说不像,却也不尽然。倘若把画像往王大卫脸旁一放,一般人都能认定这是同一个人。可是,如果换成王厚、曹六、潘九......怕是也可以。大家都是标准的帅哥脸,全都在这幅粗糙的画像的“火力”笼罩范围之内。

  而这张画像应该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假如王大卫越狱,跑去缅甸挖翡翠,那这幅画应该会作为母本,海量复制,张贴在各大城市的城门口。

  王大卫倒是不怕,他荒野求生的能力比贝爷不知强多少倍,大不了不进城,绕着走。可王厚就不行了。这厮追去缅甸,说不准半路上在某个不知名、不认识他王衙内、还特敬业的鬼地方就会被逮住,押送回京。

  那可就太耽误事儿啦!

  挖翡翠绝非找到矿脉就行,还需要高超的统御力,完成高强度的组织协调工作。没了王厚,难不成全靠洒家这双“勤劳”的双手?

  “我给你改改吧!”王大卫提议,微笑之下隐藏着狡诈。

  画师当场懵逼。一点儿没觉得自己的画技被羞辱,完全就是,没见过,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应对。缓缓转头,看向张荣,请其做主。

  不怪画师没担当,他的工作性质属于劳务外包,计件收费,没编制,严格来说都不算衙门的人。

  压力给到张荣,他稍加思索,点头同意。

  王大卫:“多谢。麻烦给我准备些木炭,两张纸,嗯......再来把刀。”

  刀?你要干嘛?周围的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了。

  王大卫赶紧补充:“小刀儿,刻刀也行,削木炭的。”

  哦!那没事儿了。

  很快,王大卫要的东西全部备齐。

  他拿过一张纸,隔着纸捏起一支木炭条儿,免得弄脏手。在另一张纸上用轻、中、重三种力度画出三条线。随后将木炭条儿放在旁边,又捏起第二条,重复刚才的动作。如此反复,碰上前端不规整的,就用刻刀切削,然后再画线。

  十分钟后,准备工作做完,王大卫正式开始作画。他学过素描,只是天赋平平,不如围棋,更不如数理化,没坚持下去,不过底子还是有的。

  又忙活了十几分钟,王大卫将碳条儿一扔,画完了。拿起画稿,往自己脑袋旁边一放,自信地问道:“怎么样?像吧!”

  赢得一片惊呼。

  确实像。用这幅画像抓人,绝对抓不错。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用黑线条画满的脸却显得更加白皙、光亮,这是什么技法?

  当然,还有一点怪怪的,画像上的王大卫双目炯炯,正气凛然。要是把这幅画像贴在城门口,那,老百姓不得又怀疑咱们衙门办了冤案嘛?

  不过也没啥的,海捕公文好几万张,都得重画。刑部也得再画一百多张,分给各路,以及比较大的州府,然后他们再照着画,交给下面的县城。到时候还按第一版的画就行了。想画成这种的,也没人会啊!

  也就是说,王大卫自以为高明的小计谋,其实全是白忙活。但他此刻还没有意识到,放下画稿问道:“下一件是什么?”

  “称斤。”

  “嗯?什么意思?”

  “随我来吧!”

  于是,王大卫就见到了一座巨大的称。秤盘直径超过一米,秤杆得有七八米长,悬吊在房梁下。

  “啊!这......称斤就是称体重啊!我......好吧!”

  王大卫不情不愿地站在秤盘上,愁眉苦脸。感觉糟透了,就像是要被卖了一样,还是按斤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