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武二郎平生最是知恩图报。此等情义,日后,也唯有以命相报。
柴进将武松的反应尽收眼底。
见武松那感激的眼神投向赵叹,他心中瞬间了然。
武二郎的蜕变,根源全在赵叹身上!此子竟能点石成金!
先是林冲,后是武松。
两个都是桀骜不驯的顶尖好汉,却都在短短数日之内,对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死心塌地。
此子的手段,当真了得!
想到此处,柴进心中那爱才之心,如同燎原的野火,再也按捺不住。
他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看着赵叹,缓缓开口,语调不复之前的亲热,反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赵叹兄弟。”
他第一次如此正式地称呼赵叹。
“我柴进,自诩阅人无数,平生所见好汉,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柴进接着说,“但似你这般的人才,我,平生仅见。”
他停顿了一下:“我有一言,不知你可愿听?”
“大官人但说无妨。”赵叹也撂下了酒碗,大概已能猜到柴进要说什么。
柴进踱了两步,负手而立,沉思片刻:“你莫要再去那水泊梁山了。那王伦非是能成大事之人。你这等大才,去了也是明珠暗投,白白蹉跎岁月。”
“你,就留在我这柴家庄。”
“只要你肯点头,我柴进在此立誓,保你一世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庄里的金银,任你取用!美女侍妾,任你挑选!这总管之位,便是你的!”
“至于你身上那点人命官司,更是不值一提。我自会为你上下打点,使些钱物,将那文书案底抹得干干净净,还你一清白之身,免去你所有后顾之忧!”
柴进转过身,双眼灼灼地盯着赵叹:“如何?”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一步登天!从此摆脱逃犯身份,有钱有势,逍遥快活,哪个江湖人能拒绝这等诱惑?
武松在一旁听得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兄弟!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
他恨不得替赵叹点头。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
有柴大官人这棵大树靠着,再也不用过那亡命天涯的日子,这是多少好汉梦寐以求的归宿!
然而,这对赵叹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
开什么玩笑,留在柴家庄当总管?
水浒传的电视剧,每年暑假电视台都会放,他上辈子都快看烂了。
柴进现在的确风光,可日后高唐州一事,他自身都难保,被关进大牢,偌大家业烟消云散。
此时若答应留下来,贪图这一点眼前的富贵,那才真是四九年入国军,自寻死路!
柴进见赵叹也不言语,以为他是在顾虑武松,怕自己得了好处,却冷落了这位新结交的哥哥。
他当即加码,朗声说道:“赵叹兄弟若是担心武家兄弟,那大可不必!只要你点头留下,这柴家庄总教习的位子,便是武二郎的!日后在这庄子里,他的地位,仅在你一人之下!”
武松闻言,已是有些意动:“兄弟!”
赵叹见武松这模样,有些好笑,毕竟不是谁都有自己的上帝视角,从武松的角度看,留在这里或许真是二人的最好选择。
他先是拍了拍武松的手臂,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慢条斯理地问道:“多谢大官人抬爱,小弟感激不尽。只是小弟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官人。”
“但说无妨!”柴进大手一挥,以为赵叹终于要松口了。
“大官人可知,我与武松哥哥,所犯何罪?”
柴进闻言,竟觉得有些诧异,这少年郎莫不是耳朵不好使?
他微微皱眉,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耐:“赵叹兄弟,我方才不是说了?人命官司而已。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在他看来,赵叹这是在故作姿态,想要抬高自己的价码。
赵叹见柴进没明白,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许,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摇了摇头:“我等所犯的命案,皆是打杀官府差拨、吏员。杀官,等同谋反!大官人,可知?”
“谋反”二字一出,厅堂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那几个侍立的仆役,吓得脸色发白,恨不得自己当场变成聋子。
然而,柴进听完,那紧绷的脸色,反而松弛了下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我还当是何等大事。”柴进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地解释道,“赵叹兄弟,你这是多虑了。杀官与杀官,也是不同的。”
“林教头那桩案子,确实不好办。火烧草料场,杀死朝廷命官,罪名太大,不好斡旋。但你与武家兄弟不同。”
柴进自信满满地说:“你们打杀的,不过是些不入流的差拨小吏,算不得什么杀官造反。况且……”
说到这里,柴进的脸上又显出几分傲气:“况且,我柴家有太祖皇帝亲赐的丹书铁券!凭此物,便是官家,也要给我柴家几分薄面!只要运作得当,将你二人的案子压下去,并非难事!”
丹书铁券!
这便是柴进最大的倚仗,也是他能在这乱世之中广纳天下豪杰的底气所在。
武松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大官人当真神通广大,连这种事都能摆平。
赵叹却笑了。
“大官人”他笑嘻嘻地开口,“在我老家,流行一句话。”
“哦?说来听听。”柴进来了兴趣。
“叫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柴进愣住了:“……什么意思?”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什么叫“最终解释权”?
赵叹却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话锋一转,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大官人,敢问当今圣上,书法如何?”
柴进虽摸不着头脑,但他乃是风雅之人,提起此事,还是答道:“当今官家一手瘦金体,铁画银钩,冠绝古今,天下闻名。”
赵叹点了点头,又问:“那圣上的丹青画作,又如何?”
柴进的眉头皱了起来,他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但还是顺着答道:“官家尤擅工笔花鸟,其画栩栩如生,天下一绝。”
赵叹又点点头,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问出了第三个问题:“那……当今圣上,治国如何?”
“轰!”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惊雷,在柴进的脑子里炸响!
他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一层细密的冷汗,瞬间从后背渗了出来。
这赵叹,好大的胆子!
竟敢妄议君上!
武松也察觉到了不对,他看看脸色惨白的柴进,又看看一脸笑意的赵叹,瓮声瓮气地说道:“兄弟,你喝多了?”
赵叹却不理他,也不等柴进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有道是君子之泽,五世而竭,丹书铁券是太祖皇帝所赐,可如今这天下,当家做主的却是蔡、童、高、粱。”
“所谓‘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意思就是,规矩是怎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权来解释这个规矩。”
“今日这大宋的规矩,解释权就在蔡京、童贯那些人的手里。他们说你是忠臣,你便是忠臣。他们说你是反贼,你拿着丹书铁券,也是反贼!”
赵叹的话,已经点得不能再通透了。
柴进若是聪明人,便应当知道赵叹在说什么。
丹书铁券,在开国之初,或许是无上的荣耀和保命的符箓。
可时至今日,皇权旁落,奸臣当道,皇帝沉迷于琴棋书画,不理朝政。
他柴进就算拿着丹书铁券去告御状,能不能见到皇帝的面,都是两说。
更大的可能是,他还没到东京,人连同丹书铁券,就一起消失在半路上了。
柴进看着赵叹,终于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小瞧了这个少年。
他以为赵叹只是工于心计,善于权谋。
现在他才发觉,此子的眼界、格局、胆魄,早已超出了这片庄子,甚至超出了朝廷法度。
强行将他留下,非但不能为己所用,日后恐怕还会引火烧身!
想通了这一层,柴进心中那股招揽的热情,也熄灭了。
“呵呵……原来赵叹兄弟志在四方,是柴某孟浪了。”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来,喝酒。”
柴进将武松的反应尽收眼底。
见武松那感激的眼神投向赵叹,他心中瞬间了然。
武二郎的蜕变,根源全在赵叹身上!此子竟能点石成金!
先是林冲,后是武松。
两个都是桀骜不驯的顶尖好汉,却都在短短数日之内,对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死心塌地。
此子的手段,当真了得!
想到此处,柴进心中那爱才之心,如同燎原的野火,再也按捺不住。
他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看着赵叹,缓缓开口,语调不复之前的亲热,反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赵叹兄弟。”
他第一次如此正式地称呼赵叹。
“我柴进,自诩阅人无数,平生所见好汉,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柴进接着说,“但似你这般的人才,我,平生仅见。”
他停顿了一下:“我有一言,不知你可愿听?”
“大官人但说无妨。”赵叹也撂下了酒碗,大概已能猜到柴进要说什么。
柴进踱了两步,负手而立,沉思片刻:“你莫要再去那水泊梁山了。那王伦非是能成大事之人。你这等大才,去了也是明珠暗投,白白蹉跎岁月。”
“你,就留在我这柴家庄。”
“只要你肯点头,我柴进在此立誓,保你一世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庄里的金银,任你取用!美女侍妾,任你挑选!这总管之位,便是你的!”
“至于你身上那点人命官司,更是不值一提。我自会为你上下打点,使些钱物,将那文书案底抹得干干净净,还你一清白之身,免去你所有后顾之忧!”
柴进转过身,双眼灼灼地盯着赵叹:“如何?”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一步登天!从此摆脱逃犯身份,有钱有势,逍遥快活,哪个江湖人能拒绝这等诱惑?
武松在一旁听得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兄弟!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
他恨不得替赵叹点头。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
有柴大官人这棵大树靠着,再也不用过那亡命天涯的日子,这是多少好汉梦寐以求的归宿!
然而,这对赵叹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
开什么玩笑,留在柴家庄当总管?
水浒传的电视剧,每年暑假电视台都会放,他上辈子都快看烂了。
柴进现在的确风光,可日后高唐州一事,他自身都难保,被关进大牢,偌大家业烟消云散。
此时若答应留下来,贪图这一点眼前的富贵,那才真是四九年入国军,自寻死路!
柴进见赵叹也不言语,以为他是在顾虑武松,怕自己得了好处,却冷落了这位新结交的哥哥。
他当即加码,朗声说道:“赵叹兄弟若是担心武家兄弟,那大可不必!只要你点头留下,这柴家庄总教习的位子,便是武二郎的!日后在这庄子里,他的地位,仅在你一人之下!”
武松闻言,已是有些意动:“兄弟!”
赵叹见武松这模样,有些好笑,毕竟不是谁都有自己的上帝视角,从武松的角度看,留在这里或许真是二人的最好选择。
他先是拍了拍武松的手臂,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慢条斯理地问道:“多谢大官人抬爱,小弟感激不尽。只是小弟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官人。”
“但说无妨!”柴进大手一挥,以为赵叹终于要松口了。
“大官人可知,我与武松哥哥,所犯何罪?”
柴进闻言,竟觉得有些诧异,这少年郎莫不是耳朵不好使?
他微微皱眉,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耐:“赵叹兄弟,我方才不是说了?人命官司而已。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在他看来,赵叹这是在故作姿态,想要抬高自己的价码。
赵叹见柴进没明白,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许,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摇了摇头:“我等所犯的命案,皆是打杀官府差拨、吏员。杀官,等同谋反!大官人,可知?”
“谋反”二字一出,厅堂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那几个侍立的仆役,吓得脸色发白,恨不得自己当场变成聋子。
然而,柴进听完,那紧绷的脸色,反而松弛了下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我还当是何等大事。”柴进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地解释道,“赵叹兄弟,你这是多虑了。杀官与杀官,也是不同的。”
“林教头那桩案子,确实不好办。火烧草料场,杀死朝廷命官,罪名太大,不好斡旋。但你与武家兄弟不同。”
柴进自信满满地说:“你们打杀的,不过是些不入流的差拨小吏,算不得什么杀官造反。况且……”
说到这里,柴进的脸上又显出几分傲气:“况且,我柴家有太祖皇帝亲赐的丹书铁券!凭此物,便是官家,也要给我柴家几分薄面!只要运作得当,将你二人的案子压下去,并非难事!”
丹书铁券!
这便是柴进最大的倚仗,也是他能在这乱世之中广纳天下豪杰的底气所在。
武松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大官人当真神通广大,连这种事都能摆平。
赵叹却笑了。
“大官人”他笑嘻嘻地开口,“在我老家,流行一句话。”
“哦?说来听听。”柴进来了兴趣。
“叫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柴进愣住了:“……什么意思?”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什么叫“最终解释权”?
赵叹却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话锋一转,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大官人,敢问当今圣上,书法如何?”
柴进虽摸不着头脑,但他乃是风雅之人,提起此事,还是答道:“当今官家一手瘦金体,铁画银钩,冠绝古今,天下闻名。”
赵叹点了点头,又问:“那圣上的丹青画作,又如何?”
柴进的眉头皱了起来,他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但还是顺着答道:“官家尤擅工笔花鸟,其画栩栩如生,天下一绝。”
赵叹又点点头,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问出了第三个问题:“那……当今圣上,治国如何?”
“轰!”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惊雷,在柴进的脑子里炸响!
他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一层细密的冷汗,瞬间从后背渗了出来。
这赵叹,好大的胆子!
竟敢妄议君上!
武松也察觉到了不对,他看看脸色惨白的柴进,又看看一脸笑意的赵叹,瓮声瓮气地说道:“兄弟,你喝多了?”
赵叹却不理他,也不等柴进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有道是君子之泽,五世而竭,丹书铁券是太祖皇帝所赐,可如今这天下,当家做主的却是蔡、童、高、粱。”
“所谓‘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意思就是,规矩是怎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权来解释这个规矩。”
“今日这大宋的规矩,解释权就在蔡京、童贯那些人的手里。他们说你是忠臣,你便是忠臣。他们说你是反贼,你拿着丹书铁券,也是反贼!”
赵叹的话,已经点得不能再通透了。
柴进若是聪明人,便应当知道赵叹在说什么。
丹书铁券,在开国之初,或许是无上的荣耀和保命的符箓。
可时至今日,皇权旁落,奸臣当道,皇帝沉迷于琴棋书画,不理朝政。
他柴进就算拿着丹书铁券去告御状,能不能见到皇帝的面,都是两说。
更大的可能是,他还没到东京,人连同丹书铁券,就一起消失在半路上了。
柴进看着赵叹,终于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小瞧了这个少年。
他以为赵叹只是工于心计,善于权谋。
现在他才发觉,此子的眼界、格局、胆魄,早已超出了这片庄子,甚至超出了朝廷法度。
强行将他留下,非但不能为己所用,日后恐怕还会引火烧身!
想通了这一层,柴进心中那股招揽的热情,也熄灭了。
“呵呵……原来赵叹兄弟志在四方,是柴某孟浪了。”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来,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