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上的画面还停在那道黑影组装设备的瞬间,金属零件冷冷地反着光。刘邦坐在主位上没动,手指轻轻搭在玉案边缘,指节微微发白。
“周勃已经带人过去了。”萧何开口,声音很稳,“那段城墙的数据权限已经被切断,现场不会外泄。”
张良站在侧边,目光死死盯着光幕右下角跳动的坐标,“这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三个月,北境一共出现七次类似信号异常,全都被当成系统误报处理了。”
“现在不是了。”刘邦终于抬眼,眼神沉沉的,“韩信呢?”
话音刚落,殿后传来脚步声。韩信大步走进来,肩甲都没卸,显然是从技术区直接赶来的。他手里拎着一块战术板,随手一甩,新的投影立刻覆盖了监控画面——一张动态边境模型缓缓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红点。
“我调出了防御算法的推演结果。”韩信指着图上几处闪烁的区域,“敌方的信号中继网已经形成三角布局,覆盖三百里防线。他们不是试探,是准备动手了。”
殿内一片安静。
刘邦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如果打,多久能布防到位?”
“最快七天。”韩信回答得干脆,“但现在的问题不是时间,是情报。对方已经在我们眼皮底下建好了通信链,说明内部有接应。我们现在贸然调兵,等于告诉他们:我们发现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刘邦看着他,“总不能等他们先出手吧?”
韩信顿了顿,把战术板翻了个面,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建议启动“非战缓兵协议”】。
“和亲。”他直接说了出来。
殿内空气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
“让公主嫁过去。”韩信语气平静,“换三个月停火期。这段时间,我们清查内鬼、调动兵力、升级防火墙,把漏洞补上。”
萧何眉头一皱,“你认真的?拿皇室血脉当谈判筹码?”
“不是筹码,是战术缓冲。”韩信纠正道,“匈奴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左贤王和单于一直不对付。如果我们把公主嫁给左贤王,就等于在他阵营里插了一根钉子。三年前南越王归附,不也是靠联姻铺的路?”
“那是南越!”萧何声音提高了,“人家好歹是个诸侯国。现在你要大汉公主去嫁一个游牧部落的头领?传出去脸都不要了?”
“脸重要,还是命重要?”韩信反问,“我们现在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就想着出兵震慑?打赢了,百姓十年喘不过气;打输了,全国陪葬。和亲又不是投降,只是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萧何冷笑,“那以后是不是每次打不过,就送女人?这算什么先例?”
“我没说打不过。”韩信盯着他,“我说的是——现在动手,代价太大。我们刚平完内乱,樊哙还在手术室躺着,你让我明天就调五十万大军北上?粮草从哪来?后勤怎么跟?”
萧何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张良一直没说话,这时才往前走了一步,“我记得秦末那会儿,匈奴趁中原混战,一口气吞了河套三郡。后来高祖被困白登山,也是靠陈平用计,让阏氏吹枕头风才脱身。那时候,没人提‘国体尊严’。”
“所以你是支持和亲?”萧何转头看他。
“我没说支持。”张良摆摆手,“但我觉得……骂之前,先算账。打仗不是喊口号,是烧钱、死人、耗国力。我们现在,经得起一场大战吗?”
刘邦听着,慢慢坐直了身子。
“你们俩,一个说拖,一个说打。”他看向韩信,“你就没想过,万一人家收了人,却不守约呢?”
“那就说明他们比我们更想打。”韩信点头,“但至少我们知道对手是谁、在哪、有多少实力。现在最怕的不是打,是糊里糊涂开战,连敌人长什么样都没看清。”
“可这事一旦开了口,朝野上下怎么想?”萧何还是摇头,“民间会觉得朝廷软了,士气一落千丈。”
“士气不是靠送女儿撑起来的。”韩信有点急,“真正的士气,是老百姓知道官府能保护他们。现在你让他们捐粮、征夫、上战场,他们凭什么信你能赢?就凭一句‘我大汉不可辱’?”
殿内安静了几秒。
刘邦低头看了眼袖口,隐约有股狗肉味飘出来。他下意识摸了摸,没掏东西,只是叹了口气。
“我记得当年在沛县,有个卖豆腐的老李。”他忽然说,“他儿子被人打了,跑去告官。县令说‘你得讲理’,他问‘理在哪’,县令说‘本官说的就是理’。老李回家琢磨了一宿,第二天把自家狗炖了,请那帮地痞喝酒,笑呵呵地说‘咱都是兄弟’。结果半年没再挨打。”
没人笑。
“他没丢人。”刘邦抬头,“他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比谁都久。”
“你现在是皇帝,不是卖豆腐的。”萧何低声提醒。
“所以我得比他更会算账。”刘邦站起身,走到光幕前,手指划过边境线,“公主……也不一定非得真嫁。可以挑个宗室女,封个名号,待遇给足,仪式办大。对外说是和亲,实际上让她带密探、记地形、摸底细。三年后找个由头把她接回来,就说‘水土不服’。”
张良眼睛一亮,“还能顺便安插卧底。”
“对。”刘邦点头,“名义上是妥协,实际上是渗透。咱们不吃亏。”
“可舆论怎么办?”萧何仍不死心,“天下人怎么看?史书怎么写?”
“史书?”刘邦笑了,“写史的人,是我定的。再说,等咱们打赢了,谁还记得当初是怎么争取时间的?大家只记得结果——边疆平了,百姓安了,税少了,日子好了。这就够了。”
韩信看着他,“那您是同意了?”
刘邦没立刻回答,而是回头扫了眼三人,“你们觉得,现在最危险的是什么?”
“内鬼。”张良说。
“军备不足。”韩信说。
“民心动摇。”萧何说。
刘邦点点头,“所以每一步都得稳。和亲也好,打仗也罢,目的不是争口气,是让这个国家活下去。我可以不要面子,但我不能让底下这些人白死。”
他顿了顿,看向韩信,“方案留下来,备案。”
“就这么定了?”韩信问。
“没说定。”刘邦摇头,“也没说不定。先列进去,等数据组出评估报告。另外,查查最近三个月所有接触过边境通讯系统的人员名单,一个别漏。”
萧何正要说话,光幕突然闪了一下。
新的警报弹出——北境某烽燧台自动触发二级预警,疑似有人剪断物理线路。
韩信立刻调出拓扑图,“他们在切断我们的应急通道,这是在逼我们反应。”
刘邦盯着那条红线,缓缓吐出两个字:“加急。”
“周勃已经带人过去了。”萧何开口,声音很稳,“那段城墙的数据权限已经被切断,现场不会外泄。”
张良站在侧边,目光死死盯着光幕右下角跳动的坐标,“这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三个月,北境一共出现七次类似信号异常,全都被当成系统误报处理了。”
“现在不是了。”刘邦终于抬眼,眼神沉沉的,“韩信呢?”
话音刚落,殿后传来脚步声。韩信大步走进来,肩甲都没卸,显然是从技术区直接赶来的。他手里拎着一块战术板,随手一甩,新的投影立刻覆盖了监控画面——一张动态边境模型缓缓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红点。
“我调出了防御算法的推演结果。”韩信指着图上几处闪烁的区域,“敌方的信号中继网已经形成三角布局,覆盖三百里防线。他们不是试探,是准备动手了。”
殿内一片安静。
刘邦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如果打,多久能布防到位?”
“最快七天。”韩信回答得干脆,“但现在的问题不是时间,是情报。对方已经在我们眼皮底下建好了通信链,说明内部有接应。我们现在贸然调兵,等于告诉他们:我们发现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刘邦看着他,“总不能等他们先出手吧?”
韩信顿了顿,把战术板翻了个面,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建议启动“非战缓兵协议”】。
“和亲。”他直接说了出来。
殿内空气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
“让公主嫁过去。”韩信语气平静,“换三个月停火期。这段时间,我们清查内鬼、调动兵力、升级防火墙,把漏洞补上。”
萧何眉头一皱,“你认真的?拿皇室血脉当谈判筹码?”
“不是筹码,是战术缓冲。”韩信纠正道,“匈奴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左贤王和单于一直不对付。如果我们把公主嫁给左贤王,就等于在他阵营里插了一根钉子。三年前南越王归附,不也是靠联姻铺的路?”
“那是南越!”萧何声音提高了,“人家好歹是个诸侯国。现在你要大汉公主去嫁一个游牧部落的头领?传出去脸都不要了?”
“脸重要,还是命重要?”韩信反问,“我们现在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就想着出兵震慑?打赢了,百姓十年喘不过气;打输了,全国陪葬。和亲又不是投降,只是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萧何冷笑,“那以后是不是每次打不过,就送女人?这算什么先例?”
“我没说打不过。”韩信盯着他,“我说的是——现在动手,代价太大。我们刚平完内乱,樊哙还在手术室躺着,你让我明天就调五十万大军北上?粮草从哪来?后勤怎么跟?”
萧何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张良一直没说话,这时才往前走了一步,“我记得秦末那会儿,匈奴趁中原混战,一口气吞了河套三郡。后来高祖被困白登山,也是靠陈平用计,让阏氏吹枕头风才脱身。那时候,没人提‘国体尊严’。”
“所以你是支持和亲?”萧何转头看他。
“我没说支持。”张良摆摆手,“但我觉得……骂之前,先算账。打仗不是喊口号,是烧钱、死人、耗国力。我们现在,经得起一场大战吗?”
刘邦听着,慢慢坐直了身子。
“你们俩,一个说拖,一个说打。”他看向韩信,“你就没想过,万一人家收了人,却不守约呢?”
“那就说明他们比我们更想打。”韩信点头,“但至少我们知道对手是谁、在哪、有多少实力。现在最怕的不是打,是糊里糊涂开战,连敌人长什么样都没看清。”
“可这事一旦开了口,朝野上下怎么想?”萧何还是摇头,“民间会觉得朝廷软了,士气一落千丈。”
“士气不是靠送女儿撑起来的。”韩信有点急,“真正的士气,是老百姓知道官府能保护他们。现在你让他们捐粮、征夫、上战场,他们凭什么信你能赢?就凭一句‘我大汉不可辱’?”
殿内安静了几秒。
刘邦低头看了眼袖口,隐约有股狗肉味飘出来。他下意识摸了摸,没掏东西,只是叹了口气。
“我记得当年在沛县,有个卖豆腐的老李。”他忽然说,“他儿子被人打了,跑去告官。县令说‘你得讲理’,他问‘理在哪’,县令说‘本官说的就是理’。老李回家琢磨了一宿,第二天把自家狗炖了,请那帮地痞喝酒,笑呵呵地说‘咱都是兄弟’。结果半年没再挨打。”
没人笑。
“他没丢人。”刘邦抬头,“他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比谁都久。”
“你现在是皇帝,不是卖豆腐的。”萧何低声提醒。
“所以我得比他更会算账。”刘邦站起身,走到光幕前,手指划过边境线,“公主……也不一定非得真嫁。可以挑个宗室女,封个名号,待遇给足,仪式办大。对外说是和亲,实际上让她带密探、记地形、摸底细。三年后找个由头把她接回来,就说‘水土不服’。”
张良眼睛一亮,“还能顺便安插卧底。”
“对。”刘邦点头,“名义上是妥协,实际上是渗透。咱们不吃亏。”
“可舆论怎么办?”萧何仍不死心,“天下人怎么看?史书怎么写?”
“史书?”刘邦笑了,“写史的人,是我定的。再说,等咱们打赢了,谁还记得当初是怎么争取时间的?大家只记得结果——边疆平了,百姓安了,税少了,日子好了。这就够了。”
韩信看着他,“那您是同意了?”
刘邦没立刻回答,而是回头扫了眼三人,“你们觉得,现在最危险的是什么?”
“内鬼。”张良说。
“军备不足。”韩信说。
“民心动摇。”萧何说。
刘邦点点头,“所以每一步都得稳。和亲也好,打仗也罢,目的不是争口气,是让这个国家活下去。我可以不要面子,但我不能让底下这些人白死。”
他顿了顿,看向韩信,“方案留下来,备案。”
“就这么定了?”韩信问。
“没说定。”刘邦摇头,“也没说不定。先列进去,等数据组出评估报告。另外,查查最近三个月所有接触过边境通讯系统的人员名单,一个别漏。”
萧何正要说话,光幕突然闪了一下。
新的警报弹出——北境某烽燧台自动触发二级预警,疑似有人剪断物理线路。
韩信立刻调出拓扑图,“他们在切断我们的应急通道,这是在逼我们反应。”
刘邦盯着那条红线,缓缓吐出两个字:“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