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殿外巡视一圈,目光威严的扫过众学子,这才缓步回到殿内。
殿试只设一道策问题目。
“夫欲清赋役之源,均贫富之任,使国课充而闾阎不扰,当何以施为?”
大致意思是,若是要改革赋役制度,平衡贫富差距,在保障国家税收的同时又不扰百姓安宁,应该怎么做呢?
林齐见到此题,思绪翻涌,沉思良久才拿起笔,写下“摊丁入亩”四个大字。
师父曾和他说过,当今圣上还是王爷时,就一直有意推行土地改革。
然而这大大触犯了大地主和士绅阶层核心利益,圣上当时还被参过“苛待富民、有违祖制”的罪名。
既然都走到殿试这一步,林齐心中自忖:何不放手一搏呢?
思如泉涌,林齐一旦落笔便不曾停顿,直至终了,一气呵成。
午时,会鸣钟响起,受卷官来收取试卷,进行糊名。
清点数目无误后,放入专门的箱箧中封存。
林齐等人由太监们引领出宫。
早有马车在宫门外等候。
三人上了马车,相视片刻,林齐率先开口,“此番我写了土地改革。”
“……师叔,你太冒险了。”
李四道:“其实我也写了。”
贾蓉一时无言。
李四拍了拍贾蓉的肩,“无妨,你名次靠后,写什么都没关系。”
“二姨夫,你别说话了。”
“……好的。”
回到贾府,三人仍旧把答卷内容誊抄一遍,交给贾敬。
贾敬细读了林齐和李四的文章,轻叹一声,“你们写得都很好,但却未必能呈到圣上跟前。”
贾敬的猜想果然应验。
三日后。
皇帝召来忠顺王爷问话,“你还是替永安取中了宁国府的贾蓉?”
忠顺笑着应是,“皇兄,这几年我把京中子弟都翻了个遍。
不是才貌不佳,就是品行有亏,要不然就是家风不正,实在配不上永安。
倒是这个贾蓉,年纪轻轻中了贡士,到时候皇兄给他一个好名次,也不算辱没了皇家。”
“胡闹!”皇帝瞪他一眼,“科举之事,怎能由得你胡乱干涉。”
忠顺王爷并没有立马惶恐谢罪,反是嘿嘿一笑,“臣弟就是随口一提,皇兄息怒。”
皇帝瞪他一眼,“朕瞧着,那个林齐长得比贾蓉更出众,此次会试又是第八名,不出意外探花的位置我是要留给他的。
公主下嫁探花郎,不正应了戏里的佳话,朕觉着林齐更堪配永安。
至于他生父之事,回头朕把林思槐外放了就是。”
林思槐是礼部的人,这些年无功无过,皇帝尚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忠顺摇头,“皇兄,臣弟都打探过了,那个林齐性子过于板正。
永安性子也是这么个性子,两个人在一处,最好不过是相敬如宾。”
皇帝皱眉,“相敬如宾还不好?”
忠顺王爷还记得几年前“卖身葬父”的事,不由得一笑,“若如此,永安一辈子有什么趣味?臣弟就是看中贾蓉的性子,能哄得永安高兴些。”
皇帝还不死心,恰逢太监来报:“圣上,大学士求见。”
“传。”
大学士捧着箱箧入内拜见过,“圣上,这是此次殿试前十名的卷子。”
皇帝使了个眼色,太监立即接了过来。
忠顺王爷连忙问:“宁国府贾蓉名次如何?”
“回王爷,位列二甲之内。”
忠顺王爷放了心,贾蓉名次低点没事,只要不掉到三甲就行。
皇帝仔细翻阅完十张卷子,皱眉问道:“怎不见林齐的卷子?”
大学士腰弯得更深了些,“回圣上,林齐此次排在五十名开外,并不在此列。”
“陈福。”
“奴才在。”
皇帝目光扫过下头跪着的大学士,“叫人去翰林院把林齐的卷子取来。”
“是。”太监领命下去。
大学士冷汗涔涔,不敢抬头。
皇帝看罢林齐的卷子,又喜又怒,“好啊,你们一个个的好得很!朕的栋梁之材,就由得你们这样糟蹋!”
“圣上恕罪,试卷皆经糊名,臣等事先并不知是何人所写。”
“所以,你们是对他的策论不满?哼!”皇帝冷笑,“你们不喜欢,朕喜欢!”
皇帝当即下旨,传前十名和林齐上殿。
人到齐后,皇帝指着林齐对大学士说:“如今林齐在场,程大学士,你对他文章有何不满,当面同他说吧。”
“臣惶恐。”
“你惶恐个屁!”皇帝把他晾在一边,温声问起林齐改革见解。
殿内众人俯首静听,心中骇然:圣上这是要重提土地改革!
“好,好好!”
皇帝发现林齐的诸多想法和见解与他不谋而合,龙心大悦。
原想点他当状元,只是这容貌,不当探花郎可惜了。
林齐进宫后,贾蓉也被传入宫去,尤清之等都在府里等消息。
忽地前头有丫鬟来报,“太太大喜,林公子被点了探花郎。”
阖府欢腾。
尤清之笑道:“快!快去把备好的几筐铜钱,搬到大门外撒了,叫人多放几封炮仗。
府里所有人,一律赏三倍月例。”
“谢太太。”下人们大喜。
惜春忙问:“蓉儿和二姐夫可有消息?”
银蝶快步走进门笑道:“叫人去皇城外看了,大爷和二姑爷都在二甲的榜上。
二姑爷是五十六名,大爷……大爷是最后一名。”
“也好也好,”尤清之满面笑意,“能进二甲就是好事。”
惜春叹道:“只可惜不能去看他们打马游街。”
今日一早午门而出一整条街的商铺,早挤满了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了。
尤清之招手唤她近前,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惜春拍手称妙:“好主意,我这就吩咐下去。”
林齐和贾蓉回府后,先去给贾敬磕了头。
立刻就往尤清之的院子里走。
才到院门,就被丫鬟拦住了。
“林公子,大爷。太太和姑娘说了,林公子既中探花,请往花园里去,把园里最好的花摘来。”
林齐嘴角轻扬。
贾蓉忙问:“那我呢?”
丫鬟笑道:“姑娘说,大爷非要去摘也成,她不嫌弃。”
殿试只设一道策问题目。
“夫欲清赋役之源,均贫富之任,使国课充而闾阎不扰,当何以施为?”
大致意思是,若是要改革赋役制度,平衡贫富差距,在保障国家税收的同时又不扰百姓安宁,应该怎么做呢?
林齐见到此题,思绪翻涌,沉思良久才拿起笔,写下“摊丁入亩”四个大字。
师父曾和他说过,当今圣上还是王爷时,就一直有意推行土地改革。
然而这大大触犯了大地主和士绅阶层核心利益,圣上当时还被参过“苛待富民、有违祖制”的罪名。
既然都走到殿试这一步,林齐心中自忖:何不放手一搏呢?
思如泉涌,林齐一旦落笔便不曾停顿,直至终了,一气呵成。
午时,会鸣钟响起,受卷官来收取试卷,进行糊名。
清点数目无误后,放入专门的箱箧中封存。
林齐等人由太监们引领出宫。
早有马车在宫门外等候。
三人上了马车,相视片刻,林齐率先开口,“此番我写了土地改革。”
“……师叔,你太冒险了。”
李四道:“其实我也写了。”
贾蓉一时无言。
李四拍了拍贾蓉的肩,“无妨,你名次靠后,写什么都没关系。”
“二姨夫,你别说话了。”
“……好的。”
回到贾府,三人仍旧把答卷内容誊抄一遍,交给贾敬。
贾敬细读了林齐和李四的文章,轻叹一声,“你们写得都很好,但却未必能呈到圣上跟前。”
贾敬的猜想果然应验。
三日后。
皇帝召来忠顺王爷问话,“你还是替永安取中了宁国府的贾蓉?”
忠顺笑着应是,“皇兄,这几年我把京中子弟都翻了个遍。
不是才貌不佳,就是品行有亏,要不然就是家风不正,实在配不上永安。
倒是这个贾蓉,年纪轻轻中了贡士,到时候皇兄给他一个好名次,也不算辱没了皇家。”
“胡闹!”皇帝瞪他一眼,“科举之事,怎能由得你胡乱干涉。”
忠顺王爷并没有立马惶恐谢罪,反是嘿嘿一笑,“臣弟就是随口一提,皇兄息怒。”
皇帝瞪他一眼,“朕瞧着,那个林齐长得比贾蓉更出众,此次会试又是第八名,不出意外探花的位置我是要留给他的。
公主下嫁探花郎,不正应了戏里的佳话,朕觉着林齐更堪配永安。
至于他生父之事,回头朕把林思槐外放了就是。”
林思槐是礼部的人,这些年无功无过,皇帝尚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忠顺摇头,“皇兄,臣弟都打探过了,那个林齐性子过于板正。
永安性子也是这么个性子,两个人在一处,最好不过是相敬如宾。”
皇帝皱眉,“相敬如宾还不好?”
忠顺王爷还记得几年前“卖身葬父”的事,不由得一笑,“若如此,永安一辈子有什么趣味?臣弟就是看中贾蓉的性子,能哄得永安高兴些。”
皇帝还不死心,恰逢太监来报:“圣上,大学士求见。”
“传。”
大学士捧着箱箧入内拜见过,“圣上,这是此次殿试前十名的卷子。”
皇帝使了个眼色,太监立即接了过来。
忠顺王爷连忙问:“宁国府贾蓉名次如何?”
“回王爷,位列二甲之内。”
忠顺王爷放了心,贾蓉名次低点没事,只要不掉到三甲就行。
皇帝仔细翻阅完十张卷子,皱眉问道:“怎不见林齐的卷子?”
大学士腰弯得更深了些,“回圣上,林齐此次排在五十名开外,并不在此列。”
“陈福。”
“奴才在。”
皇帝目光扫过下头跪着的大学士,“叫人去翰林院把林齐的卷子取来。”
“是。”太监领命下去。
大学士冷汗涔涔,不敢抬头。
皇帝看罢林齐的卷子,又喜又怒,“好啊,你们一个个的好得很!朕的栋梁之材,就由得你们这样糟蹋!”
“圣上恕罪,试卷皆经糊名,臣等事先并不知是何人所写。”
“所以,你们是对他的策论不满?哼!”皇帝冷笑,“你们不喜欢,朕喜欢!”
皇帝当即下旨,传前十名和林齐上殿。
人到齐后,皇帝指着林齐对大学士说:“如今林齐在场,程大学士,你对他文章有何不满,当面同他说吧。”
“臣惶恐。”
“你惶恐个屁!”皇帝把他晾在一边,温声问起林齐改革见解。
殿内众人俯首静听,心中骇然:圣上这是要重提土地改革!
“好,好好!”
皇帝发现林齐的诸多想法和见解与他不谋而合,龙心大悦。
原想点他当状元,只是这容貌,不当探花郎可惜了。
林齐进宫后,贾蓉也被传入宫去,尤清之等都在府里等消息。
忽地前头有丫鬟来报,“太太大喜,林公子被点了探花郎。”
阖府欢腾。
尤清之笑道:“快!快去把备好的几筐铜钱,搬到大门外撒了,叫人多放几封炮仗。
府里所有人,一律赏三倍月例。”
“谢太太。”下人们大喜。
惜春忙问:“蓉儿和二姐夫可有消息?”
银蝶快步走进门笑道:“叫人去皇城外看了,大爷和二姑爷都在二甲的榜上。
二姑爷是五十六名,大爷……大爷是最后一名。”
“也好也好,”尤清之满面笑意,“能进二甲就是好事。”
惜春叹道:“只可惜不能去看他们打马游街。”
今日一早午门而出一整条街的商铺,早挤满了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了。
尤清之招手唤她近前,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惜春拍手称妙:“好主意,我这就吩咐下去。”
林齐和贾蓉回府后,先去给贾敬磕了头。
立刻就往尤清之的院子里走。
才到院门,就被丫鬟拦住了。
“林公子,大爷。太太和姑娘说了,林公子既中探花,请往花园里去,把园里最好的花摘来。”
林齐嘴角轻扬。
贾蓉忙问:“那我呢?”
丫鬟笑道:“姑娘说,大爷非要去摘也成,她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