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223.妥妥的误解(三更万字到!)
韩帼英神色认真,但徐永生没有感受到恶意。
“谢韩司业教导。”徐永生先谢过对方提醒,然后一如既往正色答道:“学生只是始终坚信,昔年事,常杰他们蒙受不白之冤。”
韩帼英:“就算你想要帮助他们,这样的态度,反而做不了什么。”
徐永生:“韩司业说的是,学生亦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觉得该当有人始终表明态度,提醒世人,以免谎言不断重复之下,令不明真相的后来者误解,信以为真。
诚如您所言,这可能帮不上拓跋锋、常杰他们什么忙,好在他们本人艺业和运气都上佳,目前仍然吉人天相。”
韩帼英微微摇头:“既然道理你都明白,我便不多言了,你多多自省吧。”
徐永生:“谢韩司业关照看顾。”
韩帼英问起另一事:“你这趟去汝州,林兄可好?”
徐永生:“林先生回故里居住,一切尚好。”
韩帼英徐徐问道:“他侄女,我记得名字是唤作林书华,身体如何了?”
徐永生坦然答道:“已经无大碍,只是从前八品武者的底子被耽误了,如今为了强身健体,又重新拾起来。”
韩帼英:“这么说,她此前在汝州乡间重阳日的时候主持酒礼,确实是为了第二组‘礼’之编钟的相关历练?”
相关消息,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走漏,徐永生此时以坦白答道:“确有此事。”
韩帼英微微颔首:“林家侄女,我有耳闻,早年也有才女之名,幼年时得其父开蒙,但其父母又早亡,她本人也病患缠身。
如今她康复痊愈,自然再好不过,而且已经有了八品的底子,可有想过入读学宫?
林氏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掌握的晋升法仪应该有限,且可能有些弊端,她还年轻,入学宫就读可能有更长远前途。”
徐永生言道:“此事当由林先生和林姑娘定夺,学生这次在汝州时,确也曾问过此事。
林姑娘可能是因为多年来自己一直独处惯了,再入学宫,唯恐不适,也不想受人指点议论。
林先生的意思,是顺着林姑娘自己的想法。”
韩帼英:“倒也确实是林兄素来作风,既如此,那此事就此作罢。”
她没有继续多谈,转而说道:“如今还是授衣假期间,不过你久不在学宫,各方面难免生疏,接下来几天就不要歇着了,抓紧熟悉一下情况。”
徐永生当即应诺。
他离开东都足有半年,很多事情确实需要熟悉了解。
翻阅过卷宗之后,他再去见四门学博士王阐。
“回来路上走运,得到这件灵宝,想来正合适博士你。”徐永生将一个锦盒推到王阐面前。
王阐打开盒盖后,扬了扬眉毛:“潮汐石,这可当真是贵重东西。”
他重新盖上锦盒,没有收下,反而将锦盒推回徐永生面前:
“知道你的习惯,距离修第五层‘信’恐怕还很遥远,但即便你自己不用,也可用来交换其他能派上用场的宝物。”
徐永生微笑摇头:“自我入学以来,便得王博士你诸多关照,就算不提过往,就权且当做我跟你交易了,潮汐石先给你,如果你将来遇上我合用的东西,帮我留意便好。”
王阐闻言笑道:“你要这么说,我再推拒,未免矫情,既如此,容我先占你回便宜。”
徐永生做了个请的手势。
他其实心中有些遗憾。
自己得到五品晋升四品的民间儒家典仪,终究还是晚了些。
在这之前,王阐已经通过朝廷学宫的典仪先跨出那一步。
可惜此前他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得到相应民间典仪。
王阐虽然年轻,但其本人先前已经空等数年,让他继续空等的话,徐永生实在说不出口。
“奚骥,还有崇玄学那边的沈觅觅,这趟从南边回来后,都顺利晋升七品了。”王阐这时继续说道。
他看着徐永生,不禁打趣道:“奚骥还惦记着你的天麒正行呢,一直在等你回来。”
徐永生闻言亦莞尔。
因为第一方“信”之印章严格要求守信保密一年的缘故,所以奚骥虽然去年就已经八品境界两层儒家三才阁全满,但今年一月时候,他没能晋升七品境界。
一直等了半年多时间,都从岭南返回东都了,方才守约期满,终于得以参加学宫八品晋升七品的儒家典仪。
沈觅觅比他稍早,其实是在岭南期间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于是在返回河洛东都后,也成功晋升道家七品境界。
至于宁山,本就是七品的他,相关修行一直稳稳当当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他此行前往岭南,除了增长见闻并带回一些明信石和相关奖励外,便是因为岭南邕州之乱,成功完成自己第二把“义”之古剑的历练,救人于水火危难之间。
得知徐永生回来,宁山、奚骥自然高兴不已,连沈觅觅都跟着一起来凑热闹。
崇玄学之外,她最熟悉也最佩服的学宫讲师,便是这位四门学的徐助教。
很多时候,她甚至感觉对方比崇玄学的道长们还来的妥帖。
“老师,想要修习您的天麒正行,五相五常方面有什么要求么?”奚骥双眼放光,迫不及待。
徐永生微笑看着对方:“同你过往选择,有些许矛盾之处,如果你当真想要尽早修行这门绝学,那就需要提前多选择一些五常之信了。”
奚骥:“倒也无妨。”
他素来主义辅仁。
余下的“礼”、“智”、“信”三样,相对来说他更偏向五常之智。
然后才是五常之信,最后是五常之礼。
但奚骥也听徐永生、王阐讲过,到了五品境界时,五相五常每一相都至少要有两层。
既然如此,稍微早点学,也没什么打紧……
虽然眼下还是个白板七品,但向来自信的奚骥完全不怀疑自己可以修成武魁境界。
然而接下来就听徐永生说道:“五常之信,至少要三层,五常之仁也需要三层,不影响你之前的习惯,但除之外,‘义’、‘礼’、‘智’也都需要两层。”
“呃……”奚骥大致盘算一下后,顿时说话卡壳。
他盘算后发现,如果自己想要在六品武魁境界就尽早学会这一招,那他从现在七品开始就不能继续修持“义”之古剑,转而更多选择“礼”、“智”、“信”三相,这样才能在刚好正六品四层三才阁全满的情况下达标。
后续直接影响是,他五品境界时最多才只能有三把“义”之古剑。
如果他肯等一等,等到五品境界再考虑修炼这门天麒正行,倒是可以继续优先选择五常之义。
届时三层“仁”,五层“义”,两层“礼”,两层“智”,三层“信”,同样可以满足需求。
和他一贯的选择习惯相比,充其量是放弃一层“仁”,多选择一层“信”。
这一点倒是问题不大,他在五常之义外,优先选择五常之仁,单纯只是为了修行进步速度更快。
当然了,如果他肯等到四品境界,那就更没有任何碍难。
只是此刻奚骥明显陷入犹疑中。
他是真喜欢徐永生那一招天麒正行,迫不及待想要早日修成,到时候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现一现。
正六品是最快最早的时候。
徐永生没有多言,只安静地微笑看着对方。
沈觅觅想要出声,但看见徐永生,便安安静静站在一旁。
宁山同样平静立在一边。
他对此早有打算。
如果按照宁山对儒家五常五相一贯的选择,他与天麒正行的缘分更晚。
七品境界时,宁山为自己的规划是仁一义二礼一智三信二。
五品境界,宁山为自己的规划是仁二义三礼二智五信三。
按照这个安排,他要等四品境界才有可能修习徐永生的天麒正行。
虽然同样喜欢这一式武学,但这个执拗而又坚毅的少年,很快便拿定主意,坚定信念,不改变自己过往决断,继续按照原本的规划道路前行。
至于走道家修行路线的沈觅觅,自然跟天麒正行不沾边,这趟纯粹是来看热闹的。
当然,同样已经晋升七品境界的她,对自身修行也有所规划。
八品时,她对于道家五相五行的选择是,两只“木”之宝葫,两面“水”之古镜,一支“土”之拂尘,还有一杆“金”之令旗。
而如今到了七品境界,她除了补上一根“火”之法尺外,预计再来一面“水”之古镜和一杆“土”之拂尘。
总体来讲,沈觅觅的思路是优先五行之水,然后五行之木和五行之土。
不一定像宁山、奚骥他们那样极限,一定要将一相顶到当前境界允许的最高。
可以协调着来,视需要而定。
但总体来讲,肯定是优先五行之水。
沈觅觅很看重洞察和感知的提升,如此才能更好把握周围环境,洞悉对手的特点甚至弱点,然后阴他们……错,划掉,然后和他们友善地切磋。
她虽然没有明说,但只是五相五行的选择,就让崇玄学那边的刘深、陈嘉沐心情复杂。
因为道家北宗,多数绝学,是以五行之火和五行之金为重……
刘博士屡屡规劝不果,愈发心累。
而这边的奚骥,在纠结半晌后,心情很快也恢复平静。
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徐永生说道:“先生,五品再来修炼这门绝学,也不迟的,对吧?”
他终究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义”之古剑,坚定了原本的打算。
只是相较于当初在岭南时的积极,未免有些打脸。
一旁沈觅觅直接丝毫不加掩饰的低头笑起来。
奚骥没好气地扫对方一眼。
宁山反倒有几分对奚骥另眼相看的感觉。
他们熟悉以后,因为性格因素,平时完全不咬弦,甚至偶尔还有冲突争吵。
此刻倒是做出相近的判断。
虽说,如果换了宁山是奚骥,他觉得自己到了五品境界也会一直坚持,仍然主义辅仁,而不会为了天麒正行而放弃一层“仁”多修一层“信”。
等四品境界就好了,总能修成的,除非成不了宗师。
但平时不咬弦归不咬弦,对于奚骥的天资和潜力,宁山从来不怀疑。
以先天资质论,对方可能是更在他之上的人。
“任何时候都可以。”徐永生对于奚骥的选择同样不介意:“不论是修行方式还是掌握某种武学,始终都要贴合自身情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本有些遗憾的奚骥闻言,若有所思。
徐永生并不介意透露自己天麒正行需要三方“信”之印章做基础的奥秘。
旁人不至于就此推断他掌握有佩韦自缓。
第四块“智”之龟甲的相关历练是改良已有工造。
他确实通过改良发明活塞式风箱,完成了相关历练。
但类似事儿,徐永生没学武之前,没修成武魁境界还没有第四层三才阁之前就经常干。
而第三方“信”之印章的相关历练,则是信守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往返万里帮人送信,不遗失不损毁也不拆阅信件令信的内容外泄。
这事情必须自己亲自办,但相对来说,是难得比较私密的一项历练。
寄信人、收信人当然知道谁帮他们送信,但理论上只要他们守口如瓶,自然也就没人知道送信人完成相关历练。
徐永生刚刚才在中原和岭南之间绕了个大圈,没人晓得他是否趁机完成相关历练,但不耽误外界大多数人心存误解并做出猜测。
再结合天麒正行公开了修炼条件,大家对照一看,徐先生在五品境界这是妥妥地选择了修炼第三方“信”之印章,而非第四块“智”之龟甲啊……
嗯,徐永生表示大家猜的对,全对。
探望拜见过刚刚返回东都的徐永生后,宁山、奚骥、沈觅觅等人便即告辞离开,不再打扰徐先生。
不过,稍晚些时候,奚骥又自己悄悄溜了回来:
“先生,有个事情,我想先跟您禀报。”
徐永生:“怎么讲?”
奚骥:“先前在岭南,因为思笼县相助赵长史,之后咱们不是都受了朝廷赏赐么?我得到的那块明信石,眼下暂时不用,想着跟人交易出去。”
对方郑重其事,但言语又有些含糊。
徐永生见状当即了然,奚骥所言交易,跟他沾上的那个神秘组织有关。
(本章完)
韩帼英神色认真,但徐永生没有感受到恶意。
“谢韩司业教导。”徐永生先谢过对方提醒,然后一如既往正色答道:“学生只是始终坚信,昔年事,常杰他们蒙受不白之冤。”
韩帼英:“就算你想要帮助他们,这样的态度,反而做不了什么。”
徐永生:“韩司业说的是,学生亦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觉得该当有人始终表明态度,提醒世人,以免谎言不断重复之下,令不明真相的后来者误解,信以为真。
诚如您所言,这可能帮不上拓跋锋、常杰他们什么忙,好在他们本人艺业和运气都上佳,目前仍然吉人天相。”
韩帼英微微摇头:“既然道理你都明白,我便不多言了,你多多自省吧。”
徐永生:“谢韩司业关照看顾。”
韩帼英问起另一事:“你这趟去汝州,林兄可好?”
徐永生:“林先生回故里居住,一切尚好。”
韩帼英徐徐问道:“他侄女,我记得名字是唤作林书华,身体如何了?”
徐永生坦然答道:“已经无大碍,只是从前八品武者的底子被耽误了,如今为了强身健体,又重新拾起来。”
韩帼英:“这么说,她此前在汝州乡间重阳日的时候主持酒礼,确实是为了第二组‘礼’之编钟的相关历练?”
相关消息,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走漏,徐永生此时以坦白答道:“确有此事。”
韩帼英微微颔首:“林家侄女,我有耳闻,早年也有才女之名,幼年时得其父开蒙,但其父母又早亡,她本人也病患缠身。
如今她康复痊愈,自然再好不过,而且已经有了八品的底子,可有想过入读学宫?
林氏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掌握的晋升法仪应该有限,且可能有些弊端,她还年轻,入学宫就读可能有更长远前途。”
徐永生言道:“此事当由林先生和林姑娘定夺,学生这次在汝州时,确也曾问过此事。
林姑娘可能是因为多年来自己一直独处惯了,再入学宫,唯恐不适,也不想受人指点议论。
林先生的意思,是顺着林姑娘自己的想法。”
韩帼英:“倒也确实是林兄素来作风,既如此,那此事就此作罢。”
她没有继续多谈,转而说道:“如今还是授衣假期间,不过你久不在学宫,各方面难免生疏,接下来几天就不要歇着了,抓紧熟悉一下情况。”
徐永生当即应诺。
他离开东都足有半年,很多事情确实需要熟悉了解。
翻阅过卷宗之后,他再去见四门学博士王阐。
“回来路上走运,得到这件灵宝,想来正合适博士你。”徐永生将一个锦盒推到王阐面前。
王阐打开盒盖后,扬了扬眉毛:“潮汐石,这可当真是贵重东西。”
他重新盖上锦盒,没有收下,反而将锦盒推回徐永生面前:
“知道你的习惯,距离修第五层‘信’恐怕还很遥远,但即便你自己不用,也可用来交换其他能派上用场的宝物。”
徐永生微笑摇头:“自我入学以来,便得王博士你诸多关照,就算不提过往,就权且当做我跟你交易了,潮汐石先给你,如果你将来遇上我合用的东西,帮我留意便好。”
王阐闻言笑道:“你要这么说,我再推拒,未免矫情,既如此,容我先占你回便宜。”
徐永生做了个请的手势。
他其实心中有些遗憾。
自己得到五品晋升四品的民间儒家典仪,终究还是晚了些。
在这之前,王阐已经通过朝廷学宫的典仪先跨出那一步。
可惜此前他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得到相应民间典仪。
王阐虽然年轻,但其本人先前已经空等数年,让他继续空等的话,徐永生实在说不出口。
“奚骥,还有崇玄学那边的沈觅觅,这趟从南边回来后,都顺利晋升七品了。”王阐这时继续说道。
他看着徐永生,不禁打趣道:“奚骥还惦记着你的天麒正行呢,一直在等你回来。”
徐永生闻言亦莞尔。
因为第一方“信”之印章严格要求守信保密一年的缘故,所以奚骥虽然去年就已经八品境界两层儒家三才阁全满,但今年一月时候,他没能晋升七品境界。
一直等了半年多时间,都从岭南返回东都了,方才守约期满,终于得以参加学宫八品晋升七品的儒家典仪。
沈觅觅比他稍早,其实是在岭南期间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于是在返回河洛东都后,也成功晋升道家七品境界。
至于宁山,本就是七品的他,相关修行一直稳稳当当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他此行前往岭南,除了增长见闻并带回一些明信石和相关奖励外,便是因为岭南邕州之乱,成功完成自己第二把“义”之古剑的历练,救人于水火危难之间。
得知徐永生回来,宁山、奚骥自然高兴不已,连沈觅觅都跟着一起来凑热闹。
崇玄学之外,她最熟悉也最佩服的学宫讲师,便是这位四门学的徐助教。
很多时候,她甚至感觉对方比崇玄学的道长们还来的妥帖。
“老师,想要修习您的天麒正行,五相五常方面有什么要求么?”奚骥双眼放光,迫不及待。
徐永生微笑看着对方:“同你过往选择,有些许矛盾之处,如果你当真想要尽早修行这门绝学,那就需要提前多选择一些五常之信了。”
奚骥:“倒也无妨。”
他素来主义辅仁。
余下的“礼”、“智”、“信”三样,相对来说他更偏向五常之智。
然后才是五常之信,最后是五常之礼。
但奚骥也听徐永生、王阐讲过,到了五品境界时,五相五常每一相都至少要有两层。
既然如此,稍微早点学,也没什么打紧……
虽然眼下还是个白板七品,但向来自信的奚骥完全不怀疑自己可以修成武魁境界。
然而接下来就听徐永生说道:“五常之信,至少要三层,五常之仁也需要三层,不影响你之前的习惯,但除之外,‘义’、‘礼’、‘智’也都需要两层。”
“呃……”奚骥大致盘算一下后,顿时说话卡壳。
他盘算后发现,如果自己想要在六品武魁境界就尽早学会这一招,那他从现在七品开始就不能继续修持“义”之古剑,转而更多选择“礼”、“智”、“信”三相,这样才能在刚好正六品四层三才阁全满的情况下达标。
后续直接影响是,他五品境界时最多才只能有三把“义”之古剑。
如果他肯等一等,等到五品境界再考虑修炼这门天麒正行,倒是可以继续优先选择五常之义。
届时三层“仁”,五层“义”,两层“礼”,两层“智”,三层“信”,同样可以满足需求。
和他一贯的选择习惯相比,充其量是放弃一层“仁”,多选择一层“信”。
这一点倒是问题不大,他在五常之义外,优先选择五常之仁,单纯只是为了修行进步速度更快。
当然了,如果他肯等到四品境界,那就更没有任何碍难。
只是此刻奚骥明显陷入犹疑中。
他是真喜欢徐永生那一招天麒正行,迫不及待想要早日修成,到时候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现一现。
正六品是最快最早的时候。
徐永生没有多言,只安静地微笑看着对方。
沈觅觅想要出声,但看见徐永生,便安安静静站在一旁。
宁山同样平静立在一边。
他对此早有打算。
如果按照宁山对儒家五常五相一贯的选择,他与天麒正行的缘分更晚。
七品境界时,宁山为自己的规划是仁一义二礼一智三信二。
五品境界,宁山为自己的规划是仁二义三礼二智五信三。
按照这个安排,他要等四品境界才有可能修习徐永生的天麒正行。
虽然同样喜欢这一式武学,但这个执拗而又坚毅的少年,很快便拿定主意,坚定信念,不改变自己过往决断,继续按照原本的规划道路前行。
至于走道家修行路线的沈觅觅,自然跟天麒正行不沾边,这趟纯粹是来看热闹的。
当然,同样已经晋升七品境界的她,对自身修行也有所规划。
八品时,她对于道家五相五行的选择是,两只“木”之宝葫,两面“水”之古镜,一支“土”之拂尘,还有一杆“金”之令旗。
而如今到了七品境界,她除了补上一根“火”之法尺外,预计再来一面“水”之古镜和一杆“土”之拂尘。
总体来讲,沈觅觅的思路是优先五行之水,然后五行之木和五行之土。
不一定像宁山、奚骥他们那样极限,一定要将一相顶到当前境界允许的最高。
可以协调着来,视需要而定。
但总体来讲,肯定是优先五行之水。
沈觅觅很看重洞察和感知的提升,如此才能更好把握周围环境,洞悉对手的特点甚至弱点,然后阴他们……错,划掉,然后和他们友善地切磋。
她虽然没有明说,但只是五相五行的选择,就让崇玄学那边的刘深、陈嘉沐心情复杂。
因为道家北宗,多数绝学,是以五行之火和五行之金为重……
刘博士屡屡规劝不果,愈发心累。
而这边的奚骥,在纠结半晌后,心情很快也恢复平静。
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徐永生说道:“先生,五品再来修炼这门绝学,也不迟的,对吧?”
他终究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义”之古剑,坚定了原本的打算。
只是相较于当初在岭南时的积极,未免有些打脸。
一旁沈觅觅直接丝毫不加掩饰的低头笑起来。
奚骥没好气地扫对方一眼。
宁山反倒有几分对奚骥另眼相看的感觉。
他们熟悉以后,因为性格因素,平时完全不咬弦,甚至偶尔还有冲突争吵。
此刻倒是做出相近的判断。
虽说,如果换了宁山是奚骥,他觉得自己到了五品境界也会一直坚持,仍然主义辅仁,而不会为了天麒正行而放弃一层“仁”多修一层“信”。
等四品境界就好了,总能修成的,除非成不了宗师。
但平时不咬弦归不咬弦,对于奚骥的天资和潜力,宁山从来不怀疑。
以先天资质论,对方可能是更在他之上的人。
“任何时候都可以。”徐永生对于奚骥的选择同样不介意:“不论是修行方式还是掌握某种武学,始终都要贴合自身情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本有些遗憾的奚骥闻言,若有所思。
徐永生并不介意透露自己天麒正行需要三方“信”之印章做基础的奥秘。
旁人不至于就此推断他掌握有佩韦自缓。
第四块“智”之龟甲的相关历练是改良已有工造。
他确实通过改良发明活塞式风箱,完成了相关历练。
但类似事儿,徐永生没学武之前,没修成武魁境界还没有第四层三才阁之前就经常干。
而第三方“信”之印章的相关历练,则是信守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往返万里帮人送信,不遗失不损毁也不拆阅信件令信的内容外泄。
这事情必须自己亲自办,但相对来说,是难得比较私密的一项历练。
寄信人、收信人当然知道谁帮他们送信,但理论上只要他们守口如瓶,自然也就没人知道送信人完成相关历练。
徐永生刚刚才在中原和岭南之间绕了个大圈,没人晓得他是否趁机完成相关历练,但不耽误外界大多数人心存误解并做出猜测。
再结合天麒正行公开了修炼条件,大家对照一看,徐先生在五品境界这是妥妥地选择了修炼第三方“信”之印章,而非第四块“智”之龟甲啊……
嗯,徐永生表示大家猜的对,全对。
探望拜见过刚刚返回东都的徐永生后,宁山、奚骥、沈觅觅等人便即告辞离开,不再打扰徐先生。
不过,稍晚些时候,奚骥又自己悄悄溜了回来:
“先生,有个事情,我想先跟您禀报。”
徐永生:“怎么讲?”
奚骥:“先前在岭南,因为思笼县相助赵长史,之后咱们不是都受了朝廷赏赐么?我得到的那块明信石,眼下暂时不用,想着跟人交易出去。”
对方郑重其事,但言语又有些含糊。
徐永生见状当即了然,奚骥所言交易,跟他沾上的那个神秘组织有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