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领着车队进晋州驿站时,日头刚擦着山头往下落。
驿丞是个留着两撇山羊胡的中年汉子,往常车队来,他顶多派个杂役出来招呼,今儿个倒好,亲自守在驿站门口,脸上堆着笑,老远就冲向平拱手:“向公子一路辛苦!灶上早温着热饭,炖了锅羊肉,您先歇歇脚!”
向平心里犯嘀咕,却也没多说,跟着驿丞往院里走。
刚坐下,驿丞就端来一壶热茶,盖子一掀,飘出股淡淡的药香。
向平指尖碰了碰茶碗,余光瞥见驿丞眼神直往车队的货舱瞟,心里顿时警觉——这茶不对,有安神药的味儿。
他端着茶碗没喝,只笑着说:“劳烦驿丞费心,我等会儿去货舱清点下货物,回来再喝不迟。”
驿丞脸上的笑僵了一下,又赶紧应着:“应该的应该的!要是货箱有破损,尽管跟我说,我让伙计帮您修补!”
等驿丞走了,向平立马找着小山子和鬼涧愁,压低声音把事儿说了。
小山子眼一瞪:“这老小子准没安好心!今晚我盯着货舱,看他耍啥花样!”鬼涧愁没多话,只摸了摸腰间的铁链,点了点头。
到了深夜,驿站里的灯都灭了,只有货舱门口挂着盏昏黄的灯笼。
小山子早顺着房梁爬了上去,身子贴在木梁上,连呼吸都放轻了。没一会儿,就见驿丞领着两个蒙面人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撬棍。
“动作轻点,”驿丞的声音压得极低,“账册就放在最里面那个黑木箱子里,只要拿到它,就能知道当年商队和晋州知府的交易——到时候大人重重有赏!”
蒙面人刚要撬箱子,房梁上忽然传来一声冷笑:“赏?我看你们是等着吃牢饭吧!”
驿丞三人吓了一跳,刚要转身,就听见后门“哐当”一声响。鬼涧愁堵在门口,手里的铁链绕着门框缠了两圈,锁得死死的:“想走?没那么容易!”
小山子从房梁上跳下来,一脚踹翻个蒙面人。
驿丞想往窗户跑,被鬼涧愁甩出的铁链缠住脚踝,“扑通”摔在地上。没一会儿,三人就被捆得结结实实。向平走进来,蹲下身搜了搜他们的腰,摸出三块令牌,上面刻着汴京某权贵府的印记。
“难怪这么大胆,原来是有靠山啊。”向平掂了掂令牌,冷笑一声,“可惜啊,今晚栽在这儿了。”
驿丞脸都白了,嘴里还硬撑:“你们敢动我们?大人不会放过你们的!”
小山子踹了他一脚:“还嘴硬?等把你们送官,看你家大人救不救你!”
这时,远处传来鸡叫声,天快亮了。
向平看着被捆住的三人,心里松了口气——幸好发现得早,不然账册丢了,麻烦就大了。
天刚蒙蒙亮,向平就让小山子把驿丞和三个蒙面人捆得更紧些,又让车队里的伙计守着,自己则拿着搜出的令牌,去了晋州府衙。
府尹见了令牌,脸色顿时大变——汴京权贵的私兵竟敢在他地界上作乱,这事要是传出,岂不是乱了套。
车轮碾过驿站门口的石子路,向平回头看了眼府衙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搓着腰间的玄铁令牌——那是出发前,上头派来的人亲手交给他的,只说遇着解不开的困局,亮这令牌便能见转机。
先前他只当是寻常信物,此刻攥在手里,忽然想起那人的叮嘱:“账册里记的不只是货目,遇着硬茬子,别硬碰。”
赶车的老王是府州城雇来的马车夫,见向平神色凝重,手里的缰绳松了松,搭话道:“向公子,方才那差役送的啥?莫不是那伙人的供词?说真的,咱跑了大半辈子车,头回遇上偷账册的,还是汴京来的人,这趟活儿可真不寻常。”
向平把令牌揣回怀里,往车外扫了眼——车队里的伙计都是临时雇来的,有扛货的、有修箱的,此刻都各干各的,没人多问,只盼着到地方领了工钱就散伙。
他压低声音对老王说:“老王,你只当这是趟普通运货的活儿就好。这商队本就是临时凑的,等从葫芦谷把东西送到,大伙儿拿了钱就各走各的,今儿个这事,往后别跟人提起。”
老王咂咂嘴,没再多问,只轻轻甩了甩马鞭。
旁边的小山子凑过来,声音压得更低:“公子,那汴京权贵到底啥来头?他不知道这账册里的门道,难不成也不知道咱这商队是临时雇的?”
向平知道有些差使,往往不能放到明面上,只能暗中行事,这之间包括权谋、财力、智商,及掌握全盘运筹帷幄的能力。
这时一些不明就里的飞蛾就会自投罗网。
“他要是知道,就不敢这么冒失了。”向平往车辕上靠了靠,风吹起他的衣角,“他只盯着‘商队’俩字,以为是哪个富商的队伍,想拿账册要挟晋州知府,却不知道这‘商队’是我从府州城临时雇来的壳子,里头装的是要送进宫的遗物。更不知道,这遗物的去处,是当今仁宗皇帝那儿。”
小山子眼睛瞪圆了:“皇、皇上?那他抢账册,岂不是往龙鳞上碰?”
“可不是么。”向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以为抓着了知府和‘商队’的把柄,殊不知那些所谓的‘交易’,本就是朝廷让咱代为经办的差事。他往这临时商队上打主意,跟往朝廷的网里钻没两样。”
正说着,后面传来马蹄声,是府尹派来的差役,捧着个密封的木盒追上车队:“向公子,府尹大人说,这是驿丞和蒙面人的供词,还有那权贵府管家的往来书信,让您收好,说是往后若有需要,府衙随时能作证。”
向平接过木盒,打开看了眼,供词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把如何受指使、何时接头写得明明白白。
他合上古盒,对差役道了谢,转头跟小山子说:“等到了地方,把供词和令牌一起交上去。这临时商队散了就散了,可这权贵的事,得让上头知道。”
车队继续往前赶,车轮滚滚压过路面,老王哼起了府州城的小调,临时雇来的伙计们也开始聊起领了工钱要买点啥。
向平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城镇轮廓,忽然觉得好笑——那汴京权贵费尽心机对付的“商队”,本就是个用完就散的临时摊子,他却为了这摊子,把自己折了进去。
而这趟运送遗物的差事,也因这出闹剧,多了层稳稳的保障。
喜欢汴京酒楼大掌柜
驿丞是个留着两撇山羊胡的中年汉子,往常车队来,他顶多派个杂役出来招呼,今儿个倒好,亲自守在驿站门口,脸上堆着笑,老远就冲向平拱手:“向公子一路辛苦!灶上早温着热饭,炖了锅羊肉,您先歇歇脚!”
向平心里犯嘀咕,却也没多说,跟着驿丞往院里走。
刚坐下,驿丞就端来一壶热茶,盖子一掀,飘出股淡淡的药香。
向平指尖碰了碰茶碗,余光瞥见驿丞眼神直往车队的货舱瞟,心里顿时警觉——这茶不对,有安神药的味儿。
他端着茶碗没喝,只笑着说:“劳烦驿丞费心,我等会儿去货舱清点下货物,回来再喝不迟。”
驿丞脸上的笑僵了一下,又赶紧应着:“应该的应该的!要是货箱有破损,尽管跟我说,我让伙计帮您修补!”
等驿丞走了,向平立马找着小山子和鬼涧愁,压低声音把事儿说了。
小山子眼一瞪:“这老小子准没安好心!今晚我盯着货舱,看他耍啥花样!”鬼涧愁没多话,只摸了摸腰间的铁链,点了点头。
到了深夜,驿站里的灯都灭了,只有货舱门口挂着盏昏黄的灯笼。
小山子早顺着房梁爬了上去,身子贴在木梁上,连呼吸都放轻了。没一会儿,就见驿丞领着两个蒙面人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撬棍。
“动作轻点,”驿丞的声音压得极低,“账册就放在最里面那个黑木箱子里,只要拿到它,就能知道当年商队和晋州知府的交易——到时候大人重重有赏!”
蒙面人刚要撬箱子,房梁上忽然传来一声冷笑:“赏?我看你们是等着吃牢饭吧!”
驿丞三人吓了一跳,刚要转身,就听见后门“哐当”一声响。鬼涧愁堵在门口,手里的铁链绕着门框缠了两圈,锁得死死的:“想走?没那么容易!”
小山子从房梁上跳下来,一脚踹翻个蒙面人。
驿丞想往窗户跑,被鬼涧愁甩出的铁链缠住脚踝,“扑通”摔在地上。没一会儿,三人就被捆得结结实实。向平走进来,蹲下身搜了搜他们的腰,摸出三块令牌,上面刻着汴京某权贵府的印记。
“难怪这么大胆,原来是有靠山啊。”向平掂了掂令牌,冷笑一声,“可惜啊,今晚栽在这儿了。”
驿丞脸都白了,嘴里还硬撑:“你们敢动我们?大人不会放过你们的!”
小山子踹了他一脚:“还嘴硬?等把你们送官,看你家大人救不救你!”
这时,远处传来鸡叫声,天快亮了。
向平看着被捆住的三人,心里松了口气——幸好发现得早,不然账册丢了,麻烦就大了。
天刚蒙蒙亮,向平就让小山子把驿丞和三个蒙面人捆得更紧些,又让车队里的伙计守着,自己则拿着搜出的令牌,去了晋州府衙。
府尹见了令牌,脸色顿时大变——汴京权贵的私兵竟敢在他地界上作乱,这事要是传出,岂不是乱了套。
车轮碾过驿站门口的石子路,向平回头看了眼府衙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搓着腰间的玄铁令牌——那是出发前,上头派来的人亲手交给他的,只说遇着解不开的困局,亮这令牌便能见转机。
先前他只当是寻常信物,此刻攥在手里,忽然想起那人的叮嘱:“账册里记的不只是货目,遇着硬茬子,别硬碰。”
赶车的老王是府州城雇来的马车夫,见向平神色凝重,手里的缰绳松了松,搭话道:“向公子,方才那差役送的啥?莫不是那伙人的供词?说真的,咱跑了大半辈子车,头回遇上偷账册的,还是汴京来的人,这趟活儿可真不寻常。”
向平把令牌揣回怀里,往车外扫了眼——车队里的伙计都是临时雇来的,有扛货的、有修箱的,此刻都各干各的,没人多问,只盼着到地方领了工钱就散伙。
他压低声音对老王说:“老王,你只当这是趟普通运货的活儿就好。这商队本就是临时凑的,等从葫芦谷把东西送到,大伙儿拿了钱就各走各的,今儿个这事,往后别跟人提起。”
老王咂咂嘴,没再多问,只轻轻甩了甩马鞭。
旁边的小山子凑过来,声音压得更低:“公子,那汴京权贵到底啥来头?他不知道这账册里的门道,难不成也不知道咱这商队是临时雇的?”
向平知道有些差使,往往不能放到明面上,只能暗中行事,这之间包括权谋、财力、智商,及掌握全盘运筹帷幄的能力。
这时一些不明就里的飞蛾就会自投罗网。
“他要是知道,就不敢这么冒失了。”向平往车辕上靠了靠,风吹起他的衣角,“他只盯着‘商队’俩字,以为是哪个富商的队伍,想拿账册要挟晋州知府,却不知道这‘商队’是我从府州城临时雇来的壳子,里头装的是要送进宫的遗物。更不知道,这遗物的去处,是当今仁宗皇帝那儿。”
小山子眼睛瞪圆了:“皇、皇上?那他抢账册,岂不是往龙鳞上碰?”
“可不是么。”向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以为抓着了知府和‘商队’的把柄,殊不知那些所谓的‘交易’,本就是朝廷让咱代为经办的差事。他往这临时商队上打主意,跟往朝廷的网里钻没两样。”
正说着,后面传来马蹄声,是府尹派来的差役,捧着个密封的木盒追上车队:“向公子,府尹大人说,这是驿丞和蒙面人的供词,还有那权贵府管家的往来书信,让您收好,说是往后若有需要,府衙随时能作证。”
向平接过木盒,打开看了眼,供词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把如何受指使、何时接头写得明明白白。
他合上古盒,对差役道了谢,转头跟小山子说:“等到了地方,把供词和令牌一起交上去。这临时商队散了就散了,可这权贵的事,得让上头知道。”
车队继续往前赶,车轮滚滚压过路面,老王哼起了府州城的小调,临时雇来的伙计们也开始聊起领了工钱要买点啥。
向平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城镇轮廓,忽然觉得好笑——那汴京权贵费尽心机对付的“商队”,本就是个用完就散的临时摊子,他却为了这摊子,把自己折了进去。
而这趟运送遗物的差事,也因这出闹剧,多了层稳稳的保障。
喜欢汴京酒楼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