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京城还刮着寒风。
明日就是会试第一场,林齐和贾蓉今日便要提前入场。
两人先后拜别过贾敬和尤清之,在小厮的护送下往考场去了。
三场考罢,待到出考场时,已是三月十五。
大夫请过脉,两人匆匆洗漱一番,倒头就睡。
直至次日才恢复几分精神。
贾敬让二人把会试文章誊抄一遍,便放了他们出去。
林齐和贾蓉又到尤清之院里来。
“给母亲请安。”
“大姐姐安。”
“你们俩坐吧,可休息好了?”
尤清之正看着贾芃临摹字帖,这小子从小描红都没落下过,不知怎地就是写得一手烂字。
惜春说鸡在纸上踩两下,都比贾芃的字好看。
“没甚大碍,母亲,你不问我们考得如何吗?”
尤清之笑道:“我问了你们也不能再改卷子,随他去吧。”
贾芃对着师叔和哥哥挤眉弄眼,被尤清之拍了一下,“写你的字!”
贾芃赶紧低头继续临帖。
林齐走到他身后,握住他执笔的手,“芃哥儿,临帖前需先读帖,你要先细究其点画、结构、章法。
不要急于下笔,先把字帖形态、笔意记于脑中,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说着便带着贾芃一边讲解笔画,一边临下一个新字。
贾芃抬头,嘻嘻笑道:“师叔,姑姑说,每日写一百遍,猪脑子也能把字写好了。”
林齐失笑,“若是芃哥儿肯下苦功夫,你姑姑说得倒也不假。”
贾芃赶紧摇头,“我不要写一百遍,还是师叔教我吧。”
贾蓉左右瞧瞧,“母亲,姑姑怎地不在?”
林齐握笔的手一顿,继续领着贾芃写字。
“去东府寻你二姑姑和三姑姑玩了。”
贾蓉苦笑,怎么自己家里好似都不在乎他们考得好不好。
尤清之看向林齐,“你母亲来信给我,说你年纪也大了。等会试过后,不管你中不中,托我给你寻一门亲事。”
年纪大了……
贾蓉和贾芃低头窃笑。
林齐扶额,“大姐姐,现下我还没有成家的念头。我已去信回明母亲,大姐姐也别替我费心了。”
“好。”尤清之点头。
贾蓉笑道:“母亲,你不劝劝师叔?”
“有甚好劝的?我是媒婆不成?”尤清之瞥他一眼,“你师叔心里有数,我何必干涉。”
“那我不成亲母亲也不劝么?”
“不劝。”
贾蓉奇道:“母亲不怕我以后没有子嗣?”
贾芃又插嘴,“不怕,我给娘生孙子孙女,生好多个。”
尤清之:我谢谢你啊,好大儿。
“那是你祖父该操心的事。”
贾蓉喜道:“祖父也不问我这些,甚好。母亲今日的话我记住了,反正我现在也不想成婚。”
贾蓉身上有个小小的爵位,如今又中了举人。
这几个月常有媒人上门,幸好母亲都打发了出去。
“母亲,前儿我有个小厮在外头被人堵住,说是有人要给我做媒。
说的是现任营缮郎秦业的女儿,那人把那姑娘夸得天花乱坠,只说是美若天仙,形容袅娜。
还和小厮说,若我不信,叫我上门去瞧瞧。”
尤清之皱眉,想必这说的就是秦可卿了。
秦可卿的身世实在叫人琢磨不透。
秦业早年在养生堂抱了一儿一女,儿子死了,只剩下这个女儿。
后头才得了一个亲儿子秦钟。
书中种种暗示,要说她是义忠亲王的女儿,倒还真有几分可能。
“那你怎么想?”
贾蓉摇头,“哪有让外男上门瞧姑娘家的?可知这家为了攀高枝,全然不顾姑娘名声体面。
我本就没有成亲的意思,纵是天仙我也不感兴趣。”
尤清之点头,“我记下了,以后凡有媒人上门,我都打发出去。”
贾蓉说了不想成亲,这事可由不得他。
四月中旬,会试放榜。
林齐中了第八名,贾蓉名次就差了许多,一百八十八名。
再怎么样,贾府一下子多出两个年轻的贡士。
全府欢腾,尤清之忙命人去外头放鞭炮,撒发铜板。
不一时,宁荣街挤满了凑热闹的人。
贾母等闻讯,连忙上门恭贺。
贾政看着厅里伫立的林齐和贾蓉。
心里泛起酸意,要是珠儿还在……
再望向身侧的宝玉,气得红了眼。
宝玉见贾政看过来,连忙低头。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端坐在堂上,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
“清丫头,这是天大的好事,合该好好办一场。”
尤清之笑道:“不忙,还有殿试呢。”
恰时银蝶从外头走进来,低声在尤清之耳边说了几句话。
尤清之的笑容愈深。
“这是怎么了?”
尤清之笑道:“无事,我娘家二妹妹的夫君,此次会试考了第二十三名。”
贾母赞叹:“上回我见过你两个妹妹,个个都是花容月貌,福气也好。”
尤清之但笑不语。
众人热闹了一场,到了晚间才散去。
殿试前,林齐等其他贡士被集中起来,由礼部的官员带领,预先到皇宫中演习多次,熟悉路线和场地,并反复练习各种礼仪,确保三日后的殿试万无一失。
林世槐盯着人群中的林齐,心中大骇。
林齐如今才多大,竟中了贡士!
想起家中娇生惯养的小儿子,林世槐心绪复杂。
殿试前一天,贾敬在府门前替他俩正好衣冠,“最后一步了,在宫里只要不失礼,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只管放心去吧。”
两人磕了个头,由小厮拥簇着宫门口去。
林齐和李四皆为前三十名,遂能进殿内作考。
皇帝一眼就看到这两个最年轻的学子。
尤其是林齐,相貌实在出众。
想到忠顺要给永安选婿,这林齐未看上,却取中了宁国府嘉蓉。
难不成这贾蓉比林齐还要长得好?
皇帝好奇心起,走到殿外。
问随行的礼部官员,“贾蓉是哪一个?”
“回圣上,倒数第三排最右边那个,就是贾蓉。”
这么远?看来名次不大好,皇帝在心里摇了摇头。
慢慢踱步到贾蓉身边。
嗯,字不错,文章虽还有些稚嫩,但也算言之有物。
心性也不错,自己站在他身旁好一会儿,旁边的学子都手抖得污了卷面。
他倒是镇定。
明日就是会试第一场,林齐和贾蓉今日便要提前入场。
两人先后拜别过贾敬和尤清之,在小厮的护送下往考场去了。
三场考罢,待到出考场时,已是三月十五。
大夫请过脉,两人匆匆洗漱一番,倒头就睡。
直至次日才恢复几分精神。
贾敬让二人把会试文章誊抄一遍,便放了他们出去。
林齐和贾蓉又到尤清之院里来。
“给母亲请安。”
“大姐姐安。”
“你们俩坐吧,可休息好了?”
尤清之正看着贾芃临摹字帖,这小子从小描红都没落下过,不知怎地就是写得一手烂字。
惜春说鸡在纸上踩两下,都比贾芃的字好看。
“没甚大碍,母亲,你不问我们考得如何吗?”
尤清之笑道:“我问了你们也不能再改卷子,随他去吧。”
贾芃对着师叔和哥哥挤眉弄眼,被尤清之拍了一下,“写你的字!”
贾芃赶紧低头继续临帖。
林齐走到他身后,握住他执笔的手,“芃哥儿,临帖前需先读帖,你要先细究其点画、结构、章法。
不要急于下笔,先把字帖形态、笔意记于脑中,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说着便带着贾芃一边讲解笔画,一边临下一个新字。
贾芃抬头,嘻嘻笑道:“师叔,姑姑说,每日写一百遍,猪脑子也能把字写好了。”
林齐失笑,“若是芃哥儿肯下苦功夫,你姑姑说得倒也不假。”
贾芃赶紧摇头,“我不要写一百遍,还是师叔教我吧。”
贾蓉左右瞧瞧,“母亲,姑姑怎地不在?”
林齐握笔的手一顿,继续领着贾芃写字。
“去东府寻你二姑姑和三姑姑玩了。”
贾蓉苦笑,怎么自己家里好似都不在乎他们考得好不好。
尤清之看向林齐,“你母亲来信给我,说你年纪也大了。等会试过后,不管你中不中,托我给你寻一门亲事。”
年纪大了……
贾蓉和贾芃低头窃笑。
林齐扶额,“大姐姐,现下我还没有成家的念头。我已去信回明母亲,大姐姐也别替我费心了。”
“好。”尤清之点头。
贾蓉笑道:“母亲,你不劝劝师叔?”
“有甚好劝的?我是媒婆不成?”尤清之瞥他一眼,“你师叔心里有数,我何必干涉。”
“那我不成亲母亲也不劝么?”
“不劝。”
贾蓉奇道:“母亲不怕我以后没有子嗣?”
贾芃又插嘴,“不怕,我给娘生孙子孙女,生好多个。”
尤清之:我谢谢你啊,好大儿。
“那是你祖父该操心的事。”
贾蓉喜道:“祖父也不问我这些,甚好。母亲今日的话我记住了,反正我现在也不想成婚。”
贾蓉身上有个小小的爵位,如今又中了举人。
这几个月常有媒人上门,幸好母亲都打发了出去。
“母亲,前儿我有个小厮在外头被人堵住,说是有人要给我做媒。
说的是现任营缮郎秦业的女儿,那人把那姑娘夸得天花乱坠,只说是美若天仙,形容袅娜。
还和小厮说,若我不信,叫我上门去瞧瞧。”
尤清之皱眉,想必这说的就是秦可卿了。
秦可卿的身世实在叫人琢磨不透。
秦业早年在养生堂抱了一儿一女,儿子死了,只剩下这个女儿。
后头才得了一个亲儿子秦钟。
书中种种暗示,要说她是义忠亲王的女儿,倒还真有几分可能。
“那你怎么想?”
贾蓉摇头,“哪有让外男上门瞧姑娘家的?可知这家为了攀高枝,全然不顾姑娘名声体面。
我本就没有成亲的意思,纵是天仙我也不感兴趣。”
尤清之点头,“我记下了,以后凡有媒人上门,我都打发出去。”
贾蓉说了不想成亲,这事可由不得他。
四月中旬,会试放榜。
林齐中了第八名,贾蓉名次就差了许多,一百八十八名。
再怎么样,贾府一下子多出两个年轻的贡士。
全府欢腾,尤清之忙命人去外头放鞭炮,撒发铜板。
不一时,宁荣街挤满了凑热闹的人。
贾母等闻讯,连忙上门恭贺。
贾政看着厅里伫立的林齐和贾蓉。
心里泛起酸意,要是珠儿还在……
再望向身侧的宝玉,气得红了眼。
宝玉见贾政看过来,连忙低头。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端坐在堂上,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
“清丫头,这是天大的好事,合该好好办一场。”
尤清之笑道:“不忙,还有殿试呢。”
恰时银蝶从外头走进来,低声在尤清之耳边说了几句话。
尤清之的笑容愈深。
“这是怎么了?”
尤清之笑道:“无事,我娘家二妹妹的夫君,此次会试考了第二十三名。”
贾母赞叹:“上回我见过你两个妹妹,个个都是花容月貌,福气也好。”
尤清之但笑不语。
众人热闹了一场,到了晚间才散去。
殿试前,林齐等其他贡士被集中起来,由礼部的官员带领,预先到皇宫中演习多次,熟悉路线和场地,并反复练习各种礼仪,确保三日后的殿试万无一失。
林世槐盯着人群中的林齐,心中大骇。
林齐如今才多大,竟中了贡士!
想起家中娇生惯养的小儿子,林世槐心绪复杂。
殿试前一天,贾敬在府门前替他俩正好衣冠,“最后一步了,在宫里只要不失礼,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只管放心去吧。”
两人磕了个头,由小厮拥簇着宫门口去。
林齐和李四皆为前三十名,遂能进殿内作考。
皇帝一眼就看到这两个最年轻的学子。
尤其是林齐,相貌实在出众。
想到忠顺要给永安选婿,这林齐未看上,却取中了宁国府嘉蓉。
难不成这贾蓉比林齐还要长得好?
皇帝好奇心起,走到殿外。
问随行的礼部官员,“贾蓉是哪一个?”
“回圣上,倒数第三排最右边那个,就是贾蓉。”
这么远?看来名次不大好,皇帝在心里摇了摇头。
慢慢踱步到贾蓉身边。
嗯,字不错,文章虽还有些稚嫩,但也算言之有物。
心性也不错,自己站在他身旁好一会儿,旁边的学子都手抖得污了卷面。
他倒是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