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222.擦边球也可以有不同打法
关于自身修行上,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家庭变故前后的谢初然,有很大不同。
此前,她因为兴趣爱好的缘故,更偏重五常之智。
而在西北、朔方变故之后,谢初然明显更注重五常之仁和五常之义。
尤其是后者。
既关系到儒家武者的正面作战能力尤其是针对单点的攻坚与破坏,又关系到自身行动迅捷和隐匿与否。
而在此前,她五常之义不说相对偏低,但无疑不是重点选择的对象,于是在其当前个人观念中,就不禁觉得三才阁里的“义”之古剑太少。
正五品五层儒家三才阁全满的时候,谢初然的情形是身怀四枚“仁”之玉璧,三把“义”之古剑,两组“礼”之编钟,四块“智”之龟甲和两方“信”之印章。
谢初然曾经就此事跟徐永生聊过。
如果晋升四品宗师境界,她接下来第六层三才阁首先选择积累充盈的便是第四把“义”之古剑。
虽然她灵性天赋层次极高,天赋才华横溢,修炼远比大多数人更快,但她迫切希望自己能更快一些。
淬脊钢正是当下所需的宝物。
而对徐永生来说,自己晋升四品境界后,第六层三才阁最先修炼的选择也早已定下,乃是第六枚“仁”之玉璧。
五相五常中单一某一相,层数越高,修炼所需时间和精力也越多,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相较而言,第六枚“仁”之玉璧的修行时间,肯定在第五块“智”之龟甲和第三组“礼”之编钟之上。
从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的角度来讲,似乎先修炼后两者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徐永生还是选择先修炼第六层“仁”。
除了因为五常之仁有加速其他修行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因之外,另一方面考虑则在于第六层“仁”的相关历练。
第六层“仁”,要求儒家武者释囚一千归家,纵活人命,以彰显大爱无别,道之以德。
从难度大小和完成所需时间来说,这是个相当没准,不好把握的儒家历练。
因此徐永生决定优先修炼第六枚“仁”之玉璧,然后再考虑和寻访完成历练的合适时机,并在此期间继续“礼”与“智”的修行。
一般而言,如果在朝廷体制内为官,并且外放地方,在地方上做父母官、亲民官的话,完成这项历练的难度会低不少。
如果没有底线,不顾后果,甚至可以说不难完成。
见过早年许氏子弟许媛和最近那些宋氏子弟的操作后,徐永生已经能想出有些人会如何打擦边球。
一般而言,徐永生在完成这些儒家相关历练的时候,是从来不搞打擦边球之流的事情。
但这次对应第六枚“仁”之玉璧的历练,让他有些新的想法。
打擦边球,也可以有不同的打法……
宋敏宜等人的办法,徐永生自然不会考虑。
如果按照他的思路来,则需要碰机会,时间上则不好掌握。
当下优先把第六枚“仁”之玉璧先积累出来,然后慢慢观察寻找机会便是……徐永生心中有了计较,拿定主意。
以探访林成煊的名义,他公开在汝州停留一段时日后,告辞离开,终于正式返回河洛东都。
谢初然则同林成煊继续留在汝州,晚些时候再考虑离开。
………………………………
淮南之地,一座乡间香火不如何旺盛的庙宇下,暗藏恢宏地宫。
此前截击左武卫大将军齐雁灵,帮助杜遮、曹静脱险的血僧广信,这时带着他们二人,一同穿行在地宫内。
到了地宫中心大殿里,有另一个僧人在此相候。
见到这僧人,血僧广信微笑着双手合十:“师兄。”
等候在这里的僧人,正是当初江州外围帮谈笑和一众星天蛟解围,拦截尉迟渊的火龙僧。
火龙僧同样还礼:“广信师兄,天王,紧那罗王,诸位无事便好。”
“紧那罗王”曹静和杨坤伦之后接掌“天王”之位的杜遮一起还礼。
还礼之后,血僧广信便直接问道:“苦提师兄,此前可曾前往江南姑苏?”
火龙僧摇头:“据我所知,苦提师兄当下应该在河北道。”
血僧广信扬眉:“那可就奇了!”
火龙僧:“此话怎讲?”
血僧广信:“江南姑苏,胥江口,有四个宗师,一战之下全部身死,斩杀他们的……是凛日刀!”
火龙僧口宣佛号:“竟有此事……”
他沉吟不语。
一旁的新任“天王”杜遮,这时言道:“阿修罗王,当前何在?”
火龙僧摇头:“不会是他,他虽然伤势渐渐康复,但突破至三品境界前,做不到以一敌四并且不留活口,而且他眼下还在嵩山,贫僧前些天刚刚得到过那边消息。”
杜遮徐徐说道:“海外,没有其他人过来。”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是满腹疑窦。
“紧那罗王”曹静良久之后,开口打破沉默:“多年前女帝逊位之际,东都大乱,有没有……凛日刀散逸的可能?”
杜遮:“虽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多半不会,便是有,这么多年下来,也清理的差不多了,不至于突然冒出如此高手,而且此前半点动静都没有。”
走纯武夫路线的武者,尤其是修为身手高明者,必然涉及大量实战搏杀,很难完全密不透风。
除非,有相对封闭,同时人数还不少的一片世外桃源存在。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类似情况非常少见。
便是六道堂在海外有特殊的落脚点,也是多年经营难得之地。
可是不论火龙僧还是杜遮等人,此刻反而希望是有凛日刀的刀谱昔年流散在外。
否则的话,那就是他们六道堂内部出问题了。
……其实,不止一个人有如此怀疑。
近些年来,六道堂许多谋划都落空,让其中高层不得不生出类似怀疑。
眼下甚至在场两佛一儒一武四大高手看着彼此,心中都隐隐生出些猜忌来。
只是他们面上并没有表露。
杜遮神色平静言道:“此番前往江南湖州寻访南朝后裔,最终没能成事,岛贼陈天发他们来的突然,乔显来不及逃走或者给我报讯,便即身死。
陈天发能准确找到血鲨帮船舶停靠的地点出手,此事当中,恐怕另有内情。
血鲨帮里,我接下来会亲自一个人一个人的筛查。”
火龙僧、血僧广信和曹静闻言,都微微颔首。
杜遮接下来则看向火龙僧:“此前不曾听说谈笑和陈天发有交情,但相关情形未知……”
“谈施主,并不知道天王和紧那罗王此番安排,便是贫僧也不知道你们动手的细节和相关地点、时间。”
火龙僧先是摇摇头,然后又补充说道:“不过,此事不可轻忽,谈施主那边既然是贫僧联系,接下来贫僧会再尝试查探一番。”
杜遮抱拳:“有劳大师。”
没能寻访到南朝后裔,并且大量暴露了六道堂在江南太湖大泽一带的布置,此后朝廷有了防备想要再故技重施也为难,可能很长时间内,关于此事他们六道堂都只能偃旗息鼓。
对此最失望的人,肯定还是修行儒家武道的曹静。
不过她此刻神情冷静:“如果能找到陈天发,或者一些岛贼里的重要人物,或许能反过来通过他们,查找我们六道堂内部的奸细。”
火龙僧和血僧广信都颔首:“言之有理。”
杜遮目光扫过他们三人面庞:“大海茫茫,陈天发等人虽然名为岛贼,但并非始终停在单独某个岛上不动,而是经常搬迁转移,想要找到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所需人力物力……”
曹静言道:“天王不嫌弃的话,我调集人手与你同行,还可以再联系一下其他人。
江南东道这边,接下来势必如河洛中原那边一样面临乾廷的重点清剿。
我们的人正好借此机会避避风头,同时咱们一起清理一下大海后方,免得陈天发之流继续作乱。”
略微顿了顿之后,曹静言道:“胥江口以凛日刀杀死吴策、宋敏宜等四名宗师的那个高手,说不定也能通过陈天发等岛贼来寻找线索,他们先后在太湖大泽周边出没,或许不是巧合。”
杜遮颔首:“这再好不过。”
………………………………
徐永生返回河洛东都,返回学宫,先去见现任学宫司业韩帼英,跟对方销假。
韩帼英不拘小节,有些没好气地看着他:“这趟放你出去走走,你还真不客气,比其他人晚回来两个多月。”
徐永生这时老实立正:“大好山河,令人流连忘返,误了时日,是学生的不是,还请韩司业见谅。”
韩帼英微微摇头,没有因此发难的意思:“罢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正理。”
说罢,她注视徐永生:“不过,我听说你原本都已经快要返回中原了,之后又突然调头折回去,跑到大江边上的扬州,停了好一阵子?”
徐永生坦然答道:“确有其事。”
韩帼英同他对视:“有些事,私下为之和明目张胆,分别很大。”
(本章完)
关于自身修行上,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家庭变故前后的谢初然,有很大不同。
此前,她因为兴趣爱好的缘故,更偏重五常之智。
而在西北、朔方变故之后,谢初然明显更注重五常之仁和五常之义。
尤其是后者。
既关系到儒家武者的正面作战能力尤其是针对单点的攻坚与破坏,又关系到自身行动迅捷和隐匿与否。
而在此前,她五常之义不说相对偏低,但无疑不是重点选择的对象,于是在其当前个人观念中,就不禁觉得三才阁里的“义”之古剑太少。
正五品五层儒家三才阁全满的时候,谢初然的情形是身怀四枚“仁”之玉璧,三把“义”之古剑,两组“礼”之编钟,四块“智”之龟甲和两方“信”之印章。
谢初然曾经就此事跟徐永生聊过。
如果晋升四品宗师境界,她接下来第六层三才阁首先选择积累充盈的便是第四把“义”之古剑。
虽然她灵性天赋层次极高,天赋才华横溢,修炼远比大多数人更快,但她迫切希望自己能更快一些。
淬脊钢正是当下所需的宝物。
而对徐永生来说,自己晋升四品境界后,第六层三才阁最先修炼的选择也早已定下,乃是第六枚“仁”之玉璧。
五相五常中单一某一相,层数越高,修炼所需时间和精力也越多,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相较而言,第六枚“仁”之玉璧的修行时间,肯定在第五块“智”之龟甲和第三组“礼”之编钟之上。
从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的角度来讲,似乎先修炼后两者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徐永生还是选择先修炼第六层“仁”。
除了因为五常之仁有加速其他修行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因之外,另一方面考虑则在于第六层“仁”的相关历练。
第六层“仁”,要求儒家武者释囚一千归家,纵活人命,以彰显大爱无别,道之以德。
从难度大小和完成所需时间来说,这是个相当没准,不好把握的儒家历练。
因此徐永生决定优先修炼第六枚“仁”之玉璧,然后再考虑和寻访完成历练的合适时机,并在此期间继续“礼”与“智”的修行。
一般而言,如果在朝廷体制内为官,并且外放地方,在地方上做父母官、亲民官的话,完成这项历练的难度会低不少。
如果没有底线,不顾后果,甚至可以说不难完成。
见过早年许氏子弟许媛和最近那些宋氏子弟的操作后,徐永生已经能想出有些人会如何打擦边球。
一般而言,徐永生在完成这些儒家相关历练的时候,是从来不搞打擦边球之流的事情。
但这次对应第六枚“仁”之玉璧的历练,让他有些新的想法。
打擦边球,也可以有不同的打法……
宋敏宜等人的办法,徐永生自然不会考虑。
如果按照他的思路来,则需要碰机会,时间上则不好掌握。
当下优先把第六枚“仁”之玉璧先积累出来,然后慢慢观察寻找机会便是……徐永生心中有了计较,拿定主意。
以探访林成煊的名义,他公开在汝州停留一段时日后,告辞离开,终于正式返回河洛东都。
谢初然则同林成煊继续留在汝州,晚些时候再考虑离开。
………………………………
淮南之地,一座乡间香火不如何旺盛的庙宇下,暗藏恢宏地宫。
此前截击左武卫大将军齐雁灵,帮助杜遮、曹静脱险的血僧广信,这时带着他们二人,一同穿行在地宫内。
到了地宫中心大殿里,有另一个僧人在此相候。
见到这僧人,血僧广信微笑着双手合十:“师兄。”
等候在这里的僧人,正是当初江州外围帮谈笑和一众星天蛟解围,拦截尉迟渊的火龙僧。
火龙僧同样还礼:“广信师兄,天王,紧那罗王,诸位无事便好。”
“紧那罗王”曹静和杨坤伦之后接掌“天王”之位的杜遮一起还礼。
还礼之后,血僧广信便直接问道:“苦提师兄,此前可曾前往江南姑苏?”
火龙僧摇头:“据我所知,苦提师兄当下应该在河北道。”
血僧广信扬眉:“那可就奇了!”
火龙僧:“此话怎讲?”
血僧广信:“江南姑苏,胥江口,有四个宗师,一战之下全部身死,斩杀他们的……是凛日刀!”
火龙僧口宣佛号:“竟有此事……”
他沉吟不语。
一旁的新任“天王”杜遮,这时言道:“阿修罗王,当前何在?”
火龙僧摇头:“不会是他,他虽然伤势渐渐康复,但突破至三品境界前,做不到以一敌四并且不留活口,而且他眼下还在嵩山,贫僧前些天刚刚得到过那边消息。”
杜遮徐徐说道:“海外,没有其他人过来。”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是满腹疑窦。
“紧那罗王”曹静良久之后,开口打破沉默:“多年前女帝逊位之际,东都大乱,有没有……凛日刀散逸的可能?”
杜遮:“虽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多半不会,便是有,这么多年下来,也清理的差不多了,不至于突然冒出如此高手,而且此前半点动静都没有。”
走纯武夫路线的武者,尤其是修为身手高明者,必然涉及大量实战搏杀,很难完全密不透风。
除非,有相对封闭,同时人数还不少的一片世外桃源存在。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类似情况非常少见。
便是六道堂在海外有特殊的落脚点,也是多年经营难得之地。
可是不论火龙僧还是杜遮等人,此刻反而希望是有凛日刀的刀谱昔年流散在外。
否则的话,那就是他们六道堂内部出问题了。
……其实,不止一个人有如此怀疑。
近些年来,六道堂许多谋划都落空,让其中高层不得不生出类似怀疑。
眼下甚至在场两佛一儒一武四大高手看着彼此,心中都隐隐生出些猜忌来。
只是他们面上并没有表露。
杜遮神色平静言道:“此番前往江南湖州寻访南朝后裔,最终没能成事,岛贼陈天发他们来的突然,乔显来不及逃走或者给我报讯,便即身死。
陈天发能准确找到血鲨帮船舶停靠的地点出手,此事当中,恐怕另有内情。
血鲨帮里,我接下来会亲自一个人一个人的筛查。”
火龙僧、血僧广信和曹静闻言,都微微颔首。
杜遮接下来则看向火龙僧:“此前不曾听说谈笑和陈天发有交情,但相关情形未知……”
“谈施主,并不知道天王和紧那罗王此番安排,便是贫僧也不知道你们动手的细节和相关地点、时间。”
火龙僧先是摇摇头,然后又补充说道:“不过,此事不可轻忽,谈施主那边既然是贫僧联系,接下来贫僧会再尝试查探一番。”
杜遮抱拳:“有劳大师。”
没能寻访到南朝后裔,并且大量暴露了六道堂在江南太湖大泽一带的布置,此后朝廷有了防备想要再故技重施也为难,可能很长时间内,关于此事他们六道堂都只能偃旗息鼓。
对此最失望的人,肯定还是修行儒家武道的曹静。
不过她此刻神情冷静:“如果能找到陈天发,或者一些岛贼里的重要人物,或许能反过来通过他们,查找我们六道堂内部的奸细。”
火龙僧和血僧广信都颔首:“言之有理。”
杜遮目光扫过他们三人面庞:“大海茫茫,陈天发等人虽然名为岛贼,但并非始终停在单独某个岛上不动,而是经常搬迁转移,想要找到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所需人力物力……”
曹静言道:“天王不嫌弃的话,我调集人手与你同行,还可以再联系一下其他人。
江南东道这边,接下来势必如河洛中原那边一样面临乾廷的重点清剿。
我们的人正好借此机会避避风头,同时咱们一起清理一下大海后方,免得陈天发之流继续作乱。”
略微顿了顿之后,曹静言道:“胥江口以凛日刀杀死吴策、宋敏宜等四名宗师的那个高手,说不定也能通过陈天发等岛贼来寻找线索,他们先后在太湖大泽周边出没,或许不是巧合。”
杜遮颔首:“这再好不过。”
………………………………
徐永生返回河洛东都,返回学宫,先去见现任学宫司业韩帼英,跟对方销假。
韩帼英不拘小节,有些没好气地看着他:“这趟放你出去走走,你还真不客气,比其他人晚回来两个多月。”
徐永生这时老实立正:“大好山河,令人流连忘返,误了时日,是学生的不是,还请韩司业见谅。”
韩帼英微微摇头,没有因此发难的意思:“罢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正理。”
说罢,她注视徐永生:“不过,我听说你原本都已经快要返回中原了,之后又突然调头折回去,跑到大江边上的扬州,停了好一阵子?”
徐永生坦然答道:“确有其事。”
韩帼英同他对视:“有些事,私下为之和明目张胆,分别很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