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疑云密布-《水浒:从风雪山神庙开始》

  宋万也跟着说道:“杜迁哥哥说的是!这阮氏三雄在当地有些势力,寻常渔民断没有这个胆子!”

  王伦听完,点了点头,对着底下跪着的三人挥了挥手。

  “罢了,此事非尔等之过。你们先下去歇息,换身干净衣裳,再找管事的兄弟领些赏钱压惊。”

  “谢大王!”

  三人如蒙大赦,磕了个头,连忙起身退了出去。

  待他们走后,王伦屏退了左右侍候的喽啰,整个聚义厅里,便只剩下他们三位头领。

  王伦端起茶碗,轻轻吹了吹浮沫,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此事,二位贤弟觉得该当如何?”

  杜迁与宋万对视一眼,杜迁率先向前一步,对着王伦一抱拳:“大哥!这阮氏三雄太过嚣张,竟敢公然无视我等立下的规矩,还杀伤我山寨的弟兄!此事若是就这么算了,日后我梁山威名何在?江湖上众家好汉又该如何看我等?”

  “依小弟之见,事不宜迟,当立刻点齐兵马,由我与宋万兄弟带队,连夜杀奔那石碣村,将那村子踏为平地,把阮氏三雄的脑袋剁下来,挂在咱们山寨门口,以儆效尤!”

  宋万此刻也是一脸愤慨,同样对着王伦一抱拳。

  “大哥,杜迁哥哥说得在理!此风断不可长!小弟愿领一支人马,替大哥荡平那石碣村,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雪恨!”

  看着义愤填膺的两位兄弟,王伦却并未立刻应允。

  他本就是个心思慎密之人,凡事都要多想几层。他将茶碗放下,沉吟了半晌。

  杜迁和宋万见他不说话,也不再多言,只能站在一旁静静等候。

  过了许久,王伦才缓缓开口:“二位贤弟,且稍安勿躁。”

  “今日之事,有些蹊跷,恐怕……背后另有隐情。”

  杜迁与宋万二人面面相觑,皆是不解。

  “大哥,此话何意?”杜迁忍不住问道。

  王伦不紧不慢的解释:“从我梁山立下规矩,禁渔已有一年有余,期间一直相安无事。”

  “官府近来屡次派人剿匪,虽未直接兵戎相见,但探子汇报已多次见过官府之人在附近活动。为何偏偏此时,生出这等事端?”

  杜迁与宋万听他这般一说,似乎也感觉到了事情有些蹊跷。

  宋万开口问道:“大哥的意思是?”

  “嗯。”王伦点了点头,“阮氏弟兄此次能纠集二三十号人手,又是在水下设伏,显然早有准备。这等行事的手段,不像是几个乡野村夫能想得出来的。”

  杜迁恍然大悟,向前迈步:“大哥是说,这背后有官府的影子?”

  王伦故作深沉的拿起桌上纸扇,站了起来:“不错。我梁山四面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怀疑这阮氏弟兄,许是得了官府的什么指令,故意前来生事,用的正是引蛇出洞之计,想将我等诱骗到那石碣村去,好在那里设下埋伏,将我们一网打尽!”

  此言一出,杜迁与宋万二人都是心头一惊。

  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惊骇之色。

  他们二人先前只想着带人去石碣村报复,杀他个鸡犬不留,却万万没料到其中还有这等圈套。

  想到此处,二人心中对王伦不由得更加敬佩起来。

  “若真是如此,我等这般莽撞地杀向石碣村,只怕便是有去无回!”宋万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杜迁更是连连点头:“大哥不愧是读书人,果然深谋远虑!小弟险些中了奸计!”

  王伦脸上露出一抹自得,口中却笑着谦虚道:“也不过是多想了几层罢了。毕竟我等在这水泊之中立足不易,凡事都要小心为上。”

  “那依大哥之见,此事该当如何?”杜迁恭敬地问。

  王伦沉吟片刻:“暂且不管他们,让他们先蹦哒两天。立刻派遣暗探前去石碣村,官府出动若干人马,不可能不留踪迹。待暗探查明来了多少官兵后,再做定夺。”

  杜迁连连夸赞:“大哥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小弟佩服至极!”

  宋万也跟着附和:“有大哥在,水寨何愁不昌盛!”

  王伦大笑着摆了摆手:“二位贤弟过奖了。”

  当下王伦便派了几名机灵的探子,化装成过路客商,前往石碣村打探消息。

  接下来几日,阮氏三雄果然如有恃无恐一般,日日带着几艘渔船,在梁山水域出没。

  他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专挑梁山巡逻队伍落单的时候下手,扰得梁山众匪苦不堪言。

  待到后来,阮小七更是胆大包天,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着水寨大门破口大骂,骂得那叫一个难听。等到梁山的船只追出来,他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一转眼,便已过去第三天。

  梁山上下,从头领到喽啰,人人都憋着一股子邪火。

  他们这些年打家劫舍,横行霸道,何曾受过这等鸟气?被几个渔民堵在门口叫骂,这传出去,梁山的脸还要不要了?

  分赃聚义厅内,杜迁与宋万二人坐立不安,在厅中来回踱步,摩拳擦掌。

  “大哥!这都第三日了!那伙渔民天天在咱们家门口撒野,弟兄们心里的火都快压不住了!”

  宋万也跟着抱怨:“是啊大哥!派出去的暗探,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王伦端坐在主位之上,手中端着一盏茶,看似悠闲地品着,实则内心也是七上八下。

  探子为何去了三日仍未归来?这石碣村不过几十里水路,按理说一日便可往返。莫不是真被官府的人发现了行踪,已经遭了毒手?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厅中气氛凝重之时,门外忽然有喽啰兵快步跑来禀报。

  “报!启禀大王!山下朱贵头领,带着三位好汉上山,正在关前等候,说有要事求见大王!”

  王伦听后,心中好奇。朱贵是他安插在山下的眼线,平日里迎来送往,极有分寸。能让他亲自领上山来的人,会是何许人也?

  他当即吩咐一声:“来呀,带他们到聚义厅来。”

  “是!”

  喽啰领命而去。

  不多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响。随后,便见旱地忽律朱贵领着三个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王伦、杜迁、宋万三人齐齐抬头望去。

  只见为首那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面带一块金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煞气。

  他身后跟着的另一人,更是生得魁梧雄壮,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行走之间龙行虎步,便有万夫难敌的气概。

  至于最后一人,跟在这两人身后,身形却显得有些瘦小,瞧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三人,正是从石碣村赶来的林冲、武松与赵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