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的清晨,阳光照得刺眼。
城北校区门口已经围满了记者和家长。
昨天深夜传出的“土壤可能污染”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刷爆了热搜。
“沈荔的学校项目停工,果然是空壳吧?”
“什么教育综合体,噱头而已。”
“哈哈,真敢忽悠家长,结果翻车了。”
水军趁机造势,评论区里全是冷嘲热讽。
张扬急得眼睛通红,手里拎着厚厚一沓文件:“姐,公关要不要现在出面压?他们造的谣太狠了。”
沈荔把墨镜摘下来,慢条斯理地擦了擦镜片,声音淡得像没睡醒:“造谣是刀,我们要做的是把刀子拿过来,反手戳回去。压?压什么?不如亮。”
“亮?”
她抬手指了指前方一字排开的摄像机:“正好,今天我来给他们上一课,教他们什么叫——神豪式澄清。”
十点整,沈荔走到工地门口的临时讲台上。
她一身米色套装,气质干净利落。
现场几百号人安静下来,直播间人数也飙到五百万。
“大家关心土壤的事,我理解。因为这是孩子要踩的地,是孩子要坐的教室。”她环顾一圈,语气不快不慢,却字字清晰。
“我沈荔,不会拿孩子开玩笑。所以——”
她抬手一挥,身后立刻出现几辆大货车,车厢打开,崭新的检测设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几位身穿白色实验服的专家鱼贯下车,胸前工牌写得清清楚楚: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检测中心。
现场一片哗然!
“沈小姐这是要干什么?”有记者忍不住大喊。
“很简单。”沈荔唇角勾起,“有人说土壤有问题,那我们就请最权威的人,当场检测。当着你们的面,直播检测,数据实时公示。谣言怕光,我们偏要把灯开到最亮。”
话音一落,全场炸开,直播间弹幕疯狂滚动:
【卧槽!当场拉权威检测?】
【这操作太壕了吧!】
【别人避之不及,她直接砸钱正面刚!】
检测专家们开始在现场取样、检测。土壤被一袋袋装进采样器,数据实时传回大屏幕。数字一行一行跳动,每一次检测结果都清楚显示。
“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教育用地标准。”
“氡气:未检出异常。”
“水质:安全。”
全场鸦雀无声。
半小时后,专家组负责人当场宣读结论:“经检测,该校区土壤与环境参数全部符合标准,可正常施工使用。”
轰——!
记者们炸了锅,闪光灯狂闪。
沈荔拿起话筒,唇角微微一勾,眼神凌厉:“这就是答案。谁说这里污染?谁说孩子不安全?我请最权威的机构来打你的脸。现在,请那些造谣的账号记得转发,更正,再加一句——对不起。”
话音落下,弹幕刷屏:
【太爽了!】
【沈姐这波硬刚,直接碾压!】
【造谣的要窒息了吧哈哈哈哈】
舆论在短短一小时内彻底反转。
上午十点半,杭城的官方媒体发文:“城北校区检测结果合格,请广大群众安心。”
底下的评论区瞬间风向倒转:
“黑子闭嘴吧!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投资人。”
“沈荔真的牛,花钱把真相砸在你脸上。”
“她这种护孩子的劲儿,换谁都不敢黑了吧?”
张扬在后台看着数据,眼睛瞪得溜圆:“姐,你这波太狠了!别人怕被查,你直接砸钱请专家,绝了!”
沈荔轻笑:“花点钱换安心,值。”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不过你查查,是谁放的谣。正面打脸是一回事,背后的人我不会放过。”
当天下午,资本圈也炸开了锅。
嘉诚资本的高层打来电话,语气满是惊叹:“沈小姐,你这波操作太漂亮了!我们投资你,投对人了。”
启源基金发来邮件:追加投资额度,金额翻倍。
甚至有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外资基金主动放话:愿意参与后续教育综合体融资。
沈荔看着不断跳动的邮件提示,唇角弯起一抹笑。资本逐利,她用一场“公开检测”硬生生把资本的疑虑全部砸没了。
晚上七,沈荔抱着崽崽回到公寓。孩子小小一只窝在沙发里,眼睛亮晶晶:“妈妈,你赢了吗?”
她低头亲了亲他的额头,笑:“赢了。”
“妈妈是最厉害的!”小家伙抱着她的胳膊,骄傲得不得了。
沈荔看着他的眼睛,心里暗暗发誓:为了他,她可以继续这样一场场硬刚,把所有的质疑、冷眼、算计踩在脚下。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主线任务完成度:80%】
【奖励:现金500万+特殊道具“媒体话语权卡”】
沈荔愣了一瞬,随后笑了。
“媒体话语权卡?”她心里低声念,“好,正好用来收割下一波。”
送刷得像雨点,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
“深度|某综艺妈妈做教育,疑似大规模作秀?”
“热搜背后:检测到底有多少猫腻?”
“豪赌孩子未来?教育不是资本的游戏。”
热词咬得很准,“豪赌”“作秀”“猫腻”三个锚点一字排开,配上几张她在工地讲解的截屏,角度刻意,表情被挑在半眨眼之间。下面是标准化的带节奏评论:#问责教育资本#、#还孩子一片净土#。
张扬冲进来时还穿着睡裤,头发像炸开的蒲公英:“姐,公关对面排了一列火车!两家门户的深度稿是同一批人写的,时间卡得准,另有五十个号做矩阵铺词,几个大V转发了‘质问’,怀疑昨天检测的权威性;还有匿名爆料,说我们提前埋设备数据。”
“倒是舍得花钱。”沈荔掀开窗帘,阳光在玻璃上一层薄薄的灰上游移,“他们想把‘真’变成‘假’,那就让‘真’亮一点。”
她把昨晚收到的那行淡金色提示浮上脑海——媒体话语权卡。她不需要任何人知道“卡”的存在,现实世界可执行的动作,才是她要的招。
“预案三套。”她扔出第一句。
“一,证据仓公开:把昨天全流程的视频、取样编号、位置坐标、第三方签名与哈希指纹打包上链,对外开放查询。”
“二,权威背书:邀请检测中心与教育局联合做一次‘二次复核’,采样地点由现场随机抽签决定,全程直播,数据实时显示。”
“三,位面压制:我不买热搜,我买‘话题定义权’——联系门户、电视台、平台,把我们的话题改名为‘#城北校区检测全文公示#’,并在24小时内锁定榜单前五;同时向平台举报付费攻击内容,要求加“付费营销”标。”
一句“本话题由平台公益频道与教育频道联合运营”。
张扬看见后台报表飞起来的数字,差点笑出声:“姐,牛逼。”
“不是拿下,是正名。”沈荔没看他,目光仍盯着屏幕,“造谣靠放大镜,我们靠太阳。”
四十分钟后,第一批数据爬到大屏:镉、铅、砷等重金属数值一栏栏刷到“合格”,氡气一项依旧“未检出异常”。
专家把报告递到话筒边,干脆利落:“与昨日一致,安全。建议公众勿信谣、勿传谣。”
场面一瞬安静,随后像有人按下了爆竹的引线——“啪”地炸开。
镜头转回来,记者们你一句我一句:“沈小姐,如何看待今早的深度稿?”“是不是资本在给你撑腰?”“你是否愿意公开资金构成与检测合作费用?”
“我感谢他们的关注。”她淡淡地笑,“这证明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我没有资本撑腰,我有监管账户与公示制度,每一笔钱从哪来、到哪去、什么时候走,都在公示墙上。”
“检测费用我今天当场给全市教育系统埋单,从今天起,有需要复核的学校,找这家权威机构,我替你们付费用到学期末。孩子的安全,是全城的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你疯了?”张扬忍不住贴在她耳边嘀咕。
“疯一点,才认真做事。”她直起身,话筒里声音清清楚楚,“对不起,杭城的教育,我愿意出这一笔‘疯’的钱。”
这句话发出去,平台后台自动给“公益捐助”加了一个小红心标注,弹幕把“小红心”刷成了一片海。
她用力把节奏往前推:“下一个问题。”
队伍里,站起一个打扮干净利落的女人,口气甜得要命:“请问沈小姐,昨天那位‘权威机构’和您是什么关系?有没有财务往来?另外,有说法称你通过某基金公司买通媒体,操控舆论——敢不敢把与媒体合作的合同晒出来?”
她的眉梢一动,轻轻一笑。
是自己约好的戏眼到了。
“合同当然能晒。”她抬手,后方LEd屏亮出电子文件的清晰底稿。
合作方是某电视台公益频道与门户公益栏目,项目为“家长科普公益课”,预算为零,媒体端反向承诺“不接受任何商业置换”,印章红得发亮。
“我们合作做的是公益课,不是广告投放。我不买热搜,不买‘赞’,我买的是——”她顿了下,眼神锋利,“让真相能被看见的‘位面’。”
“至于您说的收钱带节奏——”她抬下巴,第二张图跳出来,是一家营销公司与某些自媒体的结算单,尾数故意被挡住,但项目名与投放词表清清楚楚摆着:“‘豪赌孩子未来’‘作秀’‘猫腻’等词条”静静躺在“投放标签”里。右上角两个字亮晃晃:证据。
“这份材料,来自一位不愿出名的行业人士,他将完整原始数据交给了警方与平台,我们这里做打码展示。
今天之后,你们会在相应账号上看到‘付费营销’灰标。对方公司,我也劝你们,别玩火。你们做的是行当,不是黑活。”
现场像被电了一下,那位甜声女人脸色“唰”地白了,手里握着的话筒发抖。
她想把话扳回来,嘴唇动了两下,没挤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下一位。”沈荔轻描淡写跳过去。
她没有点名,没有骂人,但刀子已经落在桌上。
几分钟后,平台果然在一批传播账号下方挂上“付费营销”的灰标签,转评赞被折叠,阅读暴跌。
后台跟数据的张扬看得直发抖,低声:“姐,太干净了。”
“干净才站得久。”她朝话筒微微一笑,“记者朋友们,请把麦克风递给那位抱孩子的先生。”
被点到的男人有些紧张,怀里三岁的男孩睡得香。
他把问题问得笨笨的:“我、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我不太懂这些,但我想问,孩子明年真的能在这里上学吗?贵不贵?我们付得起吗?”
她的语气忽然柔一些:“能上学。贵不贵,我们把钱掰开给你看。我们有公益名额、有阶梯学费、有城市助学基金——今天起,捐一千万,成立‘城北教育安心基金’,专款专用,给愿意努力却担心钱不够的家庭。名字不挂我,我只挂‘安心’两个字。”
一声“捐一千万”落地,媒体一瞬沉默,随后像踩着节拍齐齐哗然。
“你们看,这是我们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把焦虑从家长心里往外签,一点点签掉。”
她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记者的笔自己追着她的话跑,镜头像有了重心,自动跟随。
门户首页换了图,电视新闻拉了条快讯条,城市地铁屏上滚出简讯——全部不是广告位,而是公益频道发的“教育公示与科普”,
标题干净到骨子里:“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后台电话响个不停。
嘉诚资本的老总亲自打来:“沈总,公司董事会刚通过追加议案,我们愿意将公益基金再配比三百万。”
紧接着,几家本地企业也跟上:“我们愿意参与‘安心基金’,每家五十万到一百万不等。”
张扬跑来跑去,像一只喝了咖啡的猫。
沈荔不动声色,把这所有的“热”往同一个方向引。
“今天下午两点,开第一堂城市家长公开课。地点就在样板教室,我讲‘如何识别真假信息、如何参与学校治理’。这是公益,不限量,不收钱,不设门槛,线上线下都开。你们有话,就来当面问我。”
城北校区门口已经围满了记者和家长。
昨天深夜传出的“土壤可能污染”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刷爆了热搜。
“沈荔的学校项目停工,果然是空壳吧?”
“什么教育综合体,噱头而已。”
“哈哈,真敢忽悠家长,结果翻车了。”
水军趁机造势,评论区里全是冷嘲热讽。
张扬急得眼睛通红,手里拎着厚厚一沓文件:“姐,公关要不要现在出面压?他们造的谣太狠了。”
沈荔把墨镜摘下来,慢条斯理地擦了擦镜片,声音淡得像没睡醒:“造谣是刀,我们要做的是把刀子拿过来,反手戳回去。压?压什么?不如亮。”
“亮?”
她抬手指了指前方一字排开的摄像机:“正好,今天我来给他们上一课,教他们什么叫——神豪式澄清。”
十点整,沈荔走到工地门口的临时讲台上。
她一身米色套装,气质干净利落。
现场几百号人安静下来,直播间人数也飙到五百万。
“大家关心土壤的事,我理解。因为这是孩子要踩的地,是孩子要坐的教室。”她环顾一圈,语气不快不慢,却字字清晰。
“我沈荔,不会拿孩子开玩笑。所以——”
她抬手一挥,身后立刻出现几辆大货车,车厢打开,崭新的检测设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几位身穿白色实验服的专家鱼贯下车,胸前工牌写得清清楚楚: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检测中心。
现场一片哗然!
“沈小姐这是要干什么?”有记者忍不住大喊。
“很简单。”沈荔唇角勾起,“有人说土壤有问题,那我们就请最权威的人,当场检测。当着你们的面,直播检测,数据实时公示。谣言怕光,我们偏要把灯开到最亮。”
话音一落,全场炸开,直播间弹幕疯狂滚动:
【卧槽!当场拉权威检测?】
【这操作太壕了吧!】
【别人避之不及,她直接砸钱正面刚!】
检测专家们开始在现场取样、检测。土壤被一袋袋装进采样器,数据实时传回大屏幕。数字一行一行跳动,每一次检测结果都清楚显示。
“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教育用地标准。”
“氡气:未检出异常。”
“水质:安全。”
全场鸦雀无声。
半小时后,专家组负责人当场宣读结论:“经检测,该校区土壤与环境参数全部符合标准,可正常施工使用。”
轰——!
记者们炸了锅,闪光灯狂闪。
沈荔拿起话筒,唇角微微一勾,眼神凌厉:“这就是答案。谁说这里污染?谁说孩子不安全?我请最权威的机构来打你的脸。现在,请那些造谣的账号记得转发,更正,再加一句——对不起。”
话音落下,弹幕刷屏:
【太爽了!】
【沈姐这波硬刚,直接碾压!】
【造谣的要窒息了吧哈哈哈哈】
舆论在短短一小时内彻底反转。
上午十点半,杭城的官方媒体发文:“城北校区检测结果合格,请广大群众安心。”
底下的评论区瞬间风向倒转:
“黑子闭嘴吧!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投资人。”
“沈荔真的牛,花钱把真相砸在你脸上。”
“她这种护孩子的劲儿,换谁都不敢黑了吧?”
张扬在后台看着数据,眼睛瞪得溜圆:“姐,你这波太狠了!别人怕被查,你直接砸钱请专家,绝了!”
沈荔轻笑:“花点钱换安心,值。”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不过你查查,是谁放的谣。正面打脸是一回事,背后的人我不会放过。”
当天下午,资本圈也炸开了锅。
嘉诚资本的高层打来电话,语气满是惊叹:“沈小姐,你这波操作太漂亮了!我们投资你,投对人了。”
启源基金发来邮件:追加投资额度,金额翻倍。
甚至有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外资基金主动放话:愿意参与后续教育综合体融资。
沈荔看着不断跳动的邮件提示,唇角弯起一抹笑。资本逐利,她用一场“公开检测”硬生生把资本的疑虑全部砸没了。
晚上七,沈荔抱着崽崽回到公寓。孩子小小一只窝在沙发里,眼睛亮晶晶:“妈妈,你赢了吗?”
她低头亲了亲他的额头,笑:“赢了。”
“妈妈是最厉害的!”小家伙抱着她的胳膊,骄傲得不得了。
沈荔看着他的眼睛,心里暗暗发誓:为了他,她可以继续这样一场场硬刚,把所有的质疑、冷眼、算计踩在脚下。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主线任务完成度:80%】
【奖励:现金500万+特殊道具“媒体话语权卡”】
沈荔愣了一瞬,随后笑了。
“媒体话语权卡?”她心里低声念,“好,正好用来收割下一波。”
送刷得像雨点,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
“深度|某综艺妈妈做教育,疑似大规模作秀?”
“热搜背后:检测到底有多少猫腻?”
“豪赌孩子未来?教育不是资本的游戏。”
热词咬得很准,“豪赌”“作秀”“猫腻”三个锚点一字排开,配上几张她在工地讲解的截屏,角度刻意,表情被挑在半眨眼之间。下面是标准化的带节奏评论:#问责教育资本#、#还孩子一片净土#。
张扬冲进来时还穿着睡裤,头发像炸开的蒲公英:“姐,公关对面排了一列火车!两家门户的深度稿是同一批人写的,时间卡得准,另有五十个号做矩阵铺词,几个大V转发了‘质问’,怀疑昨天检测的权威性;还有匿名爆料,说我们提前埋设备数据。”
“倒是舍得花钱。”沈荔掀开窗帘,阳光在玻璃上一层薄薄的灰上游移,“他们想把‘真’变成‘假’,那就让‘真’亮一点。”
她把昨晚收到的那行淡金色提示浮上脑海——媒体话语权卡。她不需要任何人知道“卡”的存在,现实世界可执行的动作,才是她要的招。
“预案三套。”她扔出第一句。
“一,证据仓公开:把昨天全流程的视频、取样编号、位置坐标、第三方签名与哈希指纹打包上链,对外开放查询。”
“二,权威背书:邀请检测中心与教育局联合做一次‘二次复核’,采样地点由现场随机抽签决定,全程直播,数据实时显示。”
“三,位面压制:我不买热搜,我买‘话题定义权’——联系门户、电视台、平台,把我们的话题改名为‘#城北校区检测全文公示#’,并在24小时内锁定榜单前五;同时向平台举报付费攻击内容,要求加“付费营销”标。”
一句“本话题由平台公益频道与教育频道联合运营”。
张扬看见后台报表飞起来的数字,差点笑出声:“姐,牛逼。”
“不是拿下,是正名。”沈荔没看他,目光仍盯着屏幕,“造谣靠放大镜,我们靠太阳。”
四十分钟后,第一批数据爬到大屏:镉、铅、砷等重金属数值一栏栏刷到“合格”,氡气一项依旧“未检出异常”。
专家把报告递到话筒边,干脆利落:“与昨日一致,安全。建议公众勿信谣、勿传谣。”
场面一瞬安静,随后像有人按下了爆竹的引线——“啪”地炸开。
镜头转回来,记者们你一句我一句:“沈小姐,如何看待今早的深度稿?”“是不是资本在给你撑腰?”“你是否愿意公开资金构成与检测合作费用?”
“我感谢他们的关注。”她淡淡地笑,“这证明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我没有资本撑腰,我有监管账户与公示制度,每一笔钱从哪来、到哪去、什么时候走,都在公示墙上。”
“检测费用我今天当场给全市教育系统埋单,从今天起,有需要复核的学校,找这家权威机构,我替你们付费用到学期末。孩子的安全,是全城的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你疯了?”张扬忍不住贴在她耳边嘀咕。
“疯一点,才认真做事。”她直起身,话筒里声音清清楚楚,“对不起,杭城的教育,我愿意出这一笔‘疯’的钱。”
这句话发出去,平台后台自动给“公益捐助”加了一个小红心标注,弹幕把“小红心”刷成了一片海。
她用力把节奏往前推:“下一个问题。”
队伍里,站起一个打扮干净利落的女人,口气甜得要命:“请问沈小姐,昨天那位‘权威机构’和您是什么关系?有没有财务往来?另外,有说法称你通过某基金公司买通媒体,操控舆论——敢不敢把与媒体合作的合同晒出来?”
她的眉梢一动,轻轻一笑。
是自己约好的戏眼到了。
“合同当然能晒。”她抬手,后方LEd屏亮出电子文件的清晰底稿。
合作方是某电视台公益频道与门户公益栏目,项目为“家长科普公益课”,预算为零,媒体端反向承诺“不接受任何商业置换”,印章红得发亮。
“我们合作做的是公益课,不是广告投放。我不买热搜,不买‘赞’,我买的是——”她顿了下,眼神锋利,“让真相能被看见的‘位面’。”
“至于您说的收钱带节奏——”她抬下巴,第二张图跳出来,是一家营销公司与某些自媒体的结算单,尾数故意被挡住,但项目名与投放词表清清楚楚摆着:“‘豪赌孩子未来’‘作秀’‘猫腻’等词条”静静躺在“投放标签”里。右上角两个字亮晃晃:证据。
“这份材料,来自一位不愿出名的行业人士,他将完整原始数据交给了警方与平台,我们这里做打码展示。
今天之后,你们会在相应账号上看到‘付费营销’灰标。对方公司,我也劝你们,别玩火。你们做的是行当,不是黑活。”
现场像被电了一下,那位甜声女人脸色“唰”地白了,手里握着的话筒发抖。
她想把话扳回来,嘴唇动了两下,没挤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下一位。”沈荔轻描淡写跳过去。
她没有点名,没有骂人,但刀子已经落在桌上。
几分钟后,平台果然在一批传播账号下方挂上“付费营销”的灰标签,转评赞被折叠,阅读暴跌。
后台跟数据的张扬看得直发抖,低声:“姐,太干净了。”
“干净才站得久。”她朝话筒微微一笑,“记者朋友们,请把麦克风递给那位抱孩子的先生。”
被点到的男人有些紧张,怀里三岁的男孩睡得香。
他把问题问得笨笨的:“我、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我不太懂这些,但我想问,孩子明年真的能在这里上学吗?贵不贵?我们付得起吗?”
她的语气忽然柔一些:“能上学。贵不贵,我们把钱掰开给你看。我们有公益名额、有阶梯学费、有城市助学基金——今天起,捐一千万,成立‘城北教育安心基金’,专款专用,给愿意努力却担心钱不够的家庭。名字不挂我,我只挂‘安心’两个字。”
一声“捐一千万”落地,媒体一瞬沉默,随后像踩着节拍齐齐哗然。
“你们看,这是我们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把焦虑从家长心里往外签,一点点签掉。”
她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记者的笔自己追着她的话跑,镜头像有了重心,自动跟随。
门户首页换了图,电视新闻拉了条快讯条,城市地铁屏上滚出简讯——全部不是广告位,而是公益频道发的“教育公示与科普”,
标题干净到骨子里:“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后台电话响个不停。
嘉诚资本的老总亲自打来:“沈总,公司董事会刚通过追加议案,我们愿意将公益基金再配比三百万。”
紧接着,几家本地企业也跟上:“我们愿意参与‘安心基金’,每家五十万到一百万不等。”
张扬跑来跑去,像一只喝了咖啡的猫。
沈荔不动声色,把这所有的“热”往同一个方向引。
“今天下午两点,开第一堂城市家长公开课。地点就在样板教室,我讲‘如何识别真假信息、如何参与学校治理’。这是公益,不限量,不收钱,不设门槛,线上线下都开。你们有话,就来当面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