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指导-《我在虫族那些事》

  宿墨从木箱中取出一把标尺,指尖轻轻掂量着它的重量,感受着那微妙的平衡感。

  午后的山风裹挟着泥土的清新气息拂面而来,隐约夹杂着远处牛羊悠长的叫声。

  他的目光掠过整个工地,如同一张精密的地图在脑海中铺展开来,战术分析系统悄然运转,将每一寸地形都纳入计算。

  “老王师傅,我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地形,施工可以分段进行。”

  宿墨迈步走上一处较高的土坡,抬手朝不同的区域比划着,“从上游开始,每五十米设立一个控制点,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累计误差。”

  “哦?这法子倒是新鲜。”

  老王紧随其后,眯起眼睛顺着宿墨的手势望去,“以前我们总是一段一段摸索着干,确实容易出偏差。”

  围观的村民们低声议论起来,有人压低声音嘀咕:“这小子说得靠谱不?听着倒是挺像回事的。”

  一位年长的村民摇摇头,满不在乎地说道:“管他呢,反正比咱们瞎折腾强。老王,你怎么看?”

  李大爷在一旁默默吸着烟斗,浑浊却锐利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宿墨的动作。

  宿墨察觉到了这种审视,但并未感到局促,反而被激发出一股久违的专业挑战意味。

  “还有,坡度控制非常关键。”宿墨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掌心仔细捏了捏,“土质还算稳定,但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老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个年轻小伙子不仅懂得测量,连土质分析也如此精通,这在农村可是难得一见的本事。

  他弯腰抓起一把土,学着宿墨的样子揉搓了一下。

  “小宿说得没错,这土遇水确实容易变得松软。”老王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灰,认真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

  宿墨站起身,目光投向远方郁郁葱葱的山坡。

  那里有几片茂密的竹林,竹根盘结交错,堪称天然的护坡材料。

  尽管意识深处的数据终端提供了大量现代化方案,但他知道,此刻只能依靠这个时代有限的资源与技术解决问题。

  “可以在关键区域种植竹子或其他根系发达的植物,”

  他指向竹林,语调沉稳而自信,“既能固土,又不会妨碍水流。如果时间紧迫,可以用石块和草皮搭建临时防护带。”

  工地上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外来的年轻人身上。

  宿墨感受到众人期待的眼神,内心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在星际战场上,他凭借军衔与威望统领千军万马;而如今,他需要靠知识和能力赢得这些淳朴乡民的信任。

  “行!就按小宿说的办。”李大爷敲了敲烟斗,做出了决定,“老王,明天开始改用这个方法。”

  老王连连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久违的笑容:“好嘞,李大爷!有小宿帮忙,这水渠修建总算有希望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清脆的自行车铃声。

  一名穿着蓝制服的年轻女子骑着车沿山道疾驰而来。

  她的辫子在风中飘扬,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坚毅的神情。

  “哎哟,县里的小李技术员来了!”有人认出了她,不禁喊道,“她不是说这两天不过来吗?”

  女子将自行车靠在一棵大树旁,快步走向工地。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迅速扫视了一圈,最终停留在宿墨身上。

  职业性的审视目光令宿墨瞬间提高了警惕。

  年轻的女技术员缓步走近人群,目光先在修复好的水准仪上短暂停留,随后转向宿墨。

  她面容严肃,职业化的神情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但眼底却闪烁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好奇光芒。

  “老王师傅,这水准仪是谁修好的?”她将手中的工具包轻轻放下,声音清脆而审慎,“我上次来的时候,它可是坏得不轻。”

  “是这个小宿,徐局长的战友。”老王指了指宿墨,脸上满溢着与有荣焉的得意之色,“人家三两下就搞定了,还顺带给咱们提了一个新的测量方法。”

  女技术员闻言,围着水准仪仔细检查起来,动作娴熟而专注。

  她时而调整镜头,时而俯身观察,每一处细节都不肯放过。

  宿墨安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位技术人员特有的挑剔与较真。

  山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几只鸟雀在枝头跳跃觅食,仿佛为这一刻增添了些许自然的韵律。

  “调校得很精准。”她直起身,重新打量着宿墨,语调平和却带着几分探究,“同志,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这一问让宿墨心里微微一紧,但他表面依旧不动声色。

  他的思绪飞速转动,寻找着既符合时代背景又不会泄露真实身份的答案。

  “在部队里学过一些实用技术,测量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回答简洁而谨慎,语气中透着沉稳,“主要还是靠实践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

  他没说自己是什么专业,但是点出了自己是当兵的。

  李大爷见状,适时插话:“小李啊,你别看人家年轻,这技术可实在得很。刚才还给咱们提出了分段施工的建议,我觉得挺靠谱的。”

  女技术员点了点头,目光中的审视意味未减。

  她从工具包中取出一张施工图纸,摊开在一块平坦的石板上,指尖点向几个关键位置。

  “如果要分段施工,这几个控制点的标高必须精确。”她看向宿墨,语调平稳却隐含试探,“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保证精度?”

  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考验,宿墨心知肚明。

  周围的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成半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答案揭晓。

  远处传来水牛悠长的哞叫声,蜻蜓在水渠边翩跹飞舞。

  “可以用导线测量配合水准测量。”宿墨走到图纸前,手指顺着地形轮廓勾勒出一条无形的轨迹,语气从容且笃定,“先建立平面控制网,再进行高程传递。这样既能确保精度,又能提升效率。”

  女技术员眼中掠过一丝惊讶。

  这种方法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且考虑得极为周全。

  她再次注视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的怀疑与好奇交织得更加复杂。

  “你的想法不错,”她收起图纸,语气中已多了一分认可,“不过,具体操作起来需要增设更多测量点,人手够吗?”

  老王拍了拍胸脯,豪气干云地接话:“人手包在我身上!全村的壮劳力我都能动员起来,只要技术过硬,干活的人绝对不会缺!”

  宿墨感受到周围村民的目光中流露出的信任与期望,心底涌上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曾经的他习惯于星际战场上的果断决策,而如今,他需要用沟通和合作推动这一切。

  “那这样,我明天先做个详细的踏勘,把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他看向女技术员,神情真挚,“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还会来?如果有疑问的话,希望能得到你的指导。”

  她微微颔首,嘴角浮现一丝浅笑,仿佛冰雪初融般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