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夺下关口,便在刘备亲自鼓舞下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向着山中冲去,叭真的蛮军与解珍、解宝的无当军在前,汉军一路追上刘锜所部的后军。
此刻,刘锜方才整军后撤,但随着汉军接上宋军后部,宋军一触即溃。
此刻宋军早无战心,接连的失败使宋军畏汉如虎,见到汉军旗帜盔甲便散,甚至自相践踏,浸入泥中,填了沟壑。
更多的便是在泥中挣扎,汉军赶上,伏地请降,刘锜见军心涣散只好吩咐杨政阻挡一阵,自率亲军南撤。
杨政得令之后领兵在后,但很快被乱军裹挟,麾下被溃兵一冲,皆向后而走,随着汉军接近,杨政长叹一声,收刀请降。
他本是吴璘的副将,以勇武官至武显郎,与吴玠、吴璘皆交好。
但后来宦官梁方平领兵,亲点他为副将,当时秦桧等弄权,有意削弱吴玠之势,便将他调入禁军,在梁方平麾下任职。
自此,杨政颇为不满,后梁方平死,吴玠兄弟投降,刘锜虽对他愿推心置腹,但其明白,此刻便是回去,朝堂也无他立足之地。
更何况大宋此刻已然无望,便不如投汉,看在吴玠兄弟面上,自己还有路可走。
汉军收下杨政之后,便向南追赶,一直追赶三十余里,两军逃得不成阵型,追得也不成阵型,雨愈大,方才停住。
刘备整军又寻地驻扎,待到翌日,大雨方歇,刘备取来地图,但见开往成都之路已然门户大开。
刘备下令,关胜带山士奇、郝思文、唐斌、董澄四将,向东取梓州,若魏军由东向西而来,便在此地阻击魏军。
又令杨再兴率牛皋、罗延庆、杨志、杨温四将,向西取茂州,自己则率大军自利州出发直奔成都。
刘备知道,此刻宋军已无野战之兵,随着刘锜军团的败退,宋军便是守城亦是十分困难,只有趁此时,抢在魏军之前攻下成都,方才掌握主动,使曹操入蜀计划功亏一篑。
因此,第二日吩咐已定,汉军来不及洗去身上的泥浆,便向南而奔。
刘锜这边,几次整军,皆被后面赶上的汉军击溃,刘备亦感叹,刘锜虽败,却还能整军以待,不失为将才。
但刘锜已然无法阻挡汉军,一溃再溃之下,倒像是引着汉军来到成都城下。
距离成都还有五十里,刘备难掩心中百味,望着此地景色,
虽数百年过去,世事沧桑,但山川依旧,河流仍泻,闭上眼睛,仿佛当年自己大汉的山川形胜,河流奔腾,草木生辉,
蜀地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同自己一道,嘶吼着统一,嘶吼着恢复汉室荣光,期盼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刘备亲率轻骑兵,到成都附近山上鸟瞰,居高而望,成都府一览无余。
刘备看了许久,眯起眼来,在城池形状之间,想象着当年自己的都城,良久方才下令,
休整一日,明日要衣甲整齐,旗帜鲜明。
众人得令,第二日,汉军滚滚而来。
宋廷这边,早收到刘锜兵败消息,李纲早料到这一日,赶紧整饬都城防务。
此刻成都空虚,虽民夫数万,但能战之兵只万余,加上刘锜带来的溃兵,亦不过两万。
无论怎样调动,城防都捉襟见肘。
李纲没有处理刘锜,只是令他与王渊、李显忠两人一同守护成都。
一面又到宫门前求见。
陛下亦不见任何人,宫中传言,陛下每日饮酒弹剑,动辄手刃内侍,言语无人能懂,想是疯了。
李纲恐这传言影响军心,下令谁有此言,立斩,随后又以忠义激励他见到的每个人。
其实,成都内早已人心惶惶,士卒早无斗心,只是李纲官威显赫,众人皆敬其忠义,不好一哄而散而已。
此刻,李纲心中早存赴死之心。
这日,有人报来,汉军已在五十里开外,最多三日,便能到成都府脚下。
李纲知道,眼下只能据城而守,他心中所想的是,宁愿自己与成都玉石俱焚,也要请陛下从南门而出,
目前还有王渊、刘锜等善兵之人,哪怕是陛下逃到南越、暹罗等地,重建宋室,也好教赵家不至绝嗣。
但陛下令人看守宫门,此刻,皇宫似乎已然是城中之城,自己无法面见皇帝。
正在满腔愁绪时候,有人来报,陛下有旨,请李丞相入宫觐见。
李纲大喜,忙换上朝服,整理好衣冠,随侍从入宫。
此刻,皇宫大殿之内,比李纲先到的是秦桧。
孙权今日不再披散头发,而是衣冠整齐,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眼前跪趴在地,体若筛糠的秦桧。
秦桧之所以如此恐惧,是因为方才孙权的一句话。
“朕早知你暗通魏逆,如今正在思虑,如何到你真正主子那里去。”
毕竟两世为帝,孙权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其声色之冷,浑身散发的煞气与威严,直吓得秦桧趴在地上,哆哆嗦嗦的表忠心。
孙权冷笑,打断秦桧,道:
“既然如此,朕便成全你,给你一块金牌,教你从东门而走,到魏军之中。”
秦桧道:“臣..臣不敢,臣愿陪着陛下..陛下,如今汉军压境,且向南而暂避,定有兴复之日。”
孙权又一次打断秦桧,
“无须废话,你且去魏国做官,朕已然允许,只是你要给朕带上一句话。”
秦桧此刻闭上了嘴,很显然,秦桧虽不明白陛下为何要放过自己,但自己却已然接受这次投敌的机会。
他也知道,前几日,魏军击破张叔夜,张叔夜宁死不降,被魏帝所杀,此刻魏军也应该离着成都不远了。
“告诉他,速来成都,朕的江山不为汉得!”
说罢,便扔下一个金牌。
秦桧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战战兢兢之下,并无一言可出,等过了一阵子,爬着拿了金牌,偷眼向上看去,才发现,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等到他六神无主的出了宫门时候,脑海里却是回荡着陛下的最后一句话。
“朕知道你妻王氏稍有姿色,不若到那边去献上,你一人好多活几天。”
对于这种嘲讽,秦桧浑不在意,他只在意的是,自己是否真的能离开这即将大战的京城。
在秦桧战战兢兢的逃离成都时候,孙权已经会见了李纲。
李纲一见面便力劝其出南门而走,安南虽叛,但蛮族不值一提,陛下且在安南休养生息,自己愿意死战以拖延。
孙权道:“爱卿觉得,朕即便将安南、暹罗等地收入囊中,也还能向北而进,克复中原吗?”
李纲沉默。
随后道:“太祖开创大宋,血脉延续至今,不可断绝,陛下且留得龙体,向南而走,汉、魏交锋,或有天命机会!”
“哈哈哈哈哈!”
孙权一阵大笑,
“赵匡胤不过一武夫,借了郭威、柴荣的势,所逢之敌不过流民草寇,并无英雄与之相抗而已!”
此话一出,李纲眼前一黑,险些昏倒,他这辈子没想到这位陛下竟然敢辱没祖先,莫非陛下真的疯了?
孙权接着道:
“老爱卿,你侍朕多年,朕知你忠义之心,古之少见,朕有忠告,城破之后,你且降汉,可保终年。”
“陛下何出此言?!”李纲声音中皆是颤抖与愤怒。
“陛下,我生为宋臣,死为宋魂,怎的能侍二主?”
孙权默然,道:
“你若闭门不出,坚决不仕,亦能保全性命。”
李纲遥遥头:
“老臣知陛下之心,老臣愿以死报陛下。”
李纲是真心愿为眼前的赵桓而死,在他看来,这位陛下与赵佶不同,是一位真正的中兴之主。
孙权长叹一口气。
李纲又反复劝孙权,请陛下移驾向南,暂避锋芒。
孙权苦笑道:“卿与朕,两难说服,切勿复言。”
李纲涕泗交颐,最后甚至昏了过去。
再醒来时候,陛下已然不见了,李纲推开御医,寻找陛下不得,便又回到府中,整理防务。
于此同时,孙权在后宫深处,看着囤积的到处都是的硫磺木材,眼神发狠道: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朕是少年英主,朕是大皇帝!”
此刻,刘锜方才整军后撤,但随着汉军接上宋军后部,宋军一触即溃。
此刻宋军早无战心,接连的失败使宋军畏汉如虎,见到汉军旗帜盔甲便散,甚至自相践踏,浸入泥中,填了沟壑。
更多的便是在泥中挣扎,汉军赶上,伏地请降,刘锜见军心涣散只好吩咐杨政阻挡一阵,自率亲军南撤。
杨政得令之后领兵在后,但很快被乱军裹挟,麾下被溃兵一冲,皆向后而走,随着汉军接近,杨政长叹一声,收刀请降。
他本是吴璘的副将,以勇武官至武显郎,与吴玠、吴璘皆交好。
但后来宦官梁方平领兵,亲点他为副将,当时秦桧等弄权,有意削弱吴玠之势,便将他调入禁军,在梁方平麾下任职。
自此,杨政颇为不满,后梁方平死,吴玠兄弟投降,刘锜虽对他愿推心置腹,但其明白,此刻便是回去,朝堂也无他立足之地。
更何况大宋此刻已然无望,便不如投汉,看在吴玠兄弟面上,自己还有路可走。
汉军收下杨政之后,便向南追赶,一直追赶三十余里,两军逃得不成阵型,追得也不成阵型,雨愈大,方才停住。
刘备整军又寻地驻扎,待到翌日,大雨方歇,刘备取来地图,但见开往成都之路已然门户大开。
刘备下令,关胜带山士奇、郝思文、唐斌、董澄四将,向东取梓州,若魏军由东向西而来,便在此地阻击魏军。
又令杨再兴率牛皋、罗延庆、杨志、杨温四将,向西取茂州,自己则率大军自利州出发直奔成都。
刘备知道,此刻宋军已无野战之兵,随着刘锜军团的败退,宋军便是守城亦是十分困难,只有趁此时,抢在魏军之前攻下成都,方才掌握主动,使曹操入蜀计划功亏一篑。
因此,第二日吩咐已定,汉军来不及洗去身上的泥浆,便向南而奔。
刘锜这边,几次整军,皆被后面赶上的汉军击溃,刘备亦感叹,刘锜虽败,却还能整军以待,不失为将才。
但刘锜已然无法阻挡汉军,一溃再溃之下,倒像是引着汉军来到成都城下。
距离成都还有五十里,刘备难掩心中百味,望着此地景色,
虽数百年过去,世事沧桑,但山川依旧,河流仍泻,闭上眼睛,仿佛当年自己大汉的山川形胜,河流奔腾,草木生辉,
蜀地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同自己一道,嘶吼着统一,嘶吼着恢复汉室荣光,期盼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刘备亲率轻骑兵,到成都附近山上鸟瞰,居高而望,成都府一览无余。
刘备看了许久,眯起眼来,在城池形状之间,想象着当年自己的都城,良久方才下令,
休整一日,明日要衣甲整齐,旗帜鲜明。
众人得令,第二日,汉军滚滚而来。
宋廷这边,早收到刘锜兵败消息,李纲早料到这一日,赶紧整饬都城防务。
此刻成都空虚,虽民夫数万,但能战之兵只万余,加上刘锜带来的溃兵,亦不过两万。
无论怎样调动,城防都捉襟见肘。
李纲没有处理刘锜,只是令他与王渊、李显忠两人一同守护成都。
一面又到宫门前求见。
陛下亦不见任何人,宫中传言,陛下每日饮酒弹剑,动辄手刃内侍,言语无人能懂,想是疯了。
李纲恐这传言影响军心,下令谁有此言,立斩,随后又以忠义激励他见到的每个人。
其实,成都内早已人心惶惶,士卒早无斗心,只是李纲官威显赫,众人皆敬其忠义,不好一哄而散而已。
此刻,李纲心中早存赴死之心。
这日,有人报来,汉军已在五十里开外,最多三日,便能到成都府脚下。
李纲知道,眼下只能据城而守,他心中所想的是,宁愿自己与成都玉石俱焚,也要请陛下从南门而出,
目前还有王渊、刘锜等善兵之人,哪怕是陛下逃到南越、暹罗等地,重建宋室,也好教赵家不至绝嗣。
但陛下令人看守宫门,此刻,皇宫似乎已然是城中之城,自己无法面见皇帝。
正在满腔愁绪时候,有人来报,陛下有旨,请李丞相入宫觐见。
李纲大喜,忙换上朝服,整理好衣冠,随侍从入宫。
此刻,皇宫大殿之内,比李纲先到的是秦桧。
孙权今日不再披散头发,而是衣冠整齐,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眼前跪趴在地,体若筛糠的秦桧。
秦桧之所以如此恐惧,是因为方才孙权的一句话。
“朕早知你暗通魏逆,如今正在思虑,如何到你真正主子那里去。”
毕竟两世为帝,孙权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其声色之冷,浑身散发的煞气与威严,直吓得秦桧趴在地上,哆哆嗦嗦的表忠心。
孙权冷笑,打断秦桧,道:
“既然如此,朕便成全你,给你一块金牌,教你从东门而走,到魏军之中。”
秦桧道:“臣..臣不敢,臣愿陪着陛下..陛下,如今汉军压境,且向南而暂避,定有兴复之日。”
孙权又一次打断秦桧,
“无须废话,你且去魏国做官,朕已然允许,只是你要给朕带上一句话。”
秦桧此刻闭上了嘴,很显然,秦桧虽不明白陛下为何要放过自己,但自己却已然接受这次投敌的机会。
他也知道,前几日,魏军击破张叔夜,张叔夜宁死不降,被魏帝所杀,此刻魏军也应该离着成都不远了。
“告诉他,速来成都,朕的江山不为汉得!”
说罢,便扔下一个金牌。
秦桧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战战兢兢之下,并无一言可出,等过了一阵子,爬着拿了金牌,偷眼向上看去,才发现,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等到他六神无主的出了宫门时候,脑海里却是回荡着陛下的最后一句话。
“朕知道你妻王氏稍有姿色,不若到那边去献上,你一人好多活几天。”
对于这种嘲讽,秦桧浑不在意,他只在意的是,自己是否真的能离开这即将大战的京城。
在秦桧战战兢兢的逃离成都时候,孙权已经会见了李纲。
李纲一见面便力劝其出南门而走,安南虽叛,但蛮族不值一提,陛下且在安南休养生息,自己愿意死战以拖延。
孙权道:“爱卿觉得,朕即便将安南、暹罗等地收入囊中,也还能向北而进,克复中原吗?”
李纲沉默。
随后道:“太祖开创大宋,血脉延续至今,不可断绝,陛下且留得龙体,向南而走,汉、魏交锋,或有天命机会!”
“哈哈哈哈哈!”
孙权一阵大笑,
“赵匡胤不过一武夫,借了郭威、柴荣的势,所逢之敌不过流民草寇,并无英雄与之相抗而已!”
此话一出,李纲眼前一黑,险些昏倒,他这辈子没想到这位陛下竟然敢辱没祖先,莫非陛下真的疯了?
孙权接着道:
“老爱卿,你侍朕多年,朕知你忠义之心,古之少见,朕有忠告,城破之后,你且降汉,可保终年。”
“陛下何出此言?!”李纲声音中皆是颤抖与愤怒。
“陛下,我生为宋臣,死为宋魂,怎的能侍二主?”
孙权默然,道:
“你若闭门不出,坚决不仕,亦能保全性命。”
李纲遥遥头:
“老臣知陛下之心,老臣愿以死报陛下。”
李纲是真心愿为眼前的赵桓而死,在他看来,这位陛下与赵佶不同,是一位真正的中兴之主。
孙权长叹一口气。
李纲又反复劝孙权,请陛下移驾向南,暂避锋芒。
孙权苦笑道:“卿与朕,两难说服,切勿复言。”
李纲涕泗交颐,最后甚至昏了过去。
再醒来时候,陛下已然不见了,李纲推开御医,寻找陛下不得,便又回到府中,整理防务。
于此同时,孙权在后宫深处,看着囤积的到处都是的硫磺木材,眼神发狠道: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朕是少年英主,朕是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