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新鲜好奇,到现在的一把辛酸泪,他算是明白了,这“后勤总管”真不是人干的活。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跟着采购的伙夫去市场抢最新鲜的菜;工地上哪个师傅的铁锹坏了,他得赶紧找人去修;茅厕的木桶满了,他还得捏着鼻子去催促专人来清理,那味儿,他现在做梦都能闻到。
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林府,一头就扎进了林凡的书房,整个人往太师椅上一瘫,活像一条被抽了筋的死狗。
“老大!我……我不干了!”他有气无力地嚷嚷着,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堂堂大周太子,未来的九五之尊,现在混得连菜市场的大妈都敢冲我甩脸子!还有,工地上那茅厕……老大,你都不知道,那味儿,简直了!我这辈子都没闻过那么冲的味道!我这太子袍,现在闻着都一股茅厕味儿!”
林凡正低头画着图书馆的内饰细节图,闻言,头也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揶揄:“哦?这就受不了了?景然,这叫人间烟火气。你连这点味道都闻不了,以后怎么闻得了天下百姓的疾苦?”
“可是……”龙景然还想争辩。
林凡终于放下笔,抬起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可是什么?你以为当皇帝就是坐在龙椅上,批批奏折,喝喝小茶那么简单?我告诉你,一个合格的君主,首先就得知道,他治下的百姓,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把铁锹什么价,一天的工钱,够不够让一家老小吃顿饱饭。”
他站起身,走到龙景然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些天,你虽然辛苦,但你亲眼看到了工匠们是如何挥汗如雨的,亲耳听到了小贩们是如何为了一文钱争得面红耳赤的。这些,是你以前在东宫,读一万遍《治国策》都学不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龙景然被林凡这番话说得一愣,脸上的委屈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不得不承认,林凡说得对。
这一个月的“总管”生涯,确实让他对“民生”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刻骨铭心的认识。
看着龙景然陷入沉思,林凡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孺子,总算还有点可教之处。
他重新坐回案前,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
图书馆的工程进展顺利,龙景然的“帝王心术”实践课也初见成效,是时候,该腾出手来,收拾收拾京州城里那些碍眼的“老家伙”了。
孙家倒了,盐业的垄断被打破,朝廷和百姓都尝到了甜头。
但蔡、李、王、张四家,依旧像四座大山,压在京州的经济命脉之上。
尤其是蔡家,仗着独门造纸术,垄断了整个大周的纸张供应,前些日子的纸价暴涨,更是让他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这等心腹大患,不除不快。
林凡拿起另一张空白的纸,提笔在上面写下了“蔡氏纸业”四个大字,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书房门口。
“剑仁!”
“老大,我在!”李剑仁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门口,他似乎早就等候多时。
林凡将那张写着字的纸推到他面前,声音低沉而冷冽:“施工队的事,你做得很好,工地上的兄弟们都服你。现在,我有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李剑仁看着那“蔡氏纸业”四个字,眼神瞬间一凝。
他知道,正戏要来了。
“你去,把蔡、李、王、张这四家的底细,都给我摸个一清二楚。”林凡的手指,在那四个姓氏上缓缓划过,像是在抚摸猎物的骨骼,“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收买也好,威逼也罢,我要知道他们各家产业的命门在哪里,账目上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猫腻,族中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丑闻,甚至是他们各家家主,喜欢吃什么,怕什么,有什么仇家……”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寒光。
“任何能让他们伤筋动骨的东西,我都要。记住,要快,要隐秘。”
李剑仁没有丝毫犹豫,他抱拳躬身,声音铿锵有力。
“老大放心,这活儿,我熟!”
说罢,他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藏起,转身便融入了门外的夜色之中,那背影,带着一股子即将掀起腥风血雨的肃杀之气。
书房内,只剩下林凡和还在发呆的龙景然。
林凡看着李剑仁消失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低声喃喃:“要想盖起一座新楼,就得先把地基清理干净。蔡家,你们就是这块地基上,最碍眼的一块石头。”
当京州城还沉浸在皇家图书馆奠基的盛大余晖中时,千里之外的清河县,一场无声的变革,正在贫瘠的土地上悄然生根。
清河县,大周朝版图上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里的风是苦的,吹在脸上像刀子割;这里的土是贫的,种下的粮食比人的叹息还稀疏。
百姓们的眼神,也大多是麻木的,仿佛世世代代的贫穷,已经磨平了他们对生活的所有期待。
然而,这一切,从半个月前,那个自称“萧先生”的年轻郎中带着几个追随者住进城外破败的山神庙开始,便起了微妙的变化。
“都听好了!咱们要修的,是引龙渠!把东山那条野龙般的大河水,引到西边这片快渴死的龟裂田里!水通了,地活了,咱们今年秋天,就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饭!”
一处尘土飞扬的河滩工地上,前禁军副统领武烈,如今却像个十足的包工头。
他赤着膀子,黝黑的皮肤在日光下泛着油光,手里挥舞着一把铁锹,正扯着他那洪钟般的大嗓门,对着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农夫们呼喝着。
农夫们将信将疑,但看到那堆放在一旁的、由那位“萧先生”提供的粮食和承诺的工钱,他们还是拿起了简陋的工具,一下一下地挖掘着干硬的河床。
不远处,萧荣一身粗布短衫,正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勾画着什么。
他身边,是曾官拜户部侍郎的文渊,此刻也穿着一身半旧不旧的儒衫,手里捧着一份林凡的“山寨版”规划图,眉头紧锁。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跟着采购的伙夫去市场抢最新鲜的菜;工地上哪个师傅的铁锹坏了,他得赶紧找人去修;茅厕的木桶满了,他还得捏着鼻子去催促专人来清理,那味儿,他现在做梦都能闻到。
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林府,一头就扎进了林凡的书房,整个人往太师椅上一瘫,活像一条被抽了筋的死狗。
“老大!我……我不干了!”他有气无力地嚷嚷着,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堂堂大周太子,未来的九五之尊,现在混得连菜市场的大妈都敢冲我甩脸子!还有,工地上那茅厕……老大,你都不知道,那味儿,简直了!我这辈子都没闻过那么冲的味道!我这太子袍,现在闻着都一股茅厕味儿!”
林凡正低头画着图书馆的内饰细节图,闻言,头也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揶揄:“哦?这就受不了了?景然,这叫人间烟火气。你连这点味道都闻不了,以后怎么闻得了天下百姓的疾苦?”
“可是……”龙景然还想争辩。
林凡终于放下笔,抬起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可是什么?你以为当皇帝就是坐在龙椅上,批批奏折,喝喝小茶那么简单?我告诉你,一个合格的君主,首先就得知道,他治下的百姓,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把铁锹什么价,一天的工钱,够不够让一家老小吃顿饱饭。”
他站起身,走到龙景然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些天,你虽然辛苦,但你亲眼看到了工匠们是如何挥汗如雨的,亲耳听到了小贩们是如何为了一文钱争得面红耳赤的。这些,是你以前在东宫,读一万遍《治国策》都学不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龙景然被林凡这番话说得一愣,脸上的委屈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不得不承认,林凡说得对。
这一个月的“总管”生涯,确实让他对“民生”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刻骨铭心的认识。
看着龙景然陷入沉思,林凡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孺子,总算还有点可教之处。
他重新坐回案前,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
图书馆的工程进展顺利,龙景然的“帝王心术”实践课也初见成效,是时候,该腾出手来,收拾收拾京州城里那些碍眼的“老家伙”了。
孙家倒了,盐业的垄断被打破,朝廷和百姓都尝到了甜头。
但蔡、李、王、张四家,依旧像四座大山,压在京州的经济命脉之上。
尤其是蔡家,仗着独门造纸术,垄断了整个大周的纸张供应,前些日子的纸价暴涨,更是让他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这等心腹大患,不除不快。
林凡拿起另一张空白的纸,提笔在上面写下了“蔡氏纸业”四个大字,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书房门口。
“剑仁!”
“老大,我在!”李剑仁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门口,他似乎早就等候多时。
林凡将那张写着字的纸推到他面前,声音低沉而冷冽:“施工队的事,你做得很好,工地上的兄弟们都服你。现在,我有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李剑仁看着那“蔡氏纸业”四个字,眼神瞬间一凝。
他知道,正戏要来了。
“你去,把蔡、李、王、张这四家的底细,都给我摸个一清二楚。”林凡的手指,在那四个姓氏上缓缓划过,像是在抚摸猎物的骨骼,“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收买也好,威逼也罢,我要知道他们各家产业的命门在哪里,账目上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猫腻,族中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丑闻,甚至是他们各家家主,喜欢吃什么,怕什么,有什么仇家……”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寒光。
“任何能让他们伤筋动骨的东西,我都要。记住,要快,要隐秘。”
李剑仁没有丝毫犹豫,他抱拳躬身,声音铿锵有力。
“老大放心,这活儿,我熟!”
说罢,他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藏起,转身便融入了门外的夜色之中,那背影,带着一股子即将掀起腥风血雨的肃杀之气。
书房内,只剩下林凡和还在发呆的龙景然。
林凡看着李剑仁消失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低声喃喃:“要想盖起一座新楼,就得先把地基清理干净。蔡家,你们就是这块地基上,最碍眼的一块石头。”
当京州城还沉浸在皇家图书馆奠基的盛大余晖中时,千里之外的清河县,一场无声的变革,正在贫瘠的土地上悄然生根。
清河县,大周朝版图上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里的风是苦的,吹在脸上像刀子割;这里的土是贫的,种下的粮食比人的叹息还稀疏。
百姓们的眼神,也大多是麻木的,仿佛世世代代的贫穷,已经磨平了他们对生活的所有期待。
然而,这一切,从半个月前,那个自称“萧先生”的年轻郎中带着几个追随者住进城外破败的山神庙开始,便起了微妙的变化。
“都听好了!咱们要修的,是引龙渠!把东山那条野龙般的大河水,引到西边这片快渴死的龟裂田里!水通了,地活了,咱们今年秋天,就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饭!”
一处尘土飞扬的河滩工地上,前禁军副统领武烈,如今却像个十足的包工头。
他赤着膀子,黝黑的皮肤在日光下泛着油光,手里挥舞着一把铁锹,正扯着他那洪钟般的大嗓门,对着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农夫们呼喝着。
农夫们将信将疑,但看到那堆放在一旁的、由那位“萧先生”提供的粮食和承诺的工钱,他们还是拿起了简陋的工具,一下一下地挖掘着干硬的河床。
不远处,萧荣一身粗布短衫,正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勾画着什么。
他身边,是曾官拜户部侍郎的文渊,此刻也穿着一身半旧不旧的儒衫,手里捧着一份林凡的“山寨版”规划图,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