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草亭议事-《水浒:从风雪山神庙开始》

  赵叹此话一出,整个草亭之内,瞬间死寂。

  湖面的风吹过,卷起层层积雪,打着旋儿落在草亭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阮氏三雄被赵叹此话惊的愣住了。

  夺寨?

  他们想的是入个伙,寻个靠山,分些金银,混口饭吃。

  可这赵叹一开口竟要吞下整个梁山泊?

  武松依旧稳坐如山,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似乎对赵叹的想法并不意外。

  反倒是林冲,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三弟,此事恐怕不妥。”

  “柴大官人好心赠书信,介绍我等前往梁山泊安身,我等却反过来夺人山寨?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恐会陷柴大官人于不义之境地啊!”

  赵叹心中暗骂一声。

  林冲如此迂腐,被高俅那厮欺压到家破人亡,当真一点不冤。

  他心里虽这般想,但面上却未露分毫,只是微微抬手,示意林冲稍安勿躁。

  “大哥你多虑了,三弟我想出的计策,岂能是那等强取豪夺的低劣手段?”

  “倘若我等率先动手,无故夺人山寨,那自然是我等的不是,江湖同道也必将唾弃。可我等若是出于自保,被迫反击呢?”

  赵叹嘿嘿一笑:“到那时,便是王伦戕害三壮士,好汉自保取梁山。如此,大哥你说,名声是好是坏?”

  见林冲还是犹豫不决,赵叹也撒狠了:“大哥,小弟有三问,你且听好,再做决断!”

  “一问如今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便是你手持柴大官人书信前去,可上得山否?”

  “二问如今官府,画影图形,天下缉拿与你,普天之下,可还有你容身之所?”

  “三问你若被擒,押赴刑场,家中温婉贤淑的嫂嫂,该当如何?”

  此三问,问的林冲哑口无言,他林冲顶天立地,不怕刀斧加身。

  可唯独放不下家中娘子。

  他能想象得到,自己一旦身死,高衙内必然会再次上门。

  以娘子的贞烈性子,届时定宁死不从。

  良久。

  “唉……”林冲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自己可以身死,却不能害了娘子性命。

  道义二字,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终究是太过苍白。

  赵叹见他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一软。

  他伸手拍了拍林冲的肩膀,放缓了语气。

  “大哥尽管放心,日后我等梁山还要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小弟又岂会干那自毁名节的蠢事。”

  与林冲截然相反,阮氏三雄在短暂的呆愣之后,几乎要兴奋得跳起来。

  阮小七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他们兄弟三人,苦熬多年,终于要有出头之日了!跟着这等人物,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赵叹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叹一声。

  林冲啊林冲,勇则勇矣,只可惜性子却是瞻前顾后,顾虑太多。

  看来日后,只可为将,不可为帅啊。

  他见众人再无异议,便开始对众人详细解释自己的计划。

  他先是对着阮氏三兄弟说道:“三位兄长,我与两位哥哥此行,正是持柴大官人的引荐书信,欲要前往梁山泊投奔。”

  “这柴大官人,乃是后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江湖人称‘小旋风’的柴进便是他。”

  阮氏三雄闻言,皆是肃然起敬。

  阮小二抱拳道:“原来是柴大官人,我兄弟也曾听闻他的大名,只是无缘结识。”

  赵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今那梁山泊主王伦,嫉贤妒能,心胸狭隘,实不配为一山之主。”

  “我等今日要夺他的寨子,一是不想他白白浪费了梁山泊这么好一处风水宝地。”

  “二来,也是我等兄弟走投无路,被迫无奈之举。”

  虽是明火执仗地要抢人家山寨,但这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这叫师出有名。

  阮氏三雄也是久混江湖之人,哪里还不明白,连忙点头称是,连声附和。

  “赵小哥说的是!那王伦确实心胸狭隘!”

  “我等也是被梁山贼人,逼得没了活路!”

  赵叹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将真正的计策和盘托出。

  三日后正午,天光正好,暖阳高照。湖面上那层薄冰正在慢慢化冻,水面上升起一层白茫茫的雾气。

  石碣湖的渡口,阮氏三雄带着五六个平日里交好的精壮渔民,八九人分乘三艘轻快渔船,船上带着渔具渔网,朝着梁山泊的方向划去。

  林冲与武松站在岸边,看着三艘小船渐渐消失在水雾之中。

  林冲有些心不在焉的问:“你说三弟这计策,能成吗?”

  武松在旁双手环抱胸前,背脊挺得笔直:“三弟年纪虽小,却心思细腻,大哥信他便是。”

  林冲叹了口气:“不是不信任三弟,一路走来,三弟的决策从未出纰漏。只是此计,对阮氏三雄要求甚高,一个疏忽大意,恐害了三人性命啊。”

  赵叹不知何时,从后方走了过来:“大哥放心吧,此计若不成,我还有其它计划,只是多费些手脚而已。况且三阮弟兄若没点真本事,又如何配与我等共分梁山?”

  武松听完,缓缓点了下头,虽未说话,但显然想法也与赵叹一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三阮弟兄这边,不多时,三艘渔船便驶出了石碣湖的范围,进入了浩瀚的梁山水域。

  湖面开阔,水天一色。

  又前行二里左右,阮小二瞧着差不多了,于是便指挥着另外两艘船,说道:“小五,小七,散开些,按赵小哥教的,把家伙都布置下去!”

  “好嘞!”阮小七应了一声。

  三艘船立刻呈犄角之势散开,相隔数十丈。船上的渔民们动作娴熟,看似在打窝撒网,准备捕鱼。

  可这撒网是假,另有图谋是真。

  只见阮小五和阮小七从船舱中拖出几张怪异的渔网。那网并非用细线织成,而是由粗重的麻绳编织,网眼巨大,上面还牢牢绑着锋利的铁钩与敲碎的瓷片。

  几人合力将这些特制的渔网沉入水下,正好布置在梁山方向来船的必经之路上。

  布置好了一切,阮小七斜靠在船舷上,清了清嗓子,像是生怕梁山的人不知道他们在此处,竟放开喉咙高声唱起了渔歌。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他这一嗓子,嘹亮高亢,在空旷的湖面上远远传了出去。

  阮小五听了,也在自己的船上接了一句:“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几个相熟的渔民也跟着起哄,你一句我一句,在湖面上对起歌来。一时间,歌声、笑骂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

  果然,还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只见梁山方向的水雾中,钻出来两艘快船,破开水面径直朝着这边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