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情报分析,推测阴谋全貌
孩子撞开门,气喘吁吁地说东市米行着火了。
萧景珩立刻站起身,手按在腰间折扇上。阿箬一把拉住他袖子:“等等。”
她声音不大,但很稳。
“火来得太巧。”她说,“我们刚拿到米行车牌号,它就烧了?”
赵承业也撑着墙坐起来,脸色发白:“怕是灭口。”
萧景珩盯着门口看了几秒,缓缓坐下。他抬手一挥,把桌上油灯吹灭。屋里顿时黑成一片,只有屋顶破洞漏下一点灰蒙蒙的夜光。
“谁也不许动。”他说,“外面要是有埋伏,谁出去谁就是活靶子。”
三人靠墙静坐,耳朵竖着听外头动静。狗叫了一声,再没别的响。半炷香后,确认没人追过来,萧景珩才重新点灯。
火光一闪,照亮他冷下来的眉眼。
“这不是意外。”他说,“是打草惊蛇。”
阿箬从鞋垫里掏出最后一片纸条,拼进之前那几张里。四块碎片凑齐,情报完整了。
萧景珩拿炭笔在墙上画线,一条一条列出来:
粮仓夜里搬东西,不点灯;
东门守军换了生面孔;
鼓楼停更,没人报时;
米行最近频繁进出马车,都是晚上;
副统领收了两大箱礼,来历不明;
跛脚老李头半夜往乱葬岗埋带腥味的灰,后来疯了;
城里开始传鬼故事,百姓吓得不敢出门。
他退后两步,看着这七条线。
“问题来了。”他说,“如果只是想夺城,控制军队就够了。干嘛搞这么多神神鬼鬼的事?”
阿箬揉着脚踝接话:“我在西北见过这种事。有人用血混朱砂画符,贴在井口、门框上,人喝了那里的水会做噩梦,白天发抖,严重了能自己跳井。”
“你说的是‘引魂阵’?”萧景珩问。
“对。”阿箬点头,“那种阵法不杀人,专搞人心。人一旦信了鬼神作祟,命令就没人听,队伍自己就散了。”
萧景珩眼神一沉:“所以他们不是单纯政变,是在准备心理战。”
他拿起折扇,在掌心轻轻敲了三下。
“前朝遗族自己掀不起这么大风浪。一定有外援。江湖上有没有擅长这类邪术的组织?”
阿箬想了想:“有个‘玄阴教’,十年前被朝廷剿过一次。传说他们能在人梦里种念头,让人以为自己见了亡魂,醒来就疯。”
“极有可能。”萧景珩点头,“现在所有线索都能串上了——换守军是为了方便调防,断鼓楼是为了切断时间秩序,让百姓失去安全感;粮仓和米行同时运货,说明他们在囤物资,准备长期封锁边城;而老李头埋的符灰,就是‘引魂阵’的引子。”
阿箬忽然想到什么:“你还记得那个写状纸的周文远吗?他烧的残片上有兵符痕迹。现在看来,那些不是伪造的调令,是真兵符的副本。”
“他们在复制兵符。”萧景珩冷笑,“等阵法一成,全城陷入混乱,他们就能以南陵王府的名义发布假命令,调动边军互攻,或者开城门迎敌。”
“那你怎么办?”阿箬问,“你可是‘格杀勿论’的对象。”
“正因为我是目标,反而有机会反手。”萧景珩眯起眼,“他们怕我查到真相,所以急着烧米行灭证。说明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已经戳到他们的命门了。”
阿箬咧嘴一笑:“那咱们就再捅两刀。”
“先理清敌人结构。”萧景珩用扇尖指着墙上的线索,“第一层,执行者——像老李头这样的百姓,被蛊惑或胁迫做事;第二层,内应——巡防营副统领这类军官,负责掩护行动;第三层,主谋——前朝遗族核心人物,策划全局;第四层,外援——极可能是玄阴教余孽,提供邪术支持。”
“四层环环相扣。”阿箬说,“只要打断其中一环,整盘棋就乱了。”
“最弱的一环是执行者。”萧景珩道,“他们不是自愿的,是被骗或被控。如果我们能救回一个清醒的,就能顺藤摸瓜。”
“老李头已经疯了。”阿箬摇头,“嘴里塞纸灰,估计是仪式失败反噬。”
“但他埋的灰还在。”萧景珩说,“乱葬岗那地方,他们不可能天天去清理。只要找到残留物,带回京城请懂行的人看,就能确认是不是玄阴教的手法。”
阿箬眼睛亮了:“我可以去挖。”
“不行。”萧景珩直接拒绝,“你刚探完消息,万一有人盯梢,再去乱葬岗等于送死。”
“那你打算怎么办?”
萧景珩没回答,转头看向赵承业:“你还有没有能信的兄弟在外头?”
赵承业咳嗽两声:“西城外有个老兵,姓张,以前跟我同灶吃饭。他现在装瘸子卖茶水,没人注意。”
“让他明天天亮前去乱葬岗外围守着。”萧景珩说,“看到有人动土,记下特征,别露面。”
“好。”赵承业点头,“我这就写条子,让信鸽送去。”
他挣扎着起身,从怀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和一支秃笔,哆嗦着手写下几句话,卷成小筒塞进空药瓶里。
萧景珩继续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让他们误判形势。”
“怎么误判?”阿箬问。
“放风。”萧景珩笑了一下,“就说我们发现了‘神秘人送钱’的证据,正准备上报朝廷。”
“这招我熟。”阿箬嘿嘿一笑,“谁听了心跳加速,谁就是内鬼。”
“不止。”萧景珩补充,“还要让消息传得够广。最好从菜市场传到军营,再传到敌方据点。”
“我去办。”阿箬拍拍胸脯,“讨饭三年,最会传闲话。”
“你不能单独行动。”萧景珩盯着她,“每次出门必须两人同行,鹰七的人已经在路上,等他们到了,你再出去散消息。”
阿箬撇嘴:“你管得真宽。”
“我不让你死。”他说得直白,“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是南陵世子妃。”
阿箬脸红了一下,没反驳。
萧景珩转身在墙上画了个圈,把七条线索全圈进去。
“最终目的不是抓人,是瓦解他们的信心。”他说,“邪术依赖恐惧存在。只要人们不再害怕,阵法就不成立。”
“那就得有人带头不信邪。”阿箬说。
“我已经有了人选。”萧景珩道,“城东有个说书先生,每天在茶馆讲《忠烈传》,声望很高。只要他敢站出来说‘世上无鬼’,老百姓就会跟着信。”
“可他要是被吓住了呢?”
“所以我得给他看点真东西。”萧景珩从袖中抽出一块布片,“这是从老李头家门口捡的,上面有符文残留。找人破译出来,做成揭帖,贴满大街。”
阿箬忽然想起什么:“你还记得那个测字老头吗?他手势像江湖暗记,肯定也是玄阴教的人。”
“他已经跑了。”萧景珩说,“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摊子还在,东西没带走。等鹰七到了,让他们搜一遍,说不定能找到联络方式。”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整个反击计划捋了一遍。
时间一点点过去,油灯烧得噼啪响。
赵承业靠在墙角睡着了,呼吸微弱。
阿箬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抬头看萧景珩:“你说……皇帝知道这些事吗?”
“他知道一点。”萧景珩声音低下来,“但他更怕我借平乱之名扩军。所以他宁愿看着边城乱,也不想让我插手。”
“那你为什么还要管?”
“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我穿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当个纨绔混吃等死。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装看不见。”
阿箬没说话,默默把剩下的窝头掰成两半,递给他一半。
萧景珩接过,咬了一口。
屋外风停了。
远处传来一声鸡叫。
天快亮了。
萧景珩站起来,走到墙边,用炭笔在“引魂阵”三个字上画了个叉。
“这场戏,该换我们唱主角了。”
阿箬也起身,拍掉衣服上的灰:“下一步去哪儿?”
“先等鹰七。”萧景珩说,“他带了父亲的老部下,只要他们进城,我们就有了兵力。”
“然后呢?”
“然后。”他打开折扇,轻轻一抖,“让全城都知道——南陵世子回来了。”
孩子撞开门,气喘吁吁地说东市米行着火了。
萧景珩立刻站起身,手按在腰间折扇上。阿箬一把拉住他袖子:“等等。”
她声音不大,但很稳。
“火来得太巧。”她说,“我们刚拿到米行车牌号,它就烧了?”
赵承业也撑着墙坐起来,脸色发白:“怕是灭口。”
萧景珩盯着门口看了几秒,缓缓坐下。他抬手一挥,把桌上油灯吹灭。屋里顿时黑成一片,只有屋顶破洞漏下一点灰蒙蒙的夜光。
“谁也不许动。”他说,“外面要是有埋伏,谁出去谁就是活靶子。”
三人靠墙静坐,耳朵竖着听外头动静。狗叫了一声,再没别的响。半炷香后,确认没人追过来,萧景珩才重新点灯。
火光一闪,照亮他冷下来的眉眼。
“这不是意外。”他说,“是打草惊蛇。”
阿箬从鞋垫里掏出最后一片纸条,拼进之前那几张里。四块碎片凑齐,情报完整了。
萧景珩拿炭笔在墙上画线,一条一条列出来:
粮仓夜里搬东西,不点灯;
东门守军换了生面孔;
鼓楼停更,没人报时;
米行最近频繁进出马车,都是晚上;
副统领收了两大箱礼,来历不明;
跛脚老李头半夜往乱葬岗埋带腥味的灰,后来疯了;
城里开始传鬼故事,百姓吓得不敢出门。
他退后两步,看着这七条线。
“问题来了。”他说,“如果只是想夺城,控制军队就够了。干嘛搞这么多神神鬼鬼的事?”
阿箬揉着脚踝接话:“我在西北见过这种事。有人用血混朱砂画符,贴在井口、门框上,人喝了那里的水会做噩梦,白天发抖,严重了能自己跳井。”
“你说的是‘引魂阵’?”萧景珩问。
“对。”阿箬点头,“那种阵法不杀人,专搞人心。人一旦信了鬼神作祟,命令就没人听,队伍自己就散了。”
萧景珩眼神一沉:“所以他们不是单纯政变,是在准备心理战。”
他拿起折扇,在掌心轻轻敲了三下。
“前朝遗族自己掀不起这么大风浪。一定有外援。江湖上有没有擅长这类邪术的组织?”
阿箬想了想:“有个‘玄阴教’,十年前被朝廷剿过一次。传说他们能在人梦里种念头,让人以为自己见了亡魂,醒来就疯。”
“极有可能。”萧景珩点头,“现在所有线索都能串上了——换守军是为了方便调防,断鼓楼是为了切断时间秩序,让百姓失去安全感;粮仓和米行同时运货,说明他们在囤物资,准备长期封锁边城;而老李头埋的符灰,就是‘引魂阵’的引子。”
阿箬忽然想到什么:“你还记得那个写状纸的周文远吗?他烧的残片上有兵符痕迹。现在看来,那些不是伪造的调令,是真兵符的副本。”
“他们在复制兵符。”萧景珩冷笑,“等阵法一成,全城陷入混乱,他们就能以南陵王府的名义发布假命令,调动边军互攻,或者开城门迎敌。”
“那你怎么办?”阿箬问,“你可是‘格杀勿论’的对象。”
“正因为我是目标,反而有机会反手。”萧景珩眯起眼,“他们怕我查到真相,所以急着烧米行灭证。说明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已经戳到他们的命门了。”
阿箬咧嘴一笑:“那咱们就再捅两刀。”
“先理清敌人结构。”萧景珩用扇尖指着墙上的线索,“第一层,执行者——像老李头这样的百姓,被蛊惑或胁迫做事;第二层,内应——巡防营副统领这类军官,负责掩护行动;第三层,主谋——前朝遗族核心人物,策划全局;第四层,外援——极可能是玄阴教余孽,提供邪术支持。”
“四层环环相扣。”阿箬说,“只要打断其中一环,整盘棋就乱了。”
“最弱的一环是执行者。”萧景珩道,“他们不是自愿的,是被骗或被控。如果我们能救回一个清醒的,就能顺藤摸瓜。”
“老李头已经疯了。”阿箬摇头,“嘴里塞纸灰,估计是仪式失败反噬。”
“但他埋的灰还在。”萧景珩说,“乱葬岗那地方,他们不可能天天去清理。只要找到残留物,带回京城请懂行的人看,就能确认是不是玄阴教的手法。”
阿箬眼睛亮了:“我可以去挖。”
“不行。”萧景珩直接拒绝,“你刚探完消息,万一有人盯梢,再去乱葬岗等于送死。”
“那你打算怎么办?”
萧景珩没回答,转头看向赵承业:“你还有没有能信的兄弟在外头?”
赵承业咳嗽两声:“西城外有个老兵,姓张,以前跟我同灶吃饭。他现在装瘸子卖茶水,没人注意。”
“让他明天天亮前去乱葬岗外围守着。”萧景珩说,“看到有人动土,记下特征,别露面。”
“好。”赵承业点头,“我这就写条子,让信鸽送去。”
他挣扎着起身,从怀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和一支秃笔,哆嗦着手写下几句话,卷成小筒塞进空药瓶里。
萧景珩继续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让他们误判形势。”
“怎么误判?”阿箬问。
“放风。”萧景珩笑了一下,“就说我们发现了‘神秘人送钱’的证据,正准备上报朝廷。”
“这招我熟。”阿箬嘿嘿一笑,“谁听了心跳加速,谁就是内鬼。”
“不止。”萧景珩补充,“还要让消息传得够广。最好从菜市场传到军营,再传到敌方据点。”
“我去办。”阿箬拍拍胸脯,“讨饭三年,最会传闲话。”
“你不能单独行动。”萧景珩盯着她,“每次出门必须两人同行,鹰七的人已经在路上,等他们到了,你再出去散消息。”
阿箬撇嘴:“你管得真宽。”
“我不让你死。”他说得直白,“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是南陵世子妃。”
阿箬脸红了一下,没反驳。
萧景珩转身在墙上画了个圈,把七条线索全圈进去。
“最终目的不是抓人,是瓦解他们的信心。”他说,“邪术依赖恐惧存在。只要人们不再害怕,阵法就不成立。”
“那就得有人带头不信邪。”阿箬说。
“我已经有了人选。”萧景珩道,“城东有个说书先生,每天在茶馆讲《忠烈传》,声望很高。只要他敢站出来说‘世上无鬼’,老百姓就会跟着信。”
“可他要是被吓住了呢?”
“所以我得给他看点真东西。”萧景珩从袖中抽出一块布片,“这是从老李头家门口捡的,上面有符文残留。找人破译出来,做成揭帖,贴满大街。”
阿箬忽然想起什么:“你还记得那个测字老头吗?他手势像江湖暗记,肯定也是玄阴教的人。”
“他已经跑了。”萧景珩说,“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摊子还在,东西没带走。等鹰七到了,让他们搜一遍,说不定能找到联络方式。”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整个反击计划捋了一遍。
时间一点点过去,油灯烧得噼啪响。
赵承业靠在墙角睡着了,呼吸微弱。
阿箬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抬头看萧景珩:“你说……皇帝知道这些事吗?”
“他知道一点。”萧景珩声音低下来,“但他更怕我借平乱之名扩军。所以他宁愿看着边城乱,也不想让我插手。”
“那你为什么还要管?”
“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我穿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当个纨绔混吃等死。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装看不见。”
阿箬没说话,默默把剩下的窝头掰成两半,递给他一半。
萧景珩接过,咬了一口。
屋外风停了。
远处传来一声鸡叫。
天快亮了。
萧景珩站起来,走到墙边,用炭笔在“引魂阵”三个字上画了个叉。
“这场戏,该换我们唱主角了。”
阿箬也起身,拍掉衣服上的灰:“下一步去哪儿?”
“先等鹰七。”萧景珩说,“他带了父亲的老部下,只要他们进城,我们就有了兵力。”
“然后呢?”
“然后。”他打开折扇,轻轻一抖,“让全城都知道——南陵世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