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把话筒压得很低,温声道:“接下来,有请沈一汀小朋友为大家带来他的绘画时间。”
聚光灯像两束温暖的手,托着小小一团走到舞台正中。
孩子站着不动,背挺得直直的。
台下人声碎成一片,不过倒也没人大声催促。
沈荔在侧台,她看见崽崽的小指在抖,心里跟着抖了一下,又很快按住。
小家伙抱紧绘本,奶声奶气自我鼓劲:“我要画的是小狗。”
他用力吸了口气,蹭蹭两笔落下去,圆滚滚的脑袋先出现了,接着两只垂耳、两只黑豆似的眼睛、三角形鼻子、吐舌头。
画面稚拙到可爱,几笔草草的小爪子像印在春泥上的脚印。
舞台的LEd屏把那张小小的纸放大,观众开始笑,笑是那种被软乎乎东西戳了一下心窝子的笑。
沈荔在心里默数:“三、二、一。”
纸面轻轻一亮,像有人在纸背点燃了一只小灯泡。
下一秒,毛茸茸的东西“嗖”一下从绘本边缘探出脑袋,摇着尾巴一跃,稳稳站到孩子的脚边。
全场惊呼,像一圈涟漪,把人从座位上往前推了一寸。
“它、它出来了。”孩子睁大眼,说完自己先笑出声,笑得跟弯起来的月牙似的。
他蹲下去,伸出手,毛球很配合地把脑袋拱过去,软得像团棉花,舌头热乎乎窜一下。
镜头怼近了,摄影师的手都稳不住,摇了一下又赶紧压回去。
有孩子在台下拍手,急得直往前挤。也有家长压低了嗓子:“科技道具吗,这是哪家赞助弄的互动?”
还有人悄悄掏出手机开始录,想要在第一时间发到群里。
沈荔的手指在侧台栏杆上轻扣了一下。“五分钟。”
“五分钟后它会消失,要预备个出口。”
她的眼睛追着自家小孩的表情,担心那一刻他会被突如其来的告别吓到,也担心台下会有人起哄,非要“再来一个”。
主持人眼睛在灯下亮得老练,反应也快:“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太棒了。小狗狗现在会跟谁打招呼呢?”
他把话筒放低,用很轻很轻的语气引导。
小崽崽抬头,找到侧台那双安定的眼神。
沈荔对他眨了眨眼,像在说“你自由发挥,妈妈看着你”。
他小心把小狗抱起来,学着大人那样挺胸,走到舞台边缘。
“小狗狗,跟大家说你好。”
“汪。”那一声出得恰到好处,台下笑成一片。
掌声像潮水起了一次高潮,又很快落下,变成期待的寂静。
孩子抱着小狗坐回小凳子,仰头问主持人:“我可以再画一张吗?”
主持人一愣,又看向沈荔。这时就看一个团队的默契。
沈荔点了下头,目光里全是鼓励:“去吧,再画你最想给大家看的。”
他小手握笔,这回明显稳了,画的是一架纸飞机。
两条斜线、一个锐角、一道折痕,最后在机翼上画了个笑脸。
纸面再次亮起,小飞机像从空气里叠好了自己,轻轻一颤,从纸上斜飞出去,掠过灯带,绕着大厅盘旋了一圈。
几个小朋友忍不住伸手,它在空中拐了个弯,准准落在第一排一个小女孩的掌心。
女孩子惊讶得小嘴开成了一个圆,随后抱着飞机跳起来。
“哇,这是什么技术。”
“厉害啊,这小朋友太有天赋了。”
也有人压低了嗓子碎碎念:“应该是现场预设的装置。你看灯架那。”
旁边人摇头:“就算是装置,反应也太灵了吧。”
五分钟快到了。
沈荔抬腕看表,“还有十秒。”
她对主持人使了个眼色。主持人立刻贴着节奏引导:“我们的小狗狗和小飞机要回家了,大家跟它们说晚安,好吗。”
“晚安。”
“晚安呀。”
孩子们齐声,小狗像真的听懂了,舔了舔孩子的指尖,尾巴摇了两下。
光泽像被风吹散,它从毛尖开始变得通透,最后像泡泡一样,轻轻在空中破掉。
纸飞机也化成一缕亮尘,落回绘本的那页。
台下有小孩“咦”了一声,有人忍不住跟着叹气,又很快被大人的掌声盖住。节奏正好,不留遗憾,也不让贪心长出来。
主持人走上来,蹲到孩子身边:“你叫什么名字呀。”
“沈一汀。”他很用力地把每个字的尾音压稳了,小下巴绷紧,像个小大人。
……
【系统任务更新:跨界挑战】
【任务目标:参与并成功完成一档跨界竞技类综艺,在限定时间内赢得观众支持,带动孩子的人气值破百万】
【任务奖励:现金1000,000元;豪华育儿礼包x1;额外隐藏奖励(根据表现而定)】
【任务时限:七天】
沈荔坐起身,眉头挑了挑:“跨界?综艺?这系统又给我整花样了。”
她点开任务详情。
【任务详情:节目组将邀请宿主参与《全能家庭挑战》录制,每个家庭需要完成多轮竞技任务,涵盖运动、才艺、智力、协作。】
【特别说明:孩子必须全程参与,亲子互动占比50%。】
沈荔:“……”
她第一反应是吐槽:“崽崽才五岁,要他跟我比拼才艺和智力,是不是有点欺负人?”
下一秒,她又忍不住笑了笑:“不过,带孩子上综艺,我可是有天然buff的。”
正想着,系统弹出一条提示:
【友情提醒:该节目为直播类赛事,观众实时投票决定淘汰,难度极高。】
沈荔心口一跳,脑子里已经迅速闪过各种可能的画面。
她揉了揉额角,自言自语:“行吧,这波是拼母子绑定度的。”
转头看向熟睡的小崽崽,他小脸埋在枕头里,嘴巴微微撅着。
沈荔眼神忽然柔软,伸手替他把被子掖好。
“那就试试吧,正好借这节目,让全网看看我和崽崽的实力。”
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
【隐藏提示:该综艺将与顶流家庭正面pK,胜负难料。】
沈荔眯了眯眼,心里有点小兴奋。
一周后,杭城演播园。
《全能家庭挑战》直播大厅像个简化版的体育馆,环形看台坐满观众,四周巨幅屏滚动出战家庭资料。
沈荔穿一身干练的墨蓝色运动套装,头发高马尾,手腕上是系统送的守护手链。
沈一汀白t外套一件薄薄的棒球衫,小领结没戴,被她掐死在“别给孩子勒出痕迹”的一票里。
“妈妈,我要紧张了。”小崽崽扯她袖子,掌心微汗。
“紧张就深呼吸。”沈荔弯腰对上他的眼睛,“你负责可爱,我负责全部。”
“那你会不会累?”
“我天生是干这个的。”她笑,“上台就像开挂。”
主持人拖着标志性的高亮腔调入场,现场灯带一圈圈亮起来,弹幕飘上大屏:
【来了来了!!】
【江笙顾暖那组是不是稳赢啊?】
【想看沈荔和崽崽!真人比镜头更绝!】
第一轮,体能。项目叫“凌波桥”。
十米长的悬浮平台一块块错位,接力跑。规则很死:孩子必须踩过三块板,家长负责其余,全程不能掉水。
“试图让我掉进水里出包袱?”沈荔勾了勾嘴角,对导演组的套路有点熟——观众喜欢“狼狈”,但她更喜欢“打脸”。
发令枪“啪”地一响。
对面江笙果然稳定,步子像量过角度,优雅得像走t台;顾暖在终点接应,笑得松弛。
沈荔直接起跑,鞋尖落点干净,核心发力稳得像钉在板上的影子。
她回头,看孩子:“到你了,三块。妈妈看着你。”
小崽崽咽了口口水:“我……我可以的。”
他第一块踩得略犹豫,板子晃了一下。沈荔眼神一沉,声音压下去:“别看水,看我。”
孩子抬头,瞳仁里映出她的影子。第二步、第三步——稳了。
“漂亮。”她从他身侧掠过,像风一样带走了最后四块。
终点蜂鸣器亮起,比分刷上屏幕:他们组快了0.6秒。
观众席先是安静一瞬,然后炸开:
【卧槽这么稳?】
【妈的我以为她要落水出搞笑效果】
【小崽崽那一抬头心态稳住了,太萌了!】
第二轮主题:五分钟内合力完成“画中有物”的舞台互动。
“画中有物”,这不是给奇迹绘本量身定做?
江笙父子选择“光影戏”;顾暖和女儿准备了“足尖上的白天鹅”,技术压场、审美在线,水准可想而知。
排到她时,工作人员递来话筒:“五分钟倒计时,准备好了随时开始。”
舞台灯暗,蓝光起,沈荔蹲下,同孩子碰了碰拳:“记得我们说过的——画给妈妈看。”
“嗯。”
音乐是清澈的钢琴曲。沈荔先用灯带勾出“星轨”,把观众的眼睛拉向远处,再把c位让给小崽崽。
沈一汀打开奇迹绘本,蜡笔在纸面“刷刷刷”,是一个小小的纸风车。
他抿唇,最后一笔落下——风车从纸上“嗖”地跃起,真的在舞台上旋转。
全场第一声“哇”像被扯开的彩带。
沈荔顺势抓住那只风车,轻一抛,它在灯光里转出一串光环。
“还要么?”她低笑。
孩子眼睛亮,“要!”
第二个是纸船,第三个是小纸伞。道具变得不动声色,节奏掌握在她手里——不是炫技,是在讲一个孩子“把想象送到现实”的小故事。
最后十秒,沈荔从礼裙下摆(她把运动外套换了)扯出一条极细的银纱,抛向空中,孩子把蜡笔落下——一条小鲸跃起,银纱成海,鲸落在“海”里,压轴一跺,水光四溅。
五分钟到。
掌声像雨。
弹幕疯狂刷起:
【这也太梦幻了吧!!!】
【谁能拒绝这种母子舞台!】
【孩子是魔法师妈妈是导演,懂不懂现场调度!】
裁判分数亮出:9.5。
观众投票实时排名,他们组第一,江笙之後。
后台工作人员忍不住朝沈荔竖大拇指:“你们这个是准备过的吧?”
她笑到眼尾弯起:“天赋型选手,现场开悟。”
第三轮名为“密室一分钟”。
三道题:图形推演、亲子默契灯牌、记忆回溯。
每题孩子必须给出一个关键词提示,给错扣分。
导演在镜头外笑眯眯:这环节“翻车率”高,别紧张哦。
第一题,屏幕上“△□○”序列规律变换。
沈荔盯三秒,脑海里自动拆解成二进制涨落——“是反相递归。”
她正要说,低头看见孩子举起小手:“妈妈,是‘换帽子’!”
“嗯?”
“刚刚圆圆戴在三角头上啦,下一步要给方方戴帽子。”
……行,童话力破局。
她按下答案,灯亮绿。
第二题是灯牌默契:主持人问“你觉得妈妈最像的动物?”,孩子抽词,妈妈写答案。
沈荔写“豹”。孩子抽词卡片,皱鼻子:“妈妈像小狐狸。”
“……”她笔尖一顿,嘴角没忍住:“小狐狸为什么?”
“又漂亮又聪明,会骗狼吃辣椒。”
“谢谢,我的狐狸属性是被你发明的吗?”
这一题算错,扣了0.5分,笑点拉满。
第三题,记忆回溯。
大屏幕闪过二十张生活照,三秒内选出“最早的一张”。
沈荔瞳孔微缩——那张是她刚带孩子去海边,拍糊掉了半张天。
“左三。”
“左三!”孩子跟着喊。
灯再亮绿。
主持人打趣:“你们母子的记忆点,选的是糊的一张?”
“因为我们那天真的很快乐。”她淡淡地笑,“快乐的时候,镜头都来不及对焦。”
分数出来,他们组仍压线领先。
“江笙:9.2;沈荔:9.3。”
后台弹幕刷屏:
【狐狸妈妈x勇士崽崽嗑到了】
【夸张,连智力关都这么有故事性】
【我宣布:当晚亲子好感榜我投了!】
第四轮“浮空拼图”——在空中吊架上把三块1:1的大拼图拼好,孩子要负责递“关键拼角”。
场地灯忽然暗了一下,技术暂停。导演组在耳返里小声:“有一组吊绳老化临时换装,大家注意安全。”
沈荔手指一顿,偏头看了一眼孩子。守护手链在她腕上微微一热——那是系统道具的微感应,“共感安全提醒”。
她压低声音:“一会儿你只负责把拼角递给我,剩下的全部听我。”
“好。”
比赛开始。
吊架升起时,沈荔先顺着绳网爬上去,动作快,眼睛比手更快。
她用余光扫过对手,一组父亲卡在第二层,另一组孩子在下方犹犹豫豫。
“崽崽,第一块。”
小家伙把拼角举过头,脚尖踮得高高的。
她接住,反手扣入卡槽,第二块、第三块——卡住了。
聚光灯像两束温暖的手,托着小小一团走到舞台正中。
孩子站着不动,背挺得直直的。
台下人声碎成一片,不过倒也没人大声催促。
沈荔在侧台,她看见崽崽的小指在抖,心里跟着抖了一下,又很快按住。
小家伙抱紧绘本,奶声奶气自我鼓劲:“我要画的是小狗。”
他用力吸了口气,蹭蹭两笔落下去,圆滚滚的脑袋先出现了,接着两只垂耳、两只黑豆似的眼睛、三角形鼻子、吐舌头。
画面稚拙到可爱,几笔草草的小爪子像印在春泥上的脚印。
舞台的LEd屏把那张小小的纸放大,观众开始笑,笑是那种被软乎乎东西戳了一下心窝子的笑。
沈荔在心里默数:“三、二、一。”
纸面轻轻一亮,像有人在纸背点燃了一只小灯泡。
下一秒,毛茸茸的东西“嗖”一下从绘本边缘探出脑袋,摇着尾巴一跃,稳稳站到孩子的脚边。
全场惊呼,像一圈涟漪,把人从座位上往前推了一寸。
“它、它出来了。”孩子睁大眼,说完自己先笑出声,笑得跟弯起来的月牙似的。
他蹲下去,伸出手,毛球很配合地把脑袋拱过去,软得像团棉花,舌头热乎乎窜一下。
镜头怼近了,摄影师的手都稳不住,摇了一下又赶紧压回去。
有孩子在台下拍手,急得直往前挤。也有家长压低了嗓子:“科技道具吗,这是哪家赞助弄的互动?”
还有人悄悄掏出手机开始录,想要在第一时间发到群里。
沈荔的手指在侧台栏杆上轻扣了一下。“五分钟。”
“五分钟后它会消失,要预备个出口。”
她的眼睛追着自家小孩的表情,担心那一刻他会被突如其来的告别吓到,也担心台下会有人起哄,非要“再来一个”。
主持人眼睛在灯下亮得老练,反应也快:“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太棒了。小狗狗现在会跟谁打招呼呢?”
他把话筒放低,用很轻很轻的语气引导。
小崽崽抬头,找到侧台那双安定的眼神。
沈荔对他眨了眨眼,像在说“你自由发挥,妈妈看着你”。
他小心把小狗抱起来,学着大人那样挺胸,走到舞台边缘。
“小狗狗,跟大家说你好。”
“汪。”那一声出得恰到好处,台下笑成一片。
掌声像潮水起了一次高潮,又很快落下,变成期待的寂静。
孩子抱着小狗坐回小凳子,仰头问主持人:“我可以再画一张吗?”
主持人一愣,又看向沈荔。这时就看一个团队的默契。
沈荔点了下头,目光里全是鼓励:“去吧,再画你最想给大家看的。”
他小手握笔,这回明显稳了,画的是一架纸飞机。
两条斜线、一个锐角、一道折痕,最后在机翼上画了个笑脸。
纸面再次亮起,小飞机像从空气里叠好了自己,轻轻一颤,从纸上斜飞出去,掠过灯带,绕着大厅盘旋了一圈。
几个小朋友忍不住伸手,它在空中拐了个弯,准准落在第一排一个小女孩的掌心。
女孩子惊讶得小嘴开成了一个圆,随后抱着飞机跳起来。
“哇,这是什么技术。”
“厉害啊,这小朋友太有天赋了。”
也有人压低了嗓子碎碎念:“应该是现场预设的装置。你看灯架那。”
旁边人摇头:“就算是装置,反应也太灵了吧。”
五分钟快到了。
沈荔抬腕看表,“还有十秒。”
她对主持人使了个眼色。主持人立刻贴着节奏引导:“我们的小狗狗和小飞机要回家了,大家跟它们说晚安,好吗。”
“晚安。”
“晚安呀。”
孩子们齐声,小狗像真的听懂了,舔了舔孩子的指尖,尾巴摇了两下。
光泽像被风吹散,它从毛尖开始变得通透,最后像泡泡一样,轻轻在空中破掉。
纸飞机也化成一缕亮尘,落回绘本的那页。
台下有小孩“咦”了一声,有人忍不住跟着叹气,又很快被大人的掌声盖住。节奏正好,不留遗憾,也不让贪心长出来。
主持人走上来,蹲到孩子身边:“你叫什么名字呀。”
“沈一汀。”他很用力地把每个字的尾音压稳了,小下巴绷紧,像个小大人。
……
【系统任务更新:跨界挑战】
【任务目标:参与并成功完成一档跨界竞技类综艺,在限定时间内赢得观众支持,带动孩子的人气值破百万】
【任务奖励:现金1000,000元;豪华育儿礼包x1;额外隐藏奖励(根据表现而定)】
【任务时限:七天】
沈荔坐起身,眉头挑了挑:“跨界?综艺?这系统又给我整花样了。”
她点开任务详情。
【任务详情:节目组将邀请宿主参与《全能家庭挑战》录制,每个家庭需要完成多轮竞技任务,涵盖运动、才艺、智力、协作。】
【特别说明:孩子必须全程参与,亲子互动占比50%。】
沈荔:“……”
她第一反应是吐槽:“崽崽才五岁,要他跟我比拼才艺和智力,是不是有点欺负人?”
下一秒,她又忍不住笑了笑:“不过,带孩子上综艺,我可是有天然buff的。”
正想着,系统弹出一条提示:
【友情提醒:该节目为直播类赛事,观众实时投票决定淘汰,难度极高。】
沈荔心口一跳,脑子里已经迅速闪过各种可能的画面。
她揉了揉额角,自言自语:“行吧,这波是拼母子绑定度的。”
转头看向熟睡的小崽崽,他小脸埋在枕头里,嘴巴微微撅着。
沈荔眼神忽然柔软,伸手替他把被子掖好。
“那就试试吧,正好借这节目,让全网看看我和崽崽的实力。”
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
【隐藏提示:该综艺将与顶流家庭正面pK,胜负难料。】
沈荔眯了眯眼,心里有点小兴奋。
一周后,杭城演播园。
《全能家庭挑战》直播大厅像个简化版的体育馆,环形看台坐满观众,四周巨幅屏滚动出战家庭资料。
沈荔穿一身干练的墨蓝色运动套装,头发高马尾,手腕上是系统送的守护手链。
沈一汀白t外套一件薄薄的棒球衫,小领结没戴,被她掐死在“别给孩子勒出痕迹”的一票里。
“妈妈,我要紧张了。”小崽崽扯她袖子,掌心微汗。
“紧张就深呼吸。”沈荔弯腰对上他的眼睛,“你负责可爱,我负责全部。”
“那你会不会累?”
“我天生是干这个的。”她笑,“上台就像开挂。”
主持人拖着标志性的高亮腔调入场,现场灯带一圈圈亮起来,弹幕飘上大屏:
【来了来了!!】
【江笙顾暖那组是不是稳赢啊?】
【想看沈荔和崽崽!真人比镜头更绝!】
第一轮,体能。项目叫“凌波桥”。
十米长的悬浮平台一块块错位,接力跑。规则很死:孩子必须踩过三块板,家长负责其余,全程不能掉水。
“试图让我掉进水里出包袱?”沈荔勾了勾嘴角,对导演组的套路有点熟——观众喜欢“狼狈”,但她更喜欢“打脸”。
发令枪“啪”地一响。
对面江笙果然稳定,步子像量过角度,优雅得像走t台;顾暖在终点接应,笑得松弛。
沈荔直接起跑,鞋尖落点干净,核心发力稳得像钉在板上的影子。
她回头,看孩子:“到你了,三块。妈妈看着你。”
小崽崽咽了口口水:“我……我可以的。”
他第一块踩得略犹豫,板子晃了一下。沈荔眼神一沉,声音压下去:“别看水,看我。”
孩子抬头,瞳仁里映出她的影子。第二步、第三步——稳了。
“漂亮。”她从他身侧掠过,像风一样带走了最后四块。
终点蜂鸣器亮起,比分刷上屏幕:他们组快了0.6秒。
观众席先是安静一瞬,然后炸开:
【卧槽这么稳?】
【妈的我以为她要落水出搞笑效果】
【小崽崽那一抬头心态稳住了,太萌了!】
第二轮主题:五分钟内合力完成“画中有物”的舞台互动。
“画中有物”,这不是给奇迹绘本量身定做?
江笙父子选择“光影戏”;顾暖和女儿准备了“足尖上的白天鹅”,技术压场、审美在线,水准可想而知。
排到她时,工作人员递来话筒:“五分钟倒计时,准备好了随时开始。”
舞台灯暗,蓝光起,沈荔蹲下,同孩子碰了碰拳:“记得我们说过的——画给妈妈看。”
“嗯。”
音乐是清澈的钢琴曲。沈荔先用灯带勾出“星轨”,把观众的眼睛拉向远处,再把c位让给小崽崽。
沈一汀打开奇迹绘本,蜡笔在纸面“刷刷刷”,是一个小小的纸风车。
他抿唇,最后一笔落下——风车从纸上“嗖”地跃起,真的在舞台上旋转。
全场第一声“哇”像被扯开的彩带。
沈荔顺势抓住那只风车,轻一抛,它在灯光里转出一串光环。
“还要么?”她低笑。
孩子眼睛亮,“要!”
第二个是纸船,第三个是小纸伞。道具变得不动声色,节奏掌握在她手里——不是炫技,是在讲一个孩子“把想象送到现实”的小故事。
最后十秒,沈荔从礼裙下摆(她把运动外套换了)扯出一条极细的银纱,抛向空中,孩子把蜡笔落下——一条小鲸跃起,银纱成海,鲸落在“海”里,压轴一跺,水光四溅。
五分钟到。
掌声像雨。
弹幕疯狂刷起:
【这也太梦幻了吧!!!】
【谁能拒绝这种母子舞台!】
【孩子是魔法师妈妈是导演,懂不懂现场调度!】
裁判分数亮出:9.5。
观众投票实时排名,他们组第一,江笙之後。
后台工作人员忍不住朝沈荔竖大拇指:“你们这个是准备过的吧?”
她笑到眼尾弯起:“天赋型选手,现场开悟。”
第三轮名为“密室一分钟”。
三道题:图形推演、亲子默契灯牌、记忆回溯。
每题孩子必须给出一个关键词提示,给错扣分。
导演在镜头外笑眯眯:这环节“翻车率”高,别紧张哦。
第一题,屏幕上“△□○”序列规律变换。
沈荔盯三秒,脑海里自动拆解成二进制涨落——“是反相递归。”
她正要说,低头看见孩子举起小手:“妈妈,是‘换帽子’!”
“嗯?”
“刚刚圆圆戴在三角头上啦,下一步要给方方戴帽子。”
……行,童话力破局。
她按下答案,灯亮绿。
第二题是灯牌默契:主持人问“你觉得妈妈最像的动物?”,孩子抽词,妈妈写答案。
沈荔写“豹”。孩子抽词卡片,皱鼻子:“妈妈像小狐狸。”
“……”她笔尖一顿,嘴角没忍住:“小狐狸为什么?”
“又漂亮又聪明,会骗狼吃辣椒。”
“谢谢,我的狐狸属性是被你发明的吗?”
这一题算错,扣了0.5分,笑点拉满。
第三题,记忆回溯。
大屏幕闪过二十张生活照,三秒内选出“最早的一张”。
沈荔瞳孔微缩——那张是她刚带孩子去海边,拍糊掉了半张天。
“左三。”
“左三!”孩子跟着喊。
灯再亮绿。
主持人打趣:“你们母子的记忆点,选的是糊的一张?”
“因为我们那天真的很快乐。”她淡淡地笑,“快乐的时候,镜头都来不及对焦。”
分数出来,他们组仍压线领先。
“江笙:9.2;沈荔:9.3。”
后台弹幕刷屏:
【狐狸妈妈x勇士崽崽嗑到了】
【夸张,连智力关都这么有故事性】
【我宣布:当晚亲子好感榜我投了!】
第四轮“浮空拼图”——在空中吊架上把三块1:1的大拼图拼好,孩子要负责递“关键拼角”。
场地灯忽然暗了一下,技术暂停。导演组在耳返里小声:“有一组吊绳老化临时换装,大家注意安全。”
沈荔手指一顿,偏头看了一眼孩子。守护手链在她腕上微微一热——那是系统道具的微感应,“共感安全提醒”。
她压低声音:“一会儿你只负责把拼角递给我,剩下的全部听我。”
“好。”
比赛开始。
吊架升起时,沈荔先顺着绳网爬上去,动作快,眼睛比手更快。
她用余光扫过对手,一组父亲卡在第二层,另一组孩子在下方犹犹豫豫。
“崽崽,第一块。”
小家伙把拼角举过头,脚尖踮得高高的。
她接住,反手扣入卡槽,第二块、第三块——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