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还有大伯母,麻烦你们抬个大木盆来,放在院子中央就行。记得啊,热水和冷水各一半,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
她又转向正守在锅边的二伯母,语气客气。
“二伯母,劳驾您把锅里的蚕茧捞出来,用清水冲一冲,去去杂质。张月婶,您也搭把手呗,一起快些弄完。”
最后,她笑嘻嘻地看向苏老太,调皮地说。
“祖母,您先坐着歇一会儿,喝口水,等会儿还有活儿等着您呢!您可得留着力气。”
苏老太被她逗得直笑,拍了下她的手背。
“你这丫头,嘴甜得像抹了蜜,就晓得哄我。”
等一切准备妥当,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
苏眠眠撸起袖子,主动帮忙把碗筷端上桌。
她个子不算高,可干起活来格外认真。
只是那些盛着饭菜的大盘子实在太沉,她走得有些吃力。
就在这时,苏老爹从外面走了进来,正好瞧见这一幕。
听说自己二孙子居然做出了一个会动的织布工具。
他一路上都咧着嘴笑。
他往堂屋走,嘴里念叨着。
“真是祖上积德啊!出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咱们苏家往后可就有指望了!”
在老一辈人眼里,最看重的莫过于后代能不能靠自己立身立命。
他站在堂屋中央,环视一圈家人。
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口说。
“明天我就去找徐夫子问问情况,你们五个都得去上学。我不指望你们考功名,但起码得识几个字,明白事理,懂得分寸。做人不能目不识丁,连个名字都不会写,像什么样子?该认的字要认,该懂的道理也得懂,将来在街坊邻里面前才不会丢人。”
“祖父,我都娶妻了,年纪也不小了,还跟弟弟们一起念书,怪难为情的。”
苏云东低下头,声音也小了几分。
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读书的好处,可一想到自己已是成家立业的人。
这时候还去私塾坐到一帮七八岁的小娃娃中间,总觉得抬不起头来。
“必须去!”
苏老头语气坚决。
他盯着苏云东一字一顿地说。
“你爹跟我通了信,他说你在生意上挺灵光的。可要是不识字,人家写张假账你都看不懂,岂不是白白给人送钱?账本上的字你认不得到时候亏了银子都不知道怎么亏的!你还帮着数铜板不成?光靠算盘可不行啊。”
苏云东一听这话,脸上的尴尬渐渐被羞愧和醒悟取代。
他终究说不出推辞的话,轻声应道。
“是,祖父,我明白了,我去就是了。”
“大堂哥。”
苏眠眠眨了眨眼睛,试探着问道。
“你是不是因为成亲了,怕去私塾被人笑话啊?私塾里的先生和同窗看见你成过亲,年纪又比别人稍长,会不会私下议论你?所以你才觉得难为情,对不对?”
苏云东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朵根。
他眼神里满是惊讶,自己的心思竟然被小姑娘一眼看穿,真是又羞又窘。
苏眠眠看着他那副手足无措的模样,忍不住轻轻笑了笑。
“我觉得祖父说得没错,你以后要做买卖,识字是最基本的。不会写字,签契书还得找人代笔,多不方便?人家要是使坏,在文书里动个手脚,你也发现不了。再说,现在好多四十多岁的人,还在拼命考秀才呢。你现在学,一点都不晚。”
他原本的抵触情绪一点点消散。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
“好,我去。妹妹说得对,是我想岔了。”
旁边的媳妇小李氏一直默默听着。
她没说什么,只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苏云河本来也想推脱不去,站在一旁嘟囔着。
“我身子不太舒服,私塾太远,走一趟费劲,要不……让我缓两天再说?”
可看到大哥苏云东最终都被说服了,也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一声没吭,可脸上的不情愿却写得明明白白。
但这一幕全被苏眠眠看在眼里。
她笑吟吟地对苏云河说。
“二堂哥啊,读书识字挺重要的。学会了,以后你想看游记、话本、评书,都能自己读,不用求人讲。眼界宽了,心也就开阔了。说不定哪天,你还想自己写点什么,或者做出点自己想做的新鲜玩意儿呢。这世上的巧思妙计,大多是从书里来的。”
苏云河抬眼看向妹妹,见她眼中闪着光,语气认真。
他原本懒散的心思也悄然转变了几分。
多年后,苏云河还真做到了。
而当初那一句“做出点自己想做的新鲜玩意儿”,竟成了他人生的一道引路明灯。
此时,他只能点头应下。
“好,我……我也去。”
他心里也觉得妹妹说得不差。
苏老爹望着五个孙子,语气认真地说道。
“你们去私塾上学,是家里头的大事,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可别光顾着自己学,回来之后,可一定要记得教桃儿她们几个。她们也聪明,生在了这个年头,女孩子进不得学堂。要不是现在这规矩拦着,我真想把她们几个丫头一块儿送去念书。”
几个孩子纷纷点头,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与承诺。
“祖父放心,我们一定教妹妹们识字算数,绝不偷懒!”
“走咯,亲娘,咱们接着忙活去!”
苏眠眠拉起娘的手,就往厨房方向走。
她又转头对正要出门的苏云河喊了一句。
“二堂哥,麻烦帮我拿一下之前让你做的那几把竹弓呗,记得要削得细些,别太笨重了,谢谢啦!”
她站在灶台边,拍了拍手,招呼大家围过来。
“来来来,都别闲着,咱们开始剥蚕茧啦!”
众人围坐一圈,小心地把蚕茧外层的乱丝剥去,留下中间那一层最细最软的茧衣。
处理好之后,苏眠眠把准备好的竹弓放进盛木盆里,轻轻撑开。
接着,苏眠眠和苏云楠分工明确。
一个负责把丝线轻轻从水中抽出。
另一个则迅速接过,一缕一缕地挂在院子里早已搭好的竹竿上。
“祖母,我要是再说还有活儿要干,你会不会敲我脑袋呀?”
她又转向正守在锅边的二伯母,语气客气。
“二伯母,劳驾您把锅里的蚕茧捞出来,用清水冲一冲,去去杂质。张月婶,您也搭把手呗,一起快些弄完。”
最后,她笑嘻嘻地看向苏老太,调皮地说。
“祖母,您先坐着歇一会儿,喝口水,等会儿还有活儿等着您呢!您可得留着力气。”
苏老太被她逗得直笑,拍了下她的手背。
“你这丫头,嘴甜得像抹了蜜,就晓得哄我。”
等一切准备妥当,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
苏眠眠撸起袖子,主动帮忙把碗筷端上桌。
她个子不算高,可干起活来格外认真。
只是那些盛着饭菜的大盘子实在太沉,她走得有些吃力。
就在这时,苏老爹从外面走了进来,正好瞧见这一幕。
听说自己二孙子居然做出了一个会动的织布工具。
他一路上都咧着嘴笑。
他往堂屋走,嘴里念叨着。
“真是祖上积德啊!出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咱们苏家往后可就有指望了!”
在老一辈人眼里,最看重的莫过于后代能不能靠自己立身立命。
他站在堂屋中央,环视一圈家人。
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口说。
“明天我就去找徐夫子问问情况,你们五个都得去上学。我不指望你们考功名,但起码得识几个字,明白事理,懂得分寸。做人不能目不识丁,连个名字都不会写,像什么样子?该认的字要认,该懂的道理也得懂,将来在街坊邻里面前才不会丢人。”
“祖父,我都娶妻了,年纪也不小了,还跟弟弟们一起念书,怪难为情的。”
苏云东低下头,声音也小了几分。
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读书的好处,可一想到自己已是成家立业的人。
这时候还去私塾坐到一帮七八岁的小娃娃中间,总觉得抬不起头来。
“必须去!”
苏老头语气坚决。
他盯着苏云东一字一顿地说。
“你爹跟我通了信,他说你在生意上挺灵光的。可要是不识字,人家写张假账你都看不懂,岂不是白白给人送钱?账本上的字你认不得到时候亏了银子都不知道怎么亏的!你还帮着数铜板不成?光靠算盘可不行啊。”
苏云东一听这话,脸上的尴尬渐渐被羞愧和醒悟取代。
他终究说不出推辞的话,轻声应道。
“是,祖父,我明白了,我去就是了。”
“大堂哥。”
苏眠眠眨了眨眼睛,试探着问道。
“你是不是因为成亲了,怕去私塾被人笑话啊?私塾里的先生和同窗看见你成过亲,年纪又比别人稍长,会不会私下议论你?所以你才觉得难为情,对不对?”
苏云东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朵根。
他眼神里满是惊讶,自己的心思竟然被小姑娘一眼看穿,真是又羞又窘。
苏眠眠看着他那副手足无措的模样,忍不住轻轻笑了笑。
“我觉得祖父说得没错,你以后要做买卖,识字是最基本的。不会写字,签契书还得找人代笔,多不方便?人家要是使坏,在文书里动个手脚,你也发现不了。再说,现在好多四十多岁的人,还在拼命考秀才呢。你现在学,一点都不晚。”
他原本的抵触情绪一点点消散。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
“好,我去。妹妹说得对,是我想岔了。”
旁边的媳妇小李氏一直默默听着。
她没说什么,只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苏云河本来也想推脱不去,站在一旁嘟囔着。
“我身子不太舒服,私塾太远,走一趟费劲,要不……让我缓两天再说?”
可看到大哥苏云东最终都被说服了,也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一声没吭,可脸上的不情愿却写得明明白白。
但这一幕全被苏眠眠看在眼里。
她笑吟吟地对苏云河说。
“二堂哥啊,读书识字挺重要的。学会了,以后你想看游记、话本、评书,都能自己读,不用求人讲。眼界宽了,心也就开阔了。说不定哪天,你还想自己写点什么,或者做出点自己想做的新鲜玩意儿呢。这世上的巧思妙计,大多是从书里来的。”
苏云河抬眼看向妹妹,见她眼中闪着光,语气认真。
他原本懒散的心思也悄然转变了几分。
多年后,苏云河还真做到了。
而当初那一句“做出点自己想做的新鲜玩意儿”,竟成了他人生的一道引路明灯。
此时,他只能点头应下。
“好,我……我也去。”
他心里也觉得妹妹说得不差。
苏老爹望着五个孙子,语气认真地说道。
“你们去私塾上学,是家里头的大事,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可别光顾着自己学,回来之后,可一定要记得教桃儿她们几个。她们也聪明,生在了这个年头,女孩子进不得学堂。要不是现在这规矩拦着,我真想把她们几个丫头一块儿送去念书。”
几个孩子纷纷点头,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与承诺。
“祖父放心,我们一定教妹妹们识字算数,绝不偷懒!”
“走咯,亲娘,咱们接着忙活去!”
苏眠眠拉起娘的手,就往厨房方向走。
她又转头对正要出门的苏云河喊了一句。
“二堂哥,麻烦帮我拿一下之前让你做的那几把竹弓呗,记得要削得细些,别太笨重了,谢谢啦!”
她站在灶台边,拍了拍手,招呼大家围过来。
“来来来,都别闲着,咱们开始剥蚕茧啦!”
众人围坐一圈,小心地把蚕茧外层的乱丝剥去,留下中间那一层最细最软的茧衣。
处理好之后,苏眠眠把准备好的竹弓放进盛木盆里,轻轻撑开。
接着,苏眠眠和苏云楠分工明确。
一个负责把丝线轻轻从水中抽出。
另一个则迅速接过,一缕一缕地挂在院子里早已搭好的竹竿上。
“祖母,我要是再说还有活儿要干,你会不会敲我脑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