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深入民间,阿箬大显身手
钟声还在耳边回荡,萧景珩靠着墙根没动。医馆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屋顶破洞漏下一点月光,照在塌了一半的药柜上。
阿箬从暗渠口爬出来,抖了抖身上的泥水,“人走了。”
萧景珩嗯了一声,抬手摸了摸腰间的折扇还在不在。人在,扇子在,命就在。
赵承业靠在角落喘气,“这地方不能久待,天亮前得换地方。”
“你先歇着。”阿箬把外衣脱下来盖在他身上,“我们不走远。”
萧景珩盯着她,“你想干嘛?”
“我出去转转。”她咧嘴一笑,“你们世子爷一露脸就有人要杀你,我不一样,我是讨饭都能混出朋友的那种人。”
萧景珩皱眉,“外面全是他们的人。”
“所以我才要去。”阿箬拍了拍胸口,“我又不是去打架,是去听故事的。老百姓最爱讲别人家的事,尤其是吓人的事。”
赵承业咳嗽两声,“她说得对。城里这些天怪事多,谁家门口死了条狗都能传成妖精索命。消息都在街角巷尾,不在军营。”
萧景珩沉默片刻,点头,“行,但不准单独见人,不准进偏僻屋子,听到动静不对立刻回来。”
“知道啦!”阿箬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她顺手抓起地上一块破布裹住头发,又往脸上抹了把灰,拎起个破竹篮就往外走。
萧景珩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低声对赵承业说:“她要是出事,咱们两个都得死在这。”
“她比你想的聪明。”赵承业闭上眼,“那种眼神,我只在战场上活到最后的人身上见过。”
外面天还没亮,街上没人。阿箬沿着墙根走,故意踩进一个水坑,扑通一声摔坐在地。
她立马扯开嗓子哭:“哎哟我的娘诶!饿得腿软走不动路啊!”
哭了几声,隔壁几户人家的门缝亮起了灯。
一个老妇探头出来,“谁啊?大清早嚎丧呢?”
阿箬抽抽鼻子抬头,“奶奶,给口吃的吧,我都三天没吃饭了。”
老妇犹豫了一下,扔出半个冷馒头。
阿箬接住就啃,边吃边呜咽,“谢谢奶奶,您真是菩萨心肠……我就算当乞丐也不忘您这份恩情。”
老妇叹了口气,“别哭了,进来吧,锅里还有点粥。”
屋里一共住了五家人,挤在一间大通铺上。阿箬进门就笑,“哎呀这么多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我可有救了!”
众人看她脏兮兮却笑得灿烂,也都松了口气。
“你是从哪来的?”一个卖菜少年问。
“南边逃荒来的。”阿箬掰着馒头渣往嘴里送,“听说边城还能讨口饭吃,谁知道刚进城就被巡防队踢了一脚,说我长得像奸细。”
众人哄笑。
“你现在也像。”一个老头逗她。
“那我再丑点!”阿箬抓起灶灰往脸上一抹,学着官老爷走路,“本官奉旨查案,谁偷了我的饭碗?”
满屋人笑倒一片。
气氛一松,话就多了。
阿箬一边帮人烧火,一边闲聊:“这城里最近不太平吧?我昨晚听见打雷似的响,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是打雷。”老妇压低声音,“是粮仓那边半夜搬东西,carts走得震天响,可灯笼都不点。”
“真的假的?”阿箬瞪大眼。
“千真万确。”卖菜少年插嘴,“东门守军换了新面孔,巡逻就是走过场,有次我亲眼看见他们蹲墙角赌钱。”
“鼓楼也没人敲更了。”另一个汉子说,“以前三更一到‘咚咚咚’三声,现在静得吓人。”
阿箬装作害怕,“不会真闹鬼吧?我听说前朝兵败后,好多将士死不瞑目,夜里回来找替身……”
“别说了!”一个小女孩捂住耳朵。
“不说不说!”阿箬赶紧摆手,转而笑道,“不过我有个办法能避邪——画符!我在庙里偷看过道士写,只要拿朱砂蘸水,在门上画个圈就行!”
她掏出炭块在地上画,“你看,这样,这样,再打个叉!灵得很!”
孩子们围上来拍手,“姐姐你再画一个!”
阿箬趁机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穿黑衣服的人,走路不说话,专门往乱葬岗那边去?”
众人面面相觑。
老妇小声道:“跛脚的老李头,前阵子天天半夜往那边跑,埋些带腥味的灰,说是驱虫。”
“后来呢?”
“后来他疯了。”老头接过话,“昨天被人发现躺在城隍庙前,嘴里塞满了纸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阿箬记在心里,脸上依旧笑着,“哇,这么玄乎!那我要是碰见他,一定请他喝碗热汤。”
她在屋里待到日头偏西,临走时怀里多了两个窝头、一小包盐,还有几句悄悄话。
“东市米行最近进出马车特别多,都是晚上来。”卖菜少年塞给她一张废纸,“我偷偷记了车牌号。”
“巡防营副统领前两天收了两大箱东西,抬都抬不动。”老妇低声说,“说是亲戚送的礼。”
阿箬一一收下,笑着挥手离开。
她没直接回医馆,而是绕到巷尾一棵歪脖子树下,用炭笔把听到的消息写在废纸上:
-粮仓夜间搬运(无灯)
-东门守军换人(生面孔)
-鼓楼停更
-老李头埋符灰→发疯
-米行夜运频繁
-副统领受贿
写完她撕成四片,藏进鞋垫、发髻、袖口和篮底。
回到医馆时,萧景珩正蹲在门口等她。
“回来了?”他问。
“当然。”阿箬把篮子递过去,“给你带了晚饭——半个窝头,限量版。”
萧景珩接过,掰开一看,里面夹着那张写满字的纸。
他展开看了两遍,眉头越皱越紧。
“和赵承业说的对上了。”他说,“粮仓空了,他们在偷偷运东西。巡防图是假的,所以新来的守军根本不管事。”
“还有那个跛脚老头。”阿箬坐下揉脚,“百姓说他埋的是符灰,有腥味,可能是血混进去的。这不就是‘引魂阵’的材料吗?”
萧景珩点头,“前朝遗族在搞心理战,让全城人心惶惶,等真正动手时,没人敢反抗。”
“但他们为什么要换守军?”阿箬问,“直接控制不就行了?”
“因为需要掩人耳目。”萧景珩冷笑,“换一批人,就能名正言顺地改变巡逻路线、关闭鼓楼、封锁消息。等朝廷察觉,早就晚了。”
阿箬忽然想起什么,“你说……会不会有人冒充你的命令?就像那张‘格杀勿论’的密令?”
萧景珩眼神一冷,“已经在做了。他们打着南陵王府的旗号清理异己,顺便栽赃给我。”
“那我们就让他们自己跳出来。”阿箬眼睛亮了,“我可以再出去一趟,放个风声,就说我知道谁在背后搞鬼。”
“太危险。”萧景珩摇头。
“我不说是谁。”阿箬狡黠一笑,“我就跟人讲个故事——‘有个大人物,假装忠臣,其实偷偷给敌国送钱’。谁听了心跳,谁就是内鬼。”
萧景珩盯着她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你这脑子,比那些读过十年书的谋士还狠。”
“那是。”阿箬得意地扬下巴,“我可是靠骗饭活下来的。”
两人正说着,赵承业醒了,挣扎着坐起来,“你们……想到办法了?”
“想到了。”萧景珩站起身,“他们想靠混乱掌控边城,那我们就制造更大的混乱——但这次,由我们来定规则。”
阿箬也站起来,“明天我继续去街头转,把‘神秘人送钱’的故事散出去。谁慌,谁漏破绽。”
“我去联系城外的老部下。”萧景珩摸出一枚铜牌,“只要还有人认这个,我们就没输。”
三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话。
外面天已全黑,远处传来一声狗叫,接着是铁甲碰撞的声音。
阿箬轻轻拉了拉萧景珩的袖子,“下次别让我等这么久。”
“下次我跟你一起趴水沟里。”萧景珩低声说。
她笑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是巡逻队那种整齐的步伐,而是杂乱的奔跑。
紧接着,一个孩子猛地撞开门,满脸是汗,“姐姐!东市着火了!米行烧起来了!”
钟声还在耳边回荡,萧景珩靠着墙根没动。医馆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屋顶破洞漏下一点月光,照在塌了一半的药柜上。
阿箬从暗渠口爬出来,抖了抖身上的泥水,“人走了。”
萧景珩嗯了一声,抬手摸了摸腰间的折扇还在不在。人在,扇子在,命就在。
赵承业靠在角落喘气,“这地方不能久待,天亮前得换地方。”
“你先歇着。”阿箬把外衣脱下来盖在他身上,“我们不走远。”
萧景珩盯着她,“你想干嘛?”
“我出去转转。”她咧嘴一笑,“你们世子爷一露脸就有人要杀你,我不一样,我是讨饭都能混出朋友的那种人。”
萧景珩皱眉,“外面全是他们的人。”
“所以我才要去。”阿箬拍了拍胸口,“我又不是去打架,是去听故事的。老百姓最爱讲别人家的事,尤其是吓人的事。”
赵承业咳嗽两声,“她说得对。城里这些天怪事多,谁家门口死了条狗都能传成妖精索命。消息都在街角巷尾,不在军营。”
萧景珩沉默片刻,点头,“行,但不准单独见人,不准进偏僻屋子,听到动静不对立刻回来。”
“知道啦!”阿箬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她顺手抓起地上一块破布裹住头发,又往脸上抹了把灰,拎起个破竹篮就往外走。
萧景珩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低声对赵承业说:“她要是出事,咱们两个都得死在这。”
“她比你想的聪明。”赵承业闭上眼,“那种眼神,我只在战场上活到最后的人身上见过。”
外面天还没亮,街上没人。阿箬沿着墙根走,故意踩进一个水坑,扑通一声摔坐在地。
她立马扯开嗓子哭:“哎哟我的娘诶!饿得腿软走不动路啊!”
哭了几声,隔壁几户人家的门缝亮起了灯。
一个老妇探头出来,“谁啊?大清早嚎丧呢?”
阿箬抽抽鼻子抬头,“奶奶,给口吃的吧,我都三天没吃饭了。”
老妇犹豫了一下,扔出半个冷馒头。
阿箬接住就啃,边吃边呜咽,“谢谢奶奶,您真是菩萨心肠……我就算当乞丐也不忘您这份恩情。”
老妇叹了口气,“别哭了,进来吧,锅里还有点粥。”
屋里一共住了五家人,挤在一间大通铺上。阿箬进门就笑,“哎呀这么多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我可有救了!”
众人看她脏兮兮却笑得灿烂,也都松了口气。
“你是从哪来的?”一个卖菜少年问。
“南边逃荒来的。”阿箬掰着馒头渣往嘴里送,“听说边城还能讨口饭吃,谁知道刚进城就被巡防队踢了一脚,说我长得像奸细。”
众人哄笑。
“你现在也像。”一个老头逗她。
“那我再丑点!”阿箬抓起灶灰往脸上一抹,学着官老爷走路,“本官奉旨查案,谁偷了我的饭碗?”
满屋人笑倒一片。
气氛一松,话就多了。
阿箬一边帮人烧火,一边闲聊:“这城里最近不太平吧?我昨晚听见打雷似的响,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是打雷。”老妇压低声音,“是粮仓那边半夜搬东西,carts走得震天响,可灯笼都不点。”
“真的假的?”阿箬瞪大眼。
“千真万确。”卖菜少年插嘴,“东门守军换了新面孔,巡逻就是走过场,有次我亲眼看见他们蹲墙角赌钱。”
“鼓楼也没人敲更了。”另一个汉子说,“以前三更一到‘咚咚咚’三声,现在静得吓人。”
阿箬装作害怕,“不会真闹鬼吧?我听说前朝兵败后,好多将士死不瞑目,夜里回来找替身……”
“别说了!”一个小女孩捂住耳朵。
“不说不说!”阿箬赶紧摆手,转而笑道,“不过我有个办法能避邪——画符!我在庙里偷看过道士写,只要拿朱砂蘸水,在门上画个圈就行!”
她掏出炭块在地上画,“你看,这样,这样,再打个叉!灵得很!”
孩子们围上来拍手,“姐姐你再画一个!”
阿箬趁机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穿黑衣服的人,走路不说话,专门往乱葬岗那边去?”
众人面面相觑。
老妇小声道:“跛脚的老李头,前阵子天天半夜往那边跑,埋些带腥味的灰,说是驱虫。”
“后来呢?”
“后来他疯了。”老头接过话,“昨天被人发现躺在城隍庙前,嘴里塞满了纸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阿箬记在心里,脸上依旧笑着,“哇,这么玄乎!那我要是碰见他,一定请他喝碗热汤。”
她在屋里待到日头偏西,临走时怀里多了两个窝头、一小包盐,还有几句悄悄话。
“东市米行最近进出马车特别多,都是晚上来。”卖菜少年塞给她一张废纸,“我偷偷记了车牌号。”
“巡防营副统领前两天收了两大箱东西,抬都抬不动。”老妇低声说,“说是亲戚送的礼。”
阿箬一一收下,笑着挥手离开。
她没直接回医馆,而是绕到巷尾一棵歪脖子树下,用炭笔把听到的消息写在废纸上:
-粮仓夜间搬运(无灯)
-东门守军换人(生面孔)
-鼓楼停更
-老李头埋符灰→发疯
-米行夜运频繁
-副统领受贿
写完她撕成四片,藏进鞋垫、发髻、袖口和篮底。
回到医馆时,萧景珩正蹲在门口等她。
“回来了?”他问。
“当然。”阿箬把篮子递过去,“给你带了晚饭——半个窝头,限量版。”
萧景珩接过,掰开一看,里面夹着那张写满字的纸。
他展开看了两遍,眉头越皱越紧。
“和赵承业说的对上了。”他说,“粮仓空了,他们在偷偷运东西。巡防图是假的,所以新来的守军根本不管事。”
“还有那个跛脚老头。”阿箬坐下揉脚,“百姓说他埋的是符灰,有腥味,可能是血混进去的。这不就是‘引魂阵’的材料吗?”
萧景珩点头,“前朝遗族在搞心理战,让全城人心惶惶,等真正动手时,没人敢反抗。”
“但他们为什么要换守军?”阿箬问,“直接控制不就行了?”
“因为需要掩人耳目。”萧景珩冷笑,“换一批人,就能名正言顺地改变巡逻路线、关闭鼓楼、封锁消息。等朝廷察觉,早就晚了。”
阿箬忽然想起什么,“你说……会不会有人冒充你的命令?就像那张‘格杀勿论’的密令?”
萧景珩眼神一冷,“已经在做了。他们打着南陵王府的旗号清理异己,顺便栽赃给我。”
“那我们就让他们自己跳出来。”阿箬眼睛亮了,“我可以再出去一趟,放个风声,就说我知道谁在背后搞鬼。”
“太危险。”萧景珩摇头。
“我不说是谁。”阿箬狡黠一笑,“我就跟人讲个故事——‘有个大人物,假装忠臣,其实偷偷给敌国送钱’。谁听了心跳,谁就是内鬼。”
萧景珩盯着她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你这脑子,比那些读过十年书的谋士还狠。”
“那是。”阿箬得意地扬下巴,“我可是靠骗饭活下来的。”
两人正说着,赵承业醒了,挣扎着坐起来,“你们……想到办法了?”
“想到了。”萧景珩站起身,“他们想靠混乱掌控边城,那我们就制造更大的混乱——但这次,由我们来定规则。”
阿箬也站起来,“明天我继续去街头转,把‘神秘人送钱’的故事散出去。谁慌,谁漏破绽。”
“我去联系城外的老部下。”萧景珩摸出一枚铜牌,“只要还有人认这个,我们就没输。”
三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话。
外面天已全黑,远处传来一声狗叫,接着是铁甲碰撞的声音。
阿箬轻轻拉了拉萧景珩的袖子,“下次别让我等这么久。”
“下次我跟你一起趴水沟里。”萧景珩低声说。
她笑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是巡逻队那种整齐的步伐,而是杂乱的奔跑。
紧接着,一个孩子猛地撞开门,满脸是汗,“姐姐!东市着火了!米行烧起来了!”